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向 6 个体的稳态与调节1如图所示,将青蛙的脊神经从右侧的 A 处和左侧的 B 处切断,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反射弧结构是_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包括_。(2)用电流刺激蛙的左腿,左腿的反应是_,其原因是_。用电流刺激蛙的右腿,在 1 处膜电位的变化为_,将会出现的反应是_,其原因是_。(3)参与以上反射活动的神经元有_个,用图中编号和文字依次写出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_。(4)图中 2 是_,1 是 2 的_,6 是 7 的_,图中 7 的_未画出来。答案 (1)反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不收缩 传入神经被切断 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左腿收缩 兴奋可
2、由中间神经元传导到左侧,反射弧完整 (3)3 右腿皮肤感受器123576左腿(肌肉) (4)感觉神经元细胞体(或神经节) 树突 轴突 树突解析 确定图中反射弧的顺序及 A、B、C、D 所示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判断方法:根据图中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神经是传入神经)和突触组成(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一个突触)特点可判断 A 处切断的是传出神经,B处切断的是传入神经。据此,可以逐一突破相关题设问题。(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2)因为 A 处切断的是传出神经,B 处切断的是传入神经,所以刺激蛙的左
3、腿,左腿不收缩。刺激蛙的右腿,兴奋可经传入神经(图中 1、2、3)传递到神经中枢,通过中间神经元(图中 5)传递到左侧,再经传出神经(图中 7、6)到达左侧效应器,产生反射活动,左腿收缩,原因是反射弧结构完整。右腿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 1 处,1 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3)据图观察可知,参与以上反射活动的神经元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3 个;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是右腿皮肤感受器123576左腿(肌肉)。(4)图中 2 是传入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也叫神经节。图中 1 是传入神经的长树突,3 是传入神经的长轴
4、突;7 是传出神经的细胞体,6 是传出神经的轴突,传出神经的树突未画出来。解题模板 第一步:判断反射弧中的各部分结构。(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图中 C 所示结构)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图中 D 所示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第二步:明确分析方法和区分名词(有些题可能
5、用不到)。(1)反射弧完整性分析: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可有感觉,但无效应。(2)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注意区分肌肉与效应器,完整的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第三步:根据反射弧的结构确定突触的位置、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等信息。第四步: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分析题图及题设问题,并逐一突破。第五步:利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答题。2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图(一)为部分
6、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其所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中的_。(2)激素的名称是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图(一)中存在_条该调节机制。(3)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4)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的生理过程是由_共同完成的。答案 (1)下丘脑 神经分泌 (2)甲状腺激素 下降 反馈 2 (3) (4)神经调节、体
7、液(激素)调节解析 本题图(一)是变形的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模式图,对比标准图解,分析图(一)可以确定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可能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结合图(二)所示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哪种方式。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然后经血液运送到垂体发挥作用,故其传送方式为神经分泌。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升高时,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因此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由图可知,三种激素都要经过血液的传送到达相应的靶细胞,故其传送方式都属于远距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8、受到交感神经的控制,也受到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题模板 第一步:熟练掌握分级调节的基本模型。(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2)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从而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反之,则增多。(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第二步:理
9、解反馈调节模型及实例。第三步:参照标准分级调节模型,分析题图,还原隐性信息,确定图中字母、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第四步:结合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逐一突破题设问题。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 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 A_(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_,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同时激素 D_(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骨骼肌。(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
10、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 D 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反射。(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4)如果血液中激素 A 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答案 (1)甲状腺激素 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提供更多能量 神经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胰高血糖素 非条件 (3)抗利尿激素(4)反馈调节解析 本题是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血糖调节综合图解题。比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及血糖调节的反馈调节特征,可以确定甲为垂
11、体,乙为甲状腺,丙为胰岛 B 细胞,丁为胰岛 A 细胞;A 为甲状腺激素,B 为胰岛素,C 为胰高血糖素,D 为肾上腺素。此外,还要知道 C 和 D 具有协同作用,即都可以使血糖升高。下丘脑既参与图中调节又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 DC 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 细胞能通过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之后将其分解;同时,免疫系统也可对体内的异常细胞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2)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的特定结构能与 T 细胞上有_
12、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3)T 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可刺激_细胞增殖分化;效应 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_免疫。(4)DC 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 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 细胞,经_技术进行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答案 (1)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3)淋巴因子 B 细胞 (4)动物细胞培养解析 吞噬细胞和 DC 细胞均可通过胞吞的方式对抗原进行吞噬处理,免疫系统也对人体自身病变的、衰老的细胞进行清除,体现了
13、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T 细胞能识别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并产生相应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促使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 细胞也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这属于细胞免疫。通常采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来增加动物细胞的数目。方法技巧 判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方法(1)看免疫细胞的激活方式。如果抗原刺激相关细胞时需要另一种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才能激活,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需经处理、呈递后才能刺激相关细胞,则为细胞免疫。(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物质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看抗原的种类。如蛇毒或过敏原等只进入体液而没有进入细胞内所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而病毒类(如 HIV)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清除它们的过程主要是细胞免疫,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也属于细胞免疫。本题中抗原经 DC 细胞处理后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应属于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