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意义和形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主、客观措施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做了一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Pupil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 sawContent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
2、ea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orms, foster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bil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rules, and done som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ummary.keywords: Chinese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reading正文: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 “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对此,我们都会有诸多感慨。“新课程标准” 也十分强
4、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有许多书可看。”“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我忘了看。”-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屈指可数的。针对与此我常常在思索,在阅读教学中该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
5、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多数同仁也许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看的都是漫画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翻看图画不读文字。针对这种现象,我对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他们告诉我漫画书、连环画是他们最爱看的,但他们更爱看电视。学生的回答让我诧异,三至五年级的孩子竟然只熟悉“龙珠“、“贯篮高手“,对刘少奇、赖宁等的事迹知之甚少,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由此,我深深意识到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6、。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7、,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 “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二、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因。1
8、、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教师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2、利用名著或影视作品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一个好方法。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哈利波特,还有动画片蓝猫、西游记等,孩子们普遍特别喜爱。如果善加引导,看电视对培养阅读兴趣也会产生一定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3、以身作则。教师应注意搜集、积累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文章,上网下载相关图片,和学生共享读书资源。课
9、外时间,应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4、引读好书。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5、随机指导。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就应随机树立典型;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
10、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帮助树立其成就感。6、动手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使之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比如上海底世界之前,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各种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编一份海洋知识小报。学生们分头行动,有的查询资料,有的上网搜索,有的翻阅报刊杂志,摘录了大量有用的资料。然后通过筛选、编辑、排版、抄写、插图等工序,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便诞生了。课文学完后,班内开展了一次手抄报展览。同学们互相欣赏着别人的报纸,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了解了更多的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三、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如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而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1
11、、培养健康情趣的策略。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策略。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听赏法、析赏法、读赏法、编赏法等方法进行培养。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2、训练基本能力的策略。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就必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着力去训练阅读活动中相关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必备能力。这里主要包括感知阅读材料能力、运用传统操作方式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等等。3、整合阅读环境的策略。除了交往方面的写
12、作外,在大众层面上,完全有理由说,“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爱读了,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这就要教给学生实用的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这三读法。精读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意境美、文辞美,人物美,遇到不理解的
13、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常常只需要看看标题,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决定是否要仔细阅读。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还可以采用摘注法: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随时记录值得采摘和储存的文
14、句、观点。如是自己的读物,还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勾画圈点,或把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五、强调自由提问。读而能问,不仅是学生认识的突进,还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读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题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尽情地提问题,能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发展。六、培养学生阅读
15、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参与进课外阅读活动之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的习惯;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的习惯;按计划主动地阅读的习惯;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圈点勾划,记笔记的习惯;学以致用,交流运用的习惯;爱书护书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七、指导学生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在具体的拓展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次阅读时指导学生思考的内容是:通过课外阅读你积累了那
16、些知识?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之后采取各种形式展示阅读结果,如读书汇报交流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览、读书卡展览等。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等自我评价意识和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评价,调节今后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能力。八、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效阅读。1、 课前拓展。课前拓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储备能量,营造曲调未成先有情的
17、氛围。如学习盘古开天地、孔子拜师这一组课文时,教师就曾布置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搜集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上蜜蜂一文之前,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学生通过翻阅少儿百科全书动物世界,上网查询、请教家长等途径,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惯、特殊本领等知识,上课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和我不能失信这一组课文时,布置学生搜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名人资料、名人故事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他们,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为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又如教师在上秋天的雨一课之前,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跟作者一起聆听秋
18、天的各种声音,充分领略秋天的美。然后出示课题秋天的雨,对同学们说:下面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秋雨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想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秋天的?这样一来,学生对要学的课文充满了兴趣,并且通过比较学习,很快地把握住了课文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意蕴,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2、课中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在教学风筝一课时,通过与古诗村居来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感悟到放风筝的无穷乐趣,从而投入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比较阅读了明代徐渭的风鸢图和宋代寇准的纸鸢,使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历史,以及风筝在不同时代的名称等背景
19、知识。教师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学生很快就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李白是用怅惘的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的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一节课,学生学懂了三首古诗,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3、课后拓展。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课后拓展也可以为学生学
20、习方法的迁移提供一定的保证。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充分注意了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小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语文课上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可能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扩大视野。这时便可写出书目,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惊弓之鸟、闻鸡起舞等成语故事,向学生推荐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学习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爱迪生救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恐龙的灭绝等科普作品时,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科幻小说选;学习卡罗纳一课,推荐学生读爱的教育;教了古诗,就推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学习中外名家的文章,如老舍、鲁迅、安徒生等
21、时,简介作者和其写作的系列作品;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黄山奇石等课文以后,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介绍祖国美好河山的文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做到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对拓展阅读的兴趣。总之,课外阅读是检验语文教学的一块试验田,是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课外阅读也是一个家园,老师、家长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建设好这块园地。只有这样,孩子的作文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生的发展才会后劲十足。课外阅读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多视角地看社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寻心中的那份期盼,找寻心中的那份共鸣。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其精神世界,丰厚其文化底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让学生在知识的浪潮中厚积而薄发,绽放睿智的花朵。课外阅读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开辟渠道,为学生的阅读开山指路,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中,去积累语感、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成为植根深厚的明日之星、搏击长空的未来之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