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关于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一、科普与科普资源的含义科普,简单的说就是科学技术普及,即科学知识和技术通过某种途径由客体(科普资源、场馆和基地)达到主体(社会公众)的整个过程及围绕这个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条件和因素。科普活动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科普资源、科普媒介和手段、科普对象。科普资源,通俗地讲,就是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具有教育、培训、文化和休闲功能的科学知识、现象和技术本身及其经人类应用变化后的其他表现形式。二、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科普内容的普及性: 科学技术普及 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广泛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活动。科普内容要着眼于 普 字,向广大
2、干部群众宣传和普及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宣传和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先进的科技成果,帮助群众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改造世界。受众对象的广泛性:科普受众对象包括社会各个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和各个地区的人,包括城乡居民、政府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等,可以说是面向全体国民。科普形式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科普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静态展示(图书、报刊、宣传画册、墙报、实物)动态演播(广播、影视、信息网络、宣传演讲)室内室外、家庭和科普场馆等都是开展科普的有效形式,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讲座、演
3、出、讨论、竞赛、参观、考察、会议、展览、制作、旅游、夏(冬)令营等都是进行科普的灵活方式。科普目标的适应性和实效性:科普的目标是要针对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所侧重,有所不同。不断增强针对性,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最终目的是收到实际效果,即提高被普及对象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科学理性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科普工作支持系统的复杂性:科普由于其内容包罗万象,因而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没有这些部门行业的通力合作,没有庞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科普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科普活动对全社
4、会的各种资源起着整合、组织、协调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三、科普工作的形式科普是一项针对全体国民的系统社会工程,实际中,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的科普形式和实施手段有较大差异。科普工作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形式。青少年的科普应采取基地、社区、学校、野外和家庭一体化的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讲座、参观、考察、制作、竞赛、阅读、讨论等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经济观、发展观、人口观。重点应放在参观考察、阅读学习和动手制作方面,应重视科普园地(基地)的建设。2.面向国家公
5、职人员的科普形式。国家公职人员的科普形式以继续教育和科技讲座为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习、参观、考察、讲座、多媒体等方式,围绕可持续发展、工农业生产、经济布局、科技创新、城乡建设等内容开展。使各级各类公务员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能运用现代科学思维和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3.面向城市居民的科普形式。城市居民(指实际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居民)的科普要纳入城市社区工作的统一规划,结合城市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的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旅游等资源,把科普工作广泛渗透到社区及街道的各种社会化服务网络
6、中。4.面向农村及农民的科普形式。农村科普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大力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传播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气象与灾害防治、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环境整治与保护、村镇布局规划与管理等知识。5.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科普。企事业单位员工(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普要与职工岗位培训、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宣传促销、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五、科普工作的方法与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坚持科普工作为生态文明县建设服务,大力宣传县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县的意见,大力实施 生态文明科普行动 ,在全社会营造生态文明
7、浓厚氛围。要坚持科普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深化实施 科普村村通 、 科普惠农示范 和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切实发挥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坚持科普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促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把握主线,依法推进。 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科普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科普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我们
8、要始终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总抓手,以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和重要的工作职责,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将科普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依法推进,深入开展,推动这一千秋大业健康发展。三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普工作必须纳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框架之内,围绕重点人群,实施重点工程,激发公众参与,推动科普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作为科协要充分发挥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以
9、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突出抓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为公民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四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要认真贯彻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的方针,坚持 大联合、大协作 的工作方式,在政府主导下推动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将各有关单位提高科学素质的任务法定化。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办法,做好利用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文章。五是强基固本,抓好队伍。要发挥科
10、协作为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建设以科技科普带头人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努力提升科学课教师、科技传媒采编人员、科普设施辅导员、科普宣传员等专职队伍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学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及反邪教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科普功能,形成一支立志科普、甘于奉献、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六、结束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有相当部分民众在年轻的时候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并不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民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中国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 与建设 和谐社会 的宏伟目标,这些都包涵着深邃的科学原理和知识。在建设 创新型社会、幸福型家园 的实践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之举,全社会一定要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学习技术的风气,当务之急是要用科学的观念和知识来武装人们的头脑,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科普活动。我们要把科普工作当作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