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方法(讲座稿) 北湖区湘运学校课题组 主讲:王堂辉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听我的讲座,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不要讲话,认真听讲,希望你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大家可能听说过点石成金这个故事。从前有个神仙听说有位聪明却贫困的孩子,便找到了这个孩子,想帮助他。神仙用手一指旁边的一个小石子,小石子立即点化成了小金块,示意这金子送给你。小孩子摇头表示不要,神仙顺手便把一块大石头变成了一个大金块,小孩子还是没要。这时神仙又把对面的一座小山变成了金山,觉得这孩子该满足了。可是孩子仍然不要,神仙便责问道:“ 给你金山都不要,那你要什么?” 孩子不慌不忙的
2、回答:“我要你的手指 ”。他要的是点石点成金的方法。我们的教育同样如此,同学们必须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谈到了“ 教育的四个支柱” ,其一就是“ 学会求知”,另外三个分别是“ 学会生存” 、 “学会做事” 、“ 学会共同生活 ”。其实,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已有阐述,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曾经这样说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2者,师勤而功半。这句话形象地道出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什么?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学生的学习如同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既要有干粮,又要有猎枪。干粮好
3、比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而猎枪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对于 21 世纪的未来建设者来说,今天的学生更需要猎枪,更需要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我们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成为“善学者 ”,成为有能力、有方法的未来建设者。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 ,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 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
4、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减少学习中的很多弯路,而且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不需要等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学习。如果你能掌握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质量。我们的学生以勤奋著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想每个老师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学生:非常勤奋、非常刻苦,完全遵循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的至理名言,但遗憾的是,成绩却并不理想,往往落下3一个“ 功夫负了有心人” 的后果。一、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学习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
5、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 而不是“我要做什么”。(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
6、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这样的记忆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4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
7、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 。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五)不会听课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即只记不想;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六)不会阅读这主要表现在:缺乏阅读指导,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
8、处5理不好“ 博 ”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漏万;阅读速度慢,不会快速阅读,也不会略读,任何情况下都逐字逐句;不善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看”书而不“ 读 ”书,即只输入信息,而不思考加工。(七)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八)理论与实际脱离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 ”。而方法不当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
9、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九)不善于科学用脑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二、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当然,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6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
10、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上小学时,我的成绩挺好。可上了初中,就感到学习很吃力,成绩上不去,心中很着急,该怎么办呢?”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还有的学生发愁:“我其他成绩都不错,可为什么就学不好外语呢?” 原因也可能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外语学习的特点。作为教师
11、,应帮助学生了解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活动。(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7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疲惫。所以,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首先学习状况不同, 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过于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
12、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另外,个性特征差异, 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别人的方法仅是参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有的人喜欢呆在空旷的大房间里看书,有的人喜欢缩在狭小的房间里看书,而有的人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书,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式本身都无可厚非。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物钟” 是不同的,应该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然后把艰深的
13、学习内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尽可能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 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四)学习动机缺乏8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 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五)意志薄弱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
14、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六)缺乏指导与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9法的指导课。作为学生自
15、己,也应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调查中发现,那些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恰恰是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不理想的人。学习方法不得法直接影响其学习进步,进而影响其学习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后,往往花很大力气也难以挽回。特别是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学习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学习科目的增加,二是学习容量的增大,三是学习难度的提高,四是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有较长一段时间还习惯于小学教师“保姆式” 的呵护与照料,仍然耐心等待老师的各种安排与布置,沿用小学时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没有根据变化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导。三、 学生学习方
16、法指导: (一)学习过程的指导常用的学习方法体系即“制定计划-课前预习- 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小结”。这8 个环节如果不能都做到,至少要做到“预习- 听课-复习- 作业”这 4 个环节。认识这 4 个环节没什么稀奇,关键是要照着做,而且要把它们看做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并且,要逐步定型化、周期化。其中,预习是基础,带着问题来听课,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是关键,要以动脑为中心,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全神贯注,要紧跟老师的10思路,同时有自己的思考,牢牢抓住基本概念,着重接受新的知识;复习是提高、深化,坚持先复习、后作业这条“金科玉律”还是不
17、错的,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听课是读书“由薄变厚” ,复习时要“由厚变薄”;作业是消化、飞跃,知识是否学会了,要到作业中去“实践”,去接受检验,实际上,写作业就是 “照猫画虎” ,把课堂上所讲的“ 猫”看清楚,然后再画作业中的“虎”,要培养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二)学习技术的指导学习过程的指导往往着眼于宏观,而学习技术的指导则侧重于微观。不少学习技术,其实就是一些小窍门、小规律。1你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记忆方法:分类记忆、规律记忆、逻辑记忆、简化记忆、重点记忆、直观记忆、读写记忆、图表记忆、趣味记忆、形象记忆、对比记忆等。 2记笔记的 “小窍门 ”: 2/3 笔记法:一页笔记左边2/3 用于课堂记
18、录,右边 1/3 用于记录自己的思维火花和课后复习、整理概括; 制作“错答笔记” ,把自己易犯的错误搜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减少错误的重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堂教学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听懂了。3考试的 “小秘诀 ”: 考试时心情一定要平静,不妨做几次深呼吸;想象最坏的可能,以缓解心理压力;考试时多用“ 精神胜利法 ”; 把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以建立良11好的应试感觉;平时写作业有意识地练习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写对;答题有疑惑,最初的知觉往往是对的。4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文理交错学习; 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进行互相发难式学习,以提高自己; 针对自己的弱项,找一个该项的尖子生
19、作为自己观察、学习的对象; 每天就所学的学科提几个问题;独立学习时不妨打破常规,跳着选题和做题;平行地看几本同一学科不同参考书的同一章节,以掌握多种解题思路。面对以上一些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某一条方法可能对他人很起作用,但是并不一定适合于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悟性。四、学习心理的调节作为一名学生, 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在学习过程中,人只有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我们在做事不顺利的时候经常说“找不着感觉” ,其
20、实,就是没有调整好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从而干扰学习。因此,老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的情绪。12本来,适度的焦虑对人的学习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焦虑程度过高或缺乏焦虑感,都将引起学生的心理不适,使学习过程变得困难重重。具有适度焦虑的人往往在学习中伴有轻度的紧迫感、警觉感和忧患感,他们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敏捷,行动积极努力,学习效率很高。缺乏焦虑感的人往往也就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缺乏积极上进的内在动力,他们的日常表现是松松垮垮,消极被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种无所谓的心理状态是难以在
21、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所作为的。过度焦虑者则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紧张、不安、焦急、慌乱、胆怯、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混乱或僵滞等; 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正确判断焦虑程度,有效调节情绪状态,把学习焦虑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调节与控制焦虑情绪?1.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任何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都将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增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常常会在一次次无功而返的追求中体验失败,产生焦躁,陷入绝望的境地。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把目标定得更加实际一些,在一步一步的前进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2.不要把失败看得太
22、重13对失败的担忧和恐惧,往往是学习焦虑产生的直接原因。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勇敢地面对失败,承认失败,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失败的价值。因为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回避失败于事无补,不承认失败有失明智,而一失败就彻底泄气,好像一切都完了,更是大可不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也不尽是坏事。如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那不是变坏事为好事了吗?所以,不要为一点儿挫折和失败而垂头丧气,失败了,总结经验,重新再来,这总比成天为失败而忧虑要好得多。3.不要瞧不起自己绝大多数焦虑过度者都与自信心不足有关。或过去的学习经历中有过惨痛的失败体验,或与同学的竞争中仍有差距,或自己的学习目标
23、一时无法实现,都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前途的担忧。有些同学平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轻易原谅自己,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对自己过于苛求,稍有不顺就跟自己过不去,不是自责自怨,就是自轻自贱,如此缺乏自信,只会助长更高的学习焦虑。反之,如果能够自我接纳、自我尊重,不断从自身的努力中看到力量,从点滴的进步中看到希望,那么,学习焦虑水平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4.不要疏远他人,苛求他人学习焦虑的产生还与人际压力有关。不善交往的同学往往在与人接触中表现拘谨、羞涩、紧张,压力很大,总是担心交14往失败,进而害怕交往,拒绝交往,自我封闭起来。没曾想越是不敢交往压力就越大,焦虑程度就越高。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
24、置,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不仅可以倾吐心中积郁,排解内心忧愁,减轻焦虑程度,还可以从他人的同情和支持中找回失去的自信。 5.不要感情用事情绪化是高焦虑者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往往对自己不稳定的情绪变化无法控制,尤其是当困难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不是冷静地作出分析判断,采取合理的应付办法,而是怨天尤人,哀声叹气,焦躁不安,结果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平时能够加强自我修养,培养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冷静、理智、乐观的态度对待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那么焦虑心态也就无从滋生了。 6.不要过度疲劳任何生理上的过度疲劳,都极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严重不适。因此,学习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张,不要搞疲劳
25、战术,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正常的休眠时间和锻炼时间。一旦发现有明显的疲劳感和焦虑倾向时,要进行放松训练方法进行调节。 五、科学学习方法的五原则: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15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1.“循序渐进” 就是要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
26、熟读精思 ”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 ,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 ”,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 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164.“博约结合 ”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
27、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 ”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书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和情感体验。2010 年 4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