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6 课、第 28 课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 B ) 2.( C ) 3.( B )解析:A.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B.孜孜不倦:形容勤奋、不知疲倦。C.拖泥带水:指在泥水中行走,也比喻说话办事不干脆利落。D.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毛病,找毛病。4.( D ) 5.【答案】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在郑州举行 6.【 C 】7.小人国的宫廷游戏有两种,一种是绳上跳舞,另一种是在棍子上下跳来爬去。表演者是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重要官职的人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二、8. 战国 9.(1)必先苦其心志 ( 使痛苦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 ,辅佐 )(3)人恒过然后能改
2、(犯错误,有过失)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 ,梗塞,指不顺) (5)仆闻之 ( 听说 ) (6)官大者,主恶之( 讨厌,厌恶 )10.【 D 】11.(1)所以上天要将重大使命放给(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2)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3)(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外来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4)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12.出身卑微 经历磨难 终有作为13.不行。理由有两点:其一,文段的主要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 谈“生”后谈“ 死”。第一段主要是紧扣“ 生于忧
3、患 ”的内容来论证,而第二段的中心则是谈治国之道,这是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 论证,原文的这种结构对应论点内容呈 现的下线后顺序。其二,从认知的层面看,第一段主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谈,而第二段主要从治国的角度来谈, 这也符合由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认知规律,如果互换,行文的 逻辑就会混乱,所以不能互换。14.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15.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正反对比论证(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的道理进行对比)。1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7.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 逆境时要乐观、勇敢、坚强等。 (观点只要结合文
4、段即可,分析必须联系实际。 )第 27 课第 29 课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 C )2.( A )3.( D )4.( C ) 5.( D )6.( C )7.( A )8. 答案示例:我国最大光学天文望远镜 5 月 13 日在云南丽江落成并正式运行。二、9.从暖暖的阳光、澄澈如镜的绿水、一排排密匝匝的翠竹林、扑棱棱跃入溪流中的灰色鸭子身上都可见到浓浓的春意。(写出三点即可) 10.下列句中的水与清溪河水的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D )11.都通过小动物传递出春的暖意和生机。(意对即可) 1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岸的翠竹倒映水中的美丽图景,翠竹的绵长,溪水的澄澈幽静,绿色青翠欲滴,富有动态的美
5、感,表达作者的欣赏陶醉之情。2(2)特点:细微、轻柔 反衬(衬托)出清溪河的静谧和幽美(以动衬静),渲染出静谧祥和的氛围,烘托作者欣赏陶醉之情。(写出两点即可) 13. 地形十分神奇:奇妙的清溪河曲与两岸地形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景;蕴含阴阳玄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令人遐想联翩:让人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思索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哲学。(三点答出两点即可)三、14.(1)公将鼓之 鼓:击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15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17 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
6、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二)18 (1)弗敢专也( 独自占有 ) (2)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 (4)阻而鼓之( 击鼓(进军) )19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20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21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22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
7、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第 30 课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 畎亩( qu n) 稽首( qi ) 拂士(b ) 自诩(xu)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目是( A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4. A. B. C. D. E 5.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C)6.选出与“愚公移山”同类结构的一项:( D )7.诗词默写填空。(1)写出古诗或名著的上句或下句: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2)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
8、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3)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4)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5)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在他的词浣溪沙也有类似情感的抒发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8. 答案:世界数字图书馆正式启用 二、9 兄妹四人(兄妹们)送生病的母亲回大陆的
9、故乡。10 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妈妈的病情,同时交代了我们带妈妈回大陆故乡的原因,照应上文三个兄弟“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陪妈妈回家或在火车站妈妈“步履细碎”等内容。311 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妈妈要回家的强烈愿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惶恐。12结合语境,写出对加点词语的理解。(1)既指火车在奔驰,也指妈妈的记忆在迅速倒回到过去。(2) 妈妈从大陆到台湾直到现在的一段生活经历。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三、14.( A )15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孔子 ,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儿子 。16被老虎吃掉17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四、18.作者是唐代的 白居
10、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19.妇姑荷箪食( 扛,担 ) 听其相顾言( 视,看 )2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二)2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2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23.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4.“风飘絮” 、 “雨打萍”分别比作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
11、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25.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26.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7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是哪个句子?望西都,意踌躇。28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政治抱负 和 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
12、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 分)30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 分)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 qun) 傅说( yu) 胶鬲 ( g)曾( zng)益 行拂( f)乱 拂( b ) 士2.通假字4词 例句 释义曾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衡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 ,梗塞,不顺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3.古今
13、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士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士兵于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于:给 是:这样的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征 征于色 证验 表现 出征喻 而后喻 了解 明白 比喻4.一词多义词 例句 释义发于畎亩 举,被起用发发于声 表达出来行拂乱其所为 阻挠,违反拂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辅佐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征于色 介词,在于然后知生于忧患 介词,在5.词类活用字 例句 释义苦 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痛苦劳 劳其筋骨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劳累饿 饿其体肤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饥饿5空乏 空乏其身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穷困缺
14、乏乱 行拂乱其所为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颠倒错乱动 所以动心忍性 动词使动用法,使 惊动忍 所以动心忍性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坚韧过 人恒过 名词 活用为动词,犯 错误,犯 过失入 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外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章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极为有力, 请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文章先谈个人,首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论述了人们必定要经受艰苦生活和重大挫折的磨练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然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 ;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
15、” ,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7曹刿论战一、请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曹刿(gu)又何间焉(jin )肉食者鄙(b) 牺牲玉帛(b) 小信未孚(f) 登 sh(轼 )而望 吾视其 zh(辙)乱 夫战,勇气也(f ) 望其旗 m (靡) 二、重点字词归纳。(一)解释加点的字1.肉食者谋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2.又何间焉 参与3.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4.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有“养” 的意思;不;个人专有5. 何以战 凭、靠; 6.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 丝织品; 7.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9.必以
16、情,忠之属也 以实情判断 10.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11.夫战,勇气也 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 实在意义。(二)一词多义1.间:又何间焉( 参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2.信:必以信( 实情 ) 小信未孚( 信用 )3.其:其乡人曰( 代曹刿) 吾视其辙乱(代齐军) 公问其故(代词,指打仗取胜)(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擂鼓(四)古今异义词1.肉食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品德低劣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63.必以情 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4.忠之属也 古义:尽
17、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5.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6.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五)句子翻译1.十年春,齐师伐我。2.其乡人曰:“肉食者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战前准备 曹刿请见肉食者鄙 爱国热情三问三答取信于民 政治远见 关心国事曹刿论战 战争经过 公将鼓之未可可矣齐败走 军事才能 深谋远虑 公将
18、驰之未可可矣逐齐兵 指挥若定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谋略过人辙乱旗靡故逐之【问题探究】1.明确:三方面:“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3.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 公将鼓之”;“鼓” ,名词作动词,“ 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 齐师败绩
19、 ”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4.明确:刿:“ 未可” ,“可矣”,等待 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 “将驰之”盲目指挥, “鄙”说明:鲁庄公是一个心有余而智不足的人。“心有余 ”表现为面对强敌他不退缩、不屈服,主动迎战;他深知“ 衣食” 的重要性,不独享专有;他认识到了“诚信” 的重要性,不弄虚作假;对于民间的诉讼案件做出公允的裁断,不制造冤假错案。 “智不足”表现为他施行“小惠” ,以“小信” 祈求神灵保护和在军事上近乎无知,在战场上急躁冒进,缺乏指挥才能。然而,他同样是一个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曹 刿 乃一介无名小卒。当庭质问,他不责其无理,反而热情接待,据实回答
20、,并答 应了曹刿“战则请从”的要求。在 战场上,曹刿有一再冒犯君主之嫌,庄公不但不加罪于他,反而言听计从,等得胜利归来,他又不耻下问,讨教获胜的原因。这些都体现了鲁庄公“贤”的一面。7为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来进行对比衬托。一个有“ 远谋”,一个太“ 浅陋”;一个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一个轻率鲁莽;一个战争胜 利后把战略战术分析得头头是道,一个打了胜仗, 还是糊里糊涂。这种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28干将莫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干将(gn ) (jing ) 莫邪(y ) 重(chng )身 使相(xing )之自刎(wn ) 尸乃仆(p ) 汤镬(hu) 踔(chu )出汤
21、外 踬(zh)目2.一词多义词 例句 释义汝若生子是男 名词,孩子子子年少 人称代词,你三年乃成 副词,才乃问其母曰 副词,于是,就乃此乃勇士头也 判断动词,是3.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即将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即:就 将:拿着 快要购 王即购之千金 重赏捉拿 购买如 王如其言 按照 依照 如果亡 儿闻之,亡去 逃离 死去比 比后壮 及 等到 比较汤 当于汤镬煮之 热水 食物煮熟后得到的汁水4.词类活用词 例句 释义大 大,告之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大壮 比后壮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成年南 于是子出户南望 名词作状语,向南僵 两手捧头及剑献之,立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活动29.劳山道
22、士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稽首(q) 分赉(li) 釂(jio) 挹(y) 揶揄(y,y)谙(n) 自诩(x) 踣(b) 负笈(j) 采樵(qio)杳(yo) 逡巡(qn) 蓦然(m) 饯(jin)【脉络梳理】开端 欲学道怕吃苦求师学法 起归念看师演法 显法术发展 消归念崂山道士 将辞归师父教法 师传道爱夸耀法术失灵 结局 法失灵出洋相(明线) (暗线:王生怕吃苦)30.诗词五首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刈麦( y ) 陇黄( lng) 荷箪( h ) (dn ) 饷田(xing) 背灼(zhu)岁晏( yn) 折戟( j) 踌躇( chu ) (ch) 寥落(lio ) 宫阙(qu)【古诗文默写】1.白
23、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心理变态的句子是: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2.观刈麦中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光热 。 3.观刈麦中,诗人自责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 。4.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评述赤壁之战成败原因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自己舍生取义生死观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描写国家支离破碎,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
24、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98.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借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达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9.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10.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问题探究】1这句属于心理描写,诗人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出劳动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矛盾心理。“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这种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心理,更能突出农民生活的艰辛。2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
25、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 云。折戟沉沙而仍未 销蚀 ,又 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 销蚀掉,也易从人 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 认一番,发现原来是“ 前朝” 三国赤壁之 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26、慨 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 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 总会有所作为,显 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5. 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 上著 “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 “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10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
27、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7. 诗中的“ 离愁” 是指当 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8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以“落红”自 喻,表 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9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10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