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话测试技巧:说话测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还有“说话”一项。这是为了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材料依托的情况下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以及自然、流畅的水平。这不单单是对应试者语言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应试者心理素质的考验。在说话训练时,不仅要注意训练成句成段话语语音的自然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用词、造句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一)语音自然所谓“自然”指的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着朗诵或背诵的腔调。照道理说,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朗诵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方言区不少同志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除非背书、读报才用普通话。许多同志都是用朗诵来作为学习普
2、通话的主要手段。再加上方言区的同志大多没有机会听到规范的日常口语。久而久之,就把戏剧、朗诵的发音当作了楷模来仿效。这就造成了不少同志在说话时的“朗诵腔” 。(二)用词恰当用词恰当首先是要用词规范,不用方言词语。例如有的上海人把“用抹布擦擦桌子”说成“用揩布揩揩台子” ,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 ,这就是用词不规范。除此而外,还有三点是应该注意的:1、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在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多用口语词,少用“之乎者也”之类的古语词或“基本上” 、“一般说来”之类的书面语、公文用语。汉语书面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语。2、不用时髦语社会上常常流行一种“时髦语” 。这些时髦语虽然可以风靡一时,
3、但它们是不规范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满口时髦语不单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只能暴露出说话人素质的低下。3、避免同音词在口语中没有文字材料做依托,如果遇到同音现象,就容易造成误解。(三)语句流畅在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好像行云流水,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有吸引力,也不易疲劳。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继继续续,不但不容易领会,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效果就很差了。要使语句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多用短句,多用单句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可以一日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而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
4、杂了,那末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的人脑子中,句子便不完整。2、冗余适当,避免口头禅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3、思路清通,符合逻辑语句的流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路是否清通。说话时确定说话的中心,确定最关键的词语,选定句式并且要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有三点应试者必须加以重视:一、忌太过准备,限制临场发挥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方便准备,同时又能在短时期内理清思路,应试者可以从文体或说话的方法(诸如叙述、说明、议论)等角度将给定的 50 个说话题目加以归类。但有的应试者在准备的过程中走了极端,突出表现为将所有的说话内容写成书面材料,甚至几易其稿,测试前将它倒背如流。所以才会出现“测试考场外大雨如沱,而应试者开口就是今日春光明媚 ”这样的笑话了。二、忌太过用情,影响正常的考试不可否认,动情、入理的说话是会为应试者获得此项高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而有的应试者试图在自己感动的同时,也希望能达到以情打动评委的效果,不注意对材料的筛选,以致在考场中出现了“情到深处已无语”的无法控制的情况。一次,一应试者在说话中谈到丈夫患有乙肝提出要和自己离婚时,已泣不成声,只好终止了考试,评委们很理解也很为难。终究是考试,结果对应试者来说,也是事与愿讳。三、忌以不变应万变,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