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损伤电 离 辐 射 是 一 切 能 引 起 物 质 电 离 的 辐 射 总 称 , 其 种 类 很 多 , 高 速 带 电 粒子 有 粒 子 、 粒 子 、 质 子 , 不 带 电 粒 子 有 中 子 以 及 X射 线 、 射 线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 核工业系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 炼 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蔬菜水果保险,粮食贮存;医药的X 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 的照射治疗等;工业部门的各
2、种加速器、射 线 发生器及电 子 显 微 镜 、电子速焊机、彩电显 像 管 、高压电 子 管 等。天然辐射:人类主要接收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辐射。它来源于太 阳 ,宇 宙 射 线 和在地壳中存在的放射性核 素 。从地下溢出的氡 是自然界辐射的另一种重要来源。从太空来的宇宙射线包括能量化的光量子,电子,射线和X射线。在地壳中发现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有铀 ,钍 和钋 ,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它们释放出,或射线。 人 造 辐 射辐 射 广 泛 用 于 医 学 , 工 业 等 领 域 。 人 造 辐 射 主 要 用 于 : 医 用 设 备 (例 如 医学 及 影 像 设 备 ); 研 究 及 教 学 机 构 ;
3、 核 反 应 堆 及 其 辅 助 设 施 , 如 铀 矿 以 及 核燃 料 厂 。 诸 如 上 述 设 施 必 将 产 生 放 射 性 废 物 , 其 中 一 些 向 环 境 中 泄 漏 出 一定 剂 量 的 辐 射 。 放 射 性 材 料 也 广 泛 用 于 人 们 日 常 的 消 费 , 如 夜 光 手 表 , 釉 料陶 瓷 , 人 造 假 牙 , 烟 雾 探 测 器 等 。 相 关 职 业 还 有 锅 炉 及 压 力 容 器 无 损 检 测 , 常 用 的 指 令 源 以 源 为 为 信 号 源 ,射 线 拍 片 机 发 射 X射 线 , 以 上 两 种 是 无 损 检 测 行 业 常
4、用 的 方 式 , 现 在 还 同 时使 用 磁 粉 和 渗 透 及 超 声 波 , 但 射 线 机 和 源 也 是 无 法 替 代 的 工 作 必 需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主要有: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对机体是损伤部位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当吸收剂量低于 1Gy 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 1-10Gy 时,主要损伤造血系统;剂量在 10-50Gy 时,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 100%死亡;50Gy 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 2 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2、慢性核辐射损伤在少量剂量下,它并不能 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细胞
5、并不死亡,但是变成非正常细胞,有些为暂时,有些为永久的,那些非正常细胞甚至发展为癌变细胞。大剂量的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在小剂量的照射下,人体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来,但是最终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受低剂量或中等剂量的照射的伤害并不能在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中显示出来。机体长期接受超低剂量的照射时,可导致出现慢性放射性病。当局部长期接受超低剂量照射后,可以导致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增殖活跃组织对辐射损伤最为敏感,胚胎和胎儿正处于发育高峰,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
6、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4、远期效应调查研究证实,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5、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机体接受照射 6 个月后,仍会出现一些损伤,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如果导致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可以出现畸胎等问题。上面提到低剂量的电离辐射不一定引起疾病,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产生有利作用。小剂量电离辐射能减少肿瘤的转化、
7、发生及生长;小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能杀灭肿瘤。在目前,电离辐射预照射能降低随后大剂量攻击照射诱发染色体损伤,推测是消灭肿瘤细胞的机制之一。但是在当前研究进展中,小剂量电离辐射上调应激反应基因表达及提高前列腺素水平,与消灭肿瘤有何关系尚不清楚。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一、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机体各类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一致。Bergonie 和 Tribondeau 提出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细胞的分化的程度成反比,同细胞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从总体上说,不断生长、增殖、自我更新的细胞群对辐射敏感,稳定状态的分裂后细胞对辐射有高度抗力。而多能性结缔组织,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血窦壁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各种间胚叶细胞
8、也较敏感。二、细胞周期的变化辐射可延长的细胞周期,但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不同。处于 M 期的细胞受照很敏感,可引起细胞即刻死亡或染色体畸变(断裂、粘连、碎片等);可不立刻影响分裂过程,而使下一周期推迟,或在下一次分裂时子代细胞夭折。C 1期的早期对辐射不敏感,后期则较为敏感,RNA、蛋白质和酶合成抑制,延迟进入 S 期。S 前期亦较为敏感,直接阻止 DNA 合成,而在 S 期的后期敏感性降低,是则于此时已完成 DNA 合成,即使 DNA 受损亦可修复之故。G 2期是对辐射极敏感的阶段,分裂所需特异蛋白质和 RNA 合成障碍,因而细胞在 G2期停留下来,称“G 2阻断”(G 2block),是照
9、射后即刻发生细胞分裂延迟主要原因。三、染色体畸变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畸变可以自然发生,称自发畸变(spontaneous aberration)。许多物理、化学因素和病毒感染可使畸变率增高。电离辐射是畸变诱发因素,其原因是电离粒子穿透染色体或其附近时,使染色体分子电离发生化学变化而断裂。四、细胞死亡1间期死亡(intermitotic death):细胞受照射后不经分裂,在几小时内就开始死亡,称间期死亡,又称即刻死亡。体内发生间期死亡的细胞分为二类:一类是不分裂或分裂能力有限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受几百
10、 mGy 照射后即发生死亡;另一类是不分裂和可逆性分裂的细胞,如成熟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肝、肾细胞等,需要照射几十至几百 Gy 才发生死亡。细胞间期死亡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峰值后,再增加照射剂量,死亡率也不再增加。间期死亡的原因是核细胞的破坏,其机理主要是由于 DNA 分子损伤和核酸、蛋白质水解酶被活化,导致染色质降解,组蛋白外溢,发生细胞核固缩、裂解。照射后膜结构的破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也是促成间期死亡的因素。2增殖死亡(reproductive death):细胞受照射后经过 1 个或几个分裂周期以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死亡,称增殖死亡,也称延迟死亡。体内快速分裂的细
11、胞,如骨髓细胞受数 Gy 射线照射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即发生增殖死亡。分裂细胞在受到很大剂量照射后也可发生间期死亡。增殖死亡的机理主要是由于 DNA 分子损伤后错误修复和染色体畸变等原因导致有丝分裂的障碍。五、细胞损用力的修复 (一)亚致死损伤修复亚致死损伤是指细胞接受辐射能量后所引起的损伤不足以使细胞致死,如果损伤积累起来,就可以引起细胞死亡。但若给予足够的时间,则细胞有可能对这种损伤进行修复,称亚致死损伤修复(sublethal damage repair,SLDR)。所以将一定剂量进行分次照射,每次照射中间给予一定间隔,细胞的死亡率比同等剂量一次照射明显减少。(二)潜在致死损伤修复潜在致死损
12、伤是指照射后细胞暂未死亡,但如不进行干预,细胞将会发生死亡。假如改变受照射细胞所处状态。例如置于不利于细胞分裂的环境中,则受损伤细胞可得到修复而免于死亡,称潜在致死损伤修复(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repair,PLD)电离辐射损伤机制主要有:在电离辐射造成的损伤当中重点有导致 DNA 损伤和诱发肿瘤,其中主要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有括 DNA 甲基化、及 miRNA 的调节作用、以及组蛋白修饰,其中对 DNA 甲基化研究得最早也最深入。DNA 甲基化通常是指发生在复制后由和 DNA 甲基转移酶(DNMT)介导的 DNA 胞嘧啶的 C-5 位与甲基的共价结合。在哺乳动
13、物细胞中 5。甲基胞嘧啶是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研究最深入,最清楚。DNA 甲基化多发生在 CpG 二核苷酸对的胞嘧啶上,CpG 二核苷酸对多聚集成CpG 岛,而基因组中有一半的基因 5 7 非编码区有 CpG 岛。DNA 甲基化主要由一系列 DNMT 来完成,NMTl 的主要功能是在 DNA 复制时,按照亲本链的甲基化模式对新合成的 DNA 单链进行甲基化,使新合成的 DNA 链具有与亲代 DNA 链相同的甲基化模式,从而使这种表观遗传信息得以在细胞和个体世代间传递;DNMT3a 和 DNMT3b 的主要作用是在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时,将未甲基化或者被去甲基化的 DNA 甲基化;DNMT2 的功能
14、仍不清楚。电离辐射诱导 DNA 甲基化模式改变的可能机制:(1)电离辐射诱导的 DNA 损伤修复DNA 链断裂是电离辐射导致的 DNA 损伤的主要形式,它可以通过重组修复或长片段切除修复而被有效修复,而在这两种修复过程中都存在 DNA 聚合酶将原本的甲基胞嘧啶替换成胞嘧啶的可能,从而使基因组甲基数量降低,导致 DNA 低甲基化。(2)电离辐射诱导的 DNMT 表达量和(或)活性下降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多种 DNA 损伤,而 DNA 损伤产物(如:DNA 加合物 8羟基一 2脱氧甘氨酸)会影响 DNMT 甲基化的能力,柳,DNMT 活性的异常又会导致 DNA 甲基化的紊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机制,
15、但是都还没有被证实。DNA甲基化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NA低甲基化在癌变前期的组织和肿瘤中经常被发现。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已经被证明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有关阻捌,并常常被认为是基因组不稳定的标志嗍。研究发现,慢性小剂量间断电离辐射能导致DNA低甲基化而慢性大剂量则不能闯。因此,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对于解释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更易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进而导致癌症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miRNA也在遗传当中有重要作用,它掌握真核细胞许多功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细胞中miRNA的表达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电离
16、辐射作为一种外界的损伤因素,能直接穿透组织细胞,将能量沉积在细胞中,对细胞造成损伤,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miRNA序列上,无论在物种间还是单个物种的进化过程中,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表达上,具有时序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miRNA的这些特性提示它在生命活动的基本层面发挥作用,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研究显示,超过50的miRNA基因位于或靠近肿瘤相关的基因组区或脆性位点,提示miRNA在人类肿瘤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些miRNA起到类似原癌基冈的作用,其突变或者错误表达可引发多种人类肿瘤。但也有研究报道。一些miRNA具有肿瘤抑制因子的功能。miRNA与电离辐射:(1
17、).造血组织接受电离辐射后miRNA表达的改变:人类及动物骨髓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是辐射致癌主要的靶器官。(2)成纤维细胞接受电离辐射后miRNA表达的改变: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胶原蛋白是参与器官纤维化的主要成分。近几年来有低LET射线照射后细胞内分子水平上(DNA、mRNA及miRNA等)的表达变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报道。其中,miRNA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辐射剂最以及照射后的时间有关,离辐射后表达是多样化的,其调控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3)前列腺癌细胞接受电离辐射后miRNA表达的改变:经过一定的实验证实一些miRNA在前列腺癌细胞接受电离辐射后有明显的改变,
18、提示这些miRNAs可能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电离辐射还会导致另外一些组织的miRNA的表达改变。既然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损伤,所以如何做好辐射防护是必须考略的问题。而今,医院成为日常生活当中普通人群接受辐射相对较多,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为在各级医院的大批医疗设备中,包含了许多价格不菲而属于 x 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等各类放射诊疗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这些放射诊疗设备均必须借助各种密封放射源、开放型放射性药物或者各种各样射线装置等所发射的各类型电离辐射,才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达到施行健康查体、疾病诊断和肿瘤治疗的目的。因此,各种医疗设备的应用安
19、全和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很重要的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因素。这既关系到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防护;叉关系到众多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还涉及到环境和公众照射的防护;以及很重要的防范发生放射事故等,其影响面非常之广。 因此,放射诊疗的防护与安全颇为需要加以突出地强调,藉此可引起各地各级医院、有关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高度重视。这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防 护 的 三 大 原 则 时 间 防 护 、 距 离 防 护 、 屏 蔽 防 护( 1) 时 间 防 护 : 不 论 何 种 照 射 , 人 体 受 照 累 计 剂 量 的 大 小 与 受
20、 照 时 间 成 正比 。 接 触 射 线 时 间 越 长 , 放 射 危 害 越 严 重 。 尽 量 缩 短 从 事 放 射 性 工 作 时 间 ,以 达 到 减 少 受 照 剂 量 的 目 的 。 ( 2) 距 离 防 护 : 某 处 的 辐 射 剂 量 率 与 距 放 射 源 距 离 的 平 方 成 反 比 , 与 放 射源 的 距 离 越 大 , 该 处 的 剂 量 率 越 小 。 所 以 在 工 作 中 要 尽 量 远 离 放 射 源 。 来 达到 防 护 目 的 。 ( 3) 屏 蔽 防 护 : 就 是 在 人 与 放 射 源 之 间 设 置 一 道 防 护 屏 障 。 因 为 射
21、 线 穿 过原 子 序 数 大 的 物 质 , 会 被 吸 收 很 多 , 这 样 达 到 人 身 体 部 分 的 辐 射 剂 量 就 减 弱了 。 常 用 的 屏 蔽 材 料 有 铅 、 钢 筋 水 泥 、 铅 玻 璃 等 。 参考文献:1郑钧正必须重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中的电离辐射因素2石大伟,赵永成.电离辐射诱导的 DNA 甲基化模式改变及其在辐射致癌机制研究中的意义3何庆嘉,冉新泽. 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4孙秀锦,崔凤梅,涂或. 电离辐射诱发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 改变5夏景光,李文建,王菊芳,郭传玲,杨建设,高清祥. 低剂量电离辐射预处理对不同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6http:/
22、文 稿专业: 金融学班级: 金融 02 丁学号: 02314435学生姓名:苏松妹指导老师:柯孔林二五年九月目 录1 引言 22 文献综述 32.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32.2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33 评价模型构造 43.1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相关理论 43.2 DEA 模型简介 53.2.1 基于投入的评价 DMU 总技术效率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 C2R 模型 53.2.2 基于投入的评价 DMU 纯技术效率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 C2GS2 模型 63.2.3 DMU 纯规模效率的计算公式 73.2.3 DEA 方法中的规模效益值 73.3 指标选择 74 实证分析 84.1
23、 样本选取 84.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结果的确定 84.3 评价结果分析 104.3.1 横向分析 104.3.1.1 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 104.3.1.2 上市股份制银行与非上市股份制银行的比较 114.3.2 纵向分析 115 结束语 125.1 结论 125.2 本文利用 DEA 方法的优势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2参考文献 13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分析:DEA 方法的应用【摘要】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 银行综合竞争力。 银行经营绩 效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
24、科学、全面的评价日益显地重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利用非参数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对20012003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商 业银行效率普遍低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较大的技术非效率,明显低于股份制商 业银行, 上市股份制 银行绩效优于非上市股份制银行。【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商业银行 经营绩效1 引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体系业已形成,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据核心地位,但是,随着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成为中国银行体系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2004年底,股份
25、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6972.12亿元,比年初增加7171.94亿元,增幅为18.02%,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为14.86%,贷款余额为28859.45亿元,比年初增加4268.62亿元,增幅为17.36%,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股份制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的平均不良贷款比例为4.93%,比年初减少2.68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们正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发展力量。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国成功加入WTO后,其外部环境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状况,竞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迎接挑战,赢得竞争,在国际金融中居于有利的位置,科学、有效的经
26、营绩效管理无疑是国内银行持续成长、永续经营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存在较大的难度。国际上最初采用一些财务指标或这些指标的加权平均和进行评估。不可否认,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银行经营绩效,但是这些方法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些财务指标只是反映银行在一个会计周期内的短期经营效果,难以反映长期经营绩效,也无法综合评估银行在融资、营销和运作等方面的表现(Sherman 和 Gold 1985) ;其次财务指标的选择带有主观随意性,并往往因此造成错误的分析(Yeh 1996) 。近年来,国际上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前沿分析法” 。在前沿分析法
27、中,按一定的标准构造一个生产前沿面,被评估银行与该前沿面的差距就是它的效率。在前沿分析法中往往有“参数分析法” (Parametric Method )和“非参数分析法 ”(NonParametric Method ) 。鉴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缺陷,本文采用非参数分析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该方法能够对银行的绩效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银行绩效研究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信息。2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即对其经营效果的判断,既包括对客观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经营管理者主观行为的判断 1。绩效
28、评价作为衡量银行经营水平的重要手段,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银行绩效的研究,国内有关文献大都使用财务指标,如资产收益率、存贷比率等,这些指标都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能大致反映银行经营绩效,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相当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效率的改进及其相关因素的贡献程度,同时也无法提供改进绩效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其实用性较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绩效评价的方法还出现了经济增加值、熵值法、平衡记分卡等改进的评价方法。现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发展与综述评价如下。2.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国内外传统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主要是借助银行的某一具体的财务比率,如存贷比率、资本充足率、净资
29、产收益率等,通过计算将所得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其历年情况进行纵向对比,或与国内外的其他银行进行横向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银行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如赵旭(2001)采用单因素指标对中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2。但是由于传统的单一指标大多是建立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在计算的时候只考虑了银行的借入资金的财务费用,并没有考虑到从银行所有者角度考虑的权益资本成本。为此,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被称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的绩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衡量企业业绩和投资者价值是否增加的指标体系。EVA 的运用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
30、会成本,实现了绩效评价从会计利润到经济利润的转变,但其核心仍然是利润。国内学者高莉(2003)结合我国实际对原始 EVA 方法进行了修正,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作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并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 3。2.2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是通过在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等方面设定多个指标,并应用多元统计等方法将这些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而得出的一个综合评价值,然后通过综合评价值来比较不同银行的综合经营绩效。通常采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有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等。如孙继国、伍海华(2004)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2年l2家国内商业银行的
31、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构建出由11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重点考察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由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得出,上市是商业银行开辟资本金来源、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绩效的有效途径 4。如谢赤等人(2002)就根据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熵值法应用于非国有独资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得出了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结论,并认为熵值法这种根据指标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客观赋权方法是一种实在应用中简单可行的科学方法 5。与单一指标方法相比较,多指标综合评价反映的是多方面的综合指标信息,但是这些指标仍然属于财务信息。由于面临信息时代的发展,银行还必须对其他非财务方面信息进行研究,对影响银行经营绩
32、效的其他方面,如客户关系、业务流程、技术和创新等进行投入。为适应需要,1992年,卡普兰教授(R.Kaplan)和诺顿教授(D.Norton)第一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BSC)的概念。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它包含了财务信息、顾客方面、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学习和成长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国内学者赵国杰、赵红梅(2004)针对传统银行评价体系中以单一财务指标为基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缺陷,引入平衡记分卡,结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及行业特点尝试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通过在财务、顾客、内部治理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构建以战略和远景为中心
33、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阐明该指标的内在因果关系 6。虽然综合指标绩效评价方法在保留传统的单一财务度量方法的同时,引入了度量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考虑了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但是它们仍只考虑了绩效而没有考虑到实现这些绩效的相关投入, 它们忽视了成本因素和各项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鉴此,本文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下面将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法给出详细说明。3 评价模型构造3.1 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相关理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是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
34、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是基于数学规划理论评价具有多个输入与多个输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MU)间相对有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由于不需要任何权重假设和不必事先确定输入输出间的函数关系,DEA方法不但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了误差,还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理论及应用技术,使得生产函数的主要研究手段由单一的参数方法扩展到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并重。自从 1978 年 DEA 方法提出以来,在金融机构的效率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研究银行效率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由于银行性质的特殊性及经营活动的复杂
35、性,其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难以界定,而且两者并不一定存在明确的数学关系,寻求特定的生产函数具有一定的困难,而 DEA 模型,将所有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项投影到几何空间中,以寻求最低投入或最高产出作为边界。当某个决策单元落在边界上,我们称这个决策单元为最有效率,其相对效率值为 1。若决策单元落在边界内,则该决策单元为无效率,此时的效率值介于 01 之间。DEA 模型是透过相对比较的观念,找出每个 DMU 的各加权产出和与各加权投入和之间的比值,进而决定其效率值。下面就基于投入的 DEA 模型进行简单的介绍。3.2 DEA 模型简介3.2.1 基于投入的评价 DMU 总技术效率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
36、穷小的C2R 模型C2R模型是最基本的DEA评价模型,决策单元DMU的DEA有效性是同时针对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的,其用于研究银行的总技术效率。现假设有 n 家银行(决策单元) ,每家银行都有 m 个投入变量和 s 个产出变量,其中,X j=(X1j,X 2j,X 3j,X mj)T0, j=1,nYj=(Y1j,Y 2j,Y 3j,Y mj)T0, j=1,n即其分量非负且至少有一个是正的。min-( Ts-+eTs+)s.t. jXj+ s-=X 0 jYj- s+=Y0 j0,s -0,s +0,=(1,1,1,1) TR m, e=(1,1,1,1) TR s 为阿基米德无穷小该
37、模型用于评价DMU的技术和规模的综合效率,即为总技术效率。为该决策单元DMU。的有效值(指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X 0表示第j 0个DMU投入向量,Y 0表示第j 0个DMU产出向量, j为相对于DMU。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j 0个决策单元DMU j的组合比例,s -,s +为松弛变量。其经济含义为:(1)当 =1 且 s-=s+=0 时,则称 DMU0为确定性 DEA 有效,即在这 n 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在原投入 x。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已达到最优;(2)当 =1 且 s-0 或 s+0 时则称 DMU。为确定性弱 DEA 有效,即在这 n 个决策单元组成的
38、经济系统中对于投入 x。可减少 s+而保持原产出 Y。不变,或在投入 x。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 s+;(3)当 l,表示规模收益递减,且K值越大规模递减趋势越大。表明在DMU。投入X 0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量不可能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此时没有再增加决策单元投入的必要了。3.3 指标选择一般而言,银行业的生产程序并不明确,且投入与产出间的区分模糊,使得国内外相关研究对银行的投入与产出的衡量与认定存在分歧,至今尚无定论。因此合理定义投入与产出,是正确利用DEA方法测量银行绩效的一个关键问题。对银行产出与投入的定义一般常用的方法有生产法(PA)、资产组合法(AA)、金融中介法(IA)。由于使用生产法
39、时,必须知道银行业务的数量,而这数量在研究整个银行业各家银行绩效的时候较难得到,所以本文不采用这种方法。资产组合法和金融中介法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把贷款的数量作为银行的产出,没有把银行贷款质量的差异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这对于国外银行来说是适用的,但是我国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贷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一方面把贷款作为银行产出,同时又把银行税前利润也作为产出。原因在于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把银行利润作为产出,这即可避免涉及贷款质量这个难以测度的问题,又可以体现银行经营目标,税前利润中的各项税费也体现了银行对社会的贡献。至于投入方面,劳动力是重要的一项投入要素,由于
40、中国的银行普遍存在人员过多,机构臃肿,而又缺乏对银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的情况,往往导致银行的效率不高。选取固定资产作为另一项投入,原因是近年来很多银行为了满足市场的不断产生的需求,在市场中赢得有利的位置,一方面通过增加网点和分支机构来吸引存款,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不断改善硬件设备,这样虽然提高了服务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而存款作为银行的负债,银行要为之付出利息,存款的多少决定利息支出的高低,我们将其作为银行的一项投入。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DEA模型确定投入变量包括劳动力(当年银行的全部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和存款(各项贷款合计),产出包括贷款(各项贷款合计
41、)、利润(税前利润总额)。表1 投入产出变量表X1 X2 X3 Y1 Y2劳动力 固定资产 存款 贷款 利润总额4 实证分析4.1 样本选取根据银行投入产出数据的易获性,本文选取了 14 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考察的样本期为 2001 年、2002 年和 2003 年,其中包括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兴实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广州发展银行。样本数据取自中国金融年鉴和 20012003 年各银行年报(各银行原始财务数据见附表 114
42、) 。本文以 14 家商业银行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运筹学软件 LINDO 6.1 计算各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并根据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的比较和排序分析。4.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结果的确定运用软件计算各商业银行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确定规模收益状况并对其进行次序排名,结果见表2、表3和表4。表 2 2001 年 14 家银行绩效评价结果银行名称总体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收益状况 排列次序中国工商银行 0.7105 1 0.7105 规模收益递减 11中国建设银行 0.5945 0.7779 0.7642 规模收益递减 14中
43、国农业银行 0.6236 0.8018 0.7778 规模收益递减 13中国银行 0.6729 1 0.6729 规模收益递减 12交通银行 0.8956 1 0.8956 规模收益递减 7招商银行 0.8468 0.9840 0.8606 规模收益递减 9中国光大银行 0.8581 1 0.8581 规模收益递减 8中信实业银行 0.9117 1 0.9117 规模收益递减 6中国民生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华夏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兴业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深圳发展银行 0.7709 1 0.7709 规模收益递增 10上海浦发银行 0.9119 1 0.
44、9119 规模收益递减 5广州发展银行 0.9341 0.9669 0.9661 规模收益递减 4总体平均 0.8379 0.9665 0.8643国有银行平均 0.6504 0.8965 0.7314股份制银行平均 0.9129 0.9950 0.9175表 3 2002 年 14 家银行绩效评价结果银行名称总体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收益状况 次序排列中国工商银行 0.7131 1 0.7131 规模收益递减 11中国建设银行 0.6120 0.7871 0.7775 规模收益递减 14中国农业银行 0.6157 0.8044 0.7654 规模收益递减 13中国银行 0.6
45、900 1 0.6900 规模收益递减 12交通银行 0.8798 0.9207 0.9556 规模收益递减 10招商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中国光大银行 0.9815 1 0.9815 规模收益递减 7中信实业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中国民生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华夏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兴业银行 0.9323 1 0.9323 规模收益递增 9深圳发展银行 0.9787 1 0.9787 规模收益递增 8上海浦发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广州发展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总体平均 0.8859 0.9652 0.9139国有银行平
46、均 0.6577 0.8979 0.7365股份制银行平均 0.9772 0.9921 0.9848表 4 2003 年 14 家银行绩效评价结果银行名称总体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收益状况 次序排列中国工商银行 0.6671 1 0.6671 规模收益递减 12中国建设银行 0.6569 0.8761 0.7498 规模收益递减 13中国农业银行 0.5358 0.7591 0.7058 规模收益递减 14中国银行 0.7065 1 0.7065 规模收益递减 11交通银行 0.7931 0.8578 0.9246 规模收益递减 10招商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中国光
47、大银行 0.9358 0.9361 0.9997 规模收益递减 9中信实业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中国民生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华夏银行 0.9414 1 0.9414 规模收益递增 8兴业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深圳发展银行 0.9899 1 0.9899 规模收益递增 6上海浦发银行 1 1 1 规模收益不变 1广州发展银行 0.9461 1 0.9461 规模收益递增 7总体平均 0.8695 0.9592 0.9016国有银行平均 0.6416 0.9088 0.7073股份制银行平均 0.9605 0.9794 0.98024.3 评价结果分析根据各家银行的计算结果,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 20012003 年的效率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4.3.1 横向分析4.3.1.1 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显著高于国有商业银行。20012003 年期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平均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