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导练: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55061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导练: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导练: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导练: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导练: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导练: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纲要求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3.遗传信息的传递()。4.遗传信息的表达( )。构建网络内化体系填充关键点 思考连接处(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提示 DNA;DNA;DNA 或 RNA。(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体现在哪些过程中?提示复制、转录、翻译、RNA 复制、逆转录。(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提示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考点 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无毒性 R 型菌加热杀死的

2、S 型菌混合 小鼠死亡。 注 射 分析:加热杀死 S 型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的原因是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的 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2)体外转化(如图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 S 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思路设法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直接、单独地研究它们各

3、自的作用实验原则 都遵循对照的原则相同点实验结果 两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处理方式直接分离:分离 S 型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 32P 和 35S)不同点实验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思维辨析】(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2013江苏,2C)( )提示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2)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2013 北京,5A)( )提示噬菌体是病毒。(3)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DNA 用 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12上海,11C)( )提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而不是用 15N 标记的 DNA。(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 江苏,2A)(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 DNA 纯度没有达到 100%。(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2012江苏,2D)( )提示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

5、2D)( )提示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7)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2009江苏,5D)( )提示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归纳提炼】1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解读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 S 型、R 型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ab 段: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 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 R 型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 R 型菌数量增多。(2)bc 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 R 型菌的抗体,致使 R 型菌数量减少。(3)cd 段:c 之前,已有少量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S 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

6、疫力,造成R 型菌大量繁殖,所以 cd 段 R 型菌数量增多。(4)S 型菌少量 R 型菌获得了 S 型菌的 DNA,并转化为 S 型菌,故 S 型菌是从 0 开始的。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同位素标记解题规律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4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总结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后得出的,而不是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的。例 1 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 DNA

7、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但分离方法不同B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格里菲思对 S 型菌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而 DNA 仍然保持生物活性,仍具有遗传效应D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后搅拌并离心,由于上清液中有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 或者由于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故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破题思路根据选项联想相关内容对比确认。个性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采用直接分离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间接分离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8、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 DNA 仍保持生物活性。D 项正确解释了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的原因。答案 B思维延伸(1)如图 1 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该实验是_(填人名 )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图解。该实验是在_(填人名 )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做出_的假设。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如图 2 所示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入 DNA 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为此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该实验能够说明_。提示埃弗里(及其同事) 格里菲思DNA 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生长 R 型菌蛋白质、多

9、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生长 R 型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能否对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同时标记?为什么?如果对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一组不充分搅拌,其结果会怎样?提示不能。无法确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来源于哪种物质。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解题模板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

10、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考点 2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判断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归属发生在核糖体中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以 mRNA 为模板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 20 种氨基酸为原料酶和 ATP产物为 RNA发生 GC 互补配对发生 AU 互补配对(1)属于复制的是。(2)属于转录的是。(3)属于翻译的是。2写出下表中各类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生物种类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

11、A 病毒,如噬菌体复制型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逆转录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细胞生物【思维辨析】(1)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2009广东,24B)( )提示 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2)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 经典高考题)( )提示遗传信息蕴含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3)每种 tRNA 只转运一种氨基酸(2009 广东,25B)( )提示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有 61 种,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只有 20 种,每种 tRNA 只转运一种氨基酸,但

12、是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 tRNA 转运。(4)DNA 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2010海南,12)( )提示 DNA 病毒虽然没有 RNA,其进入相应的宿主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仍要遵循中心法则。(5)一种性状可以由单个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 经典高考题)( )提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性状可以由单个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如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6)转录过程在细胞溶胶中进行,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不需解旋酶(2011 江苏,7A 和2011安徽,5C 改编)( )提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解旋酶。(7)R

13、NA 分子可作为 DNA 合成的模板,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011海南,25B 和 2010广东,4A)( )提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mRNA。【归纳提炼】1图示法分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1)图一表示 DNA 分子复制过程判断依据:模板为 DNA,且形成具有双链结构的 DNA。两个子代 DNA 分别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两个子代 DNA 分子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2)图二表示 DNA 分子的转录过程判断依据:模板为 DNA,且合成单链 RNA。由于图中 d 是已与模板 DNA 分离的游离的 RNA 片段,因此转录的方向是由右向左进行,且 a 为 RN

14、A 聚合酶。b 与 c 的名称分别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在真核细胞中该图示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可能进行。(3)图三表示翻译过程判断依据:模板为 RNA,且合成场所为核糖体。为 tRNA,为核糖体,为 mRNA,为多肽链,如图所示,核糖体内对应的DN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为 。= = = = =CCGAAGAA GGCTTCTT2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复制、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 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都可发生。(2)误认为转录产物只有 mRNA。转录的产物有 mRNA、tRNA 和 rRNA,但携带

15、遗传信息的只有 mRNA。(3)误认为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共有 64 种密码子,有 3 种密码子并不决定氨基酸,属于终止密码子。例 2(2013江苏卷,32)图 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2)已知过程的 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 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 29%、19% ,则与 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 8 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 AUU、AUC、AUA)变成苏氨酸( 密码子有 A

16、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中,能发生过程 、而不能发生过程的细胞是_。(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在“都相同” 、“都不同” 、 “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破题思路据图列过程由设问联想知识瞄准设问限制点准确作答。个性分析(1)图为 DNA 的复制,图为转录,图为翻译;(2)本小题的注意点是求算对应的 DNA 区段,而不是模板链,通过绘图,可求得模板链上碱基 G 占 19%,C占 29%,A 占 25%,T 占 27%,因此该区段 DNA 双链中 A 与

17、 T 之和为 52%,故 A和 T 各占 26%。(3) 本小题注意是一对碱基的替换,通过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可确定,密码子的变化是 AUUACU 或 AUCACC 或 AUAACA,则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变化是 AG,基因中碱基对的变化就是 ATGC 。(4)过程只发生于分裂的细胞中,而过程可发生在具有 DNA 的所有活细胞中,因此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不分裂,不发生过程,可发生过程,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发生过程,记忆细胞可发生过程。(5)不同组织细胞发生细胞的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同一 DNA 中不同基因表达情况有差异,故转录的起点不完全相同。答案(1)细胞核 (2)26% (3)TA

18、 替换为 CG(AT 替换为 GC) (4) 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5)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思维延伸(1)过程在有丝分裂中期可以发生吗?提示不可以。(2)核糖体在此过程中正在向哪种方向移动?提示由左向右移动。(3)上述哪些过程会有碱基互补配对?提示、。(4)上述哪些过程伴随有水的生成?提示、。解题模板如何快速解答 DNA 复制、转录中碱基的计算(1)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 m ,则另一条链中 m ,整个 DNA 分子中A TG C A TG Cm,转录形成的信使 RNA 中 m。A TG C A UG C(2)若在 DNA 一条链中 a,则在互补链中 ,而在整个 D

19、NA 分子中A GT C A GT C 1a1。A GT C(3)双链 DNA 分子中,AGTCA CTG 总碱基数的一半。(4)已知 DNA 分子中某碱基数为 m,则复制 n 次需游离的此碱基数 m(2n1),第 n次复制需游离的此碱基数m2 n1 。(5)亲代 DNA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复制 n 次后标记 DNA 占总 DNA 分子数 ,含22n标记元素的 DNA 链占总 DNA 链的比例 。22n 11(2013海南卷,13)关于 T2 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 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 2 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 和 DNA 都是 T2 噬菌体的

20、遗传物质DT 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答案 D解析核酸中不含硫元素,故 A 错误。T 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故 B 错误。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或 RNA 中的一种,T 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 C 错误。T 2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殖,D 正确。2(2013新课标全国卷,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ABCD答案 C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21、律;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说明了 DNA 分子呈螺旋结构。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3(2013广东卷,2)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确定 DNA 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发现 DNA 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 DNA 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ABCD答案 D解析 DNA 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 DNA 的组成,即 DNA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其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并且指出了

2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 DNA 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因此答案为 D。4(2013新课标全国卷,1) 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 和 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 DNA答案 C解析在 tRNA 中,也存在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故也有氢键,A 错;一种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 DNA,要么是 RNA,B 错;核糖体由核糖体蛋白质和核糖体RNA 组成,不含有 DNA,D 错。5(2013浙江卷,3)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在 RNA

23、 聚合酶作用下 DNA 双螺旋解开BDNARNA 杂交区域中 A 应与 T 配对CmRNA 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答案 A解析图示过程为 DNA 的转录和翻译过程,RNA 聚合酶具有解旋功能,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 DNA 双螺旋解开,同时开始 mRNA 的延伸, A 项正确;DNA RNA 杂交区域中,DNA 链上的碱基 A 与 RNA 链上的碱基 U 配对,B 项错误;由图可知,多个核糖体结合在该 mRNA 上,该 mRNA 翻译能得到多条相同的肽链,C 项错误;根据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 项错误。6(2013天津卷,7 节选)肠道病

24、毒 EV71 为单股正链 RNA(RNA) 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 M 的合成场所是 _。催化、过程的物质 N是_。(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75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总数的 40%。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 和 C_个。(3)图中RNA 有三方面功能,分别是_。答案(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 复制酶(或 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 (2)9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解析(1)病毒只能

25、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图中物质 M(多肽)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催化、过程的物质 N 是 RNA 复制酶(或 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 RNA的 RNA 聚合酶);(2)欲合成一条子代RNA,必须先合成一条RNA,RNA、RNA 碱基互补而等长,根据RNA 中(AU)40% ,得出(GC) 60% ,因而合成一条子代RNA 需要 GC 750060%29000 个;(3)识图可知RNA 的功能至少有三个:EV71 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另外还有携带遗传信息 )。1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以 T2 噬菌体为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明 DNA 是

26、遗传物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变B选择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C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 DNA 没有进入大肠杆菌D混合培养的时间、温度等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答案 C解析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输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分别用 32P 和 35S 标记;新得到的噬菌体可检测到放射性 32P,而没检测到 35S,说明进入大肠杆菌的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2将某一经 3H 充分标记 DNA 的雄性动物细胞( 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形成 4 个

27、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则其中含 3H 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其中含 3H 的 DNA 分子数为 N/2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 C解析 A 选项,子细胞染色体数是 2N,是有丝分裂,DNA 复制两次,含 3H 的染色体数应该是 02N;B 选项,子细胞染色体数是 N,是减数分裂,DNA 只复制一次,含3H 的染色体数应该是 N;C 选项,减数分裂 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所有染色体都含 3H(根据 DN

28、A 的半保留复制)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选项,同 A 选项,此时可判断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3真核细胞某基因中碱基 A 占全部碱基的 20%,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 DNA 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32C因基因中碱基 A 与 T 配对,故细胞中的 A 与 T 的数量一定相等D将该细胞置于 15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并非全部 DNA 分子含 15N答案 B解析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 DNA;双链 DNA 分子中可配对的碱基和之比(GC)/(AT)在两条单链及双链中相等,故(CG) (AT) (

29、30%30%)(20%20%)32;细胞 DNA 分子中的 A 与 T 数量相等,但单链 RNA 分子中有 A无 T;将该细胞置于 15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全部 DNA 分子均含 15N。4BrdU 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 的培养基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其染色体的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含有 BrdU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含有 BrdUC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含有 BrdUD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含有 BrdU答案 A解析由于 BrdU 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植物根尖分

30、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 的培养基中培养至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均含有 BrdU,则该细胞继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含有 BrdU。5如果 DNA 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A携带密码子B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C能转运氨基酸D具双螺旋结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答案 B解析密码子是由 mRNA 携带的;基因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tRNA 能转运氨基酸;完整的 DNA 分子有双螺旋结构,DNA 片段不具备双螺旋结构。6(2013新课标全国卷,1)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 tRNA 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

31、A 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 m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的 DNA 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 D解析一种 tRNA 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 tRNA 携带;DNA 聚合酶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反密码子是位于 t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7如图表示胰蛋白酶合成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共有 RNA、蛋白质(多肽) 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B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D该过程中发生了碱基配对,如 A 与 U 配对,G 与 C 配对答案 A解

32、析为 mRNA,为结合到 mRNA 上的核糖体,为蛋白质(肽链) 。A 错,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 rRNA,图中无多糖;B 对,m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体中的 rRNA 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 对,胰蛋白酶为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 对,翻译过程 tRNA 和 mRNA 的碱基进行配对。8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某 段 DNA mRNA 蛋 白 质 性 状过程需要 DNA 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过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

33、不同mRNA 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与的过程一般更旺盛ABCD答案 C解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两种情况: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错,ATP 为直接能源物质;对,酪氨酸酶影响酪氨酸代谢合成黑色素,控制人体肤色;错,豌豆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的不同;错,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果实、叶片、种子都比较大,蛋白质、糖类含量多,其原因是基因效应增强,蛋白质合成旺盛。9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34、,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一种 D 可与 B 上多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CE 上的一种氨基酸可对应 B 上不同的密码子DA 上的遗传信息经过程转变为 E 的氨基酸序列答案 B解析过程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的原料为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一种 D 可与 B 上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10下图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中心法则,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 1957 年首先提出的C也能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D一条

35、mRNA 可相继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加快了翻译的速度答案 B解析中心法则是美国生物学家克里克 1957 年首先提出的,内容为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过程。11下图为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示意图,据图推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胞外酶是通过途径来合成的B呼吸酶是通过途径来合成的C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模板在细胞核内形成D途径中核糖体通过多肽链实现与膜结合答案 C解析胞外酶在细胞外起作用,呼吸酶在细胞内起作用,因此它们分别通过、途径合成;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因此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模板 mRNA 并不在细胞核内形成。12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 RNA,反义 RNA 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

36、形成的 mRNA 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有( )A过程称为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B与完成过程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 mRNA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 AU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被抑制答案 B解析与完成过程直接有关的核酸,有 mRNA、rRNA 和 tRNA;过程称为转录,抑癌基因在细胞核中,故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杂交分子是 RNA 分子,故特有的碱基对是 AU;抑癌基因沉默,表达过程受抑制。13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2N12,科学家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 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

37、究真核生物的 DNA 复制方式。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 3H 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当 DNA 分子双链都被 3H 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_。(2)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条,每个 DNA 分子中,有_条链带有放射性。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 24 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38、,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_次,该细胞含有_个染色体组。(3)上述实验表明,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答案(1)有丝分裂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2124(3)半保留复制解析(1)蚕豆根尖细胞为体细胞,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秋水仙素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于是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2)由于 DNA 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每个 DNA 分子中都有一条链被 3H 标记,每一条染色体上有 2 条染色单体被 3H 标记。当 DNA 分子双链都被 3H 标记后,再将根移

39、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 24 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 2 次,该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3)上述实验证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14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 A 或 a 表示)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的过程是_,与过程有关的 RNA 种类有哪些?_。如果细胞的核仁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_(结构)的形成。(2)

40、虽然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 mRNA 长度是一样的,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请根据图示推测其原因是_。(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答案(1)转录 tRNA、rRNA、mRNA 核糖体 (2) 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解析(1)过程为以一条 DNA 单链为模板的转录,翻译需 tRNA、mRNA 和 rRN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图中显示的是基因控制了膜上的蛋白质钙离子通道蛋

41、白的合成,因此属于前者。15抗菌药物不同,其抗菌机理也各不相同。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促进 DNA 螺旋化),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能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已知下图中的 X 呈单链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或结合过程。请分析回答:(1)在含有环丙沙星的培养基与不含环丙沙星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前者基因突变的频率会_,原因是_。(2)如果 Z 的单体是氨基酸,细菌在含有红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Z 的合成受到严重影响,则 X 和 Y 分别是_。(3)如果 Z 是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细胞器,Y 是氨基酸。在含有利福平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体内游离的 Y 数量将 _,X 最可能是_ 。答案(1)下降环丙沙星抑制 DNA 解旋,影响 DNA 的复制 (2)mRNA 、核糖体 (3)增加 tRNA解析(1)DNA 复制时最易发生基因突变,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使DNA 不解旋,故突突率低。(2)Z 的单体是氨基酸,则 Z 是蛋白质,Y 是核糖体,X 是mRNA。(3)如果 Z 是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细胞器,则 Z 是核糖体,利福平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使转录过程受阻,氨基酸的利用减少,游离的氨基酸将增多,X 最可能是 t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