收藏 分享(赏)

土地生态学.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61535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生态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生态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生态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地生态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地生态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活环境(生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利比希最低量定律:作物的产量常常不是被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所限制,而是受那些只需要微量的营养物质所限制。世代不相重叠: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种间竞争关系: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对象的争夺,如空间、食物或营养物质、光线等。生物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2、优势程度: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土地生态学:是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与优化利用的科学。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土地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内,土地上的无生命体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有生命体之间,形成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3、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土地生态系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控制。荒漠:是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区域,意即“荒凉之地” 。沼泽生态系统:是一个介于典型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生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营造的第一大人工生态系统。资源: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即包括生态资源和非生态资源;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指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利用环境所提供的生态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的能力。初级生产者:在生物体系中具有把游离阳光的能以某种形式

4、固定下来的生物。次级生产者:把实用生产者的生物成为次级生产者。地质循环:该循环物质基本上无生物部分转移,对人类具有生存发展意义。基因信息:是生物的第一性基本信息,是生命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土地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在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而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布局所作出的部署和谋划。土地生态设计: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方式及具体方案进行的设计和优化。异质共生理论:是指景观特性在空间上的不均

5、匀性,是景观的一个普遍现象,异质性越强的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类型越多、反馈结构越复杂、生态位越丰富多彩,其整体功能越完善、稳定性越高。土地生态设计的分室研究:将各种土地功能类型落实到具体空间上,并侧重于各种功能型土地的空间相互关系分析的工作。荒漠化: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指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的土

6、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产业生态化:就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巨系统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巨系统的物质、能量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巨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共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渔生产,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开放的农业系统。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生物的生存环境包含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环境中的地形因

7、子对生物起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因子作用的阶段性:鳗鲡在淡水中生活,洄游到海洋中去生殖;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在1840 年提出的;生态学观点,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自然种群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竞争排斥原理的竞争结果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其二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吃不同的食物,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在自然界,从长期生存和进化论观点来看,捕食和寄生等负作用对猎物与宿主未必是有害的;确定优势程度的指标,通常通过优势度来反映;优势度的

8、求取,则要用物种的密度、盖度、频度和生产量等指标;生态环境的基本成分, (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标志可以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度量;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一级结构水平是指生态系统四个基本成分中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二级结构水平是指组成一级结构的划分及其特征;二级结构的变化包括物种组成比例的改变,种群数量的丰度变化,群落垂直分层结构减少;土地类型属于自然地理学范畴,其研究是遵循“结构-功能- 演化”的普通系统论科研模式;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则更加依赖于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依据地球陆地表面

9、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与人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其研究遵循“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土地生态评价,大致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评价内容: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加拿大于 1969 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他们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1990 年 8 月 23-30 日再日本横滨举行的“第 5 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特点是研究生态环境的理论更加深入,方法更加精确,许多物理科学领域的新近理论都被引入到生态环境的研究中(扩散、渗透和边界流的理论和模型与种群动态模型结合起来) ;景观生态学主要学术流派:美国、西欧、东欧和加澳 4 各流派;系统生态层次的研

10、究是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生态学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分两类, “物物相关”规律和“相生相克”规律;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系统构成较简单;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六分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现今陆地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生产力最高的一种生态系统;森林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 3.6 倍,农田的 6.3 倍;生物量平均值,森林为草地的 17.3 倍,农田的 95 倍;其世界总量,森林为草地的 227 倍,农田的 1200 倍;森林对降水进行再分配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由林冠、树茎、枝体蒸发

11、蒸腾量占降水总量的 14-50%,渗入土地中的占总量的 50-80%,地表蒸发占总量 5-10%,地表径流量仅占总量的0-1%;我国天然草地面积达 4 亿 hm2;目前主要问题是开垦种植农作物造成的草原退化,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淡水生态系统可分为静水生态系统和流水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三种食物链类型:自然食物链、相对食物链和完全人工食物链;森林资源作为陆地植被的根基,第一大应用是生态平衡功能,第二大应用则是被砍伐后的材料-材质应用;草原资源的作用一是生态平衡,一是畜牧养殖;土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有两种基本形式:镶嵌式结构和圈层结构;生物生产最基本的是指绿色植物将太阳能

12、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其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且正是系统的结构及其特征决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这就是系统所具有的生产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绿色植物所具有的特殊的“生产”能力,使原来不能被各类生物直接利用的太阳能,通过这一过程转化成脂肪和蛋白质。水圈、大气圈能量流动的特点:传播快、地域广泛、能量基本不带污染、不易保存。基因信息是在同一物种内上下代之间进行的,基因信息依附的物质载体及复制能量一般来自于基因信息制作者及物种上代。信息- 是一种含能低 、少物质的特殊物质。沙漠的扩展速度为每年 30-50 公里,近 30 年来,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

13、 万公顷以上。人类对气候变化的直接贡献,除了家用燃烧和现代工业排除的大量余热,使近地面层获得了更多的热量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更显著。全球气温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区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氮氧化物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在3ppm 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停留一小时,使人体支气管萎缩。在对 40 个城市颗粒物污染物情况的排序中,我国入选监测网的沈阳、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五个城市全部进入前十名。国外经验表明,国民经济增长 1 倍,污染增长 20 倍,日本为 25 倍,我国在同样条件下指标更高。七大水系污染严重程度排序: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14、。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土地生态空间观念:空间效应观念、空间功能观念、空间行为观念。土地生态空间的研究包括空间生态位分析、空间干扰分析和空间特性分析几个方面。空间干扰分析主要研究个体、种群等在干扰下的动态特征及其抗干扰和恢复能力。土地生态空间规律,可建立如下方法体系:空间形态研究、空间状态研究、空间动态研究(镶块体和廊道均散布于基膜之中,共同组成土地生态空间的整体结构。 )在规划方法论上,Lewis 建立的环境资源分析方法框架试图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在规划中的作用;F.Vester 等人将 系统规划 与生物控制论相结合,建立了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灵敏度模型

15、。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土地生态规划的目标:效率、公平性、可持续性。因子组合法认为对于某特定的土地利用来说,相互联系的各个因子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这种特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景贵和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了项目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H.A 西蒙在研究人类理性时证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理性学说是满意原则的理论基础。土地生态设计的分室研究其具体成果体现在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的建立。土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使之达到高效、和谐的目标。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原则: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我国荒漠的土地面积为 2

16、.62*10 的6 次方平方米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 的海域我国土地第二阶段是以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为标志。以大量农药、化肥、地膜和农业机械投入为特征的石油农业,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污染,并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品质下降。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原理: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学原理。人口规模在 50 万以上的为大城市,2050 万人口规模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下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 10 个一级类和 24 个二级类。城市经济生态亚系统以资源利用为核心,它以物质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按物质流流动介质的属性可把城市土地生

17、态系统物质流分为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物质流。生态城市是苏联城市生态学家O.Yanisky(1987)提出的。在地域空间结构上的生态城市不是“城市市” ,而是城乡融合的“区域市”生态城市的衡量指标:一是生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物质能量的流畅程度;二是生态协调系数,测度城市的组织合理程度;三是自我调节能力,测度城市的生态成熟度。世代不相重叠包括四个假设:1.种群增长是无界的,即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资源、空间等条件的限制2.世代不相重叠,增长是不连续的,或称离散的3.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4.种群没有年龄结构土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最

18、小因子原理5.耗散结构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生态系统评价工作必须立足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活动、环境保护交互作用的关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方法,找出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揭示土地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和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土地生态规划分类:1.依据规划内容分:综合土地生态规划、单项土地生态规划2依据规划区域分:农村土地生态规划、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规划3依据规划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土地生态规划公平性的具体利用公平性包括在改善人际间生产关系的社会公平性世代间生存环境的时间公平性、区域

19、资源分享的空间公平性、部门间协调共生的组织和谐性及生态过程的平稳性等多个方面。世代公平性包括人类活动的过去对现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累积的影响,以及现在的开发行为对未来子孙后代的潜在影响;区域公平性包括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区域的、资源产地和市场腹地的直接或间接环境影响;体制公平性包括部门内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纵向耦合,部门间横向共生关系以及外部的协调共生关系;过程平稳性包括正负反馈强度的匹配性,发展的速度与波动的幅度,主导性与多样性,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的平衡程度。土地生态规划的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2.动态平衡原则3.可持续原则4.因地制宜和经济利用的原则5.系统综合原则土地生态规划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

20、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1.土地生态规划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方面的因素,而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从单纯的技术经济观点出发进行土地规划,缺乏考虑远期的生态、社会后果忽视环境。2.土地生态规划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包括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以及实施的评价,并根据实施的评价重新修订规划,而传统规划只有规划本身缺乏达到规划目标的步骤和行动的制定。3.土地生态规划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合作共生、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生态规划的内容1.提出土地利用的目标2.确定各业用地的规模及布局3.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4.编制分区土地生态规划5.编制土地生态规划图6.提出实施规划方案的政策、措施泛目标

21、生态规划方法特征1.规划目标在于按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则调控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即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关系,优化系统的功能,追求整体功能最优;2.在优化过程中,主要关心的是那些上下限的限制因子动态,以及这些限制因子与系统内部组分的关系;3.从多目标到泛目标;4.在规划过程中强调决策者的参与。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1.地图重叠法2.因子加权评分法3.生态因子组合法土地生态系统调控的原理1 高效功能原理(循环利用原理、共生原理、开拓边际原理)2 最优原理(最适功能原理、最低限制因子原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的主要的内容1 现实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得稳定性2 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

22、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3 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4 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5 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6 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引起土地荒漠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如气候干旱、多风、降水、多风、降水强度大且时期集中、土壤结构疏松、风化壳厚、抗蚀性差等。人为原因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牧、过垦、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及一些建议中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等。总之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得基础,人为因素是土地荒漠化得主因。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效应1 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功能总伴随植被结构的发展而增强,出现明显的环境

23、效益和生物效益。2 环境效益表现在生态系统的土壤理化特征、微气候、地下水位不断优化,尤其是对水土流失的控制3 生态效益则表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发展,包括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1 生态合理性2 社会合理性3 经济合理性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包括1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定量化研究2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及优化调控的研究3 农业生态县建设的研究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5.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等复合养鱼生态系统分类1.鱼塘净化、利用污水系统2.物质循环再生系统(如桑基鱼塘模式)3.多层多级地利用各种资源的系

24、统4.多功能的农业水产工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生产系统城市具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城市是以从事非农业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2.城市聚居有较多人口,人口密度大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市建筑密度大,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市具有生命线系统(供排水、电力、通讯、交通等)5.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1.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且波动大;2.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以自然增长为主;3.城市体系结构中,大城市增长比较迅猛;4.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分布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得到

25、空前发展,人口迅猛增长,城市起了沧桑变化。目前世界上六大都是带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2.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3.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4.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5.英格兰大都市带;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城市土地利用具有与乡村土地利用显著不同特点1.城市土地利用是通过利用土地的承载力,以其承载功能提供的空间场所为中介,来利用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高且相差悬殊;3.城市土地利用具有相对固定性;4.城市土地利用具有继承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1.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具有鲜明人工化特色的生态系统;2.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大开放、非自律

26、的生态系统;城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1.城市土地利用问题;2.城市大气污染;3.城市水资源匮乏;4.城市水污染;5.城市土地污染;6.城市水土流失。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2.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3.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失控4.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失控5.一些城市之间结构趋同,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和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6.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不合理城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总体特征1.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2.城市环境中污染源密集,污染物繁多,大多数属于复合性的多源污染3.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城市土地生态调控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经

27、济目标高效、社会目标和谐、环境目标优美、综合目标协调2.原则:a、负反馈超过正反馈;b、系统演替的目的在于功能的完善,而不是组分的增长;c、系统生产的目标在于产品的服务功效,而不是产品的数量;d、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甚至对抗性的力量,为系统服务;e、产品的多重利用原则;f、循环再生原则;g、协调共生原则;h、生物设计原则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1.依生物、集水区、地质及地形特征、气候等因素所决定的生物区域作为规划单元,并以物种及活动多样性为首要发展原则2.紧凑的空间发展模式,是三维空间发展,而非平面的扩张模式3.邻里性社区的发展,整合了居住、就业、就学、游憩、自然及农业特征等多项功能,缩小邻里社区

28、街道宽度以增加绿地面积,或增加该地区发展密度4.在已发展地区,鼓励高层建筑及高密度的土地使用形态,以避免对都市外围之环境敏感区造成开发的压力5.藉设施区位的邻近以提高可及性,而非仅依赖运输系统的改善来提高可及性6.藉堆肥及回收方式,使废物重新变成资源“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结构新模式”的六条标准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发展生态与布局结构合理,各部分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2.消除工业“三废”污染,达到基本无噪声、无垃圾废物,空气清新,环境卫生3.合理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发展对环境无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城市的绿色空间增多,灰色空间减少,绿化覆盖率达到 30%以上,人均城市公共绿

29、地面积不低于 10 平方米5.居住、教育、就业岗位与户外康乐活动空间平衡发展6.完善的横尸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四个基本成分作用:1.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中各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互为依存,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而紧密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这个功能单元2.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3.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绿色植物则是核心的核心;就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言,绿色植物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第一位4.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状态,除决定于环境条件外,更主要决定于绿色植物的种类构成及其生长状况5.生态系统中还原者的作用也是极为

30、重要的,尤其是各类微生物,正是它们的分解作用才使物质循环得以进行为什么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1.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具有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这就是系统的演替3.每个发育阶段所需的进化时间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是不同的4.发育阶段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各自特点为什么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1.自然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源是生产者对光能的“巧妙”转化,消费者取食植物,而动、植物残体以及它们生活时的代谢排泄物通过分解者作用,使结合在复杂有机物中矿质元素又归还到环境中,重新供植物利用,

31、这个过程往复循环,从而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转移,保证生态系统发生功能并输出系统内生物过程所制造的产品或剩余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功能连续的自我维持基础就是它所具有的代谢功能,这种代谢功能是通过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完成的,它们是生态系统“自维持”的结构基础土地生态整治利用:土地生态整治也就是对这一类土地生态系统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良、治理、建设,也就是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包括水土流失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工矿废弃地和因灾废弃地的治理与复垦、基本农田

32、建设、山水田林路村企的综合治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1.土地利用问题,实际上是人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2.从人与土地关系动态变化全过程看,它既具有不可避免性,又完全具有可将其调控、限制在一个微小幅度之内的可能性3.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指土地要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土地生态系统能否维持这种状态,取决于其物质和能量的循环5.但土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承载力,存在着承载上、下限,如果超出这些界限,就会造成环境破坏,降低系统生产能力,从而危害人类6.为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土地生态学的研究摆在重要地位,切

33、实加快其发展和建设土地生态学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必然很密切:1.资源生态学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介于资源科学与生态学之前的边缘学科2.资源生态学既要研究用生态学原理指导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从更加广泛的资源范畴来研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学理论3.资源生态学研究有待于深入,但这门学科已被国内外生态学界和资源学界所接受,并已在生态学科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4.研究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有关生态问题,既是土地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也应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土地生态学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土

34、地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等许多生态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从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来看,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土地生态学就是这些专门研究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学科群的综合和发展3.土地生态学更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应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土地生态系统的二重性:1.土地生态系统具备了一般生态系统所共有的基本条件,在系统的自然属性上,两者是相同的;一般生态系统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阳光、土壤、各种有机无机物质)所构成2.土地生态系统

35、确实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具有不同于一般生态系统的突出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着重研究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研究地球陆地表面各自然要素之间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综合作用为什么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1.土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体系,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摄取基本能量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2.人类为了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制约,集中反映在农业生态

36、系统中3.农业生态系统在人为控制作用下,为了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产物,不断地按与天然演替相反的方向受到改造4.人类则通过对气候、土壤、地表形态的影响,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控制生物体及其数量,以及获得尽可能高的生产量沼泽的生态功能:1.它们能净化污水,预防洪涝,保护湖堤岸及海岸线,补充地下水的不足2.沼泽依靠水流和特有的缺氧生化过程,一方面收集并贮存无机营养,输出有机物质3.另一方面供养了许多物种,提高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高产的生态系统设计区域土地系统特征综合诊断的主要内容1.了解和掌握有关组成土地系统的自然结构和认为结构;2.土地系统功能诊断主要是分析土地生产力及潜力;3.土地利用现状诊断;

37、4.土地生态功能分类与土地生态分区;5.对以上分析进行综合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指标划分土地生态功能类型和进行土地生态分区。仿效自然的方法特征其方法是仿效自然。仿效自然是研究自然界的结构、功能、动态、无能流动和信息控制等各种优异特性,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态设计中,改造已有的土地生态系统,创造和建设新的土地生态系统方法。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大自然形成了许多高效和谐的合理机制,为土地生态设计创造了许多有益的自然原理和自然模式,在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寻找和利用自然界中这些合理的机制与原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1.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2.城市空间布局要适当,城市经济要素合理组织3.及产业生态化4.建立城市清洁交通体系5.搞好城区立体绿化6.城市人口增长要与质量提高相同步,与城市资源消耗相适应7.改进和改善城市发展考核办法和指标(首先,经济增长指标的核算要计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其次,要增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如人均绿的面积、空气质量指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