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谁来为教师减压.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55879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来为教师减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谁来为教师减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谁来为教师减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谁来为教师减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谁来为教师减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谁来为教师减压第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如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等等。第二,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在精神

2、面貌和敬业精神上给予教师积极影响,从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上促进教师成长。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技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中各种挫折,有效控制个人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氛围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能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关心、支持教师工作,真正做到管理为教学服务。学校还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工作兴趣和动机的丧失有关,因而学校应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兴趣和理想抱负,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要。如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满足其履行不同角色的需要等,让教师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工

3、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适当增加其工作难度等,往往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产生。第三,引导教师培养健康人格,摆脱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培养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如自我怀疑、心胸狭窄、自尊心过高(低)、情绪化、敌视他人等等。因此,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的根本途径。有关专家认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从师范院校开始,在参加工作后更应经常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疏导。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将会积极地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内部冲突,并对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

4、的态度。反之,则会因为事情不如所愿而动辄感到愤怒、沮丧和失望。因此,教师应走出教师“完美形象“ 、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还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长时间重复无益的工作;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用积极的情绪替代消极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散步、打球等。教师要随时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最后,面对压力,教师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如将问题讲给校长、亲友、同

5、事听,将会更好地化解消极情绪。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对自己和他人将会有更多的了解,以有利于教师保持现实的生活态度,避免脱离实际的错误认知,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只有 100%投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会有社会对教育的 100%满意。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教师。为了了解我国教师的真实状况,为国家和社会建设一支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 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调查问卷在新浪网发布,总共有 8699 名大、中、小学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

6、明,中国教师面临着较大压力。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对问卷的分析,中国教师在包括压力、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从表面来看这种现状对我国的教育还没有造成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有 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 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 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近 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 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 58.50%的被

7、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 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 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 3 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虽然整个教育界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是实际上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近 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 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 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国内现在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 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8、,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近 5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良好有 49.2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 20.7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包括定期体检、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超过 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参加调查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 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而只有 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根

9、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角度出发,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满意度。改革管理体制是减压关键管理落后是教师生存状态不佳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造成中国教师生存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划分为:薪酬与回报(包括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回报;工作缺乏成就感;经济负担);管理制度与体系(包括规章、制度与要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绩效管理(包括过多僵化的考核与评比;负担过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地位不高;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

10、的分数)。因此,提高教师的生存状况也必须从这四个方面下手,包括:一、对教师的能力与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职位评价与业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教师的薪酬,建立一套总体薪酬回报体系,在提高对教师物质回报的同时,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二、重新梳理学校管理的业务流程,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为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三、借鉴企业的做法,在教育系统中引进绩效管理体系,给教师制订 SMART 的工作目标,并通过适当的指导、反馈来为教师提供支持;四、改变教育的观念,注重学生胜任特征(Competency)的培养,而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有的放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虽然中国教师的生存状

11、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这就使得教师的生存状况一步步在恶化。要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我们就必须去改变这一现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也许无法减“负”,但可以减“压”根据国际学术界最新的研究结果,可以把对人的工作有影响的因素划分为两类:“要求”与“资源”。当“资源”能满足“要求”时,任职者应该可以圆满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而当“资源”不能满足“要求”时,则任职者会产生职业压力,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

12、以,从管理的角度,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让“资源”能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资源;使要求更合理化;变“要求”为“资源”等多重渠道来让任职者的“资源”能满足“要求”。培养出色人才,这是我们对教师的硬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资源”、“通过管理变要求为资源”与“使要求更合理化”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完成他们的工作。比如说,很多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不可否认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时间管理水平”不高,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为教师提供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也许我们可以在不减少工作量的同时,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再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学习计算机操作,这

13、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如果我们能够给教师提供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给他们配备相应的硬件,等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之后,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资料,分享信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可以转化为他们的“资源”了,通过多重方式与渠道来为教师减“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助力教育改革选:现在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师的选拔,或者在选拔的时候仅仅关注候选人的知识、技能是否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候选人是否愿意做教师,是否适合做教师?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有必要引进现代人才招聘与选拔系统,建立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并采用包括“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工作样本”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人才选

14、拔的质量,确保挑选出一批“懂业务”、“爱教育”的教师。育:学生需要教育,教师更需要教育,更需要培训与开发,包括一些技能的培训,如时间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技能;潜能的开发。比如,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教育系统和学校有必要通过培训与开发需求分析,来建立现代化的学校培训体系,为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用:我国教育系统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经验”管理,有必要强化教育系统的管理体系,借鉴企业的做法,引进现代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目标设定”“指导、反馈”“绩效考核”“奖励开发”的良性循环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留:这几年教师的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社会整体水平相比,

15、还是偏低。教育系统与学校一方面应该考虑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另一方面也应该重视现代化薪酬管理体系的建设,以确保薪酬系统的公平、公证性。此外,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学校有必要通过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氛围建设、精神奖励等多重渠道来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回报。(作者: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师;梁莹,新浪教育频道主编。)【专家观点之 1.2.3】针对当前教师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记者走访了来自教育科研单位及教学一线的三位心理学专家,请他们就教师职业压力产生与应对办法,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教师甄选和培养机制等内容发表看法。减压,从甄选与培养做起记者:

16、教师职业压力在各项调查中反映比较突出,这对教师选拔工作有何启示?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的确,各项调查结果显示,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感觉到工作压力较大的教师比例是比较高的。无论是一般的职业压力评定,还是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还是更严重的身心疾病,目前在教师群体的研究中,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都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这些现实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者都要重视教师身心健康这个话题。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应有的基本权益,也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很显然,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状况,而

17、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甄选与培养的时候,尤其在进行教师资格认证的时候,要关注心理层面的问题。如,职业认同感。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职业兴趣等都指向“做教师”,那他就具备了基本的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却不相同,这除了跟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应对能力有关,也与教师对工作热爱的程度相关。所以,在进行教师甄选的时候,不仅要看学历、政治思想素质等外显条件,还要考虑其内在的基本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职业认同感。此外,其职业知识结构是否完善,语言表达、组织活动、有效沟通等教师必备的特殊技能如何,也是甄选一位教师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

18、其中的很多内容,和职业认同感一样,同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总之,把好入口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教师入职后的各种问题,是一项亟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者高度重视的关键课题。记者:教师培训如何帮助教师应对和缓解职业压力?申继亮:当前教师培训的核心原则,是在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当教师具备了基本的专业技能,能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并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时,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就会小很多。从培训内容上讲,教师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一、要加强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让教师从单纯执行的“技术员”,转化为具备独立判断和选择能力的“思想者”,从而走上自我引导式的发展之

19、路。二、要加强“非学科”知识,尤其是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学生厌学、自信心不足、耐挫力差、合作能力弱等心理问题是现在学校教育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教师不善于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学科教学的心理学化”,就是希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等,基于这些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三、在培训中要鼓励教师创新。此外,在教师培训中也可适当地开设教师心理学课程,让教师了解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的基本常识,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策略,有效应对职业压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记者: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阵地,在培养这些“未来教师”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申继亮:在我看来

20、,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广义上讲,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使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少走弯路。所以,基本的社会实践和适应能力的训练,如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都应在高校学习中就涉及到,而不是永远在“纸上谈兵”,到工作中才有机会实践。如果这样,高校输送给社会的毕业生其实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另外,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综合大学,我认为都应该渗透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职业教育。如果,在入职前,对师范学生有所教育,还原其教师职业生活的真实面目,并通过实习的环节,让这些学生能真实地去感受当老师意味着什么,那么将会非常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决策,顺利完成职业适应。否则,当单纯

21、的学生抱着美好的愿望走向工作岗位后,发现真实的情况与美好的愿望之间反差很大,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继而引发职业倦怠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破解压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记者: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何方?时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环境的变迁、灾害、社会制度的变革及不同文化的冲突,还有组织内部劳动雇佣关系的变化、个人的心理特征的差异,等等。要讨论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首先还是要从什么是压力谈起。心理学把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一种消极后果,即对压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感、肌肉紧张

22、、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长远来看还包括更严重的工作倦怠。所以,压力是紧张产生的心理条件,紧张是压力导致的后果;一般人理解的“心理压力”,实质上是学术研究中的“心理紧张”。不同人对压力有不同感受,但潜在的压力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压力产生主要来自环境、组织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中,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的稳定,也会影响组织成员所承受的压力水平。这方面,社会竞争加剧是现代教师心理压力增大最直接、最重要的诱因。教师在学校内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任务超载、任务欠载、人际关系、组织文化、工作条件等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家庭问题、经济问题、生活条件和个性特

23、点等个人生活因素,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压力水平。以“任务超载”为例,当教师面对太高的任务期望,接受的任务超出其能力或时间的范围,就会成为超负荷工作的承受者,从而感到焦虑和紧张,随着时间推移恐慌感越趋严重,最终引发精力衰竭。与之相反的“任务欠载”,由工作太少或工作单调所引起,会导致人自尊心不强,易紧张、抱怨,出现健康问题,产生惰性、体力和精神上厌倦等。记者:心理压力对教师的工作、生活会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压力过度,又会给教师带来怎样的危害?时勘:心理压力对教师个体与组织效能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压力是否在人们应付能力范围之内。不能简单地把心理压力看成消极的东西。因为适度的

24、压力水平可以使人集中注意,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不过,压力的消极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造成消极作用的原因,主要在于压力水平过度,依次造成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紧张症状。其中,心理症状可以说是压力最简单、最明显的心理影响后果。当教师工作过多、过于单调,工作反馈机制不健全,对工作缺乏控制感,又常伴随角色模糊及角色冲突时,压力感和不满意感都会增强,工作投入程度会随之降低。除工作满意度下降外,其他心理症状还有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等。这时,一系列生理症状、行为症状随之出现,如新陈代谢紊乱,心率、呼吸率增加,血压升高,头疼,易患心脏病,乃至诱发溃疡、关节炎、吸毒、酗酒、寿命减少

25、等,不仅使人更容易感染、而且可能因此罹患严重的疾病。不能较好调整自身行为的,还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饮食习惯改变、嗜烟、嗜酒、烦躁、睡眠失调等,甚至因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忽视重要信息,延迟措施的及时采取。记者:从哪些方面着手能消除心理压力过度给教师带来的危害?时勘:可以从个人、组织乃至社会等各个层面研究教师的心理压力水平,通过压力管理方法引导、疏理教师的心理压力水平,帮助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对于教师群体来说,首先,进行个人压力管理,应从学校角度分析、评估压力源,通过可靠的行动方案努力加以消除。其次,从生理、情感及认知三个方面着手,消除压力导致的三类症状。三方面

26、目标分别通过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自生训练、冥想等一系列的心理训练,寻求来自亲友等的社会支持、合理发泄愤怒、恐惧、挫折等消极情感,合理认知评价压力源等措施得以实现。同时,通过改变某些容易产生压力感的个性因素,从而减缓压力。管理要合乎教师职业特点记者:以您在一线工作的经验来看,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王其军(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根据我在基层的工作经验,以及我们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学校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目前,大部分学校存在着管理思想僵化、制度和考核指标的非人性化、管理过程操作的机械化等通病。比如:简单的量化考核使教学模式化、标准化,减少

27、了教师自主性的发挥,降低了职业的成就感;制度制定和实施的非人性化,损害了教师的自尊,降低了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竞争性的增强妨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改革本身政策的不稳定性和结果的难预测性都给教师心理上造成了较大负担。二、来自社会的压力。目前社会在对人才观的认识上还存在局限,家长仍然把学生的高分数和升学看作成才的重要标志,再加上目前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如城乡学校差别、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别等,引起了学校之间不良竞争,导致教师为了学生成绩加班加点,从而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学校为了得到社会认可,在管理上不得不强化管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需求,造成了教师与学校管

28、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障碍,给教师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最近几年在学生安全事故的处理中,社会对学校和教师委以的责任都有过重倾向,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心理负担。因此,从我们的观察与研究来看,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与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的调查结果是比较吻合的,可以说这次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教师队伍生存状况的现状,也比较符合现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记者:面对压力,教师个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王其军:在基层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压力程度比较低的教师一般具备如下特征:积极的心态。他们不怕竞争,面对变化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他们都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能有效地管理时间;在工作上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

29、中有一群好朋友,且经常交流;有良好的自我心理控制机制。一是遇事不慌,不急躁行事,三思后行。二是对已决定的事马上去办,不拖泥带水。三是树立合理的自信心。四是对不良情绪能找准原因,并能够及时摆脱。五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压力,能够果断放弃,静观其变;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记者:为了缓解教师压力,学校管理层应采取何种措施?王其军:首先,建立与教师职业的特点吻合的制度体系。针对教师群体特征制定制度。教师是高知识群体,有着较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意识,不宜约束和控制过严;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制定制度。给教师一定的工作发挥空间。教师之间竞争要适度,有利于加强教师合作;变惩罚导向性制度为激励性导向制

30、度。变考核减分制为加分制。其次,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管理过程人性化。不能以权威性为目的进行管理,在教师的管理中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重在挖掘教师潜力;提高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在制度制订、执行中吸纳教师参与不仅使制度更加完善,提高教师遵照制度的自觉性,且使制度易被教师接受;考核多样化、实质化。可以引进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办法。第三,关心教师的个人问题,关心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比如工资待遇、孩子教育、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了解教师的期望和目标,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及时沟通和说服。第四,为教师创造适宜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干部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开展必要的社会活动,增强教师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对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技能和工作压力及应对知识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抵制劣性压力危害的意识和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