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如何捕捉和利用差异资源结题报告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幼儿园 黄英一、课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材料,创设宽松的操作环境,让幼儿充分操作,只有在不断的操作尝试中才能真正学习到自己不容易忘记的知识。在游戏中孩子间会呈现出很多的“差异资源” ,彰显了幼儿个性差异,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捕捉和利用差异资源,从而满足幼儿个别学习需要和发展潜能。利用这个差异资源,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喜欢数学快乐学数学,并且能积累一些操作经验,从而也改变了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使数学活动从目标
2、设计、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上都围绕幼儿的需求,通过分段式进度、分组活动等形式组织教育活动,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层制定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两者有机结合。二、研究目标1、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捕捉孩子间的差异资源,在观察的同时要教师要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分类差异、利用差异。2、在活动中,教师利用差异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三、研究意义在幼儿园操作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孩子的学习特点、风格、起点、优势和不足等。以系统的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存在的困难。通过这个差异资源的教学,教师更着眼于孩子的行为,开发每一个孩子
3、的潜能,扬长避短,在操作中练习思维,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的发展带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观察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型的教师。四、研究内容1、 以数学和科学操作活动为载体,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总结和利用孩子间的差异类型。2、以主题区域活动为媒介,教师善于捕捉和利用各种不同的差异,寻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满足孩子的真实需要的策略。3、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意识,了解教师在活动中运用的观察工具。五、 “差异教学”概念界定与特征“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幼儿的差异,满足幼儿个别的需要,以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Tomlinson C A)在其多元能
4、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指出:“ 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幼儿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幼儿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六、 “差异资源”的测查、思维的类型及经验的梳理(一)个体外在的差异教师在活动中主要是了解孩子的学习目的、动机、学习的兴趣、态度、学习知识技能水平、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测查孩子的优势和潜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二)个体内在的差异教师要从孩子的心理、教育两方面进行测查。对于心理这方面我们需要从孩子的知觉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注
5、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兴趣、动机、专注度等方面着手。对于教育方面而言,教师要了解孩子对技能的习得,主要与既定的学习标准相比,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从而了解幼儿学习困难的所在。(三)不同差异的学习类型学习是有基本规律的,但不同的人,他们的学习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从孩子如何通过学习、思维的变通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所需要的环境等方面研究,划分不同的学习类型。1、获得信息幼儿主要通过看、听、运动来进行学习的。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主的情境教学,90%的幼儿能积极投入,8%幼儿被情境中的道具所吸引,2%的孩子思维在走神,因此这种游戏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是值得运用的和操作的!例如:杭老师执教的吹
6、泡泡 ,教师边走边吹泡泡,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泡泡,孩子能抓住自己喜欢的素材,积极投入其中,参与同伴游戏。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游戏带来的乐趣。2、思维的 4 种不同的类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加工信息主要靠思维。思维还有着不同的类型,具体可以分成 4 组:具体而有序的,具体而随机的,抽象而随机的,抽象而有序的,这四种不同的类型都要分别以现实和深思为基础,这四种不同的类型划分是相对的,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和角度进行划分,这样我们观察的目标将会更加明确和清晰化。3、幼儿学习的习惯和环境不同的幼儿的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有的男孩子喜欢数学科学操作类的活动,孩子在活动表现如此的积极
7、,思维活跃,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效操作,并且能开动自己的脑子,认真做好实验结果。但女孩子在活动中就不如男孩子,兴趣不是很高,有点被动的学习,缺乏逻辑思维,多数女孩子跟从身边的其他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模仿他人的操作,多数孩子在活动中未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环境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在活动中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通过声音、光线、温度、场景的布置等物质条件,孩子将在环境中学习,真正用心融入其中,这样孩子的学习效果将更为有效!(四)活动中找出差异样本,提升孩子的能力。数学活动因操作而出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 ”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凡的
8、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幼儿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幼儿多进行小组合作操作的实践活动,无疑可以培养幼儿的团体精神,达到轻松乐学的氛围。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应适时营造合作操作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数学教学中,操作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例如:阚老师执教的补地板 ,本次活动有 3 次操作。第一次操作是集体示范操作,是一个热身、思维的预热的过程,激
9、发孩子补地板的兴趣。通过视觉、动作的演示,体验其乐趣。孩子能全身心置身于其中,徜徉在拼图的海洋中。第二次操作则比第一次要提升一定的难度,让幼儿跳跳摘果子,每个孩子一份操作材料,这样给幼儿提供足够多样化的材料让孩子亲身体验,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思维得到验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孩子的语言表达本领将逐一提升,由此孩子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第三次操作中就更加能考验孩子的能力了,4 个孩子一组,看看哪组孩子的能用最短的时间补完地板。孩子的思维需要得到了发展,动手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孩子在操作中能相互谦让,各负其责!(1)分层次找 3 种不同的差异样本,为交流做铺垫。在
10、补地板的第二环节中,个体操作、运用经验。幼儿操作并进行记录。当孩子听到口令后就直接拿材料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都是急于操作,当孩子停顿时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记录。在操作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思维。在巡视的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寻找操作中的差异样本。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出 3 种不同的样本资源。第一种是能力很强的,能够拼出 5 种不同的地板;第二种是能力一般的,能拼出 3 种不同的地板;第三种是能力弱的孩子,只能拼出一种或者两种不同的地板。找到这三种不同的样本之后,教师就要目的的进行交流评价。在开始交流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让绝大数孩子体验成功,提问孩子:“你们都成功了吗
11、?”孩子成功的愿望得到满足。为下面大胆交流做好铺垫。(2)正确运用 3 种不同的差异资源,提升孩子的能力教师在活动中就要有目的的设计交流,首先我们要请第二种能力一般的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倾听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从而让第三种孩子得到启发,有那么一丁点的表达欲望,这时就轮到第三种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操作过程。最后我们请能力较强的孩子评价即第一种孩子,他们的发言比较全面和积极,并能提升孩子的能力、思维的高度和广度,并能挖掘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品质。从而让每一种孩子都有事可干,有所收获!(五)在活动中寻找差异,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1)站位重要,便于观察。在科学活动
12、神奇的磁铁中,第一次投放的是小磁铁,在尝试探索操作时为了发现孩子的差异,第二次操作时提供不同大小的磁铁,帮助老师更好地观察和捕捉差异。看座位安排。幼儿座位的安排,可以是半圆形的,要便于教师观察到全体的幼儿,教师在操作前讲清要求,并用肢体语言进行帮助幼儿理解,讲完后必须在圆心点停留 10 秒钟,看看孩子有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然后教师才能走下去进行观察寻找样本。在寻找中要把结果进行分类,样本的分类,便于孩子观察和交流。(2)组织有效互动,捕捉利用资源。在一次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器中,我们教师提供了勺子、剪刀、胶带三种材料。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一位孩子使用剪刀的方法和别的幼儿不一样,这时,老师没有
13、及时阻止,而是在一旁耐心等待,等待孩子发现用剪刀吹出泡泡的方法。在分享交流中,老师先分享多数孩子的经验,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求,对于那个孩子的典型资源,老师能够适时追问,引导大多数孩子知道有孔的才能吹出泡泡,从而变成大多数人的经验。在此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等待、追问、退后、推动。七、课题研究的思考与不足1、本课题研究的困惑:(1)进一步挖掘资源,看懂差异,发展差异(2)设计开放的课堂,发现真差异,实现真发展(3)如何改善行为,没有达到策略的高度2、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1)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对差异进行分类。 (2)进一步对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做系统的梳理。(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观察解读能
14、力。(4)进一步梳理并汇总优秀教学课例研究集。(5)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回眸微型课题研究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的课题真真切切对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正逐步向看到每一个孩子和老师的内心,看懂每一个行为背后隐藏的秘密,促进每一个的目标迈进。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努力,我们定会发现不一样的明天,精彩的童年世界!【参考文献】1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2胡惠闵、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3 月3吴亚英幼儿行为的背后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1 月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4 月5李季媚、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