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1.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57790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演变的历史观与现代观(一)现代外语教学思想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外语教学思想演变的萌芽期(19 世纪末以前).语法翻译法成为现代语言教学初期的必然选择.语法翻译法最初的误区在其语言学基础“一切语言都起源于同一语言“.它假想母语和外语之间能实现“等值翻译“.(2)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蜕变及外语教学的发展期(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60 年代).在外语教学思想的发展期,直接法和听说法应运而生.(3)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成熟期(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成熟表现在对语言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认

2、知,思考与实践运用.语言学家从理性角度分析语言:人掌握语言不仅仅是“刺激-反应“的认知过程,而应该借助思维来总结规则,用规则推倒,转换,生成新的句子, “认知法“由此产生.20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语言是有意义的交际工具“ 此时,英国的语言学家创立了“交际法“.第二节 语言观与外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二)人们对语言的认知与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1970 至 1976 年,这是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无序期.1976 至 1980 年,中国的外语教学开始步入理性的轨道,“语法翻译法“是这一阶段外语教学唯一的方法选择.1980 至

3、 1989 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此时,诞生于美国的“听说法“成为我国教学法领域的首选,取代传统的“语法翻译法“.1990 至 2003 年,是中国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比较成熟的一个时期.1990 至2000 年,这一时期凸现语言功能的“功能教学法“使交际思想得到广泛落实,通过对教学形式的量化和生活化来强化交际教学,形式上量化体现为“五步教学法“.2001 至 2003 年,交际教学的另一个分支-任务型教学法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和推广.第三节 对中国产生过影响的教学法流派1、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1)语法翻译法以翻译作为手段来处理课文

4、教学(2) 用演绎法处理语法(3)通过母语和外语之间的比较来理解抽象词汇,句子意义和句法结构.2、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直接法于 20 世纪初在批判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产生.3、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的美国,是为了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美军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最初被称为战争应急法(the Army Method).它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心理(Behaviorist Psychology),因此听说法又称为结构法(the Struc

5、tural Method).24、交际教学途径交际教育法体系中对中国产生影响的有两个分支,即“功能意念交际法“和“任务型交际法“.英国的语言学家曾将语言分为三大宏观功能,分别是:语言具有交际功能,通过语言的交际与人相处,表达一定的社会关系;语言具有工具性功能,语言用来做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语言具有语篇功能,使口笔头语篇连贯得体.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一个分支,是交际教学思想的又一个发展形态. 任务型教学坚持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学习活动过程本身与学习语言的目标同样重要。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应该体现综合性的特点,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 (instructional) ,而是经历性的 (experimential) ,对意义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