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神农中学 王志强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带知识走向学生” ,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创新思维是人才的重要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思维
2、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改革,直接体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课文讲读的继续和发展。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的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练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练笔的驱动力,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凡有创意的作文,都可以叫创新作文。创新的特点在于“新” ,在于它的创造性。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在某一方面有超人之处,都应该算创新作文。这种创新作文是一种有限的创新,它和文学作品中的创新有点面之分、高低之分,不能把作文创新与文学作品中的创新等同起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
3、作了如下尝试:在一次话题作文时,题目为:图形“”这一符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运动员把它看作篮球、足球、铁饼,生意人把它看作银币;成功者把它看作汗水的结晶;老师把它看作知识的珍珠,学生把它看作学习的时钟;乐观者认为它是成功的开始,悲观者认为它是前进的结束请以图形“”为话题,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限文体、自拟题目,或编写故事、或续写经历、或抒发感情、或感慨时事、或发表议论,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面对此题目,学生面面相觑、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手,经过一番思考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单调,缺乏深度和新颖性。为了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我因势利导,把在报上看过的一则高原苹果广告,讲给他们听: 美国新疆
4、西哥洲高原地区有一位种植苹果农场主,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美,无污染,畅销市场,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成熟的苹果打得遍体鳞伤,惨重的经济损失在所难免。然而,智慧的农场主突破常规思维,抓住苹果上的疤痕做文章,从一般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拟了一则独特的广告,不但使伤痕累累的苹果极为畅销,而且,后来的经销商还专门请他提供带有疤痕的苹果。广告是:“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风味独特,无污染,请认准它特有的冰雹疤痕标记,谨防假冒。 ”故事讲完,同学们无不对农场主的新奇思维击节赞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我见时机成熟,便告诉学生,农场主的智慧在于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克服思维的狭隘性,展示思维的广阔性,进行多
5、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就能写出独树一帜的文章。在我的启发下,高原苹果开始产生效应。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根据图形“”的特点,从人的性格特征的角度,可将“”比作圆滑事故的人生态度,把其他的图形如“” 、 “”做有棱角的进取、坚持原则的人生态度,进行描述和议论。有的说:把“”想象为怪圈,抨击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有的说:采用故事新编、独幕剧或小说等形式构思文章,如可以这样构思:一个从来就不肯学习的人,他长大后,因为一次偶然的幸运中了大奖,成了百万富翁,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因缺乏知识而中了他人的合同陷阱,最后又成了一个穷光蛋。文章借此讽喻现在的拜金思潮和不劳而获、轻视知识的思潮。有的说
6、:可编写童话,如可编写这样一则童话:不可一世的兽中王狮子引起力量的巨大、动作的勇猛,在经过无数征战后,终于成了森林之王,从此它的趾高气扬、自高自大、傲视固执,最后因受到了动物们联合设计的游戏陷阱的戏弄,而变得谦虚和踏实,从而说明谦虚和踏实的作风在人生路上的重要。有的说:可以结合氧气及地球的相关知识写一篇说明文。同学们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陶醉于创新思维的惊喜之中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培养创新意识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实处。创新思路的基本形式创新思路有四种形式:倒过去想,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一、倒过去想“倒过去想”
7、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 。它是一种逆向开拓法,即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是作文创新最常用的思维方法。逆向开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逆向开拓来否定原有的固定观念,在立新的过程中破旧。例如,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同学都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我们引导同学“倒过去想”进行逆向开拓,有同学就认为“白雪掩盖了世上的丑恶” 。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结果写成文章立意新颖,颇受好评。又例如,我们引导同学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买椟还珠” “班门弄斧”等成语“倒过去想” ,逆向开拓,结果引出了“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完成总任
8、务” “商品要重视包装艺术” “弄斧必须到班门”等新观点、新见解。由此可见, “倒过去想”这种逆向开拓法往往可以构思出不同寻常的“阳春白雪”来,值得提倡;但是不能滥用、乱用,要合情合理。对一些政治性的问题不能随便“逆反” ,否则,会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另外,对一些“传统说法”也不能事事逆反。例如, “吃喝玩乐”本是人们对寄生阶级腐朽生活的形象概括,即使在旧社会也为正直的人所不齿。如果为了创新,提出“吃喝玩乐并没有错”的观点,就步入了创新的误区。另一种则是以逆向开拓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臻完善。例如, “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念,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 。由于本人具有“抗黑
9、素” ,使外界不好的环境不能影响自己的品质行为。这种逆向开拓,没有否定“近墨者黑” ,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再如“开卷有益”也是众所公认的观点,但也有同学从逆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 ,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可能使读书无益,甚至有害。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 ,而是补充、充实了这一观点。又例如,最近大专论坛辩论“正其义当谋其利正其义当不谋其利” ,关键是对“利”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两种观点既有不相容的一面,又有互相包容的一面。这种逆向思维也是属于对某一观念的补充与完善。逆向开拓法是作者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
10、启迪。二、进一步想“进一步想”又叫深层开拓法,即在原有思想、意见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从而开拓出新的思想、新的意见。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纵向发展,叫纵向开拓法;二是扩展地想,是横向发展,叫横向开拓法。纵向开拓法是纵向思路的体现,又叫直道思路。它是前后联系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按时间线索展开联想的思路。 “纵”是指事物的前后联系,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纵向开拓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做“小草”这个话题作文时,一般学生都想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赞扬“小草精神” 。我们引导他们“进一步想” , “小草为什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是因为有阳
11、光无私地给它热量,小草如果离开阳光也只能枯萎而死。这样, “阳光精神”不是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 ,小草如果只有阳光没有土壤,还是不能生长,还需要土壤给予小草水分、肥料。这样一想, “土壤精神”不是也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 , “阳光” “土壤”在生活中不是母亲的象征吗?所以,“母爱”是伟大的,是值得赞扬的;由“母爱”再“进一步想” ,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想到了“党” 。歌颂祖国、歌颂党,这不是更深刻的主题吗?思想一步一步地深入开拓,也就是一步步有了“新”意,文章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这就是纵向开拓法。横向开拓法是一种横向思路,又叫旁通思路,它是进行“左右”联系的思想路线。所谓
12、“左顾右盼” ,就是一种横向思路。 “横”是指事物不同方面或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从此地方联想到彼地方,按空间、地点的转移展开联想,或按事件性质的分类展开联想。例如,布置学生写以“高楼”为题的作文时,引导学生横向开拓,由现实社会中的楼,联想到人生的楼、知识的楼,并深入联想到它们之间隐含着的逻辑关系,一步步揭示出“知识是奔向小康的桥梁”等新观点。又例如,在写“落花生读后感”这个题目时,一般同学都正面歌颂落花生的谦虚精神,但有位学生采用横向开拓法,注意到反衬落花生的苹果、桃子、石榴。落花生“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待成熟,才让人把它挖出来” ,而苹果、桃子和石榴,都把“果实悬在枝
13、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 。这位学生先思考落花生何以得宠而苹果等何以失宠,这一思考揭示了“人们总以喜欢自我表现为罪过” ;再“进一步”思考,“喜欢自我表现”是否真是一种罪过?这一思考,又得出了“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 , “自我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的结论。再“进一步思考” , “反对自我表现”这一传统观念,是不是要继承发扬?联系到当代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激烈竞争的现实,得出新的结论:“反对自我表现”的这一传统观念是陈腐的、保守的,应该予以抛弃。这样就开拓出了新意,观点有了时代性。“纵向开拓” “横向开拓”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先横向再纵向,或者先纵向后横向,纵横往往交叉进行的
14、。上面所举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三、换角度想苏轼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是讲不同角度看景物,会有着不同的形态。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构思立意,往往就能翻出不同的新意来。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例如,有一次要求同学写“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一般同学从南郭先生角度考虑,以滥竽无法充数为题,表达了“需要真才实学”的观点。而我们引导同学转换角度想:从齐宣王角度想,得出了“改革吃大锅饭的人事制度” “用人首先要真正识才”等观点;从齐湣王角度想,得出了“齐湣王勇于改革人事制度”的观点;从吹竽队角度想,得出了
15、“包庇别人等于害了别人”的观点。这后面三个角度富有新意,且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往往能写出富有时代色彩的创新文章来。换角度想,还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的材料。例如,歌颂教师是作文中常见的主题,一般学生都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孤灯下批改作业,或者写为了学生而耽误了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大路货” ,流于一般。有位同学却以独特的视角,写一位老师在退休的第一天,提着篮子上街买菜,不自觉地走进了学校大门。这位老师每天提着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从家到学校,已养成了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刘到大刘,再到老刘,再到刘老” 。他刚退休,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实在不习惯,故不知不觉又走进了校门。这个材
16、料生动地表现了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由此可见,新颖独特的切人角度,往往能给人全新的感觉。四、合起来想所谓“合起来想” ,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席勒说:“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我们应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设想涌进我们的脑海,然后再作总体上的分析和验证。 ”这就是要求我们先用发散思维求异,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考虑,然后用聚合思维求同,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立体的、多侧面的。甚至集光明和黑暗、先进和落后于一身。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叙、描写事物,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事物立体的面
17、目。 “合起来想”大致有两种思维方式:1从不同侧面想。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有顺流、有逆流、有友谊、有争吵;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有欢乐、有忧愁、有思恋、有怨恨;性格也是异彩纷呈的,有豪爽,有细腻,有时沉静,有时急躁。把这些不同侧面“合起来想” ,往往可以立体反映事物的不同状态,反映人物丰富的个性特征,给人一种新意。“写自我”是学生作文常见的写作范围。这类题目要求写得具体形象,或写自己的个性特点,或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或写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但要写出新意,实属不易。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运用发散思维,想一想“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多想几个方面,然后“合起来想” ,形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我”的形象。有同学
18、在写我这个人呀一文时,先写自己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再写自己是富于“爱心”的女孩,最后写自己是一个“爱书”的女孩,这三个侧面组合起来,勾画了活生生的“我”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想,从不同侧面选材,要注意“聚焦点” ;也就要在“散”的基础上注意“合” ,做到“形散神聚” 。2从正反两方面想。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有暖色,也有冷色,有主色,也有配色。人物的性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坚强,有懦弱,有活泼,也有沉静事物是复杂的,内涵是丰富的,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特别是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它。如果写作时从正反两方面想,往往能揭示一个人的“真面目” 。例如,对“马谡失街亭”这件事,一
19、般同学都认为马谡言过其实,又刚愎自用,被诸葛亮斩首是“罪有应得” 。但也有同学能从正反两方面想,认为马谡尽管失街亭有罪,但战前,在众将一片默然中挺身而出,坚决请战;战中,在身陷绝境时,不投敌,不逃跑,突围归蜀;战后,不自辩,不求情,甘愿伏法,慷慨托孤。根据这些事实,小作者认为马谡不愧为一位忠贞爱国、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这是从正面想。但他盲目轻敌,死守教条,不纳善言,以致最终“失街亭” ,这是从反面想。把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了马谡是一位“失败的英雄”的结论。这个结论多么富有创新精神。又如对诸葛亮,一般同学都认为他是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公正执法挥泪斩马谡。对于这个“结论” ,我们引导同学从正反两
20、方面想:在失街亭这一历史错误中,诸葛亮是否负有责任?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马谡失街亭,罪本当斩,但诸葛亮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他犯了不善用人的错误。他被马谡“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且在用人方面,感情用事。因为他把马谡当做“接班人”培养,对其有深厚的感情。结果既误了马谡性命,又误了军机大事。这位同学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评论诸葛亮,提出了新见解新结论,令人钦佩。在写记叙文时,写一个人物既写他的优点,也写他的缺点,往往可以使人物“人性化” ,使之更符合人物的实际,人物形象也更丰富。总之,创新思维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发展性等特点,我们在掌握了创新思维的四种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而掌握
21、其变通性,就能做到“一通百通” ,其妙无穷。创新思维的两层境界创新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它主张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挥洒自己的才情,给作文写作开辟一块新天地,为学生提供一方展示自己才华的新舞台。“变则通,通则久” ,我认为作文的创新有两层境界:第一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是但丁的名言,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作文要敢于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在形式上要善于取别人之不敢取;在内容上要大胆言别人之不敢言。简言之就是:别人这样写,我偏那样写;别人那样写,我偏这样写,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构思每一篇文章。例如:本学期第一次作文课,我给学生布置的文题为:我的自画像。要求学生努力摆脱以前写作的陈旧思路,写出新意。有学
22、生李强写出佳作:姓名:与“托塔天王”同姓,不与性格软弱者同名。性别:与爸爸同性,和爷爷同上一个厕所。此文可谓别出心裁,确有高明独到之处。在形式上避免了千篇一律的“三段式”结构,巧妙采用了履历式,让人耳目一新;在语言上也大放异彩,众生皆云:“我以叫,现年多少岁” ,而该生却给文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联系巧妙,别致曲折,洒脱诙谐。在创新思潮的冲击下,学生活跃了思难,佳作层出不穷,但物以希为贵,在高手云集的中考考场上,又如何做到“鹤立鸡群”呢?这就需要再出新招了。第二层:走别人的的路,让自己去说!这句话反但丁的名言而行之,意思是:在长时间的第一层创新基础上,我们很难再翻陈出新,这就需要走别人的路,用自
23、己语言来表达。以“愁”为例:大家都有过“愁”的体验,那么怎样表达自己的体验呢?李白秋浦歌中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的愁是像头发一样,慢慢长出来的;李煜的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的愁绪言犹如满江春水般绵长深厚比李白不知多多少倍;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说:“恰似遮不住的春山隐隐,流不尽的绿水悠悠”这句话是否写出了新意呢?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句云:“一种相思,两面三刀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多少细腻的抒写呀,在她的笔下愁又有了生命。以上诗人的作品是否都有一脉相承地继承了前人抒离愁,道别绪的话题材呢?然而每个人笔下的离愁别绪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同传千古。由此看来,能否写出新意的关键在于能否用自己的感官寻找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否用自己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条条大路通罗马” ,作文的创新之路有千条万条,关键在于自身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不断的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