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甘肃省 2009 年 10 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 (小学组)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两千多年前的( ) 。A 大学B 论语C 学记D 孟子2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社会意识形态D经济制度320 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为( ) 。A蔡元培B陶行知C杨贤江D徐特立4 学会生存中
2、说:“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这句话反映了基础教育中的( ) 。A基础性B全民性C未来性D强迫性5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 ,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师爱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D职业信念6据我国心理科学工作者研究确定,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 ) 。A6、7 岁11 岁B7、8 岁11 岁C1011 岁D911 岁7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
3、之为( ) 。A依赖性B独立感C自制力D向师性8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 ,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斯宾塞9形成小学生审美能力认识基础的是( ) 。A感受美的能力B创造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能力D审美观点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上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 )A学科课程标准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课程计划11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目标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12遵循“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这一程序的教学模式是(
4、 ) 。A传递接受式B引导发现式C自学辅导式D示范模仿式13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是在( ) 。A1901 年B1903 年C1904 年D1905 年14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 。A詹姆斯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15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了德育的( ) 。A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B渗透和熏陶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一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原则16将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六级水平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
5、、综合、评价的教育家是( ) 。A华生B罗杰斯C西蒙D布卢姆17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成绩评定18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 。A教育目标B管理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力价值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
6、科学,它属于( ) 的领域。2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3( ) 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以至老年教育在内的教育。4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的萌芽约在四千年前的虞舜时代,当时被称为( ) 。5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 ) 。6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 ) 的教育。7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和( ) 功能。8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称为( ) 。9教师是社会的专职教育者,教师的根本职能就是( ) 。10我
7、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突出地揭示了教师劳动的( ) 性特点。11师爱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亲近感、第二层次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层次是( ) 。1220 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 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贬低和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13( )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14我国小学目前进行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即平时所说的上课,或叫班级上课。15( ) 是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16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 ) ,是学生
8、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形式。17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叫( ) ,它解决的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18编写教案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提出教学目标和( ) 。19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含有德这一方面的“认识” 、 “情感” 、 “意志”和“( ) ”四个基本成分。20国民基础教育具有全民性、基础性和( ) 性三大特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2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简述小学教师所承担的职责。4小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简述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四、论述题(共 10 分) 为什么说在教学过
9、程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 学记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它沿袭和继承了大学 、 中庸 、 孟子的儒家哲学和教育思想,对教育目的、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职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2A 【解析】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3B 【解析】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4C 【解析】教育的未来性是使学生在校内的学
10、习活动成为他们毕业后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准备,可知这句话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5C 【解析】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要“以身立教” ,才能“其身亡而其教存” 。这表明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6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 1011 岁)。7D 【解析】 “向师性”是指学生尊敬老师、崇拜老师、乐意接受老师教导的自然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低年级儿童中尤为明显。8A 【解析】赫尔巴特等人提出“教师中心论” 。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
11、材中心、课堂中心的观点。9D 【解析】审美观点是形成小学生审美能力认识的基础。10A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其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标准进行教学。11A 【解析】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学应遵循启发性原则。12B 【解析】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分析、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引导验证、师生交流、总结提高。13D 【解析】1905 年,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14B 【解析】布鲁纳
12、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15C 【解析】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16D 【解析】教育家布卢姆将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六级水平,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17B 【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18B 【解析】管理目标是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19D 【解析】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0D 【解析】略。二、填空题1社会科学 2教
13、育媒体 3终身 4庠 5教育规律 6公民基本素质 7德育 8 义务教育 9育人 10示范 11期待感 12杜威 13教育方针 14课堂教学 15 教学内容 16认识过程 17教学方法 18设计教学过程 19行为 20未来三、简答题1 【答案要点】 (1)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性。2 【答案要点】 】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 【答案要点】 (1)教师是儿童知识的启蒙者。(2)教师是
14、儿童智慧的开拓者。(3)教师是儿童心灵的陶冶者。(4)教师是儿童健康的监护人。4 【答案要点】 (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学科活动。(3)科学技术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军事活动。(6)劳动技术活动(7)社会实践活动。(8)主题活动。5 【答案要点】 (1)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从事小学教育事业。(2)师爱。(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团结协作的精神。(6)文明的言表风度。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而且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有权成为学习的主人。(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这个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具体地把握好指导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