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慈 悲 与 信 心第三世宗萨钦哲仁波切坐在这很高的座位上,大家这样看著我,令我非常紧张,我从来都不习惯坐这种座位。在西藏有一种传说:有一个法座,大威德金刚曾被摄于法座里面。因此每一次坐在法座上,就觉得底下有个角。今晚我们谈的是对普通佛教徒主要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慈悲心,第二件是成佛的信心。我们要谈慈悲的方式,并不是神的一种力量,也不认为慈悲是只有佛才具备的特性,要了解慈悲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质,而慈悲常为佛教徒忽略。或许是因空性非常的风尚,所以慈悲的声望就越来越低;同时谈到空性会令人很愉快,但谈到慈悲就令人感觉有很大的责任感。每一个人都谈自己的权利是什么,身为被自由宠坏的现代人,我们经常谈言论自由
2、、出版自由及各种自由;我们谈了很多的权利,却很少人谈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人道渐衰落的原因。尤其在佛教圈内不只是我们把慈悲给忘了,而事实上,一直没把慈悲好好地修行过。也许我们在修各种的观,但修行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能成佛或是得到什么成就,所以这基本上就缺乏慈悲在里面。也许我们修各种仪轨,作各种仪式或修无上瑜伽法,同时也领受了一些灌顶;但是对于众生有没有这种责任呢?似乎真能慈悲众生的人是很少的。就算在一般的世间生活,这种想法也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举例来说:有五个人坐一船,当时风雨很大而且在很大的海洋中,各种各样的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船就要沉没了,而且船很小,十只脚都觉得不够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想
3、到自己,只想救自己,即使四人中有一个被风浪冲走,你可能也不会在乎,没有认识到要五个人平衡才能渡过海洋,五个人须互相扶持。其实,这时你们需要十只臂膀,而不是只靠两只臂膀。我们自我中心观念太强,因此缺乏慈悲的观念,就算有这种观念,也会因自我中心观念太强,而压抑了慈悲心。如果希望在不快乐的人身上得到快乐,那是一件愚蠢的事;因为每一个人自己的快乐是依靠著别人的快乐,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慈悲是重要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佛教是谈空性,为了要成佛,必须要证得空性。教导空性有很多种方法,有的说是禅,或是大手印、大圆满。我知道很多人都希望成佛,成佛后休息一下,再回来度苦难的众生。但是在我的观念里,如果没有慈悲的观念
4、,而要谈空性,是不可能的事。把空性放在慈悲之前是错误的,但如果把慈悲放在空性之前就对了。其实慈悲和空性是同时产生的。我要告诉你们,为什么慈悲对于证悟空性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般人很少去仔细思考过。我们没有仔细去思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看了太多的中观、般若这方面的书,在那些书里都讲到修行空性有许多方法。那为什么我要强调慈悲对认识空性是重要的?因为慈悲是唯一能带来平等的方法,而平等就是空性最重要的本性和精华。你一定很清楚,所谓证悟到空性,并不是把这世界所有美的东西都去除掉,或把所有的目标或客体都除掉;如果想这样做,必定永远都无法成功,因为每一次当你试著去消除一个现象的时候,这个消除现象的意愿,本身就是另
5、一个现象。空性并不是去空那个“空”的情形,我们所谈的并不是一个杯子里有没有水,也不谈二边的那种状况;所谓那种不存在的极端的现象,是一个很有弹性的状况,是一种潜力,是一个被所有现象所共同分享的一个特质。一个现象对某些众生而言是美的,可是另外一些众生可以观察它是丑的;而同样这个现象它的本质并不因一个人看它是丑而减少,另一个人看它是美而增加,现象保持它原来的样子,不受任何的干扰。你可以对一个现象放上上千个不同的标签或作各种不同的分别,但现象本身并不因此而改变,而所有的现象都有同样的这种特性,能了解这点就是了解了“空”,空掉你自己的捏造,而不是什么东西变成空了。慈悲怎能带来这种证悟或认识呢?对一个像我
6、们这样具有染污的众生,要证到完全没有捏造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我们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可以被清洁、被洗净的。实际上,我们并不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一直相信自己是一个罪人或是不好的,也认为自己内在是不可改变的。由于我们认为自己不可改变,就起了或许可以贿赂一些佛或菩萨的念头。用什么方法贿赂他们呢?我们用供养一些东西或向他祈祷的方式来贿赂佛菩萨,这个可能给你带来暂时的一些安适或一些了解。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因为每个人有染污,所以想要见到事物的本性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因为若要见到一个没有染污的外境或客体的话,首先必须先清净这个要见客体或接触客体的主体;除非主体清净,否则不可能看到清净的客体;如果主体有
7、染污,所看到的客体也一定有染污。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修过空观?你是怎么修呢?坐下,观想自己的身体并不存在、感觉不存在,这是一种折磨自己的办法,这等于是侮辱你自己。在美国,前两年圆寂的却扬宗巴仁波切,他曾说一个人如果拿他的自我来修空观,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自杀方式。所以如果你坐在一个修定的房间,想把自己的脑袋砍掉,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认识空,然后试著告诉你自己:这些地板,房顶及很漂亮的佛像都是不存在的,自以为这样比较接近空。这并不是空观,实际上反而是空观的反面。或许我们可以给它取名为“难观” ,因为你这样做要经历很大的困难。几乎就像一个推土机或压路机一般,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压平。这样做会流很多的汗,也
8、要经过很多的心理程序。如果修的时候没有做得很好,当你起座,走向街上,看到美丽的客体时,贪心会比平常更快升起;当这种贪念产生时,你想把它压下去,但越想把它压下去它就越多。这就像你贴了一个标签在门上说:“不准进入” ,每当门上贴了这样一个 “不准进入”的标签时,人们经过那边,都想看看那里面在做什么。所以任何一个我们想压制的东西或任何一秘密的东西,我们永远都对它有好奇心;然后愤怒、嗔恨也就越来越高。我们最好跟每个平常人都一样,但我们比他们还差,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一个名号。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修行者,但是如果你修慈悲观,例如一个母亲,对儿子女儿有同样的慈悲,所以没有任何的分别,在两者之间也不会做什么样的判
9、断。虽然这种慈悲是非常粗浅的讲法,但你仍可看出平等性在这里面。然后把这种慈悲扩大,扩及配偶、朋友,慢慢地你的慈悲就扩充了,而会渐得平等的观念。你的儿子也许会忤逆地打你,也许你的女儿对你很孝顺,但实际上你并不很在意,对他们两个都很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便达到了一种平等。你看到美好的东西,就会感到很愉快,看到一些很可怕的客体,就认为它是一个可怕之物;但是因为你从慈悲那得到一种平等的感觉或观念,所以不会有像前面那样想把一切东西都压平的这种过程。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慈悲就是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在受痛苦的时候,替他觉得很难过,那是第一级的慈悲。第二级以上的慈悲,实际上不需要有一个个体正在受苦。如果你看到两
10、个客体,一个可能正在受苦,而另外一个可能没有,以第一级的慈悲来说,你对痛苦的那个众生当然有慈悲心,但对第二级来说,你对不是正在受苦的众生就没有慈悲。所以第二级的慈悲是不需要什么客体的,它没有慈悲的对象。但这两种慈悲仍是制造出来的,必须有人告诉你,需要避免那些使你不慈悲的影响,需要跟著你的老师或任何可以带来慈悲的环境。这样慢慢做的时候,最后会达到一种情形,就是不太需要捏造的一种慈悲,慢慢的也会有一种不捏造的状况或境地,到那时候就没办法分别什么是慈悲,什么是空性。以上是对慈悲一个简单的介绍。而如何修这种慈悲呢?可以建议你做一些简单的事,不要让修行慈悲的方式成为程式化、规律化生活的一部分。举例来说,
11、你如果定了一个规矩,就是只有在每天早上修行的时间,或去寺院里的时候才好好的修这个慈悲观,这样会使你的慈悲越修越少。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有这样修行的时间,你应该有这样特定的时间去修行慈悲观;但不要让这程序或是节目表成为慈悲观的主人,让它管住了慈悲。不要只在当你看到某人正在受痛苦时才有慈悲,因这样做很容易忽视了现在并没有受苦的那些人;就算你不知道怎样修慈悲观,也应当尽量在每天早上或晚上或每一分钟里记得慈悲或至少念“慈悲”这两个字。而如果觉得念“慈悲” 没什么加持力,可以念观世音菩萨的咒;观世音菩萨的咒基本上讲的也是慈悲。修慈悲的方式不应该只想说你可以给别人多少东西,或是能从别人那里接受多少东西。其实没
12、有任何东西是可以给别人或从别人那边接受到的,也没有什么目标,总括来说是没有目标也没有极限的。用慈悲做你所有问题最究竟的答案,用慈悲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同时也像前面讲的,应尽可能处于使你易于产生慈悲的环境里。如果你是一个大乘的修行人,应在前面讲的以外加上修菩提心,这样子菩提心就会使所修的慈悲成为成佛的原因,这时候你甚至不会想到自己怎样去成佛。修行慈悲并不表示在形式上先要坐下来闭上眼睛。很多时候不管你是和别人在一起,或单独的,保持一分钟的安宁,然后想一想慈悲,这有很大的帮助。修金刚乘仪轨的人,当在修生起次第的时候,本尊的身体永远在提醒你记得慈悲这件事。身为一个初学佛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慈悲就是
13、对于一个受苦的众生觉得非常难过。当然,这在某种程度来讲也算是部分正确,不过在究竟上来说并不是这样。你有没有听过无著的故事?他是一个很伟大的论师,也是写下弥勒五论的作者。无著曾非常努力地修弥勒菩萨法,他希望至少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现象,或者得到一个好梦,或者真正地看到弥勒菩萨。但三年后什么也没发生,他觉得有很大的挫折感,于是就出关。在路上看见一个老人在弄一根铁棒,他就问那老人:“你在做什么?” 老人说:“我要做一根针。”他终于把那根铁棒磨成一根针。无著想,对于世间法如做一根针都有人肯花一辈子的时间,那我想见弥勒菩萨当然是更好的一件事,所以他就赶快回去继续闭关。又三年下去了,连好梦也没得一个。再三年
14、后,他又觉得很挫折感,于是又离开了。在路上看见两个人用水泼在石头上,就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说:“这山挡在我们家前面,我们看不到太阳,所以想把这山弄低一点。”像这类的事一再发生。十二年后,他真的决定放弃闭关,出来在路上走,碰到一条狗,那只野母狗刚刚生了一堆小狗,因此有半身都在血里面,母狗及小狗都有很多苍蝇在叮它们。当他看到这个状况,慈悲心升起来,想如果把这些血弄干净,则这些苍蝇、虫子都会死,但如果不做,这些狗会死。后来想到一个主意:他要把自己的肉割下来。就到一个店里,拿杖和钵向店主换了一把锋利的刀,从大腿割了一些肉下来,当他要把小昆虫都拿起来的时候,深怕会把它们弄死,于是就用舔的,用舌头把那些虫
15、子都拿起来。当他把眼睛闭起来,把舌头伸出来,想把那些虫子舔起来时,却什么东西也没碰到,只舔到土。然后他把眼睛睁开,却看见弥勒菩萨,立刻就哭起来,很感动地抱住弥勒的脚说:“十二年了,我天天向你祈祷、供养,连一个影子也没看到。”弥勒菩萨说:“并不是我没有在你身边,我一直在你身边,只因为你有很多业障,这些障难是没有办法用这些咒和空观来清净的。那些你所看到正在磨缝衣针、泼水的人,实际上都是我。这一次你有这样的慈悲心,它清除了你所有的障难,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说的话,可以把我放在你的肩膀上,带我到城里去。”于是无著菩萨就很高兴地把弥勒菩萨带到城里去,在街上大叫说:“现在在我肩膀上的就是弥勒
16、菩萨,你们不要丧失掉这个机会,赶快来看!”每个人都笑他,有的人看见一只身上都是血的死母狗。这些人他们的恶业还算比较少的。还有一个老太婆看到弥勒菩萨的两只脚。一般人好像误解了信心和自我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自我是当你想你是这样,而实际上你并不是这样的时候;信心是你认为你是这样,而实际上你真是这样的时候。所以说自我的见解是错误的,信心是对的。我们必须发展出这种信心,除非具有或发展出这样的信心,否则没办法具有正常的概念和了解。佛教里有很多种修行方法,在大乘里有皈依,有修菩提心;在小乘里知道痛苦可能被止息、有佛性的概念;在金刚乘里有自观为本尊,同时观想坛城,有上师、对上师的信心。实际上对上师的
17、信心,并不是为了让上师高兴或满足上师,而是要发展我们的信心,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第一个要接受“我们都有佛性 ”的观念,但这有点困难,因为可能需要经过很多理论上的学习来了解什么是佛、为什么我们有佛性。若不能接受这种程序,至少必须能接受自己的烦恼可以被清净,可以被改变。只要有足够坏的影响就可以变坏;有足够好的影响就可以变好。每天你有一千种不同的情绪产生,也许你修十二年了,仍觉得没什么结果,就会怀疑所修的这些法有效没效。因为没有信心,不只是对佛法或上师没有信心,主要是对因缘果没有信心。有一次我问我的老师:“我修了这么多年,好像也没有什么很好的结果。” 我的老师说:“哦!这样是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证明
18、因缘果这关系真是很有效果。” 这很有道理,为什么他这样说呢?他的意思是说你修的时间这么短,例如你要耕一块地,就只有一点点种子、一点点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这块地长出庄稼的情况非常小。你花的力气很少,也许只在睡觉时丢几粒种子出去,就去问园丁,我那庄稼什么时候才长出来?这表示你不重视因缘果的关系,因为因和果间需要时间、条件才能发生。你想想看,我们造恶业造了几百万生了,而修了几年了呢?就算我们在修行的那几年,知道不要去做坏事,可是还是做了很多坏事。所以,若你想要有一个结果很快出现,这对因缘果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但若因缘正确,稻米仍是会长出来的。虽然我们只用一点点水,也不很花功夫,还是会长一点
19、点稻子出来,即使你曾做过很大、很多的恶业,只要你肯修行,还是会有效果产生的。我们都可以被改变,例如我们的贪、嗔、痴,这并非一下子就出现,因我们曾好好地学习过它们,受过各种欲望的灌顶,每天都很勤奋地修习各种欲望的仪轨,甚至从来也没有破过受欲望灌顶的三昧耶,所以我们是非常完美的欲望修行者,在欲望上,我们都有足够的程度可以为别人灌顶。用同样的逻辑你就可以知道,如果我们可被欲望的环境影响而产生欲望,同样也可以被慈悲的环境、情况影响而产生慈悲,只因没给后者较多的机会。就像我常讲的,你为何会去洗衣服?因你知道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洗衣,就可以把衣服洗干净,若认为一件衣服脏了就是永远脏的,则没有人会去洗衣服;同
20、样的我们也是可以被洗净,这是信心的层面。如果你想把它提升上来,在那种情况下,不但要认为自己可以洗净,同时别人也是可以被洗净;若想再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就是必须了解衣服和污垢本来就是两样的东西。污垢是暂时的,它并不是衣服,因为污垢是暂时的,所以衣服可以被洗净,然后我们慢慢会对别的众生产生净观。第二层以上的信心或许并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需有一个上师。很多人认为上师是我们崇拜的一个人,但并不一定是那样,为何我们须认为上师是很高尚的人?因身为一个人,我们很习惯去接受别人的各种命令或影响;纵使你不信教,不相信这一切的事情,但你相信自然,还是被人影响,而接受别人的影响。所以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最好有一位上师来
21、做好榜样。而把这个人看做清净、神圣的,就像一面镜子,慢慢的,每天对这镜子看,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也是很清净的。但问题是现在的上师通常只能被你看几天,他们都只是给一些开示,然后赶快就走了。在那种情况下,他给你的答案永远都是一般性的,所以从他那里得到的永远是一般性的概念。这就等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若你每次生病都看同一个医师,慢慢地他就知道你是什么样体质的人,知道你生什么病,所以你应该设法看这种医生。例如你患头痛,认识你的医生会告诉你不要吃头疼的止痛药,因他知道你的身体不能接受这么多化学的止痛药;像我这样外来的仁波切就好像外来的医生,如果你问他头疼该怎么办,他只有一个答案:吃止痛药。因这是一般的知识,因
22、为以一个个人而言,他根本不知道你是谁,所以有一个个人的指导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座很多人有你们的师父,但这并不表示在座没有一位指导师父的人,要像捞鱼似的赶快去捞一个。也许应该先增加你的知识,先分析一下不同的上师。然后再决定接受那位上师,例如你跑到一个上师那边,他给你一个答案,你觉得蛮舒服的,过了一阵子,对他有点厌烦,就想出去再探索一下,然后又到另一个上师那边去,这样你永远学不好。我曾在 83 年到台湾的某个中心,那中心有一个人告诉别人: “我的根本上师是某人,他是非常好的一位上师。”他跟每个人都这样讲。 84 年再看到同一个人时,他已换了一个佛教中心和别人在一起,他又重复同样的话,只不过换了
23、不同的上师,希望大家不要这样。金刚乘的外相与内在意义宗萨蒋扬钦哲宁波车我们今天晚上来简短的讨论一下,金刚乘的各种附属物,或属於金刚乘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讨论这些附属物之前;如果能了解一下金刚乘的基本理论,那对於我们以下的讨论,将会非常有益。金刚乘在许多世纪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传统。金刚乘之所以这么具有争议性,是因为要了解金刚乘的理论非常非常困难。困难之处并非在於金刚乘的理论广博深奥,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太简单了。反而使得别人难於置信和了解。因此,金刚乘的许多方便法门,对许多不同的社会而言,难於接受,尤其接近或趋近佛法。举例来说:印度的社会,受到古老吠陀经非常深的影响。吠陀经相信种姓制度。因此相
24、信种姓制度的人,自然相信所谓的清净或污秽。在印度的社会里,当然有很多他们的道德律是受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影响。所以有很多事是不能公开讨论或公开给别人看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你公然展示了一座佛父拥抱着佛母的雕像,那么对别人的确是会有一些震撼。当然,我不敢说对中国的社会了解多少。但是从我这很有限的观察里面,看到中国的社会仍然有著许多非常保守的一面。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通常我们说比较神圣的行为,一定不能扯上比较粗暴的那一面。对於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或社会,佛陀当然也给了一些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状态需要的教授。譬如说佛也讲了小乘的法,或大乘的法,像刚才所说的所谓神圣的这种法。同时这神圣的概念,也是
25、我们这个世界一般人所具有的概念。这也就是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为甚么要显现一个出家众的样子。剃了头,赤著脚,拿着一个行乞用的钵。也许大家都能够了解,如果化身佛带著佛母,露出獠牙,赤身裸体,有着一万六仟支手。这样的佛对多半的众生来说,可能不太合适,同时这种事情,你也可以从佛的十二种事业里了解到它。佛一生中十二种事业的故事,也是我们实际上需要了解的。但身为一个佛教徒,通常我们都忽视了佛一生的故事。或许我们觉得这很简单,也并不太重要。如果你喜欢读这一类的书,那么有一本由梵文翻译成英文的书。书名叫作布达恰哩塔(佛所行赞)。作者名叫阿虚哇钩夏(马鸣菩萨),是印度古代一个最伟大的诗人。他原本是一个印度教徒
26、,曾经和那烂陀寺的许多佛教学者辩论,这些佛教的学者们都输了。后来有一位名为法称的佛教大师跟他辩论。当时约定,辩输的人要拜对方为师。结果这个印度教的大师输了。但是由於他的慢心,他拒绝成为法称大师的弟子。心里想;不如跳到恒河里淹死算了。但,不幸的是,事情并未如这位印度教大师阿虚哇的愿。法称大师命令众弟子们把他逮住,关在那烂陀寺的图书馆里。把门关上、镇住、钉牢、整整关了七天。(历史上是这样的)七天之后,他垂头丧气的出来,作了法称大师弟子。实际上这位阿虚哇,是佛曾预言的少数几位佛教学者之一。很多人说,他可能是第一个写下佛本生故事的人。佛故事的真正意义出离在佛的故事里,你一定也看到。当佛在叨利天的时候,
27、他观察这个世界上,他所要选择投生的家族。在众多的选择中选了第二个种姓,那就是武士。佛选择武士作为自己出生时的种姓。就好像未来的弥勒佛,选择婆罗门,作为出生时的种姓是一样的。这个故事并不是说,佛选择投生的家族或种姓,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所以说释迦牟尼佛选择作净饭王的儿子,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不管怎样,他最后还是从王宫里离开了。把他所有的六千或六万个妃嫔,都留在王宫里。这个故事只是要告诉我们,佛所示现的这一切,不管是剃了他的头,或从王宫里出离,主要的目的,都是在於教化众生。你可以说;当时王子悉达多,他主要显示的是出离心是多么重要。因为;当时若佛陀投生在一个乞丐的家里,那么:一个乞丐丢掉他的破草席
28、走到深山里,也不会有甚么人去恳求他回来。王子悉达多,他当时住的是三个季节里的三个不同宫殿。然后有五头大象作为随时的坐骑。而又有五百头大象准备随时替换这五头象。马、皇后、将军、大臣,所有无数的珍宝与荣耀。这一类的全部东西。虽然在这种状况下,王子悉达多仍然是从王宫里出来。我所要表示或强调的是这一点。所以我们要了解,从王宫里逃出来,或六年的苦行,或者在菩提树下得到最究竟的觉悟,都是有它所象徵的意义。佛陀之所以要这样的示现出离心,是因为出离心对一般人是非常重要的。以一般人而言;要舍弃六千个妃嫔或六万个妃嫔是非常困难的。有的人会说,我就一个老婆也丢不掉。但是佛有一些弟子,非常非常聪明,心智极为锐利。他们
29、了解,离开一个老婆和离开六千个老婆;并无不同。对於这一类的弟子,佛就教导他们,从出离中出离。因为所谓的出离心本身,也会变成另外一种执著。所以;你可以说,为了要表示或培养这种从出离中出离的心。为了要表示这个,所以密宗有许多非常复杂的坛城中的宫城、佛母、供养天女、各种空行勇父。它的理由是这样。我们要了解,金刚乘的教授是果乘的教授;结果的教授,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举例来说,你有一个非常顽固的朋友,你想让他看你家里一个非常贵重的东西。这东西你没办法拿到外面去。如果你跟他讲,嘿!我家里藏了十六公斤钻石!请你来看看。他可能根本不相信这个,连到你家去都懒得去。不管你怎么讲都没有用。也许对这么一个人来说,你告
30、诉他,我家放了十六公斤钻石,请你来看。倒不如跟他说,我烧了顿好菜,晚上请你来喝两杯。於是当你那顽固朋友来了之后,你就可以安排他看一看你那十六公斤的钻石。这个比喻,可以说是一般大乘或小乘教授的方法。而金刚乘则是直接的把这十六公斤的钻石,展示给你。何谓真正的金刚乘(密宗)也许你会认为我在这里赞美金刚乘或有意看低大乘或小乘。但完全不是这样,我们所谈的是那个很顽固的人。因为如果你碰到一个心灵很开放的朋友,你会很轻易的把他请到家里来。如果他是一个很顽固的人,你就要准备给他烧上一顿好饭了。我所要讲的金刚乘的弟子是需要最上根器的。这并不表示金刚乘的教授比一般的教授更好,更高。只不过是金刚乘的弟子,应该具有更
31、开放的心灵。说实在的,如果有人问我个人的意见,我倒觉得小乘是最好的,然后是大乘,然后是金刚乘。理由是:例如你有一个学校,里面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有一个学生非常难教,然后第二个稍好,第三个是特别的聪明。在这三个学生里面,若其中一个老师能带好这第一个学生,那他比其他两个老师可能要好得多。因为这老师面对的是更多的挑战,我的意思是在这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里,大家也都认为:要和顽固的人打交道,是需要更好的涵养和沟通能力。因为金刚乘很直接和结果来打交道,所以金刚乘可以使用任何东西作为教材。但对於一个小乘的老师而言,很多东西他都不能够用。因为对这老师而言,他知道,这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各种各样的象徵。
32、所以这个老师,他会避免用各种各样象徵性的东西作为教材。因此在小乘,譬如说上座部的出家人,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简单。金刚乘假定前来的学生都是能了解,并且能欣赏这些象徵物意义的学生。所以就使用了许多这种象徵物作为教材。在小乘里,你很少看到他们的老师会把一些泡了西藏红花的黄色的水倒在徒弟的手里,让他喝下去。然后告诉他,你这样的喝下去,就可以成佛。小乘的老师对这种方法;可能会发笑。在金刚乘的传统里,用水作灌顶所依物。我相信在座各位一定已经喝下非常多的这种水了。金刚乘相信水可以作为灌顶所依物,也相信有一种很好的逻辑在里面。就像前面所讲的,金刚乘是果乘的教授,是一个结果的教授。他所要告诉你的是;你所认为的
33、水,只不过是你一个概念。水只不过是一个概念的这点,可以用逻辑来证明。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独立於你之外的水是存在的。金刚乘是可以说,把一个东西赤裸裸的显示在你面前。你几乎可以这样讲:当小乘或大乘讲到空性的时候,他们是把空性煮熟了给你吃。而金刚乘就好像给你吃生菜沙拉一样,不煮的,直接的就给你端了上来。在我们相对的,一般的世界里,会认为这个是水,而水可以喝,可以沐浴,可以洗涤。我们有这样的概念。所以在密乘的逻辑里,它就会说,这水也可以代表本尊,也可以代表坛城。实际上,他们经常说:一滴水里面有三百二十亿个空行母在其中。同样的,这样讲也是一个概念。我们把面前这个杯子里的,当作是水。和把它当作是本尊的坛城。站
34、在我们的观点,或概念的立场上来说,这两者完全相同。但这两个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却有著不同的影响。就算这同样的水,你也一定会注意到,如果它出现在杯子里,你会认为它可以喝。如果它出现在水桶里,你会认为它可以用来洗东西。如果同样的它出现在马桶里,你就会觉得,它万万碰不得。所以我们同样对於水的概念,也是这样子在改变。所以如果你能把认为它是水的概念,转化成它就是本尊,它就是坛城。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概念,而且很牢固的话,当你喝了它,它就真的能够帮助你。(自感:空蕴含一切有,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结果。)非常抱歉我要这样说,它实际上是一个能够操纵你的办法。如果我现在一遍又一遍的跟你说,这个翻译是个坏蛋。由於在座
35、各位都非常相信宁波车讲的话,而我又一遍一遍的讲。到最后你就真正的相信,这个翻译的确是一个坏蛋。而且怎么看他,也看不出一丁点的好样来。同样的这种情形也发生在你修仪轨的时候。你希望看到的一切外相都是本尊,一切的声音都是本尊的咒音。那个时候,你实际上是依照这个方法为你自己洗脑。也许你会问,我们这样作,要作到甚么时候呢?我们到底为甚么要从一个概念跳到另一个概念呢?到底用意在那里?如果你观想这个水就是一个黑色空行母,然后你有很多很多的执著,然后又造了许许多多和这个空行母的绮思幻想。在这种情形下,倒不如你单纯的认为这是一杯水比较好。因为至少你对一杯水不会有甚么绮思幻想。我发现有很多金刚乘的学生,真的是把这
36、个观想出来的本尊,当作是他们一种性的对象。这样子听到总是令人有些挫折感。是吧!这样子的作法,是件非常明显令人失望的事。在现在这个时代,就算你有一个活生生的对象在那里,通常我们所谓的这种恋爱关系,都弄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会相信一个你想出来,你观想出来的一个关系会弄得很好?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你能了解,你所观想出来的空行母,他是你自己心情中那个空的特质的话。那你的这种了解,势必可使你趋近成佛。即使不能使你因此而成佛,但至少可以让你比较接近成佛。密乘的独特修持方法:净观上面我们简短的稍微谈了一下密宗的哲理。现在要开始讲一些比较契入题的东西。对於比较不熟悉这些密宗术语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较无聊
37、。可是我见到现场许多老面孔。所谓老面孔是一些密宗场合的狂热份子,经常出现的;或者我们可以说是每逢灌顶必到的这一种。这个实际上和现在许多场合一样,你第一次去,他给你一张卡片。以后每次去,给你的卡片记上几个点。然后累积若干点数之后,他免费给一些甚么东西一样。小乘当然是接受空性的见地。然后他要放弃伤害一切众生的行为。大乘;当然是在小乘既有的基础上建立。大乘所谈到的空,不仅包括了小乘的人无我,也包括了法无我。也就是现象的无我。在修行的过程来说,除了前面说的不伤害一切众生之外,还要加上必须去帮助一切众生。我再次强调,金刚乘和一般的大乘,并无不同。所以金刚乘解释空性的方法,和大乘可说是完全一样。在修行上来
38、说,除了小乘的不伤害一切众生和大乘的要帮助一切众生之外,密乘更加上一个净观的修行。对所有修习密乘的学生而言,净观这两个字,是你最应该知道,也最应该了解的,也最关键的两个字。所谓净观是表示说,你并不是毫无一点觉知,毫无一点觉性的来接受任何事情。因此许多金刚乘的老师,包括我在内,都要占学生的便宜。怎样占学生的便宜呢?首先,对学生大谈净观。然后当学生把这些话听进去之后,老师就可以为所欲为,要求学生把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看成是清净的。这个并不是净观。因为在这过程中,有一个人,他在否定一些甚么东西。同时这里面也有一些基本上是自我欺骗的心态。然后在相对的层次上而言,这种作法也和我们所处的相对层次产生矛盾与
39、冲突。所以!我再重复一次,所谓净观也就是说:不以这种不加觉知的方式来观察一切的事物。当我们谈到净观的时候,我们所讲的是没有分别,没有特殊的喜好。学生的修行是经由修行而减少你的各种各样的喜好,或选择上的喜好。当然如果我们指的是特别喜好甚么或特别选择甚么,或是,不喜好甚么,特别不喜好甚么。这就简单了。但在金刚乘里,它有著很特别的意义。这种所谓没有特别的喜好,并不是表示别人问你要茶或咖啡,你说没有关系,我并无特别喜好。并不是这样的,在这边,我们的意思是以修空性为道。当你以空性为基础,观察一切事情的时候,你会看到,没有甚么是叫你比较好的。金刚乘接受这样的观点。像上面讲的一样,金刚乘是果乘,是以果地的修
40、行为道。所以我们对於空性,是以这种没有喜好,或没有偏颇的心来修行。譬如说金刚乘里所使用酒或肉,就是这个样子。谈起这件事很令人伤心,这个伤心有一部分是来自大乘的人。因为他们对金刚乘缺乏了解。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现代某些金刚乘师徒之间的表现,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让人觉得,或他们自己觉得,金刚乘允许你饮酒,吃肉,或者允许你纵情於异性之间。他们认为金刚乘是一条允许你干这些事的道。但是我可以向各位保证,在所有的密续中,找不到任何一句话,是允许你作以上这些事的。在小乘的传统里,非常卑视或渺视欲望。在这情况下,这个欲望的对象,举例来说,对一个修小乘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美女。但他们用修行的方法来对治。例如说不
41、净观。在大乘里来说,以相对的层次而言,还是很轻视欲望。但在究竟的这个层次,你会认为欲望实际上就是空性。所以对於一个大乘行者,一个修习比较广大的道的修行人来说,他们会认为:假如你认为某人很丑,而你又执著在他很丑的概念上时,仅仅这个概念,就足以将你系缚在轮回之中。对金刚乘而言,我刚才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金刚乘是没有特别的喜好或特别的偏颇。换句话说,就是直接的去修空性。然而在没有偏颇或没有分别的这种状况之下,而你说我一定要吃甚么,或我一定不能吃甚么,这个当然也是一种偏颇。像我,或者别人称我为一个金刚乘的修行人,对於空性,我并没有完全的了解。这表示我有特别的喜好,如果我吃肉,那完全出於我的欲望和以前这些
42、不好的习惯。所以身为一个金刚乘的修行人,若他不能了解空性而去吃肉,同样也破了密乘的戒律。在金刚乘的戒律中,第二个最重要戒律就是要遵守一切佛说的话,不管佛说甚么。佛在大乘的经典里,重复的讲不要吃肉。所以对我们这样子,在空性上只有一点点学理的了解,而实际上对空性完全没有证悟的人来说,吃肉,不仅破了大乘的戒律,也破了密乘的戒律。这也是为什么,在前面我说对於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可能最好的道是小乘。看起来有非常严格规律的小乘,实际上远比看起来非常开放、你可以为所欲为的密乘要更容易修行的多。我们也比较容易说我是一个大乘行者,从今天起,我不吃众生的肉。也许断除肉食的那几天,你会对肉味念念不忘,但慢慢的,你就习
43、惯素食了。而且素食有益健康,这类的修行也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金刚乘的修行人,别人拿了两盘东西给你。一盘是麦当劳汉堡包,一盘是很精美的食物。比这个更极端的是:若有人端了一盘食物和一盘粪便给你。而你对那粪便有丝毫的不悦,或对那盘食物有丝毫偏私的心,那都是破了金刚乘的事业戒。所以比较起来,大乘的素食,是要容易得多。同时对於修双身,也是同样的这种情形。我知道很多东方或西方的学生,甚至老师,因为首先他们不了解金刚乘的真正意义,其次把金刚乘的这些东西,当成满足自己私欲的许可证。许多人听到密宗有所谓的双身法,都觉得对自己的情绪或欲望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这些人是完全不了解金刚乘。我这样说是有一个绝对的理由。因为
44、只要一有人提到空行母,所有学金刚乘的人,包括我们这屋子里的每一个人,立刻会联想到一个非常美的女性。这个概念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漂亮的女性,我们会说哎唷!一个空行母呀,这表现出你对於所谓空行母这个字,是一点都不懂。如果我们看那诺巴金刚瑜伽女的教授。依照这个教授,如果我了解得没错的话,那些漂亮得会让你产生欲望的女人,她完全不是空行母。若你修这个教授,然后你向某一个方向走去,你所碰到的第一个异性,不管是甚么样子,你都要有勇气去拥抱她。也许你会碰到只患有极严重皮肤病的母狗,是的!在那个情况下,她就是空行母。你若有勇气真诚的去亲吻,去拥抱这只母狗的话,那你对空行母,可以说是稍微有一点了解。何
45、谓真正的金刚乘上师所以,从这边你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对於空行母的概念,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另外一套东西。对不对?以上讲的,只是给你一个简短的背景,可以让你了解甚么叫金刚乘的净观。以这个为基础,我们来谈上师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关键。首先,请你要忘掉刚才所说的,没有偏颇,没有好恶的这种状况。然后把你熟知的那些所谓上帝,仪轨,你的灌顶,你的修行,套进去。这样才比较接近密乘真正的意思。举例来说,一开始,要你对每一个众生都有净观,会比较困难。因为至少你自己就没有这种净观。为了要发展出你自己的净观,所以我们需要有一面镜子。因为有镜子,你就可以为自己涂些口红,擦点粉。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对自己有信心。上师就是这个目的
46、,就是那个镜子。就是你一直放在手提包里的那个镜子。你永远不应该跟他分开。例如,你在轮回里参加了一个宴会甚么的,然后你要吃芒果,那吃完之后,你的口红都没有了。这时你就需要一个小镜子。就像这样,因此上师一直要在那边。这个可以提醒你,让你知道。我们所谓的上师,同时也是指你内在和秘密的上师。这三个都是同样的重要。上师和弟子间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几乎就像你和某人恋爱一样。当你期望太高,或希望太多的时候,这个关系通常没有办法维持。你们一定都知道这个,对不对?就像经常所讲的一样,当你有问题的时候,你就希望你的上师有许许多多的神通来解决他们。总是期望,当上师把手放在你头上的时候,你的问题就去掉一半。
47、但若是你今晚为上师举行一个宴会,你就会希望这个上师和凡夫一样,从大门走进来而不是由窗户飞进来。所以如果我们以情绪上的观点来观察或看待一个上师,那上师和弟子间的关系是无法维系下去的。就一般来说,上师是要破除你的自我。但在现代如果真有一个上师要干这种事的话,他肯定会搞到衣食无继的。在现代反而是那种把你的自我喂得肥肥胖胖的那种上师,是我们认为最好或最成功的上师。如果你回头看一下我们的传承上师,像帝诺巴,那洛巴,他们之间,老师从未给弟子一些所谓的特权或特许的东西。在座的大多数是竹巴噶举的修行者,如果今晚,那诺巴若真要从门口走进来的话,我甚至怀疑,各位是否会允许他走进来。这老兄看起来不怎么庄严,吃活鱼过
48、日子。衣服破烂看起来怪怪。你若请他去吃午饭,他也许坐在桌子上也不一定。总而言之,他不会是你想要的那种上师。然后我们说本尊;上师的传承。上师的传承非常重要,就像一座楼梯,你一直往上爬。爬到最上面,碰到的是你自己。若这条楼梯断掉的话,你就没办法爬上去了。金刚乘的专有名词(一)本尊、空行、灌顶、修仪轨的真正意义然后本尊,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你的上师修得很好,那当然你可能就不需要修本尊了。但是本尊主要是清除我们一切的概念。然后空行,我们说到空行母的时候,并不只是讲女性的这些好的特质,我们讲的是我们的能量和行为。然后灌顶也很重要,在灌顶之中,我们可以说是直接的把我们自己介绍给空性,或我们的自性。用的方式是这一切的灌顶所依物。用手印、持咒等这些方式,直接的把我们自己介绍给空性。受灌之后,修仪轨也是很重要的。修仪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中,保持住净观。若我们认为修仪轨只是为了得到一些特殊的力量或神通的办法,那是我们以一个非常有限的方式来看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