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历史中考知识点.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489998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中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三历史中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三历史中考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三历史中考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三历史中考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5 年初三年历史科中考知识点2005、 5、16中考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分为三个层次要求:识记、理解、运用。 A、识记:再认、再现历史课本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B、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转换表述历史知识,对有关知识作出必要性解释,揭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已知知识进行初步的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C、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通过初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说明或解答问题。 中国历史第一册原始社会战国 :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P16 页) (识记)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2、有 170 万年。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 70 万年至约 20 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二、商鞅变法(P29 页)理解1

3、、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3、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P3839) 识记1、文字:(P31)(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 。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

4、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又称铭文;(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2、思想家老子(P36 页) (识记)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

5、辩证法思想。后被 道教 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3、孔子:(P37 页) (识记)(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P27 页) (识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5、百家争鸣:(P3839)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

7、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秦朝南北朝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P4143 页) 识记1、建立: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都城咸阳。 2、

8、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 ,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9、4)巩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P5557 页) 、汉通西域(P7275 页)理解1、汉武帝(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的“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破格录用人才(如董仲舒、卫青等) 。(2)经济上:把地方 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3)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10、)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6)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汉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西汉: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央与西域的联系。张骞为沟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公元前 60

11、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 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东汉:公元 73 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4)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166 年,大秦(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三、丝绸之路(P73) 理解 识图(P73)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 。说明当时中国已与欧洲建立联系,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古今地名对照: 古代:欧洲 西亚 今新疆境内

12、 河西走廊 长安现在:欧洲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内 甘肃河西走廊 西安四、评价汉武帝(P57 页) (理解) 识图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五十多年里,实行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见汉武帝的“大一统” ) ,由于他“兴造功业” ,多方建树,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晚年时社会出现动荡。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昭” ,宣布停止征伐,减轻赋税,除去暴政, “与民休息” ,使西汉鼎盛局面又得以延续。五、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P8991 页) (识

13、记) 识图(P91)(1)官渡之战:200 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208 年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 年,曹丕在 洛阳 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 年,刘备在 成都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代)六、江南地区的开发(P99102 页) (指南 6 页)识记(1)主要原因: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

14、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最重要原因) ;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开发。(2)江南地区的开发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三国时的吴国,重视农耕,江南经济得到发展;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开始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使江南得到迅速发展;从五代十国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六、北魏(鲜卑族)孝文帝(拓拔宏)改革与民族融合(P105 页)理解1、背景:4 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

15、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2、主要内容:(1)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2)实行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迁都洛阳:为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 年迁都洛阳;(4)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3、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七、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P7778)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期,已经出现

16、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 改进 了造纸术。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八、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P8183 页)识记1、佛教的传入: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道教的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

17、教徒尊他为张天师。(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宗教)九、石窟艺术(P116)识记 1、开凿的原因: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而开凿的。(石窟艺术与都佛教的盛行有关)2、主要的石窟群:云冈石窟(在今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前期) ;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至隋唐时期) ;敦煌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第二册 P37)十、 史记 (P8586 页) 资治通鉴 (第二册 P74 页)识记 1、 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作者是汉武帝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

18、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资治通鉴:(第二册 P74 页)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历史第二册隋朝唐朝一、隋唐科举制度、 (P2 P6)大运河的开凿(P34)理解1、隋唐科举制度:(1)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 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同时,选拔官吏的

19、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权到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2、大运河的开凿(P34)(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 年610 年 (3)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四五千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三点四段通五河” )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唐朝诗人对京杭大运河的赞颂)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P57)识记 1、唐朝

20、的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 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它的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 治国方略:(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3)善于用人。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4、开元盛

21、世:唐玄宗 前期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三、盛世经济的繁荣:(P913 页) 识记 (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新的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抗天灾能力增强(抗旱、治蝗)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服装主要以丝、麻为主) ;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有坊(住宅区) 、市(商业区)之分,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此外

22、还有洛阳、扬州和成都也很兴盛。四、评价唐太宗:(P56 页) (运用) 识图(P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郡;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度;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但是,作为封建帝王,他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而且他杀兄逼父夺取皇权的行为,是不足称道的。五、以

23、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P2125) (理解) (1)唐与日本的关系:谴唐使: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谴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谴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谴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次,在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已双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

24、出的贡献,他在奈良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 (2)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我国的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以上史实说明,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影响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在与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中,先进的唐朝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周边国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唐朝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唐朝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因此,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3)唐朝中外交流的历

25、史启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 (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六、赵州桥(P30)敦煌莫高窟(P37)雕版印刷术 (P31) 识记1、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 多年。2、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朝有很大的发展。坐落在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多是隋朝时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

26、艺术宝库之一。3、雕版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是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辽、宋、夏、金元朝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P5459)理解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 占城稻 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 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4、制瓷业:

27、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 景德镇 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 (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7、商业: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 。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 “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 “瓦子”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 。南

28、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人口达到百万。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二、辽(契丹族) 、宋、西夏(党项族) 、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P4553) 识记 1、辽的建立:916 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 (1125 年金灭辽) 杨家将 的故事与辽(契丹)有关。1005 年,北宋与辽结成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2、北宋的建立:

29、960 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 ,建立宋朝,定都天京(今河南开封) ,史称北宋。 (北宋:9601127 年金灭北宋) 3、西夏的建立: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史称西夏。 4、金的建立:1115 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 5、南宋的建立:1127 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 岳飞 的抗 金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尊敬。1141 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民族融合(P6062)理解 识人物图(P60)1、成

30、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成吉思汗不属于元朝)2、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1271 年忽必烈(元世祖)改蒙古为元朝;1276 年灭南宋, 文天祥 组织军队抗元,最终失败,1279 年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时开始实行)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 琉球 (今台湾)。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6、元朝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的大港口。7、回族的形成(民族融

31、合的发展):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各族和一些定居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 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见指南第 6 页)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资治通鉴 (P7074 页)识记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 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 年。2、指南针: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 ,后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使用,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3、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火

32、炮等。13、14 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4、 资治通鉴:北宋历史学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P74 页)明朝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P7881)识记1、明朝的建立:1368 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A、废行中书省(行省) ,设三司;B、废丞相,权分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度;D、设 锦衣卫 ,由皇帝指挥。 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

33、厂,以宦官为统领,由皇帝直接控制;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3、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八股文(指南第 7 页) 。对文化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二、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P8892)理解 识图1、郑和下西洋:(今年已经有 600 周年)(1)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即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印度洋沿岸地区。(2)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派郑和出使西洋。(3)时间及到达地点:1405 年-1433 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秋冬顺东北、西北季风出发,夏季顺西南、

34、东南季风返回。 (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4)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5)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 1565 年,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

3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3、西方传教士东来: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也在这时来到我国传教(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他也是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给西方的人)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4、1553 年,葡萄牙侵占澳门。 (葡萄牙是最早侵略我国的西方殖民者)中国历史第三册清朝(鸦片战争前)一、 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第三册 P111) 识记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对内:(1)西南(西藏地区):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雍正帝时(1727 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6、(2)西北(新疆地区):乾隆帝时平定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的管辖。乾隆帝时(1771 年)土尔扈特部(漠西蒙古的一支)在首领渥巴锡(民族英雄)的领导下回归祖国。对外:(3)收复台湾(东南地区):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 年,郑成功打败 荷兰 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 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雅克萨之战(东北地区):1685、1686 年康熙帝亲征,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 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37、。(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二、清朝前期封建专制的政治(P1821) 识记 1、康乾盛世:指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2、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3、文字狱:(历朝都有,清朝最为严重)康熙帝时的“明史案” 。乾隆帝时的“胡中藻狱” (影响: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闭关锁国政策(P1516) 运用1、含义:是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2、实行的原因:(1)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这是造成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2)当时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

38、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评价: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 落后挨打 的结果。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近代史(第三册)列强的侵略和

39、中国人民的抗争: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P24) 南京条约 (P31)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清朝嘉庆时,国势开始衰落,而这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上升阶段。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他们急需广阔的市场销售商品。但在正当的贸易中,中国是出超的。这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因此,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销售到中国(英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主张禁烟,他被派到广州禁烟后,积极采取措施,缴获大量的鸦片,并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林则徐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40、趋之” ,正是他自己爱国的写照)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借口)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2、 南京条约:(P31)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1842 年签订)割地,割 香港岛 给英国(1860 年英国通过天津条约又割走了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 年英国又强借“新界” ,这样整个香港被英国占领) ;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即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 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重要影响)二、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

41、社会的影响(P32)理解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 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 和 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又以前者为最主要矛盾。3、革命性质的变化:即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448)1、1856 年 10 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 1858 年

42、起,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表格见书 P48 页)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识人物图 (P55)识记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边疆出现了危机,其中俄、英侵略我国新疆地区,19 世纪 60 年代,浩罕国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 ,清政府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收复了除伊梨外的新疆地区。 (在与沙俄交涉收复伊犁时,俄国多方要挟,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 )五、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 (P6162)理解 1、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甲午

43、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鱼雷,壮烈牺牲。 ( 识人物图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2、 马关条约:1895 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给日本,极大地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开商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帝国主义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掠夺财富,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3

44、、影响: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76)识记1900 年 6 月,英、法、美、俄、日、意、德、奥(匈)八国侵略军 2000 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目的:镇压中国人民(义和团)的反抗。七、 辛丑条约 (P79)运用 1、签订:1901 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

45、路沿线要地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 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 (P5153)运用 识图1、总理衙门的设置: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它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时间: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6、”。4、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5、 主要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6、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工矿企业表见书 52 页)A、 前期 的口号是“自强”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第一所:1861 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 ;B、 后期 的口号是“求富”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所:1872 年,李鸿章创建上海轮船招商局) ,以辅助军事工业;C、兴办新式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学堂:京师同文馆)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D、设立翻译馆; E、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F、创建近代海军(从 70 年代中期到 80

47、 年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代中期) 。 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7、失败: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8、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作用):局限性:洋务运动 没有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说明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不能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也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 )进步性:A、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二、百日维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 (P7173)理解 识图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8、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1895 年,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介绍“西学”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4、上海的 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5、1898 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保国会。6、内容(具体措施见书本 P71 页):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 变法开始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变法措施被废除,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前后仅有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7、影响: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 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影响)。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民”即资产阶级) 。8、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9、失败原因:维新派没有实力,又没有发动群众,依靠的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结论 :说明通过变法使中国富强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P81、83、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