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习讲义: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506406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讲义: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复习讲义: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复习讲义: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复习讲义: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复习讲义: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0 年高考历史政治史复习讲义(新课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

2、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 目的 A、武王建立周,为了 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B、周公东征,为了稳定东方,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再次分封。内容 A、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参见教材 P5 图表) B、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

3、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作用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政权。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瓦解 原因: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2、宗法制 含义: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大宗: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小宗:次子、庶子的后裔。大宗率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作用: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难点突破: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2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高无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

5、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太尉:负责全国的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朝没设,秦始皇自掌。地方制度: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重难突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

6、变(汉清)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汉初 郡国二制并行,后封国名存实亡西汉 外朝(三公九卿) 执行机构(汉武帝)中朝决策机构汉武帝 全国分为 13 州,州做为监察区汉东汉 尚书台中枢机构(光武帝)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 隋初 州县两级唐太宗 分全国为 10 道,作为监察区 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唐肃宗 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道、州、县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北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

7、权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 改成 “路”,在州县之上 路、州、县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省的最早长官平章政事。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 -朝代 中央 地方明太祖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创立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明成祖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明宣宗 票拟权康熙 设南书房清雍正 设军机处3、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4、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甚至废除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削

8、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2)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

9、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 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单元综述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即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源于罗马奴隶制度,仅使用于罗

10、马公民内部。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范围的扩大,“万民法”诞生了。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1、产生条件(1)是由希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浩瀚海洋、灿烂阳光、众多海岛。(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4 -(3)客观条件,首先是奴隶劳动提供了物质保证;其次,希腊靠近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 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营养。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基础梭伦改革 (BC6C 初)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BC6C 末

11、)内容:用 10 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 4 个血缘部落。还设立了五百人议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3)、顶峰(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 (BC5C)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五百人会议: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3、主要特点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权力制约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4、衰落希

12、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根本原因)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公元前 338 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征服希腊。)5、评价: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

13、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法形成及分类1)、定义: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公元前 7 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2)、分类从形式上分:成文法和习惯法 (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a、习惯法 特点: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局限: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可方便。b、成文法背景:平民和贵族斗争。 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 5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从整体结构上分: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自然法见 P102)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14、(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 目的: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3)、罗马法体系完成民法大全背景: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为巩固统治,帝国对各行省上层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权。3 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制定: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影响:它是罗马法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内容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多种权利。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等。3、罗马法作用(1)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15、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保证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及私有财产的保护,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2)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局限性:宣扬君权神授,皇帝的赦令具有法律效应,保护奴隶制度。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公民通过由自己统一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课程标准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

16、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 6 -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美国通过 1787 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17、3、从 1789 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 1875 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4、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一)、英国君主立宪的建立1、背景1)、议会制度起源:中世纪 基本形成:13 世纪 (当时还是封建性的)完善:14 世纪上半期 国王、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2)、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爆发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力生产关系) (具体见书本 P107) 经过: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

18、始1688 年“光荣革命” ,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1)、确立:1689 年权利法案 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作用: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发展(1)责任内阁制 (18 世纪前期开始形成)产生方式: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义务: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内阁政府”权力: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

19、。最为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首相的权利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2)1832 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壮大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作用:工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3、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议会斗争代替暴力冲突)4、特点- 7 -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

20、模式下,真正掌握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作为国家的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作用。(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背景1)、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政体。局限:建立起的是松散联盟。 州保持很多的重要的权力。国家没有元首,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邦联国会的权力极为有限。2)、1786 年,谢司起义后,统治者有了新的认识。3)、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联邦政府的确定1)、法律依据:1787 年美国宪法的颁布2)、体现的原则:分权与制衡3)、构成A、国会(立法权)组成:参政院 议员: 州议会选

21、出,每州 2 名。 任期 6 年 议长: 副总统众议院 议员:选民直接选出,与各州人口成正比。 任期 2 年权力:有权想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只有国会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B、总统(行政权)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出 地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权力: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C、联邦法院(司法权)*官的产生方式:有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权力:行使最高审判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4)、制衡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

22、政或立法的行为,如果它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某些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宣布其无效。国会:可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可对总统、副总统在内的所有美国文官提出弹劾,然后交参议院审判。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3、影响1)、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积极: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建立起了联邦制国家,为美国长期稳定和繁荣创造了条件。(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8 -3)、局限: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

23、本权力;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重点分析从政府各部分的地位和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和对比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同: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项 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谁 总统 国王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世袭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国家首脑有无实权 有 无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提名,国会同意 首相提名,国王批准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立法权在哪里 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 在下院议会与政

24、府的关系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1、法国的共和政体1)、政治前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波旁王朝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2)、确立标志:1875 年国民会议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构成a、总统行政权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产生方式:有参议院和众议院*会议选出权力: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b、议会立法权组成:参议院(间接选出) 任期 9 年众议院(普选选出、选民有有财产资格和居住时期的限制) 任期 4 年权利:参议院有

25、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4)、影响确立了共和制度,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2、德意志不完善不彻底的君主立宪1)、前提(统一的完成)原因: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邦国林立,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导:俾斯麦 方式: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 9 -标志:1871 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2)、确定:法律依据: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联邦制的君主国家3)、内容:皇帝:地位:国家元首权力:拥有宣战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的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宰相:产生方式:由皇帝任命义务:只对皇帝负责 权力:主持帝国政府工作、

26、拥有绝对权力 地位:内阁首脑议会(立法机构) 组成:(联邦议会、帝国议会)联邦议会:地位:帝国最高权力机构议长:帝国宰相 议员:均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权力:未经联邦会议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帝国议会:地位:立法机构 局限: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4)、评价:局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积极: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英、德、美、

27、法的比较?重点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

28、制。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行政权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特点 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皇帝权重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10 -课程标准(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单元综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29、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明珠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一)、鸦片战争1、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1)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 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 (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

30、场、原料)03)对外:闭关锁国 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夺的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直接原因:1839 年 6 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中英贸易逆差鸦片走私(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危害直接原因: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2、过程: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扩大战争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3、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抗争: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

31、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4、结果1842 年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 2100 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地区)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43 年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等特权)- 11 -1844 年黄埔条约(法国) 望厦条约(美国) 5、失败的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

32、等方面的前面落后。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开展了工业,势力雄厚,武器先进,且蓄谋已久。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6、影响 ( 具体内容见 P24)战前 战后政治 独立自主 部分主权被破坏 社会性质 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革命任务 反封建 反封建反侵略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难突破 1、正确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

33、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

34、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过程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1856 年1858 年)1857 年占领广州建立第一个傀儡政权广东巡抚衙门 (柏贵) 1858 年天津条约 俄、美、英、法(签定的顺序)内容:公使进入北京;增辟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及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 12 -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英法军费各 200 万两、英商为 200 万两。“ 赔款、四种人

35、、两种船、十口岸” 危害:列强侵略涉及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中国内地第二阶段 (1858 年1860 年)1860 年 火烧圆明园咸丰“海盗式扩张”1860 年 北京条约 (俄、英、法)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天天陪(赔)酒(九)”3、危害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重难突破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主要因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扩大:侵略国家、侵略时间、开放通商口岸、侵略区域、

36、危害(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 19 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制定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1894 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清政府政治腐败、软弱可欺。2、开始的标志:丰岛海战3、过程平壤战役(回族 左宝贵)黄海海战(“致远号” 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P26 页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4、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 (书本 P26 学思之窗)5、结果: 1895 年签定马关条约内 容 危 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

37、国的主权完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向列强“政治大借款” ,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危害: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 -(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背景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2、

38、义和团运动概括时间:1898 年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旗号:“扶亲灭洋” 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镇压评价: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3、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P28 “外商带钱进宾(兵)馆”a、赔款: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b、在北京设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成为“国中之国”。c、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d、严惩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参加反帝组织。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

39、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 ”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重难突破 1、“扶亲灭洋”的评价?反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

40、斗争,却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课程标准(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单元综述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就中国的任务。- 14 -2、孙中山临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41、君主专制,建立了*。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 28 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四)、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社会背景: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组织基础:1843 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义

42、、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特点:把农民的平等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4)、连年的自然灾害2、过程开始1851 年初,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 1851 年 9 月,永安建制正式建立政权 1853 年,定都天京 (同清朝对峙)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由盛而衰的转折天京变乱后期防卫战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 要点补充1、北伐、西征、东征概况 (书本 P37)北伐 西征 东征背景 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时间 1853 年 1856 年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1853 年赖汉英1855

43、年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结果 失败 胜利 胜利意义 牵制、保证 大败、巩固 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2、北伐失败原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3、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4、重建领导核心: 陈玉成(英王) 李秀成(忠王) 洪仁玕(干王) 5、后期防御战1858 年 打垮江北大营 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合力1858 年 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主力) 合力 胜利1860 年 攻破江南大营 合力- 15 -1860 年 上海(李) 分力1861 年 安庆(陈) 分力 失败6、失败标志:1864 年天京的落陷失败的原因1)主观上: 战略上的失误;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

44、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治国纲领:前期1853 年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 年)2)、内容: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3)核心思想平均主义4)、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5)、评价:1)进步性革命性:

45、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2)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3)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后期1859 年资政新篇1)主要

46、内容: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外交(补充):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2)、评价:a.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16 -c.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重难突破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 1853 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 1859 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

47、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

48、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