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倾听习惯培养西昌一小 陈凤“倾听”是一种艺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使他们会听。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
2、可谓一片热闹。然而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却不多。这不由得让人遗憾。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注重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浮躁心态,养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一、尊重营造倾听的氛围任何一种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地位,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到思想和心
3、灵的高度自由。例如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二、赏识激起倾听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
4、进取的动力。为此,在课堂,教师要经常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一些倾听的暗示:“某某同学今天听得多认真呀!” “大家看,某某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某某同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某某同学把别人的优点学来了,可真会学习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们找出来了,你们的耳朵可真灵!” “某某同学听出了老师的不足之处,这可帮了大家的大忙” 在这里,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三、引导学会倾听的方法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
5、疑。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要让他们一下子认真地把别人的话听完,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倾听能力的训练。1、分阶段进行训练(1)听别人说完,再发表见解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发言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假如你要别人按你的要求去完成一件事,别人不予理睬,只管做自己的事,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2)重复别人的错误,进行听辩评析。虽然我们允许学生犯错,但却不允许学生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要学会辨析别人语言中的正误,不能辨析判断时,要正确
6、理解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意见,不要再重复此类错误。(3)概括别人发言的主要意思在听完同学的发言后,要多问一下自己:“他讲了什么?我明白了吗?”正确领会别人的意思。(4)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突飞猛进的时代车轮,如何少走弯路,少走险路,这就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并予以分析、综合、改进,使之为我所用。2、多形式专项训练(1)精选童话故事或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录音后分期播出,学生喜欢其内容,听得也就专心了,听完后,大多数学生能复述主要内容,有的还能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2)录制课文中优美语句和关键段落作为听力训练
7、的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累。(3)主题辩论会。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倾听能力,迅速听懂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反应。可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辩论活动,由大家讨论话题,如“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 “看电视利多还是弊多”等。(4)布置听的作业。听的作业操作起来很方便,完成过程又较轻松,因此特别受学生欢迎,效果当然也不错。在平时可以布置如 “听故事”之类的作业,检查时,可让学生讲讲记住了故事中的哪个词语,哪个情节,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让他们讲讲故事的大概内容或听完故事的感想。四、评价提高倾听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 在新
8、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教师的评价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评价语言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1)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人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学生,即用赞扬、简短、恰当的语言给予评价,如“你的想法最有创意!” 、 “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等,让学生感受
9、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有一次,我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给予了一个小女孩这样的评价:“你读得好极了!你的声音真响亮,看,树上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多开心啊!“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增,每个同学都绘声绘色地读着,比着,看看谁最喜欢灰雀。(2)用机智风趣的语言鼓舞人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上群鸟学艺一文时,有同学这样谈从文中懂得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像课文中的小燕子一样虚心好学,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 ”这位同学说得真好,但我没有用平谈如水的“好”字来对他进行“廉价的表
10、扬” ,而说:“你也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同学们笑了,他也会心地笑了。这种根据特定内容随机引发的机智风趣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用对比的方式鼓励人对此,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力量,教师应挖掘对比中的激励性,给学生以获取成功的力量。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有位同学读得绘声绘色,我激励他说:“你比老师还读得有感情!”这样,学生的内动力得到调动,学习热情高涨起来。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
11、价的积极性。一个学生读完会摇尾巴的狼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 ”“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
12、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如: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茄子和西红柿的异同,分工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还有的专门帮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 ”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 ”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学生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个
13、性得到健康发展。3、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春天组” 、
14、“夏天组” 、 “秋天组”和“冬天组”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春天组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春天的景物都找出来。 ”有的同学说:“春天组的同学朗读没有感情,应该用轻而缓的语气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 ”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五、坚持养成听的习惯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15、,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教师,要从小抓起,从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更要从小处做起,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注意环视周围,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才能引起学生对听的重视,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们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