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 教之必先爱之教师应理解学生,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同于家庭的爱,又有区别于社会所给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涵了严厉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体现了教育与理解,是托浮学生划向胜利彼岸的海水,是教书育人取得成功的最基本而又最关键的外因条件。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好学生容易被教师爱和理解,而一些有小毛病的学生往往惹老师生气。而后者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和爱心。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决不会去讽刺他们,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把更多的爱奉献给最渴望得
2、到爱和理解的“差生” ,使他们早日由一个“丑小鸭”变成一个美丽的“白天鹅” 。如果大多数同学发现老师只将“爱” 给予了少数几个好学生,他们会对好学生产生反感,从而给班级集体带来裂痕。同时,也会因为教师的不公正而疏远他,不信任他。这一切,都将给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二、 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人的一种积极高尚的情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情操就应该在关心和热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技巧,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尤其重要,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未成熟,每天都要从师生关系中学习待人处事的原则。学生从班
3、主任的言行举动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确实是用一颗赤诚的爱心以诚相待,他们才会向你敞开思想,讲心里话。只有教师怀着关心热爱的感情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具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离不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要热情地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把克服困难的
4、方法和决定付诸于行动。三、 教师要爱全体学生教师爱学生表现在:首先,看你是不是了解你的学生。不光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了解,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脾气性格,交朋友的情况以及个人特长等,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其次,看你是不是把心放在学生的身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优秀生严格要求,对差生严加教育,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这边都是真心爱护学生。“师爱”不时偏爱,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爱。不论是优秀的还是落后的,甚至是失足的,统统都要待之以爱。那种对优秀的,听话的学生才爱,不能叫“爱满天下” ;那种对有生理缺陷的偏爱,对有品德缺陷的就不爱,也不是真正的师者之爱。 “师爱”不能随教师的个人兴趣,利益而选择,而应热爱整个新一代。“师爱”不同于“母爱” , “师爱”是一种职业上的政治责任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职业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爱”不是一种“硬爱” , “蛮爱” ,而是一种科学上的教育观。我们不能抛弃那些道德上有缺点的学生,应甘心情愿的吃苦耐劳,甚至耐着“受气”去挽救他们。只有这样,我们做教师的才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