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1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一、感知、感触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
2、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 近体诗) ;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3 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4强化格律意识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
3、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 、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2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 )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 沉郁顿挫
4、、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5 )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6 )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借助题目、作者、注释。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学会从内容上分类
5、鉴赏诗歌。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 (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3借助背景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4注意作品中的“ 细节描写”。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3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
6、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5、注意作者的“ 逻辑思维”。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6注意作品中的“ 典故”运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 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
7、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二、 鉴赏、评价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象征性意象(二)比喻性意象(三)描述性意象(四)通感性意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所谓“ 形象 ”就是文学作
8、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1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 我 ”(非作者本人) 。(2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4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
9、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鉴赏作品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
10、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1 )抒情方法。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1、创作方法:赋、比、兴;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3 )用典。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5
11、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4 )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
12、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5 )修辞: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点: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2、情感载体:杨柳 离
13、别 菊花 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3、抒情方法:见前“ 鉴赏表达技巧部分”第二,内容主旨: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6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考查的主要有: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
14、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三、总结、表述1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 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怎样写” 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 方面:抒发 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 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2重温过去的高考题,模仿借鉴正项中
15、的表述过去的高考题都是选错项的,至少有三个正项,材料很多。3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问“表达方式” ,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 、议论、抒情、铺陈等;问“修辞手法” ,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问“艺术(表达)技巧” ,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 、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4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7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古诗鉴赏答题模式设问角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字词推敲1这首诗中
16、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X 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直和圆精当而形
17、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 X 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本诗(或第 X句或第 X 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诗人
18、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
19、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抒情方式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这首
20、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8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 X 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21、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
22、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读诗和某人的评价;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子夜吴歌 秋歌李 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
23、炼含蓄。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禾熟 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病牛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
24、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9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志。意象赏析1诗中运用了哪些
25、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意境品味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26、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说相关诗句;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诗眼赏析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27、字?为什么?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 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 ” 在 诗中 的 意 思 是 白白 地 , 形 象地 写 出 了 “楼 上人 ”盼 归 无 望 ,白 白 等 候 的 落寞 神
28、情 , 也传 达 出 那 人 苦盼 无 果 的 孤 寂 、惆 怅 , 增 添 了全 词 的 愁 味 。语言风格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 诗 在 语 言上 ( 写 出特 色 或 风 格 ), 通 过 对 的 描 写 , 写出 了 ( 主要 内 容 ) ,表 达 了 诗 人的 思 想 感情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乌 衣
29、巷 一 诗 语 言 含 蓄 深沉 , 通 过 对 野 草 野 花 在 曾 经繁 华 的 朱 雀 桥 边 肆 意 蔓 延 和斜 阳 残 照 笼 罩 着 曾 经 繁 华 而今 冷 落 凄 凉 的 乌 衣 巷 的 今 昔对 比 描 写 , 寓 情 于 景 , 借 环境 的 烘 托 、 气 氛 的 渲 染 , 同时 赋 予 燕 子 以 历 史 见 证 人 的身 份 , 体 现 了 咏 史 诗 的 特 色 ,抒 发 了 诗 人 对 人 事 沧 桑 、 兴衰 无 常 的 深 沉 感 慨 。人物形这首诗塑造了(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本诗刻画了一个形象(人物),他(她)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
30、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10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象 怎样的形象?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达了(寄托了作者 情感)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古诗中对叠词运用的基本要求:叠词应富于变化,做到繁而不乱。古诗中叠词的作用:1.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3.增强诗意,强化意境;2.帮助诗人更强烈地表达思想情感。杳杳寒山道 寒山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第 - 11 - 页 版权所有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