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合作社研究方法反思西方合作社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农民基本上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较为规范的经济。所以,在西方国家,关于合作社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规范,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主流经济学和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合作社经济,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一、拥有大量统计数据和资料西方国家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都拥有大量的与合作社经济有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这是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主要前提条件。1、宏观数据较为完备。例如,美国农业部公开提供以下数据:第一,1913 年以来的近百年的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数据,包括农业不同类型的合作社的数量、合作社社员人数、合作销售产值等指标。第二,1957年
2、以来每年新成立的合作社数量;1875 年以来 130 多年的每年因为解散、合并等原因而消失的合作社的数量。并且不管是新成立的合作社,还是消失的合作社的数据都是细分为十几个农业行业。第三,1954年以来的每年农场主合作社的财务结构数据,包括合作社数量、合作社总资产、债务、净财产、净收入,等等。第四,1951 年以来各州合作社的数量、社员人数、产值等主要指标。第五,1981 年以来农场主合作社雇佣的全日制劳动力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又分为棉花、奶制品等十几个行业的数据。2、微观数据真实可靠,时间连续性较强。西方国家的合作社一般都是较为规范的管理,从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较为真实可靠,时间连续性较强。
3、这就为有关的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研究结果往往较为具有说服力。例如,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对合作社的生产目标存在一定的争议,即合作社的经营目标是否也是与私营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克雷格 本和约翰 彭卡维尔对美国西北部的 11 家生产胶合板的工人合作社的19681986 年有关数据研究后得出结论:股息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都只能作为合作社经营的特殊案例来处理,不具备普遍性;收入、工作时间和就业都属于合作社的追求目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但是相比较而言,合作社更重视就业,而不是收入。这种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的合作社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大量存在;不是只存在于美国,而是也存在于其他发达国家。
4、例如,E.格里费尔塔特杰和 C.A.诺克斯洛弗尔对西班牙 59 个合作社的 19942001年财务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如果追求股息最大化,会导致合作社内部劳动力配置的无效率,即合作社不适合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便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数据也是齐全的、连续的。例如,瓦伦高里、詹姆斯 塞尔康和罗德里戈布来斯诺通过对哥斯达黎加 19901999 年的 10 年健康保健合作社的数据分析,发现在控制合作社诊所与公共诊所的社区经济社会特征、年度时间趋势、诊所本身复杂性之后,与公共诊所相比,人们因病一般性访问合作社诊所的人次多出 9.733.8(95的置信度) ,牙病访问人次多出27.
5、956.6,而对专家的访问减少 28.9100。进入合作社的非内科的访问人数、急诊人数和平均首次访问人数,与公共诊所相比没有什么区别。这说明,合作社诊所是用全科医生代替了专科医生,但是却没有丢掉新病人、没有拒绝急诊、没有用护士代替医生。与公共诊所相比,到合作社诊所的看病者,人均住院天数减少了 30.460.5(95的置信度) ,实验检查减少了 24.737.2,药物减少了26.738.3,看病者人均总支出降低了 14.758.9。二、西方学者研究合作社经济的主要方法西方学者研究合作社经济的方法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个特征是大量使用实证分析的模式,并配合使用图和表。当然,这与他们基本上采用主流经济
6、学的方法的思路是分不开的。如:对合作社的微观分析,采用厂商微观分析模式分析合作社的内部行为;采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双元垄断、混合垄断的模式分析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和结果;采用公共经济学的模式分析合作社的公共产品属性,等等。另一个特征是大量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如:采用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分析合作社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的贡献的大小,并与私营企业进行比较,其公式为:Q 表示产量,L 表示劳动力的投入量,K 表示资本的投入量,A、 、 为常数。该公式还可以扩展成多种形式。再如,采用各种回归分析数学模式进行定量研究。其基本公式是:Y=CaX1bX2dX3Y 表示因
7、变量,C 表示常数,a、b、d 表示系数,X1、X2、X3 表示自变量, 表示残值。该公式也可以扩展成多种形式。此外,还有需求弹性分析、供给弹性分析、边际效率分析,等等。三、反思与借鉴反思中国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不仅发展历程起伏过大,难以存在能够长时间持续发展的合作社,而且由于管理很不规范,根本就没有可以信赖的微观数据以供进行定量分析。有个别的合作社虽然可能勉强维持了较长的生存时间,但是却没有留下可供使用的数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合作社的发展还很不规范,管理水平还很低,大有改进的空间;并且在宏观管理和服务方面,其中包括数据的全面收集与整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而发达国家对合作社经济的研究之
8、所以如此深入和有说服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从合作社经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产生和提供可靠的数据。在这一方面,美国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官方对合作社的调查统计,最早是 1863 年,当时调查了 35 个乳制品生产合作社。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农场主合作社调查是在 1913 年进行的,并且持续到 1915年,是由农业部负责实施的。第二次全国范围的农场主合作社调查是在 1919 年进行的,并且是作为农业普查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的,也是由农业部实施的。1922 年初美国农业部进行了第三次农业合作社调查,主要是调查合作社的购买和销售两个方面的数据。1924 年美国农业部进行了第四次农业合作社调查。从19
9、24 年开始,农业部每年都对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汇总,一直持续到现在。农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的出版是从 1930 年开始的,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同时,美国合作社的管理也是很透明的,有关数据也是公开的。例如:合作社招聘总经理主要管理者的薪酬等,也是公开的,因为要公开招聘就必须“明码标价” 。并且合作社每年都必须聘请社会会计事务所,对合作社进行严格的审计。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当定期对合作社进行必要的抽样调查和普查;应当不断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和数据的整理保存,以资研究,最终也为指导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可信度高的决策参考依据和建议。同时,我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应当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促进合作社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外合作制度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2005sk107)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