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议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内容提要:在认识活动中,人的理智、情感、意志是融合在一起的。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但同时也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 认识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促成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由现象向本质飞跃。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既要看到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要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最终促进认识 活动的发展。关键词: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并非只有理性、理智和逻辑的因素起作用。不可否认,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认识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否认人的非理性因素在
2、认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一个有意志、有情感并有认知能力的统一整体,人的任何心理因素,包括非理性因素必然会参与到认识活动中,对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非理性因素的内涵(一)关于理性因素的内涵对于理性的界定,学界中有着不同看法,不过比较普遍的界定方式,是把理性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理性是指认识运动过程中的感性反映形式和理性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狭义的理性仅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而理性因素则是指认识主体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指认知性的意识,包括人的理智、思维和
3、逻辑等因素。(二)关于非理性因素的内涵所谓非理性因素是指那些与理性因素相对的,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主体心理形式。而非理性因素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说,在人的知、情、意这三大类意识要素中,“知”包括主体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情”和“意” 包括动机、欲望、信仰、习惯、本能等,这些精神要素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因而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广义的看,“非理性”因素还包括认识能力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也包含在人的“非理性”当中。因此,非理性性因素可以分为
4、两类人的非理性因素分为两类,前一类情感与意志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而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并对其发生影响;后一类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虽然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它同逻辑的、自觉的理性思维相比,具有不自觉的、非逻辑等特点,因而在广义上也属于“非理性”因素。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一)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在认识活动中,人的理性、理智和逻辑的因素起主要的作用,是主导的因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体系的演化来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本质。毋庸置疑,这些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在认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对我们认识世界,研究
5、事物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等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理性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照确定的逻辑的格进行推理。与此不同,非理性思维是以愿望、动机、兴趣、体验、冲动、倾向等非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具有非逻辑的特点。通过对情感、直觉、灵感、信仰、意志、习惯等几种主要的非理性因素的考察,可以发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1、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6、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情感因素对人的认识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的活动总有情感的因素贯穿其中,并受到情感的激发或抑制。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了活力和生气,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的力量。当人们的情感与其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发生共鸣时,认识就会受到情感的激化,从而激发人的认识潜能,加速认识的进程。反之,当人对从事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和情感,或情绪懈怠、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进程就受到影响。这是情感因素对认识的积极作用。意志则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包括感 性 意 志 与 理 性 意 志 两 个 方 面 。意 志 既 要
7、考 虑 客 观 事 物 本 身 的 运 动 状 态 与 变 化 规 律 , 还 要 考 虑 主 体 的 利 益 需 要 , 尤 其 要考 虑 人 对 于 客 观 事 物 的 反 作 用 能 力 , 它 是 一 种 非 中 性 的 而 且 是 能 动 的 、 创 造 性 的 反 映 活动 。 意 志 对 认 识 的 进 行 也 是 一 种 激 发 和 调 控 因 素 , 是 认 识 活 动 的 支 撑 力 量 和 推 动 力 量 。认 识 活 动 的 进 行 不 能 缺 少 人 的 意 志 努 力 , 特 别 是 面 对 复 杂 的 认 识 对 象 或 在 科 学 研 究 的 过程 , 往 往
8、需 要 以 百 折 不 挠 、 坚 忍 不 拔 的 一 只 去 克 服 重 重 困 难 , 实 现 某 种 目 标 、 理 想 。直觉即直观感觉,是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也就是说是在个人以往的经验基础,在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直 觉 思 维 与 分 析 思 维 相 比 虽 然 有 着 明 显 的 区 别 和 不 同 , 但 二 者 的 发 生 和 形 成并 不 矛 盾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直 觉 思 维 就 是 分 析 思 维 的 凝 结
9、 或 简 缩 , 从 表 面 上 看 , 直 觉 思维 过 程 中 没 有 思 维 的 “间 接 性 ”, 但 实 际 上 , 直 觉 思 维 正 体 现 着 由 干 “概 括 化 ”“简 缩 化 ”“语 言 化 ”或 “内 化 ”的 作 用 , 高 度 集 中 地 “同 化 ”或 “知 识 迁 移 ”的 结果 。 直 觉 思 维 是 一 种 心 理 现 象 。 它 不 仅 在 创 造 性 思 维 活 动 的 关 键 阶 段 起 着 极 为 重 要 的作 用 , 还 是 人 生 命 活 动 、 延 缓 衰 老 的 重 要 保 证 。兴 趣 是 人 们 力 求 认 识 某 种 事 物 和 从 事
10、 某 项 活 动 的 意 识 倾 向 。 它 表 现 为 人 们 对 某 件事 物 、 某 项 活 动 的 选 择 性 态 度 和 积 极 的 情 绪 反 应 。 兴 趣 以 需 要 为 基 础 。 需 要 有 精 神 需要 和 物 质 需 要 ,兴 趣 基 于 精 神 需 要 ( 如 对 科 学 、 文 化 知 识 等 ) 。 人 们 若 对 某 件 事 物 或 某项 活 动 感 到 需 要 , 他 就 会 热 心 于 接 触 、 观 察 这 件 事 物 ,积 极 从 事 这 项 活 动 ,并 注 意 探 索其 奥 秘 。 兴 趣 在 人 的 实 践 活 动 中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11、。 兴 趣 可 以 使 人 集 中 注 意 , 产 生 愉快 紧 张 的 心 理 状 态 。 这 对 人 的 认 识 和 活 动 会 产 生 积 极 的 影 响 , 有 利 于 提 高 工 作 的 质 量和 效 果 。信 仰 是 对 某 种 主 张 、 主 义 、 宗 教 、 某 人 或 某 物 极 其 相 信 和 尊 敬 。 信 仰 有 科 学 信 仰和 非 科 学 信 仰 之 分 。 非 科 学 信 仰 是 盲 从 和 迷 信 。 科 学 信 仰 来 自 人 们 对 实 质 和 理 想 的 正 确认 识 。 而 科 学 的 信 仰 包 含 着 信 仰 者 对 未 来 美 好 理 想 的 追
12、 求 。 有 信 仰 与 没 有 信 仰 是 不 一样 的 , 信 仰 的 有 无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着 一 个 人 的 发 展 的 可 能 性 。 没 有 信 仰 的 人 , 会 失去 把 握 自 身 命 运 的 力 量 , 其 发 展 的 可 能 性 会 大 大 减 低 。 有 信 仰 的 人 , 会 为 自 己 的 信 仰 调动 自 身 的 一 切 力 量 , 集 中 到 既 定 的 目 标 上 , 其 知 识 、 能 力 、 内 心 世 界 都 会 得 到 充 实 和 提高 , 从 而 推 动 个 人 及 社 会 的 发 展 。习 惯 包 含 多 方 面 的 含 义
13、, 这 里 侧 重 指 是 指 从 环 境 中 成 长 出 来 的 以 相 同 的 方式 , 一 而 再 , 再 而 三 地 从 事 相 同 的 事 情 , 不 断 重 复 , 不 断 思 考 同 样 的 事 情 , 而 且 ,当 习 惯 一 旦 养 成 之 后 , 它 就 像 在 模 型 中 硬 化 了 的 水 泥 块 , 很 难 打 破 了 。 习 惯 有 好 有坏 , 好 的 习 惯 对 人 的 认 识 活 动 可 以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当 然 , 非 理 性 因 素 对 人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作 用 并 非 只 有 上 述 方 面 , 还 包 括 想 象 、
14、灵 感 、顿 悟 等 得 作 用 。在 认 识 活 动 中 , 非 理 性 因 素 对 理 性 因 素 起 到 补 充 作 用 , 具 有 更 大 的 灵 活 性 , 对 认 识辩 证 过 程 具 有 激 活 、 驱 动 、 调 节 、 参 照 作 用 。 非 理 性 因 素 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它是推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内在动力,有时也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 非 理 性 因 素 在 认 识 过 程 中 起 到 的 消 极 作 用当 然 , 事 物 都 具 有 两 面 性 。 非 理 性 因 素 如 果 把 握 不 好 , 对 人 的 认 识 活 动 也 会 起
15、到 干扰 和 破 坏 作 用 。从 情 感 因 素 来 看 , 激 情 可 以 打 破 思 维 的 平 静 , 使 人 爆 发 出 智 慧 的 火 花 , 但 过 度 的 激情 也 可 能 意 味 着 使 人 失 去 理 智 , 造 成 思 维 的 混 乱 或 违 反 逻 辑 。 所 以 , 要 发 挥 情 感 对 认 识进 程 的 积 极 作 用 , 就 需 要 正 确 把 握 情 感 , 对 其 急 行 调 节 和 控 制 。同 样 , 意 志 因 素 也 存 在 同 样 的 问 题 , 过 度 的 “意 志 ”会 造 成 执 念 , 成 为 人 们 痛 苦的 根 源 。直 觉 也 有 很
16、 大 可 能 是 错 误 的 , 具 有 很 大 的 局 限 性 , 若 过 分 依 赖 直 觉 , 则 无 法 正 确 把握 认 识 。兴 趣 也 有 可 能 发 展 成 嗜 好 , 对 某 种 事 物 的 过 分 投 入 , 会 导 致 人 们 对 其 他 事 物 的 漠视 , 不 良 的 嗜 好 , 比 如 对 网 络 游 戏 的 沉 迷 , 也 会 让 人 玩 物 丧 志 , 对 学 习 、 工 作 造 成 不 良影 响 。非 科 学 的 信 仰 盲 目 和 迷 信 则 会 让 人 变 得 疯 狂 , 比 如 法 轮 功 的 受 害 者 们 会在 不 怀 好 意 的 人 的 唆 使 下
17、 做 出 无 法 挽 回 的 错 事 。无 依 据 的 幻 想 、 妄 想 对 认 识 活 动 的 阻 碍 作 用 更 是 巨 大 。总 之 , 当 非理性完全脱离理性的约束和指导时,其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让人变得固执、疯狂。此外,非理性因素易也很容易使理性因素受到干扰,从而造成认识的偏差加大。非理性因素一旦作为主体认知定势积淀下来,就不易改变,从而对认识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人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一对客观存在的东西。在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又始终受理性因素的指导和支配。非理性的本能要求
18、、情感、意志离不开理性的引导。如果情欲不加以控制、感情用事,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甚至会误人歧途,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同时,理性必须以人的基本要求、积极情感和意志作为动力。如果人的非理性的本能要求、情感经常处于被压抑状态,就不会有真正的理性精神。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成果,如科学发现、文艺创作等,主要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也包含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综合统一作用,体现了创造主体的欲望、追求、信念、意志、灵感、直觉及种种情绪的困扰和冲动。理性因家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和发展。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构成了主体认识能力的两翼,二者相互契合、相互渗透
19、,理性每前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交融非理性因素于自身。非理性因素同理性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理性的因素对理性因素既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受到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在逻辑判断、分析时,人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喜恶、习惯代入这个过程,同样,直觉、顿悟、灵感等也是在以往的知识背景、经验积累、思维范式的基础上才会出现的。只有正确处理非理性因素之间、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促进认识活动的发展。三、小结认识运动的辩证性表现为,认识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按逻辑程序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无逻辑或非逻辑的跳跃、飞跃,而是逻辑的循序渐进过程和非逻辑的跳跃上升过程的有机统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促成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由现象向本质飞跃。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既要看到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要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最终促进认识活动的发展。参考文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