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T家族历史介绍.doc.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53996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家族历史介绍.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T家族历史介绍.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T家族历史介绍.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T家族历史介绍.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T家族历史介绍.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 家族历史介绍IBM T 系列演化史记前言ThinkPad 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故旗下的产品在设计时均需要考虑整个世界市场而非单独某一地区的接受程度,大多数机型都是针对全球用户的共通点而设计,只有极少数机型是针对某些地区市场(例如 S 系列是针对日本市场的)而设计。相对其他以个人市场为切入点的品牌而言,ThinkPad 的设计是走经典路线,十多年不变的“ThinkPad Black”和“Trackpoint” ,令全线产品都有鲜明的特色,一望可知的“万黑从中一点红 ”。此外,贯彻始终的舒适键盘和稳定耐用程度、全面的售后服务支持等都是 ThinkPad得到市场认同的根本。ThinkPad 所针

2、对的用户群以行业用户为主,为此其设计团队倾向于设计“Professional(专业)” 的笔记本电脑,最终的成果是 ThinkPad 更加注重的是稳定性,安全保密性,TCO(总拥有成本)的降低,易于管理、坚固耐用、使用舒适和完善的技术支持等,这一切使得ThinkPad 被打造为相当实际的商用机器,花俏多变的设计在 ThinkPad 上是很罕见的,即使是ThinkPad 中针对个人用户的 R 系列都带有浓重的商用机器味道。而 IBM 也非常聪明的把握住自己的“专业” 和 “为严苛商用设计”的特点作为卖点大肆宣传,以至于消费者普遍把 IBM ThinkPad 视为稳定可靠,坚固耐用的专业之选。“T

3、hin and light for Travel” 从字面上翻译就是“轻薄便携”,从含义来说,这就是 IBM ThinkPad著名 T 系列笔记本电脑的“T”字的全称,针对在办公室或随地办公的高级移动客户而设计,追求性能与便携性的完美结合。T 系列一直是众多朋友心仪的经典风格作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几乎成了 ThinkPad的代名词。本文将会以整个 T 系列从 T20 到 T30 为“今生”,之前的 TP600TP600X 为“前身” ,T40T43 则为“后世”,希望能够让大家对 T 系列有清晰全面的认识。综述自 ThinkPad 诞生起,主要的机型均在位于日本东京的 YAMATO(大和)事

4、业所设计,至于 T 系列更全部为 YAMATO 的杰作,设计结束后由日本 FUJISAWA(藤泽)事业所制造工程样机,测试完成后再交由位于墨西哥、中国深圳或者英格兰的三间 IBM 自有工厂量产,同时 IBM 在韩国,中国上海,台湾,菲律宾等地也有 OEM 工厂。所有产地中最珍贵的是部分由日本 FUJISAWA 做最后阶段组装的日版 T 系列,打着“Made in Japan”,令人难以取舍的是这些日产的 T 系列均只提供一年保修,而其他地区生产的 T 系列多数为 3 年,呃在国内见到的 T 系列绝大多数都是“Made In China”,也就是由 IBM 中国深圳工厂生产或者做最后组装。就体积

5、和重量而言,T 系列是 ThinkPad 中的中型机种,下有 X 系列和 S 系列,上有 A 系列,我用IBM 官方的图片合成了一个对比图,表示 T 系列和其他系列之间的大小比例,不过由于 S 系列已经停产,故目前 T 系列在 ThinkPad 中恰好是中等身材,仅比 X 系列大而比 A 系列小,R 系列就是 T 系列的简化版本,大小和 T 系列是基本相同 随着 A 系列的退役,ThinkPad 中的新低价普及系列 G 系列(起始型号 G40)将会取代 A 系列机种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地位就配置和性能而论,T 系列是 ThinkPad 中仅次于 A 系列中以 P 结尾型号的机种,同时代的Think

6、Pad 中,按照性能从高到低排名一般均为:A 系列带 P 型号,T 系列,A 系列,R 系列,X 系列,S 系列。但这种排名未必绝对,因为曾经有 X24 在综合性能上胜出 T23 的先例随着 ThinkPad 即将发布 G40,这种性能排名估计将改为 T 系列,R 系列,G 系列,X 系列在 ThinkPad 中,T 系列一向是最能全面兼顾各种需要的“万能”机型,除了在顶尖配置上不及作为旗舰的 A 系列 P 结尾型号外,其他应有的功能一项不少,例如 Security Chip(安全芯片硬件加密装置)等功能更是首先出现在 T 系列上, T 系列在较轻薄的机身中实现了相对强大的功能和性能,是 Th

7、inkPad中销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机型。就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看来,T 系列既不是同级机种中最轻薄的,也不是同级机种中性能最强悍的,但它却是设计最精良,最稳定和技术支持售后服务最好的,也是使用舒适度和耐用程度最好的机种之一,当然,它差不多也是同级机种中最贵的。辉煌的前身时代T 系列的前身是 ThinkPad600 系列机型,包括 TP600/TP600E/TP600X 三款,尤其是 TP600,这自 1998 年 4 月 28 日开始服役的经典 PII 机型,时至今日仍然在许多朋友的手上发挥余热,600 系列已经具有了后面 T 系列的许多主要特征,例如 2 Spindle(光软互换)结构,

8、 UltraslimBay 系列选件,TrackPoint IV 指点杆鼠标,具备电视输出, Pitch Skin 外表涂层,相对轻薄的机身和相对强大的性能等其后的 TP600E、TP600X 等都是在 TP600 的基础设计上提升配置而来。600 系列之前的ThinkPad 都是比较厚重(例如 390,770 ,580 等)或者功能不全(例如 560,701C 等)的,600的出现证明了在相对轻薄的机身内也可以做到齐全的功能和较强的性能,这让用户大为欣喜,从 TP600从 1998 年 4 月发售直到 2000 年 7 月 TP600X 停产这段时间,600 系列是 ThinkPad 当时卖

9、得最好也卖得最快的机型,具有纪念意义的是,第 1000 万台 ThinkPad 就是一台 PIII 500MHz,12G 硬盘的TP600X。600 系列的主要优点是使用非常舒适,由于设计和做工精良,整机在热量分布,键盘鼠标和机壳手感上都极其出色,更难得的是整机稳定性表现上佳,在 Win2000 和之后的 WinME,WinXP 中不需要任何驱动就可以稳定工作,即使是在对系统负荷沉重的 WinXP 中,虽然配置已经满足不了流畅运行的需要,但却是慢而不死,600 系列也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例如没有内置网卡、Modem 速度较慢、显卡 3D 能力太差、TP600 连 DVD 播放都不能支持(600

10、 的显卡没有 MPEG II 解压辅助能力,600E 和 600X 则可以)、屏幕在 XGA 分辩率下只能上到 16bit 色深(只是指 600,600E 和 600X 可以到 24bit)、挑内存、大部分机型没有内置视频输出,需要进入待机状态才能抽换光软驱(Warm Swap)、电池状况普遍不佳等,这些缺点在后面的 T 系列中都得到了解决或者改善。总之,600 系列是 ThinkPad 中最让人怀念的经典机型之一,虽然现在它的配置已经落后,但是600 系列出众的坚固耐用设计,良好的热量分布,极其出色的稳定性,以及至今难以超越的舒适键盘手感和那种完美和谐的整体使用感受让 ThinkPad 的“

11、黑友” 们至今津津乐道,更有甚者因为喜爱 600 系列的舒适键盘鼠标而恋栈不去。它的成功也证明了市场对功能较佳机种的强烈需求,同时也向 IBM 证明了以前以 700、600、300 系列这样按照价格档次的产品分类方法已经不合时宜,让用户一目了然的清楚领悟产品定位比起让用户变成市场调研专家更能促进他们的购买欲,这使得 ThinkPad 在 2000 年 6 月重新划分了 ThinkPad 的产品线,T/A/X/I 系列的划分由此诞生,当时这种划分方法被无数媒体戏称为“ThinkPad 移动出租车(TAXI)”。但是无论如何,自此 ThinkPad 的产品线划分更加明确,四个系列按照针对的用户而非

12、价格来分类, T 系列就是自那个时候开始诞生。飞跃的今生年代-T20T222000 年 6 月 IBM 宣布 ThinkPad 调整为 T/A/X/i 四大系列时,T 系列的开山之作 T20 已经在 5月 1 日宣布上市,T20 在发布当时拥有众多非常先进的规格,厚度仅有 33mm,重量为 2.35Kg,比起600 系列更加轻薄,但是屏幕却加大到 14.1 英寸(也有 13.3 英寸的低端型号)。为了克服 600X 的性能瓶颈,T20 的 CPU 自 650MHz 起,最高达 750MHz,内存最高可达 512M (256M 单条 x2),针对 600X 显卡 3D 能力不佳和大部分机种没有视

13、频输出端口的缺陷,T20 采用当时 3D 性能最佳的 8M SGRAM 显存 S3 SavageIX 显卡(显存和芯片封装在一起),并且把 S 端子视频输出作为标配,预装 6/12/20G 硬盘,支持 Ultrabay 2000 直接热插拔 IDE 插槽(hot swap),可以在不关机的情况下更换多达 7 种的 IBM 原厂外设(TP 600 只有 5 种)。T20 还具有 IBM 首次采用的屏幕顶部接口 UltraPort,可以使用 5 种 IBM 为屏幕顶置设计的外设。 T20 也有部分 700 和 750MHz 的型号装备了当时还很稀罕的 DVD-ROM,电池为了适应增高的配置而由 6

14、00X 的 34.56Wh 上升到38.88Wh,整机造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T20 的造型堪称经典,之后 ThinkPad T 系列一直把这种造型沿用到 T23,以至于 T30 以全新的外形出现时,各位 ThinkPad 的黑友还不太习惯此外,T20 开始采用大量的新设计,例如顶置的键盘灯,键盘左上角的音量/ 静音快捷键和启动使用帮助的 ThinkPad 按键等,系统中有了专门的电源管理控制芯片 PM(IBM Power Managerment Device),这为 T20 提供了更好的电池续航能力,在同样的 PIII 650MHz 配置的 600X 和 T20 相比较时(Battery ma

15、rk4.01 Life test 测试结果),T20 凭借优化的电源管理可以获得比 TP600 长 30%的时间要知道,两者的电池容量差距只是 11%而已T20 的扬声器也值得一提,它不再是好像 600 系列那样容易被腕托遮挡和声音较尖利,而是把两个扬声器用一个共同的音箱联系起来,并且把倒相管放在音箱后方,利用整个机身作为共鸣箱,两个优质扬声器单元也是由著名音响厂商 JBL 旗下的一件扬声器生产公司制造,如此凭借很小的扬声器和音箱就可以获得非常浑厚的音响效果,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在一间 20 平方米的会议室里面,单凭 T20 的音箱就有足够的音量,看 DVD 更是不在话下,这种设计后来一直沿

16、用到 T40,成为 T 系列设计的特色之一。当然,由于扬声器装在倾斜的前方机身,高音被难以衍射的突出机壳阻挡,故 T 系列的扬声器高音稍嫌不足,立体感也不太好,这种音响风格对于语言广播,流行音乐和 DVD 播放是有益的,但是不太适合细腻的古典音乐和器乐欣赏自 T20 开始,ThinkPad 开始提供预装 Linux 的 T 系列型号,T20 中型号后缀为 L1?(?代表字母或者数字)的型号就是预装 OpenLinux eDesktop 2.4 的,这也是 ThinkPad 首次提供正式预装Linux 的型号。对于普通搭载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型号,由于内置网卡,T20 也在 BIOS 中

17、增加了网络管理功能,配合 IBM 自家的网络管理软件能够大大简化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BIOS 界面比起之前的机种有了很大的变化,修改了界面的 Phoniex BIOS 相比起以前 600 系列简单但是反应缓慢的 Easy BIOS 要更受用户的欢迎,这种新界面的 BIOS 自 T20 开始就一直沿用至今。 T20 修正了 600 系列的许多缺陷,全面提升了性能并且增加了许多人性化功能,但是新的设计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最为人垢病的就是键盘手感不及 600 系列,这是因为 T20 为了键盘方便拆解维护,将键盘与腕托分离,因此造成键盘下方的支撑不足,在击键时有虚浮的感觉,和 600 系列稳如磐石的感觉

18、相去甚远虽然 T20 改进了键盘支架和支撑垫,以求获得更佳的键盘手感,但是底板支撑不足造成手感虚浮这一致命伤,给予用户的反面印象却远大于 T20 在键盘上作出的改进,致使留下骂名T20 的热量分布也是被众多“ 黑友” 痛骂的,由于硬盘设计在左侧腕托下方,硬盘下面还有同样高热的内存,而右侧腕托是没什么热量的电池,硬盘内存工作一段时间后热量直蒸上左侧腕托,尤其夏天的时候左右腕托温度相差很大,降低了使用舒适度虽然左侧腕托下面有一张不锈钢片制成的防震器兼做散热用途,原意大概是希望分散左侧腕托的热量但是这个补救措施并不足以明显减低左侧腕托的热量。尤其在 T22 和 T23 装备 5400 转硬盘后,这种

19、缺陷益发显著起来。这两个缺点从 T20 一直延伸到 T23,直到 T30 才有明显改善,不过即使以这种有缺点的设计, T 系列仍然有实力抗衡当时市面上任何同级机种,所谓这些缺陷,只是在 ThinkPad 中比较的结果,如果和其他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比较,即使是比较这些我们认为不够好的部分,T 系列仍然可以在很多时候占据上风。简单来说,T20 相对 600 系列的改善就是配置高了,增加了新的接口和许多人性化功能,此外也为下一代的新机器打好了基础。T20 一直生产到 2001 年 2 月 15 日才退役,改由配置更高的 T21 取代。T20 的基本架构一直沿用到 T22,期间就硬件规格表看来,只是 C

20、PU 在不断提升,硬盘和内存在不断加大,T22 的硬盘有部分型号装备 IBM 的第二代 5400 转硬盘 Travel Star 32GH,高分辨率屏幕(SXGA+)从 T21 起也开始出现在高配置机型中,部分 T21 也开始装备 3D 性能稍好的 Savage IX+显卡(依然是显存和芯片共同封装),到了 T22 则全为 Savage IX+,但是芯片组和内存在 T23 之前一直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整个平台没有进步,提升的只是在该平台范围内支持的部件而已T23T23 于 2001 年 1 月 31 日正式发布,是 ThinkPad T 系列在 Pentium III-M 平台上的首个作品,为

21、了适应新的 PIII-M/830 芯片组平台,T23 重新设计了主板与散热机构,更换了显卡,并且增加了一个 USB 接口。T23 也是首次正式搭载 IEEE802.11b 无线网卡的 T 系列机种和首次安装 Security Chip(安全芯片硬件加密装置)的 ThinkPad 机种,虽然配置大大提升,但是机身外形和之前的T20T22 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风口和背后端口处稍有改变,T23 在目前 T 系列已经出现的型号中是最受好评的机种,原因之一是他的确在相对轻薄的机身中获得了较高的性能,原因之二是 ThinkPad 之后出品的 T30 在厚度上比 T23 厚了一些。T23 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就

22、是不再推出预装 Linux 操作系统的型号,但是 IBM 仍然接受大定单的定制好在 ThinkPad 一向是安装 Linux 的热门机种,即使没有了官方支持,在各 Linux 社区的资源网站上还是可以得到很多的帮助。T23 自身又可以分为两代,第一代于 2001 年 1 月 31 日发布,是采用 866MHz1.13GHz CPU,最高配备到 48G 5400 转硬盘(IBM Travel Star 48GH),部分型号内建 IEEE802.11b 无线网卡,128M 内存,热插拔光驱,插槽是 Ultrabay2000 标准,而第二代 T23 是于 2002 年 1 月 22 日开始发布,采用

23、 PIII-M 1GHz 或者 1.2GHz,最高配备 60G 5400 转硬盘(IBM Travel Star 60GH),部分型号内建 IEEE802.11b 无线网卡,128 或者 256M 内存,部分型号预装当时最新的 8x8x8x24 的Combo 驱动器,热插拔光驱插槽是 Ultrabay Plus 规范,提供了对 Ultrabay Plus 设备的支持。两代T23 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 Ultrabay Plus 的支持(硬盘和内存和 Combo 驱动器都可以自己升级)其他没有什么不同。T23 采用的是 SuperSavage Ixc 显卡芯片,整合(注意不是 On Die)16M

24、 DDR 显存,3D 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遗憾的是之前 T20T22 Savage IXC 显卡遗留下来的 2D 拉伸画质不佳和 DVD 画质一般的缺陷还是未能更正,相比起当时同级 PIII-M 机种的 ATI Radeon Mobility 显卡,仍是有相当差距,尴尬的是同时代的 X 系列机种(X22X24)由于采用 ATI Radeon MobilityM 显卡(8M DDR显存),在 3D 性能和拉伸画质, DVD 播放表现上反而胜出 T23,开创了 ThinkPad 中 X 系列在综合性能上胜出 T 系列的先例。T23 也把 USB 接口增加到 2 个,缓解了之前 T20T22 只有一

25、个 USB 接口的尴尬。由于 Pentium III-M 的核心改变和 TDPMax 变更,T23 重新设计了散热器,并且加大了出风口。新版本的散热器放弃了 T20T22 的导热管设计,改用 CPU 直接向 CPU 上散热器吹风的方式,有点类似台式机 CPU 的散热方法,新的散热器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效率更好。 T23 的散热器上已经初见 T30 散热器的雏形, T30 的散热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T23 的键盘也有了细微的改变,原来的“X”型支架开始变为更加稳固的 “又”型支架,这为 T23 的键盘提供了更加稳健的手感,比起之前的 T2022 要有所改善,然而由于沿用 T2022 的结构,键盘

26、底板仍是支撑不足,故 T23 的键盘手感距离 600 系列还是有一段距离,不过比 T2022 好。T23 虽然不是第一款装备无线网卡的 ThinkPad(之前 i 系列和 A22 的部分定制型号已经装备无线网卡),但却是第一款正式装备无线网卡的 T 系列机种,凡是有装备无线网卡的 T23,在屏幕两侧都有锯齿状的一块塑料片,改塑料片和机壳顶盖的材质不同,其后面就是无线网卡的天线,之所以要用这块特殊的材质,是因为 ThinkPad T 系列的顶盖有电磁屏蔽作用,如果不在机壳上开一个口子,天线信号将会因为顶盖的屏蔽而大大削弱,这块锯齿型的塑料片再 T23 上也可以作为识别是否预装无线网卡的标记。T2

27、3 的无线网卡是众多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中最好的之一,原因在于它把天线放在屏幕的顶端,所谓“ 站得高看得远 ”,而且不容易受到人体杂讯的干扰,在同等功率的无线网卡中,凭借设计优良的天线,T23 的信号表现令人满意。T23 并非完美,部分机种由于装备了高速硬盘,左侧腕托的热量问题更加突出,部分批次的 T23 更加出现音频线路和 Direct X 的兼容性问题,结果就是出现轻微的高频噪音,后来 IBM 推出过补丁改善了这个问题,但是仍然未可完全消除,耳朵非常灵敏的用户还是可以感觉得到轻微噪音T23 的辉煌一直延续到 T30 成为主流机种如果 T23 现在还在生产,相信仍然会赢得众多ThinkP

28、ad 用户的欢心,可惜 T23 已经停产经年,市场上难觅芳踪 事实上 T23 比起 T30 容易给人好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 T23 的厚度更薄,外形上比较讨好,在性能上说 PIII-M 1.2GHz 完全不逊色于P4-M 1.6GHz,假如把 T23 加到 512M 内存,T23 的表现也可以相当强悍,只不过 T30 因为采用 ATI Mobility Radeon 7500,在显卡 3D 能力和 2D 拉伸画质上大幅度胜出 T23,DVD 播放也有较好的表现,这也反应了 P4-M 机种致胜的关键 - 就是比较强大的周边显卡和 PIII-M 不再发展而已T30Intel 发布 P4-M 之后,身

29、为一线笔记本电脑厂商的 IBM 积极跟进,于 2002 年 4 月 23 日推出 T系列的首款 P4-M 作品 T30。T30 完全推翻了之前 T20T23 沿用四代的机身设计,从主板到机身结构都焕然一新,但 T30 却是自 T 系列面世以来引起最大争议的机器,原因就是它和以往的 T 系列机型甚至是和以往的 ThinkPad 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让“黑友” 们不习惯了。首先看看外观,T30 的机身比起 T23 厚了(后面我们会说明原因),而且机身上有了一个作用不明的缺角,但最让“ 黑友” 们哗然的是: T30 安装了触摸板鼠标!新款的指点杆触摸板鼠标被称为“UltraNav”。一般用户

30、也许很难理解“黑友” 们对于这个看似微不足道改变的反应,大多数“ 黑友”们对ThinkPad 的经典造型尤其是独特的键盘和鼠标有深刻的感情,也一向以熟练使用 ThinkPad 的指点杆为荣,何况 ThinkPad 本身也是经典执著得近乎保守的象征,为此 T30 装备“UltraNav” ,即时在“黑友” 们中引发轩然大波。但是站在 ThinkPad 的角度,ThinkPad 是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活下去并且活的好才有讲理想的资格,吃饱了吃好了才能有精力和能力设计佳品,在笔记本电脑竞争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使用容易上手的触摸板鼠标能够让新用户更加容易接受,进而促进销售和增加盈利,相比之下少数高端用户

31、的习惯问题实在是微不足道。T30 上装备触摸板,被众多媒体视为 IBM 向市场作出的妥协,不过众多媒体的炒作也着实为 T30 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就这个触摸板而言,ThinkPad 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但选项丰富功能众多,而且可以配合指点杆作为辅助鼠标使用提高精度,也没有牺牲大多数双鼠标机器会主动放弃的指点杆鼠标中键,至少是保住了指点杆的手感。对于触摸板鼠标的通病-手一潮就控制不灵也做了改善( T30 触摸板的表面粗糙程度被刻意的强化)。首次装备触摸板的 T30 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许多常年采用触摸板的厂商还要好。也许为了照顾老用户的感情,T30 也有少量的“Trackpoint Only(只有指

32、点杆)”型号,但是多见于欧美市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T30 的触摸板事件已经逐渐被人遗忘和接受,现在大家见到没有触摸板的 T30 反而要惊奇一把了。是否装备 UltraNav,除了对外观有影响外,也会影响到硬盘的安装,有 UltraNav 的 T30 将因为托架被 UltraNav 阻挡而无法安装 12.5mm 厚度的硬盘,只能使用主流的 9.5mm 厚度产品,这是 T30为何没有装备 IBM 自家 Travel Star 60GH(12.5mm 厚度 60G 5400 转硬盘)而要改用 Toshiba MK4019GAX( 9.5mm 厚度 40G 5400 转硬盘)的主要原因。只有“Tra

33、ckpoint Only”的 T30 才可以装备 12.5mm 厚度硬盘T30 的另外一个改变是机身后方的斜角,就机身结构来说这个斜角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它缓和了T30 直角设计机身僵硬的感觉,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留意到这一点,凡是采用斜角设计的 ThinkPad,机身几乎都是方方正正的,尤其是两侧,如果没有斜角设计,视觉效果会显得僵硬,微妙的一点就是ThinkPad 即将发布的 T40 就是没有斜角设计的,因为机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倾斜角度和变化线条,看起来不那么僵硬了。除了这几个外观上的变化外,T30 的内部和部件都经过了很大的改动,之前 T20T23 键盘手感虚浮和左侧腕托发热的问题在 T30

34、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这一点上来说,除了外观上的一些变化或者不能被部分“黑友”们认可外,T30 是目前最完美的 T 系列机种!键盘上的变化来源于加厚的键盘底板和稳固的支撑,T30 不但在键盘周围一圈设置支撑,而且光驱上方也有用于支撑的框架用于加强整个键盘的右侧,左下角则是专门的支撑钢片,左上角键盘压在散热器上,中间则依靠两颗穿过机底的螺丝和屏幕接线上方的支撑块做稳定的支持,键帽支架本身的设计也沿用 T23 稳固的“ 又”型支架设计。最终获得了非常稳定坚实的手感,可以说完全能够媲美经典机型 600 系列的表现,和 X30 一起成为键盘手感最佳的ThinkPad。T30 之前的 T 系列,左侧腕托

35、热量都比较明显(尤其是天热时) ,到了 T30 则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当然不是 T30 的硬盘不会发热,而是 T30 改进了硬盘支架的缘故。支架虽然不可以减少硬盘发热,但是却可以影响硬盘热量的散发和分布!只要让用户感觉不到或者尽量少的感觉到热量,这个设计就算是成功的。之前 T2023 在硬盘顶部设置了弹簧片,该弹簧片是紧贴左侧腕托的,下方则直接接触到硬盘的托架,因此硬盘的热量会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到达左侧腕托上,而 T30 将硬盘托架上的弹簧片取消,并且将托架的顶部做得更加厚和大,加高腕托的高度使得两者不会直接接触,如此硬盘的热量辐射被不接触腕托的金属托架顶部阻挡不能到达腕托,硬盘附近加

36、热的空气上升时也被密封的托架阻挡而不能直接影响腕托,只能从托架周围的缝隙溢出,杜绝了热量传导的途径,托架顶部材质较厚使得它在受热后不会马上升温而是具有一定的热惯性,托架顶部做成圆拱顶的形状也是为了便于加大面积尽快的散发热量,整个设计可谓煞费苦心,实际使用下来确实要比 T20T23 的热量情况大有改善,虽然未能做到好像 X系列那样腕托全无热量感觉(X 系列的硬盘不在腕托下) ,但是已经完全可以接受,长时间大负荷运行后左侧腕托只是微热而已,然而,T30 因为采用和 T23 非常相似的主板布局,内存仍然是放在硬盘下方,如此一来热源集中在左侧的问题仍然是没有根本的解决,我们直到 T40 才看到 Thi

37、nkPad 终于改进了这个设计当然,凡事两面看,这样的设计将会导致腕托高度升高,进而导致整机厚度增加,此外,由于 T30采用热量和功耗远远高于 PIII-M 的 P4-M CPU,主机底板下方的主板固定螺丝孔位被刻意的加高,让主板和机底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减少入风和机内气流的阻力,这也导致了机身变厚,相比起某品牌追求“最轻薄的 P4-M 机种”目标,T30 的设计显得实而不华。T30 的底壳,采用钛复合材料(注意不是钛合金!) ,并且铺设了大量的金属板来屏蔽和起到均匀分布热量的作用,T30 没有跟风的采用金属材料作为机器底壳,因为金属材质会把热量直接传导出去,导致放在腿上使用时感到不适。T30

38、 的散热器是我见过的最巧妙和大胆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完全采用简洁有效的方法,直接接触CPU 内核的散热器部分是纯铜,并且用银焊作出鳍片,最妙的是把散热器部分和风扇以及框架用隔热垫分开,减少它们之间的热量传导,再用大口径风扇向散热器猛吹,由于 CPU 就装在出风口旁边,散发的热量迅速被纯铜散热器吸收,然后立即被风扇吹出机身,什么复杂机构都不需要,看起来倒是很像台式机CPU 的散热原理,不过简单而有效,为了加强风力,T30 采用了 5V 0.3A 规格的大口径风扇,功率较以前的机种更高,加上我们刚才谈到的双风路设计,能够迅速有效的把热量排走。T30 的风扇噪音不算大(但比 T23 大) ,声音也比

39、较低沉不容易察觉,这是因为 T30 的风扇距离出风口有一点距离,不像之前的 T20T22 把风扇直接放在出风口,而且由于口径较大,主板上又有专门的入风口,所以转速较低的说。T30 有一个短命的设计就是“HDD Shock Absorber(硬盘减震气垫) ”,该设计的作用在于缓冲可能伤害硬盘的振动,同时开发出来的还有配合 HDD Shock Absorber 使用的波浪型减震支脚。HDD Shock Absorber 的原理:它本身类似一个单向阀,当受到压迫时其中的空气受到阀门的阻碍难以流出,而外力释放时又可凭借本身的弹性迅速的把空气吸回恢复膨胀外形,这样就可以缓冲可能给硬盘造成伤害的振动,本

40、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不知为何只在 T30 上使用,到了 T40 便取消这个设计反而是和 HDD Shock Absorber 配合使用的波浪型支脚却被保留下来,从 X30 到 X31,从 T30 到 T40 以至 R40 都有使用。T30 采用 ATI Mobility 7500 CSP16 显卡,显卡核心和 16M DDR 显存封装在同一块 PCB 上,CSP 就是 “Chip Scale Package”的意思这样核心和显存在距离上可以做到最短,而且可以有效的节省主板上宝贵的空间,ATI Mobility 7500 CSP16 显卡也可以装备同种类同容量的 16M DDR 外置显存来升

41、级到 32M,不过 IBM 并没有预留升级的空间,而只是在芯片上带有 16M 显存,这是所有 T30 不论配置高低都只有 16M 显存的根本原因ATI Mobility Radeon 7500 相对于之前 ATI 产品的主要改进可以概括为:提高性能,改善画质,为节电优化,以及集成度更高。相比 T23,基本上 T30 在各个方面都有相当的提升,美中不足的是厚度和重量有所增大,这好像有点违背“Thin and Light for Travel”的本意。但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到,T30 重量和厚度的增加其实是用在了改善舒适度方面。T30 虽然有强悍的性能和优秀的使用舒适度,主流配置的型号目前也

42、价格也已经比较合理,但 T30 还是在相对厚重的机身,缺乏高速外置端口,有点怪异老土的外观等方面使得一些用户长期观望T40T40 发布正值 ThinkPad 的产品线变更时期,身为旗舰系列的 A 系列带 P 型号乃至整个 A 系列即将停止发展,T 系列将负起 ThinkPad 旗舰机种的重任。 T40 将有高中低 3 个档次,最高档次的 T40 将装备 Pentium-M 1.6GHz CPU,单条 512M DDR内存(可选购单条 1GB DDR 内存,最高扩展容量 2GB!) ,Travel Star 80GN 系列硬盘(4200 转单碟容量 40G!) ,ATI M9 CSP32 显卡(

43、32M 128bitDDR 显存)或者 64M 显存(CSP32 芯片搭载32M 显存外加主板板载 32M DDR) ,如果是 T40P,将会搭配 64MDDR 显存 ATI M9 GL 64(主板搭载 64M 128bit DDR 显存) ,网络设备方面会有 IEEE802.11a/b 双频无线网卡(IBM Dual-Band 11a/b Wi-Fi Wireless Mini PCI Adapter 或者 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 Mini PCI Adapter)和蓝牙( IBM Integrated Bluetooth with 56K Modem

44、(BMDC)) ,以及 10/100/1000M的 Gigabit,光驱将会标配 IBM 最新推出的 9.5mm 超薄 Combo 光驱并非所有 T40 都有这样的顶级配置,中档的 T40 多数是 1.4/1.5GHz 的 Pentium-M,单条 256M DDR 内存, ATI Mobility Radeon 7500 CSP32(32M 128bit DDR 显存) ,只有IEEE802.11b( Cisco Aironet Wireless 802.11b)或者没有无线网卡,不过即使没有无线网卡的T40 都会向现在的 T30 那样预留天线方便日后升级。天线的布局和 T30 不同,无线网

45、卡的两条天线将放在屏幕的顶上和右侧,蓝牙的天线则放在屏幕左侧中下方,同样采用锯齿型的外盖:) ,硬盘是 5400 转的 40G 型号(IBM 的 Travel Star 40GNX 或者 Hitachi 的 DK23EB-40F,暂时不会有装备 Toshiba MK4019GAX 的型号) ,光驱为 8xDVD 或者 Combo。T40 的低端机型配备 ATI Mobility Radeon C16h(16M DDR 64bit 显存) ,和目前 T30 所用的相同,看来是为了借高端机型推广 T40,而且这种没有太强 3D 能力的 T40 将会适合预算比较紧张的企业用户,这些低端 T40 大多

46、数都是 1.3/1.4GHz 的 Pentium-M, 256M DDR 内存和普通的 4200 转30 或者 40G 硬盘(是 Fujitsu 的,型号不明,估计是单碟容量 30G 的 MHS20XX ATD 系列) ,蓝牙和1000M Giga 是肯定没有的了,部分机型有 Intel 的 IEEE802.11b 无线网卡,装备 COMBO 或者 DVD ROM,有些也会带有安全芯片。不论哪种档次的 T40,外形都是相同的,最终市售成品是带有 UltraNav(指点杆触摸板的双鼠标,类似 T30) ,TrackPoint Only 的机种仍然会是十分罕见的珍稀物品 即使集成了这么多的高端配置

47、,T40 仍然很好的控制了体积,其厚度只和现在的 X30 相当,由于采用 14.1 英寸的屏幕,机身较大,在厚度相同时看起来会比 X30 还薄!重量方面主机带电池和最轻的 CD-ROM 则只有 2.2Kg 左右,比起T23 还要轻一点,当然,装备较重的 Combo 驱动器时就可能和 T23 持平了:) 。T40 取消了 T30 上的斜角设计。不论哪种档次的 T40,外形都是相同的,最终市售成品是带有 UltraNav(指点杆触摸板的双鼠标,类似 T30) ,TrackPoint Only 的机种仍然会是十分罕见的珍稀物品 即使集成了这么多的高端配置,T40 仍然很好的控制了体积,其厚度只和现在

48、的 X30 相当,由于采用 14.1 英寸的屏幕,机身较大,在厚度相同时看起来会比 X30 还薄!重量方面主机带电池和最轻的 CD-ROM 则只有 2.2Kg 左右,比起T23 还要轻一点,当然,装备较重的 Combo 驱动器时就可能和 T23 持平了。T40 取消了 T30 上的斜角设计。T40 所有机种都将标配 UltraNav,只有部分定制(CTO)型号装备 Trackpoint Only(因为 T40的腕托是可以单独更换的,这些 Trackpoint Only 的机种将采用没有 UltraNav 的腕托) 以后将更加难见到 Trackpoint Only 的纯种 Thinkpad T

49、系列了此外,T40 已经放弃对 12.5mm 厚度硬盘的支持,这也表明 IBM 将会撤离 12.5mm 硬盘的生产,T40 中将只能装备 9.5mm 厚度的硬盘,趋势啊!T40 是自 T 系列诞生以来架构变化最大的机型,之前 T30 虽然从 T23 的 PIII-M 上升到 P4-M 平台,但是基本布局和外形未变,看两者的机身布局都是非常相似的,到了 T40,则是彻彻底底的推倒重来,不但机身变得更加轻薄,而且重量更轻,整机的布局彻底改变,连有些零件也不再和之前的 T 系列通用。T40 是如何变得更薄更轻的呢?原因有二:1重新设计的整机布局:T40 的主电池改在机身后方,并且把原来未有左手腕托处的硬盘移动到右手腕托处,硬盘原来所在的左侧腕托换成 PC 卡插槽,原来 PC 卡插槽的地方换成 CPU 和散热器,而原来放置散热器的键盘左上角则改为 CDC 卡,Mini-PCI 插槽位于 UltraNav 的下方,要换的话必须拆开腕托就连一向便于更换的 BIOS 电池现在也放在腕托下面了。T40 的内存插槽还是有 2 个,最高支持2048M(1024M 单条 x2) ,不过其中一个被放在了键盘下方,类似超轻薄机器常常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