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新农村 共创新家园金汇区高庄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一、基本情况 高庄社区位于鄢陵县金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紧邻 311 国道和 219 省道,辖高庄、夏庄两个自然村,四个居民小组,420 户,1680 人, “两委 ”班子 5 人,党 员 58 名,年人均收入 7500 余元。先后荣获“许 昌市生态村 ”、“许昌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鄢陵县平安建设先进村” 、“鄢陵县 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二、新农村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 一是国家政策引导。近年来,中国的国情国力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政府财力和以往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在 8%以上。正是这样一些国情国力的
2、变化,使得政府、整个社会有可更大的力量去支持和帮助农村的发展。 2005 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个字方针。同时,随着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县委、县政府把高庄社区纳入“三村” 改造范 围,提出产城融合,改善社区整体形象。二是区位优势明显。高庄社区位于县城东南一公里处,紧邻311 国道和 219 省道,处于县产业集聚区核心地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 方式、促 发展”主题活动,市委提出“ 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把为民解难题、办
3、实事放在首要位置来落实,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在这中形势下,开展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居民的迫切要求随着华创科技实业、华汇变压器等科技含量高和振德医用敷料、正德医疗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社区大量土地被企业征用,农民成了新型农民,实现了剩余劳动力的“家门口” 就业 ,社区居民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很多 经济能手购买了家用轿车,但是,由于社区脏乱差,道路狭窄年久失修、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更不用说绿化、亮化,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已 严重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开展新 农村建
4、设势在必行。三、具体做法1、“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一组、二组群众基础好、新村规划时建房用地多、发展空间大,社区运用“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将三 组的坟地进行集中搬迁。截止目前,三组已建成新居比例达 80%,全部规划为三层、面积为 326 平方米的小别墅。2、“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要求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高庄社区以“三个一” 为载体,即“开好每周二的工作例会、举办一次“ 清洁 家园”文明卫生户创建评比活动、美化一条道路”,通过创先争优 活动,提升全体党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积极性。3、“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成为强有力的“催化剂”根据农村无职党员特长和个人意愿,科学设岗
5、定责、分区划片,设 定了政策宣传岗、科技致富岗、村务监督岗、治安协调岗、文明新风岗、信息传递岗、新农村建设示范岗等 7 个岗位。目前,全村 58 名党员中,20 名无职党员实行履岗定责,在新农村建设、平安社区创建、土地流转等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职党员高现民立足新农村建设示范岗,在创办路发汽配有限公司致富的同时,积 极做好家属工作,带头拆迁旧房,为社区新农村建设打开了新局面,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4、“百村整顿、百村提升”活动的召唤市县组织部门为帮助我社区尽快提档升级,派出市广电局和县发改委驻村工作队进行帮扶,重新建立台账,帮助社区协调创建文化书屋和有线电视入户工作。四、新农
6、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高庄社区党支部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行“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 认真开展无职 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社区已经建成连体别墅 167 栋,正在建设的 80 栋,其中 120 户已乔迁新居。社区硬化道路 5000 平方米,绿化面积 1100 平方米,安装路灯 80余盏。社区通讯系统、供排水系统、文化活动中心、超市、学校、社区医疗服务站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7、辖区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创业就业得到显著提升。高庄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积极引导本村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党支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向用工企业推荐,实现社区居民 400 余人就业,月 创收入 1200 元以上;同时对有专业特长、懂经营、会管理的居民,加强引导,大力扶持,积极创办经济实体。近年来,全村共组建建筑队 12 家,装饰装修队 3 家,特色养殖户 5 家, 30 人运输队 1 个,培植高清峰、高占坤等经济能手 20余名,带动就业人员 360 人,年创经济效益达 1000 多万元,基本实现了“ 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五、下一步提升计划1、开展有线电视入户工作;2、对社区东西主干道进行维修,高标准绿化、亮化;3、创建文化书屋;4、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督促搞好社区居民房屋拆迁和新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