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不仅是各国经济,而且各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政治和军事是核心内容。而当今国际关系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对世界政治和各国政治都产生了影响。(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有助于制止战争,推动国际合作。(3)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可以加快发展,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4)经济全球化
2、使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因此更多地强调主权过时的观点,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动荡加剧、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强势文化渗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稳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为获益者,取决于各国自身的实力和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能力。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全球化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容易产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全球性的一体化安排,如世界贸易组织等造成挑战;
3、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分化等。但是,应当看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球一体化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区域经济集团虽然有一定的排他生,但并不是封闭性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集团都采取了一种“开放区域主义”的态度,给成员国国内经办及世界带来新的动力。特别是区域经济集团能够产和一种示范效应,带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在更多地方、更高的层次开展,使各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逐渐熟悉一体化的趋势,从根本上为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此外,区域经济还会产生积极的政治效应,在同一地区内原先敌对的国家间建立起稳定的关系。目前,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还很大,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消除或明显缩小。即使在一个
4、经济不断事融合的世界里,经济利益的民族性仍然是主导因素,区域经济集团就是适应这种既要开放,又要求一定保护的客观现实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不是狭隘封闭的,而是合作、互利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只要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继续存在,区域经济就会存在,它和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相背离的两种趋势。在霸权主义仍然明显的当前,如何理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首先,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目前还很难确定或根本无法具体确定哪些国家或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一“极” ,当今世界共有几“极” 。从目前力量的分布来看,大体可以说是“一超多强” 。但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合力作用和不平衡发展规律,会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世界格
5、局走向的变化。其次,多极化正朝着牵制美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加速前进,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对美国的独立意识和离心倾向日益增强,美国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控制、指挥为些国家。发展中国家仍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俄、中国与欧盟、俄德、法德都在积极改善关系,其目的之一就是牵制美国,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主宰世界的做法。最后,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极”的大小和中心,不会固定不变。当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排除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
6、在某些问题上单边主义、单极化趋势占主导地位。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极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南北关系-即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主要变化表现为:-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7、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现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国际资金流动出现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南北贸易摩擦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第三,北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南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 第四,区域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愈益明显地凸现出来。20 世纪 90 年代南南合作出现了哪些新特点?(1)地区集团化加速发展。(2)合作内容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3)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
8、发挥作用。但是,南南合作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在一些国家与地区存在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与边界冲突,还存在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及由此产生的武装冲突与战争,不过主流仍然是合作与协调。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恐怖主义有三基本特征:(1)带有政治目的,否则是个人暗杀、血亲复仇之类的一般刑事犯罪;(2)使用与战争不同的特殊暴力手段,如暗杀、绑架、劫机、爆炸等;(3)针对无辜平民、公共设施等非军事目标。冷战后,国际恐
9、怖主义突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1)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2)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惧主义的社会温床;(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惧主义;(4)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中国长期以来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的受害者。针对西方国家在反对恐怖主义过程中的某些错误做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立场,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1)应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2)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在国际反恐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3)针对恐怖主义的
10、军事行动目标明确,要避免伤及无辜,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4)恐怖主义属于极少数极端邪恶势力,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或宗教混为一谈;(5)不能借反恐推行有损地区和平与稳定,有损他国主权、安全和地区发展的政策,更不能借反恐搞霸权主义等。简述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建立的以美、苏两国为中心,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大国均势,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对德国管制委员会,对柏林实行共管,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2)确定波兰疆界,恢复波兰的独立主权,成立波兰临时统一
11、政府。(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对日参战条件,即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国保持对满洲的主权,而苏联在该地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4)成立联合国和其他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确定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同意白俄罗斯、乌克兰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马歇尔计划和新马歇尔计划差异:两者提出的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为了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
12、出的。 “新马歇尔计划”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既可达到控制中东地区的军事目的,又可将重建的包袱甩给欧盟,阻止欧盟走强的步伐而提出的。两者援助的对象不同,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欧洲国家,而“新马歇尔计划”则主要援助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两者提出的借口不同,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时以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为借口,提出“新马歇尔计划”时则以反恐合作为“幌子” 。 相同点:不管是马歇尔计划,还是新马歇尔计划,援助并非无条件,而是要同受援国的经济改革、 “民主” 、 “人权”等问题挂钩。实际上都是美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经济援助为手段,使受援国依赖于美国,在国际事
13、务上保持与美国战略的一致性。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上发表咨文,宣称世界已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要求国会批准拨款援助希腊、土耳其重建经济生活,并派人到希腊、土耳其去帮助它们的政府稳定当地局势,以抑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世界国家“复兴”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政策的正式形成和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一个理论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国际环境、国际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对外方针和政策。其主要贡献有:(1)对当代世界主题做出
14、了新判断。(2)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3)为独立自主原则赋予了新内容。独立自主,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就需要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坚持独立自主,不去察言观色;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4)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拓了新领域。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也是解决国家内部某些问题的好办法。(5)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勾画了新蓝图。邓小平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提出了一整套开放主张;指出中国仍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称霸,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6)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
15、了新路子。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协商,解决边界纠纷;不纠缠历史旧账,一切向前看。(7)针对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制定了外交新方针。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不搞意识形态争论”的新方针;针对国际形势的大变动,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论析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和意义依据: (1)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两大阵营,三类国家,成为全球国际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东西关系的实质是和平问题,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今世界产业了深刻的影响。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
16、高,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3)战后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 (4)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意义体现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突破了战争与革命的观点,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1948 年 1 月 1 日协定正式生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各
17、国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广泛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此宗旨,各缔约国须接受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第三,关税减让原则。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五,透明度原则。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1)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 (2)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 (3)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18、 (4)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新经济政策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随着形势的变化,1921 年 3 月在列宁主持下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缴纳税粮后自由出售自己的产品;在工业、商业领域里推行租让制、租借制,欢迎外国资本家到俄国投资设厂,或者合作经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允
19、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一定程度的贸易自由,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及城市居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新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所谓“新经济” ,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新经济的优
20、势:(1)引导以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产业化,向传统产业注入新技术,促使整个产业结构高级化;(2)将实现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大大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的扩散与更新换代,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3)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资源利用更高效合理,大大减轻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和破坏;(4)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大大加强了资本、生产、管理、商品、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等跨国界的流动及各国、各大企业间的经贸、技术联系与合作,竞争更趋激烈。新经济的兴起是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快速成长不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场革命,而且将对
21、人类生活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1、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政治上,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经济上,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既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营造发展科学文化的宽松氛围,又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1)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第一,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奉行独
22、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上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享有较高的声望,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保持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行不结盟、不搞集团政治和不当头的对外政策,倡导建立新安全观。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中国将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2)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第一,中国积极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是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第二,中国积极参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显示了中国在此际舞台上的强大活力。第三,在安全问题上,发表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
23、作联合宣言 ,拓宽了合作领域,启动了反恐合作。(3)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中国推行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发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政治上,中国是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经济上,中国是一个潜在的经济大国,并在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军事上,中国作为少数拥有核武器和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拥有重要军事力量的国家。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答:第一,逐渐改变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关系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三世界崛起的年代,是两个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年代。第二,深刻地改变
24、着联合国的面貌。对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它们通过联合国大会多数表决,做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反映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愿望的决议。第三,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从崛起之日就作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对立面在国际舞台上。第四,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就成为南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之间发生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及其状态。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秩序是在国际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按一定原则形成的。首先,国际秩序是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
25、状态,无论是一家独霸、两国称雄或是多极共管,都可以维护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其次,国际秩序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为基础,再次,实力结构是国际秩序形成的直接依据,实力结构不同,形成的国际关系状态也不同。国际秩序就其内容来讲,可分为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国际旧秩序和国际新秩序。1、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及其本质特征二战后的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一,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第二,以不平等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第三,由国际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总之,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本质特征
26、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平等待遇。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不同构想(1)发展中国家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1974 年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 、 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 ,形成了指导发展中国家进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共同纲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不平等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分工;二是保证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效的控制;三是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2)美国主张建立以其为主导的、 “一超”独霸的世界新秩序美国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主
27、要包括:第一,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第二,坚持冷战思维,扩大和强化冷战时期结成的军事同盟,继续保持其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第三,通过利用联合国和加强美国在其他国际组织及地区组织中的作用,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第四,以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3)西欧、日本等国家主张建立以美欧日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对于未来国际秩序的目标,西欧同美国、日本是一致的,即建立一个以西方的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基础的新秩序。但它们反对美国一超独霸的世界新秩序。(4)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28、序的系统主张的具体是: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西方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立场和主张上的分歧:第一,未来世界是一球多制,还是一球一制。第二,未来世界是少数国家领导的体制,还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第三,未来世界新秩序是名符其实的“新” ,还是不过是旧秩序的翻版。第四,联合国的权威如何维护,联合国改革如何进行。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
29、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一方面,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另一方面,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4.简析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利因素(1)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重大问题积重难返,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长期形成的,要想以较快的速度缩短这一差距,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虽然旧的两极政治格局已瓦解,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却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2)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21 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的兼并风潮不可避免地加强了少
30、数国家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和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在努力形成规模经济,组建了许多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但实力仍然不够。5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战后最早在世界上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努力,建立和平、公正、平等、合作的经济与政治相互结合的国际新秩序。(2)主张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不平等基础上形成的旧的国际分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改变世界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保证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效的控制,并根据主权原则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活动。(3)主张加强南南合作,特别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南北合作,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4)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5)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在联合国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