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2 -第七单元 统计第一课时课 题 统计一教学内容 书 P108109课 时目 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一幅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 99 00 01 02
2、03人数(万人)3 4 6 8 8 1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63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演示“9803 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 。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
3、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4.引导学生观察四、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 P109 的问题解答;2. 完成书中 P112 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 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 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 全班交流优秀作品。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后反思- 64 -第二课时课 题 统计二教学内容 书 P1101
4、13课 时目 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 010 的身高,如下表(出示 P110 例 2 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1、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 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指导个别学生。2、
5、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小明 115 厘米时几岁?看统计表提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 010 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 010 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A 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 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 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65 -5 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 岁半时的身高。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三、巩固练习 五、小结
6、评价。六、作业:完成书中 P113 练习十九第 3 小题1.完成书中 P111 的做一做。2. 完成书中 P112 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独立完成。进行评析、交流。教后反思第三课时课 题 统计三教学内容 书 P114116课 时目 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教学重、难点 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66 -一、练习1.完成书中 P114 的第4 小题: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2. 完成书中 P115 的
7、第 6 小题: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3. 完成书中 P116 练习十九第 9 小题的问题解答;二、实践活动结合书中第 7.8 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 的第 5 小题:A 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 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 回答书中的 5 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 7、8 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
8、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教后反思第四课时- 67 -课 题 统计四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2、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一、引入出示 114 页第 4 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
9、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三、制作折线统计图。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1、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 39.5 度,最低时是36.8 度。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0、- 68 -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制作步骤: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2)北京 2003 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预测:从 2003 年和2004 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 2005 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预测身高在书上完成例 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学生讨论: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全班展示、评
11、价教后反思- 69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课 题 植树问题教学内容 第 117118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 13 题。课 时目 标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卡。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70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1. 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
12、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2.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 月 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3. 再次感知,找到规律。板书。那么 8 棵树、9 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边板书边说:画了 8棵树,他们之间有 7 个间隔数,9 棵树之间有 8 个间隔。(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
13、如果从头到尾有 10 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 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 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 6 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用一个图表示出来,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汇报。- 71 -那 20 棵树呢?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 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那 30 棵呢?(2 人说)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
14、,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 1, (指表格) ,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二、新授:出示例 1。1. 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 题目中每隔 5 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 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请你们两人把你仔细观察,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伙
15、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交流。反馈。- 72 -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2)学生分别说想法。(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 (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
16、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1. 基本练习:2. 变式练习:3. 综合练习。教后反思第二课时课 题 植树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课 时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 73 -目 标 方法。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一、课前预热:1出示公告: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 20 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 5 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2、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二、新授出示图
17、及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 60 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3 米。一共要栽几棵树?尝试练习: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 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练习二十 4、5 两题3、排名次四、课堂总结:学了今天的知识,又(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思考:1) 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 题目中每隔5 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 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在一条全长 2 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 ,
18、每隔50 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一根木头长 10 米,要把它平均分成 5 段。每锯下一段需要 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74 -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教后反思第三课时课 题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 第 120 页例 3 及部分练习。课 时目 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 1、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2、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33 格、44
19、格、55 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 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75 -一、摆一摆二、新授:1、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 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 可以摆放多少棋子?你能想出几种方法2、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1、用棋子做学具摆一摆:1)每边放 3 个,四个角都放,围成一个正方形, 一共要放几个棋子 2)每边放 4 个,5 个、6 个各要多少枚棋子?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交流方法1、做一做:48 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20、。大家围成一个大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 4 盆花,可以怎样摆?最少需要摆多少盆?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下面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 15 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6、7 两题。教后反思- 76 -第四课时课 题 数学广角(四)教学内容 小管家课 时目 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试着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一、课前准备:二、新授:1、当了一星
21、期的家庭小管家,你有什么感受?一、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四、巩固练习五、完成作业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并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然后算一算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钱(记录在课本 p124的表格中)汇报。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这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5、根据这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支出,然后告诉爸爸妈妈。6、对于本月的开支你有什么好建议,向爸爸妈妈说一说。教后反思- 77 -总复习第一课时课 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
22、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教学重、难点 1、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2、数位顺序表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1、复习数位顺序表(书 P53)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 )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小组比一比(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左边第二位是( )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3、。(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 1 小吗( )举例(4)比 1 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 7 小于 8 的小数有( )个(6)大于 7 小于 8 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7)由 5 个 0.1,6 个0.01 和 8 个 0.001 组成的数是( )- 78 -2、小数性质复习概念小数化简1.2300000,将 1.23 改写成 5 位小数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再强调 3 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 3 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3、复习小数点移动
24、的规律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教师提问:(1)63.6 101001000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把 300 缩小为原数的( )是 0.3(2)由 0.56 到 0.056是( ) 。a 缩小 10 倍 b 扩大 10 倍 c 缩小 100倍(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8)0.4 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练习:(1)0.6 里面有( )个 0.01 (2)0.61 里面有( )个0.01(3)3.61 里面有( )个0.01 (4)0.061 里面有( )个 0.0017100
25、改写成小数( ) ; 231000 改写成小数( )3410000 改写成小数( ) ;31000 改写成小数( )0.25 写成分数( ) ; 0.312 写成分数( )把小数 90.90100 化简后是( )将小数 40.070 化简后是( ) 。练习:- 79 -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4、巩固练习: 练习: 2.37 米=( )厘米 1.46 米=( )毫米5070 千克=( )吨 6.5 吨=( )千克1 吨 25 千克=( )吨 52米 4 厘米=( )米完成书
26、上练习教后反思第二课时课 题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 时目 标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 80 -1、口算。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4、小数的简算。5、解决问题。6、 、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
27、,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 10 倍、100 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7、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1)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2)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练习:12.37610=( )100=( ) 10
28、00=( )练习: 2.37 米=( )厘米 1.46 米=( )毫米5070 千克=( )吨 6.5 吨=( )千克1 吨 25 千克=( )吨 52 米 4 厘米=( )米- 81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8、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 、 “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
29、的 0 能不能去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9、综合练习练习:345670000 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课本 P125 小数 P128 1、2、3教后反思- 82 -第三课时课 题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课 时目 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30、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一、基本练习。1、口算。2、计算小数加减法及验算。二、组织练习。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2)下面四张扑克 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 呢?2500500 0250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3、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4、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472873549+74728(735 49+7)47(28 73549)+7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83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 点、4 点、2 点、3 点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四、综合
31、练习: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235+5(200100 25)=240(10025)=2404=9605(1212 12+12)=5(0+12)=512=602、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4300(2247 8)(4116) (89 64)(375+3116)(89 64)小组活动讨论。2、课堂练习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578+3864=178X26=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X12 514-389-11187X201 125X8866X99 28X3+28X5+2X28- 84 -25X47X40 98X2723X37+27X373、应用题A、一个水池
32、的长是 98 米,宽是 27 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班上共有男生 23 人,女生 27 人,每人交课本费 37 元,一共要交多少钱?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课本 P125-126 3、4、5、6P129-130 6、7、8、9教后反思第四课时课 题 位置与方向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练习卷)课 时目 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一、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
33、有角度。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二、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 1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85 -三、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 2二、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 3、4题)五、画路线图幻灯显示: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 350 千米的地方是点 1(2)2 在点 1 的西偏北 25方向距离 200 千米的地方是点 2(3)终点在点 2 的西偏南 20 方向距离它 300千米的地方。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说一说方法,
34、再做一做练习 4(2)注意: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教后反思第五课时课 题 三角形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课 时目 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86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一、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2、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 3.3.3 2.2.6 3.3.5为什么?3、三角形的
35、分类。二、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 度有一个锐角 50 度,是直角三角形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5 度,顶角是多少?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三、活动三:提高题。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交流汇报- 87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四、综合练习。交
36、流讨论汇报课本 P127 8 P130-13110、11、12、13教后反思第六课时课 题 三角形的练习卷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 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 88 -一、复习概念: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
37、大于第三条边二、练习讲评: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画高: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二、计算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 )个角和( )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 ) ( |三类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 )判断:1、2、3、4、5 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6、7、8 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
38、灵活做题。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要标上垂直符号在三角形中角 1=136- 89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度;角 2=29 度;角 3=?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 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 35 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教后反思第七课时课 题 统计教学内容 统计课 时目 标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39、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90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5、P127 统计 9、根据1997-2003 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6、P131、14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独立完成后请交流。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
40、00的变化情况)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根据我国 19972003 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教后反思- 91 -第八课时课 题 综合复习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二十一课 时目 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梳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修改与补充一、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2)注意 8 和 125 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4)注意 72125,看到 125 想到要找个 8 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5) (7) (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二、递等式计算强调计算准确,并在(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5)5499+54 (6)3900254 (7) (100+4)25 (8)16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