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鉴甲方的成功之道“壹空间创意三人行”2012 第 11 期(总第 48 期)实录最近,黄记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国内某知名杂志报道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黄记煌几乎每周都会有新加盟店开业。 “我们一年最少开 50 家店,到今年年底,可能要开七八十家。 ”董事长黄耕这样说。创办于2003 年的黄记煌,如今在全国已经有 300 多家加盟店。 相对于国内餐饮、地产行业的迅猛扩张,设计企业的前进步伐显得似乎有些缓慢。而设计师们恰好是与这类成功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他们在关注行业内动态的同时,能否在这些跨行业中取其精华? 本期创意三人行邀请到了黄记煌餐饮空间的设计方代表深圳市艺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2、王锟,万科样板房及精装修长期合作设计方代表深圳市昊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及设计总监韩松,以及杭州千岛湖的五星级度假酒店的设计方代表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荣来共同探讨设计企业从甲方可借鉴的成功之道。栏目名称:壹空间创意三人行 时间:2012 年 7 月 19日下午 15:0017:00 地点:深圳市昊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特邀嘉宾主持:韩松(深圳市昊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及设计总监) 嘉宾:李荣(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嘉宾:王锟(深圳市艺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现场实录如下】: 【韩松】非常高兴能通过壹空间创意三人行这个节目聚在一起聊一聊,大家互相沟
3、通,互相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首先介绍一下嘉宾:李荣,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锟,深圳市艺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我韩松,深圳市昊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天谈话的主题就是分享甲方的成功之道,咱们结合与知名企业的合作经历,谈谈设计师眼中的这些企业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思考设计企业可以从合作伙伴身上借鉴到哪些经验。 【李荣】其实跟我们合作的不仅是甲方,还有第三方、第四方,比如顾问公司、建筑设计院等等,这些都是和我们的工作交织在一起的,大家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推动项目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 【韩松】对。有甲方、建筑设计方、室内设计方。 挖
4、掘甲方优势,博采众长 【李荣】之前做一个千岛湖的酒店项目结识了项秉仁老师,项老师是我国第一个自己的建筑学博士,早前他在美国是一个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然后在香港开设计公司,现在又回到同济当博士生导师,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前辈。项老师不论是建筑专业知识,还是文化素养,都有很高的修为。他做事非常有条理,任何时期,任何方案,任何更改,他都有规有矩。跟项老师一起合作,学会了一种遇事从容不迫的态度。 而且做千岛湖项目之初我们设计公司就全程参与了讨论,与甲方以及项老师带领的建筑设计团队一起研究方案,调整、修改,后期施工时避免了很多麻烦,不像有些酒店项目,变动特别大,拆东补西。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工作模式
5、。 【韩松】对,三方结合的十分紧密。 【李荣】而且甲方也给予了充分的自主权,使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有话语权,保证了我们的设计效果。从后期来看酒店完成的空间效果挺不错的,虽然当地已经有了希尔顿、喜来登、洲际等大酒店,但酒店生意出乎意料的好。王总做了不少餐饮项目啊,有很多我们都去消费过,感觉很不错。王总也来谈一谈。 【王锟】餐饮设计方面甲方本身的专业度挺高的,对我们的要求也会更加精细。实际上我们做的餐厅大部分是商业项目,虽然酒店也是商业项目,但是酒店后面的支撑会不一样,甚至有些酒店不是以经营住房为第一目的,我们做餐饮是很现实,打开门面就要赚钱。所以我们的设计更多的关注点不是怎么样最漂亮,而是要关注它的
6、商业回报。可能你们也去过我们的餐厅,设计不是最漂亮,是比较务实的一种设计,这个跟我们餐饮行业的实际现状也有关系。 【韩松】这个其实跟地产行业也一样,要考虑到最后的投资回报率。 【王锟】对,但地产我觉得还是有一点不一样,因为地产很多时候决定权不是直接是投资人,由于项目较大,参与人员很多,管理链条特别长,真正老板的直接的意见贯彻的不是特别多,所以在设计沟通方面会出现许多偏差,加大工作难度。 【韩松】像我们做地产项目,其实也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刚才你说的各种方面:营销、成本、建筑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设计。不过我们公司从 07 年开始跟万科合作,确实从万科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第一次跟万科接触,通
7、知我们晚上 9 点开会,当时我有点不解,因为我们公司平时很少定在这个时间开会,结果那天会议持续了 6 个小时,凌晨 3 点我们才走出会议室,当时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地产公司做事怎么这么辛苦。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一种脑力风暴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你可以说它效率高,也可以说它效率低,但它集合了所有因素,是一种非常全面、非常理性、非常具有创造性的研讨,对于如此大型的地产项目来说,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设计公司不像其它行业可以复制产品,我们的每一个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个人的项目创意和激情有限,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我们的“产品”质量下滑。我绞尽脑汁想这个问题,最后发现脑力风暴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8、,遇到项目时由我来定大概的方向,然后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思考创意、规划思路、深化方案,最后再由我来把关,往下一层层的安排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项目问题,保证了我们的设计品质,还让公司的员工都有参与感、成就感,对促进年轻人的学习、加强公司的向心力也很有帮助。这个是我从万科学到的第一个工作方法,使我能安心的从设计中解脱出来,要不然我可能一天到晚要趴在那儿划划勾勾。 第二个,我觉得万科的信息平等化、公开化值得借鉴。不知道二位有没有这种感觉,当我们把项目工作安排到下面员工去执行时,他们每个时段具体做什么程度我们并不了解,如果我们不询问,他们通常不会主动报告进度,至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沟通流程。但
9、是万科的做法很细腻,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邮件往来,保证甲方、乙方、丙方等各个环节都知道当前工作的进展情况,信息十分公开,方便大家相互配合工作。这方面除了万科,其实很多地产公司如万达、金地、蓝光等都是这么做的。为此,我特地给自己公司写了一个流程,就是一个小本子,所有的总监设计师每做一件事情就在本子上打一个勾,等到一个项目结束后,他们就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哪些是自己没有涉足到的。 【李荣】让这个跟经济效益挂钩。 【韩松】对,跟钱挂钩,同时跟责任挂钩。反观行业弊端,擅善自身 【韩松】其实我们向甲方学习,除了借鉴它的成功之道,还要善于发现它的问题,并反观自己的企业是否存在类似的毛病,及时找到解决的
10、办法。 【李荣】别人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因为每个成功的条件都不同,但是失败教训却可以引以为鉴。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东北文化项目,是一个大剧院,项目之初我们就和建筑方沟通过,也配对了详细的数据,但实际施工时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突破预定标准的非常多,后来建筑方制定了一些方案,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工程难度加大。这实际上前后工作的交接问题,于是我们就把大家集中起来一起讨论,哪些工作没有做,哪些需要先做,空间分配谁来做,何时反馈,何时检查,后来大家共同努力,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整个项目。【王锟】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自我安慰一下,设计行业并非完美,现场也好,图纸也好,不管什么原因有更改是正常的,涉及到经济
11、、理念等繁杂因素很多,有时候对设计本来就不公平。 【李荣】设计现状就是这样,大家应该都会碰到。 【韩松】工作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南北公司的工作方式差异很大。南方的公司十分注重项目,一心想迅速解决事情,但北方的公司官僚化相对严重,什么事情都讲究程序、文件,遇到问题推卸责任也很专业,每当碰到这样的公司,合作起来就很吃力,感觉自己处于被动,一腔热情经常碰壁。但跟他们这种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在多做一些规范化的东西,对我们将来是很有好处的。 【王锟】设计公司壮大了,这些东西也是必要的,单靠一个人管理肯定不行,十个、八个人可以通过情感来维系,包括客户在内。我们超级用心、付出,客户都不好意思不给钱,但渐
12、渐的,当公司员工不断增多、客户量越来越大,当我们退居二线之后,就需要健全的制度来约束、保证各方关系,毕竟个人魅力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李荣】而且越到最后,越要靠专业素养去打动客户,不是单个人的,而是需要靠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去树立自己的品牌。 【王锟】我们之前都是依靠个人带领整个团队,现在虽然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但有时候我们还想冲到一线表现一把,不过有时候却适得其反,呵。 【韩松】这种情况我也经常有。 【王锟】其实我们亲自处理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并不合适,有时候反而会陷入僵局,让彼此都尴尬,还不如让对接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谈,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及时跟我们反馈,我们再出面一锤定音。 【韩松】我现在基本上不
13、管公司业务,都是其他人在做,包括公司的运营管理上,我也很少插手了,已经退居成设计总监的角色,使我能静下心来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我觉得一个公司管理好不好,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领导人电话多不多,如果你一天到晚电话都粘在耳朵边,那这个公司的管理肯定是有待提高的。我想大家现在都处在这个过度阶段,都在慢慢的调整,净化这些东西。 放慢脚步,用心做设计 【韩松】因为我跟万科的合作比较紧密,结合最近一些地产相关的新闻 ,我发现万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都在进行人员大地震,这可能跟万科的市场目标有关。其实很多大企业每年都会制定工作目标,要求公司的年营业额要递增多少个百分点,但市场是有限的,容量也有限,加上竞争对手等各方
14、复杂的因素,完成既定目标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这些企业的高管不堪重负,就容易出现人员地震。反观我们这些相对较小的设计公司,我们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呢?我们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做大还是做精? 【王锟】中国这种快节奏的步伐是很难停下来的,这并不是某一个公司在追求大、追求快,而是整个行业在推动着你往前走。就比如我们做设计的,你觉得工期太紧,但甲方也赶时间,你不做还有其他公司做,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节奏自然就快了。 【李荣】是这样的。上个月安藤在万科办了一个讲座,没有过多的讲专业方面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聊天,从聊天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安藤是一个有原则、自律性强、坚持理想的人,到了他现在这种年纪、境界,已经
15、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是热衷于自己对设计的追求。 【韩松 】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以及个人年龄的增长,有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去“身不由己”了,所以我前不久就拒绝了万达的一个大项目,因为万达的项目一进来,公司的所有节奏都会全部打乱。而且最关键是你付出的心血,却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因为时间太短。当然钱不是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已经过了纯粹追求经济效益的阶段,我还需要的是这个项目带给我的其它的东西。 【李荣】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成就感。 【韩松】对。如果大家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项目,最后除了钱什么也没得到,公司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断然拒绝了。【李荣】有时会
16、遇到一些甲方很过分,态度十分恶劣,我会明确告诉项目负责人:你可以礼貌的但坚决拒绝他的要求,这种甲方我们以后也不会与他合作。 【王锟】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这其实是不专业的表现。 万达在武汉东湖有个项目,号称投资四百个亿。我当时去工地的时候,他们正在挖一条河,要跟东湖对接,可那就是一块平地,要求三个月就要开业,河在哪儿还不知道呢,但是三个月以后真开业了。我觉得这个只有我们中国人干得出来,太不可思议了。 【李荣】但是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它那个类似于做一个河床,赶得太快、做的不好,就会漏水,如果沉降不均匀,对建筑也会有影响。 【韩松】我们去欧美、日本走一走,或者香港、澳门看一看,那些公共场所铺地用的小
17、石头,可能已经踩了一百年了,但看看中国那些大型商场,可能还没开业,入货的时候地面就被货车轧坏了一大片。 【王锟】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做好自己,该干嘛干嘛,要不然觉都没得睡。 【李荣】其实有时候也可以犯错误,错误有坏也有好的一面,虽然我们可能会因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它可以促进设计师成长、成熟,在以后的工作中规避类似的问题。 做的设计多了,慢慢我们会发现许多小公司比大公司更专注,更能为了项目的价值而努力,大公司反而不要求做出来的东西多么有创意、有突破性,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量化的商业标准。所以,在一些中小项目上,我们更有控制力,更能做出一些趣味的项目。 【韩松】日本有个综艺节目叫全能住宅改造 ,不知道
18、大家有没有看过,讲的是日本设计师帮助只有几十平米小家庭重塑空间的故事。我看了一期,被感动得哭了。且不说改造后的效果多如何,设计师那种真诚的态度已经完全打动了我,我很惭愧,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以后事业的方向。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虽然只是一期综艺节目,但它反映的精神确实值得中国的设计师学习一下。 精品设计背后的无奈 【王锟】我反倒觉得市场不一定要求全部都是精,它也需要一些适合大众消费的行货,就像汽车一样,有高档车,也有走低端路线的品牌。所以说行货是一个不好的设计,我觉得不能完全这样定义。 【韩松】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满大街跑的都是法拉力、保时捷,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全能住宅改造一样,关键看是否用心替用户考
19、虑,投入了多少设计真诚度。我们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可能一年会做几个项目,但其它的项目可能变成一种对优秀项目的“拷贝”,我觉得这种行业模式还是需要改进。 【王锟】您说的这个针对不同的项目还是有所区别的。就拿我做的餐饮项目来说,有一些连锁品牌并不希望我们花大量的时间、新型的材料去整创意,去标新立异,这对他们占领市场是不利的。他们希望我们能快速的复制他的成功品牌包装设计,或者在设计上做一种阶段性的提升,而不是每一个设计都要有所不同。 【韩松】这个其实跟万科的精装修是一样的。 【王锟】做设计的人都会习惯性的在对自己的每一个设计有所提高,希望每一次设计都是一种进步,都想做一点有成就感的东西出来,但有时候
20、我们把这样的项目递给甲方反而会被打回来。 【李荣】他们不想再增加这些。 【王锟】对。对他来说,市场成功的设计就是他当下需要的设计,这个设计还能再运作两年,他不需要你为他设计的每个店铺都不一样,这样会忙死他们的。【李荣】实际上这也是设计行业里一个默认的观点,许多设计其实都是有延续性的,一个时期可能出现很多类似的设计,它们只是在形态、材质上面有一些变化,在总体风格上可能都是对一种设计概念的延续,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设计界的流行趋势。我见过不少国外的建筑设计师带到中国的方案,其实根本不是他们为中国的项目原创的,翻开他们以前的资料,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把他原有的创意搬到了中国,有的甚至还是用在其他国家时
21、被淘汰的方案,他们只是从记忆库里搬出来再用一次,方法很简单,而且有时候还能凭此拿到项目。 【韩松】最典型的就是国家大剧院。 【王锟】有些甲方选择你做设计,就是看重你某一方面的特长,希望你在这方面进行延续,如果你想来一个 360 度大转变的设计,他不一定敢交给你做,这是有风险的。中国很多酒店同质化设计很厉害,这种同质化主要跟甲方有关。很多甲方在选择酒店设计方向时会钟情于他见过的某一个酒店设计风格,然后再加上一点他自己的想法,然后让设计师去 “复制” ,这是甲方认为最稳妥的办法。 【韩松】其实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一直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客户很欣赏我们之前做的东西,来找我时,我希望给他做一些新的设计,他
22、反而不要,他就要前面那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很无奈,如果客户执意要照搬,我们只好根据他的空间进行复制,但如果客户各种条件都比较成熟,我们会为他做一个升级版的设计。其实整个设计行业都是这样,放手让设计师干的项目并不多,所以设计师都是一点一滴的成长,因此很少有某个默默无闻的设计师一下子就成名的,优秀设计师都是经过多年磨练,从一个个项目中蜕变而成的。 【王锟】对。中国的内需大,一方面增加设计师的业务量,为设计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好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发展节奏过快,严重压缩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品质,样样精品是很难的。 【李荣】这个可能跟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中国某些方面还很落后,但有些领域比发达国家更先
23、进,就像中国的地铁,比欧洲的地铁设施强太多,但是服务及软件还很差。 【王锟】我们一线城市的城市面貌,很多欧洲国家都没得比。从表面上看,中国确实挺恐怖的,这楼盖的,让欧洲许多国家都望尘莫及。 【李荣】我们的设计师经常组织足球比赛,球队里有个意大利米兰的帅哥,是米兰理工的,来深圳做设计师,他经常说中国有钱,所以要过来赚钱。 【韩松】我去日本就明显感觉日本的房子都是 80 年代,从城市街道外观看起来非常普通,但是你进到里面去以后,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常说日本核辐射强,但他们城市规划、空气比我们强多了。 【李荣】环境好多了。 【韩松】我觉得咱们国家就是走的太快、太急,所以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沉
24、下心来放慢脚步做一些事情。 【王锟】追求 GDP 啊。 【李荣】再有一个原因是咱们自己没有一个宗教信仰,没有一个精神寄托,也缺少一种道德约束。大家都穷怕了,饿怕了,就像新闻报道青岛公厕免费发厕纸,结果每天被扯走十几万元的纸,实际上哪能用到这么多呢。 探讨企业管理,支招人性化模式 【韩松】所以咱们现在面临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公司的人员流动,这种不稳定,忠诚度等问题。 【王锟】就跟刚才说的信仰有关,跟价值观有关。 【韩松】跟信仰有关,跟公司有没有愿景、有没有灵魂都有关系。 【王锟】我们很难限制别人的思想一定要追随着谁谁谁,这挺难的。除了领导人的人格魅力,我觉得更重要是公司的平台,合理保障
25、员工的利益,需要公司环境相对稳定一点。 【韩松】你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锟】其实我的想法简单,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只不过我作为公司的领导人对自己要求多一点。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们很多同事都成家立业了,有老婆,有孩子,我觉得没理由让别人加班。 【韩松】别人有自己生活的。 【王锟】对,大家都是出来要生计的,不能这样硬性的去要求。 【李荣】这个问题我跟一些朋友也讨论过,总觉得设计行业早上来的晚,晚上加班晚,我就想改变一下,让大家都不要加班,不要那么辛苦了。后来我发现其实根源在我自己,我要是早上 9 点到,员工肯定也到,我 6 点走,大家也会跟着我的习惯来,但有时候事情太多,我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坚
26、持做到这一点。 【韩松】我们公司不提倡加班,我也很直接的跟他们说,加班其实是一种低效的表现,因为我们所有制作性的工作全部是外派的,公司是一个研发型团队,如果你需要加班,就说明你的工作态度或能力有问题。 【王锟】我们不能把设计师看成一个很特殊的行业,我们也是普通人,都需要吃饭睡觉,所以有时候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可以加班,但平时最好还是正常上下班。我们很多客户早晨从不打电话给我,他觉得我肯定昨晚想图纸了,早上应该还在睡觉,都是到晚上才联系我。我以前晚上是开机的,因为餐饮业主不到凌晨 2 点钟是不睡觉的,经常半夜约我出去聊一聊。后来我发现这样不行,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不是我的。所以后来我晚上回家手机就关机
27、,要给客户养成习惯,晚上想找也找不到我,呵,后来都变成白天找我了。 【韩松】设计公司处在一种正常的状态更能留住人。 【王锟】你说从这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工资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大多数跳槽的人图的就是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很多有家庭的人希望稳定,不想东奔西跑,只要能给他们一点充足的自由,灵活安排上班时间,他们是非常愿意留下来的。人性化的管理之下员工也会懂得感恩。 【韩松】你们公司年龄层面大概是什么样的? 【王锟】比我大的也有,比我小的也有,我夹在中间。 【李荣】我们公司可能我最大,我 40 多,但是也有跟我年龄比较接近的,但 80 后居多。 【韩松】我觉得我们公司老龄化比较严重。 【王锟】老龄
28、化,说明公司比较成熟,成熟的公司年龄结构会偏大一点。 【韩松】年龄比我大的好几个。【王锟】那很成熟,坐标级的了。 还原人生,是运动,是生活 【李荣】我之前有时感觉到身体有一个转变过程,有时候不是太好,所以这两年留心了一下,体重减了 20 斤左右。 【韩松】这是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啊。 【李荣】到一定阶段真的要为自己活一下,该放下的就放下,不能事事都亲历亲为,追求完美也当兼顾自己的身体状况。 【王锟】要向李总学习,你 20 斤怎么减的,我得向您学习学习。 【李荣】很简单,多运动,少摄入,就像东北的一个老土话“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借助你某一个阶段的兴趣爱好,多做一点运动,既锻炼身体,又能调节情绪,有
29、些工作中不爽的事情都可以发泄出去。运动完之后一定不要多吃,也不要喝热量高的饮料。我本来非常喜欢那种对抗激烈的运动,比如足球。 【韩松】40 多岁你还能这么去折腾。 【李荣】我们经常和一些周边的公司联谊,组织足球赛,和一群年经人在一起运动,感觉自己年轻不少啊,我现在基本可以两个小时不下场。 【韩松】我前几年踢过一次,5 分钟我基本上觉得自己快要烧着了。 【李荣】我前两年最胖的时候 170 斤,现在 140 斤,心跳每分钟大概是 50 次到 56 次,去年检查各项都正常。 【韩松】有的人胖了容易悲观。 【李荣】大家原来读书的时候都很瘦,工作之后就一下子胖起来了。胖的时候照相我都不愿意去。 【王锟】呵,人到中年胖了会显老,看起来没精神。 【韩松】衣服也不好选。 【王锟】在做运动方面我有点虎头蛇尾,羽毛球、网球、高尔夫,这些器具我全套都有,而且都去报了名,只是坚持不了多久。 【李荣】运动要有一个小团体,互相促进一下可能要好很多,我们现在自己公司每一个星期组织打羽毛球,我们还有一些设计师与其他公司的设计师打篮球。 【韩松】这个咱们可以联谊一下,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也可以组织一块球赛啊。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儿,非常感谢二位来我这里聊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