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优秀班集体建设的探索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班集体是学生最熟悉的最直接的生活空间,利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便利的,而且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成员都是同龄人,以同龄人的思想行为来影响规范同龄人,效果会更好。但是,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放任的习惯,对于集体生活不适应,不能融入到班级生活中。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如何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班级建设显得异常关健。二、课题的界定班级:班级是由人(集体成员) 、活动(教育教学过程) 、组织(班)综合而成的一个微观的社会教育环境,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老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的目的
2、应和教育的总目的一致。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培养形成一个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体荣誉感、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以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什么班级才是优秀班集体呢?1、师生和谐,学生团结,把建设班级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一支过硬的班委会。3、通过物质性、社会性、参与性、心理性各方面文化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人际关系、强烈参与感和健康心理的社会新人。四、课题研究意义(一)组织和建设班集体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日益增强,他
3、们开始在同龄伙伴中寻求知识渴望建立友谊,有强烈的“合群需要与交往需要” 。对此,我们应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把这种需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帮助他们在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在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并使这种关系成为他们的世界观形成、思想品德、文化学习上最直接、最经常的影响源。班集体建设正是为优化班级这个微社会教育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学生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班集体内进行的班集体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些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等均有重大的作
4、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三)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人的任何思想意识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一个集体的风气如何,也就是这个集体的传统、集体的心理、集体的舆论、集体的行为如何,对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可以强化学生集体思想,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还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修改全面发展,促进后进生较快地转化。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确定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作为一名班
5、主任,需要做到建立和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六、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曾对集体教育相继开展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中小学界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国内从 80 年代后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研究。七、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一、充分了解学生调查问卷法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并使其成为有用人才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应在短时间内通过调查法了解学生,包括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家庭环境等,再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档案。二、
6、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实验法1、班委会的重要性班委会成员是班集体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享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三条:一是参与领导,事事带头;二是参与管理,做好工作;三是联系群众。由于他们生活在同学中间,能掌握班内的第一手材料,班主任借助班委会,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能及时了解班级的动向,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因此,班委会又是班主任与学生联系的桥梁。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是一个班级是否成为优秀集体、是否有凝聚力的关键。2、选拔选拔班委会的标准(1)思想品质好。第一,有坚定的信念,对人生充满美好的希望。第二,能热心为同学服务。第三,团结同学
7、,谦虚宽厚,诚实正派,有相当强的自学、自理、自强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2)学习要好。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勤奋扎实的学习作风,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比较完整和严密的结构,强而灵活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3)工作能力强。一名好的学生干部要具有开拓精神,处事果断,有计划,方法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远大理想,讲信用,以身作则,不能靠耍嘴皮子来树立威信。这几项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尽快掌握。3、班委会的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低年级阶段,主要采用教师选拔、指定、培养的方法;二是中年级阶段,可逐步采用指定、过渡
8、、民主选举、形成的过程;三是高年级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竞争上岗,民主选举,从而形成稳定的班委会。4、明确责任,团结协作班委会产生后,班主任应根据每一位当选人的素质和特长,确定他们的职务。虽然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但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战斗整体,是班级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工作既要分工,又要相互配合。对个别只顾本人工作,不管他人的干部,要及时批评,培养他们的团结一致,一道工作的作风。这一步骤,可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三、创设丰富多采、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实验法班级文化建设是从班级环境创设开始的,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意境,
9、让学生从踏入班级的第一天起,就产生一种愉悦感,逐渐形成认同感。这些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为此,试验班将从四方面入手进行班级环境的创设。(一)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教具用品等等。这类物质环境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经常性的影响。试验班在这方面的创设既考虑时代气息,又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并结合班级的发展情况分阶段进行。一般分三个阶段:教师为主阶段,师生共创阶段,学生为主阶段。教师为主阶段一般是在一年级时最明显;师生共创阶段一般在二年级至四年级为主;而学生为主阶段则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结束。1、开发一个自由角落
10、成为兴趣的焦点如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主的设施生物角、知识角、图书角,利用了教室里小小的一块空间、角落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一条小径。2、利用空白的墙壁、后黑板为学生放飞自由的翅膀如反映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内容的“小小书法家” 、 “小画家” ,以展示学生风采为主的“作业栏” 、 “光荣榜” 、 “我来露一手”等,还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规范的“学规范、见行动” 、 “规章栏”等。这些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所被学生视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产生认同感,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进行这一活动时,要以本年级的特点为主,创造出别具一格、丰富多采的文化氛围。这一阶段内容不但要
11、从一开始就着手创设,而且要时时更新,有针对性,坚持不懈。(二)社会化环境的创设在当今社会,学生一方面处于丰富多采的物质环境之中,享受着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处于某种不利于社会化的环境之中。独生子女与电视机作伴的时间越来越多,容易养成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和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增加智力知识,还需要增长社会知识和交往经验。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主要注重向学生提供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环境,而忽略了社会环境的提供。针对此种情况和问题,我们为在完善班级文化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化环境的创设。班级社会化环境核心,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性交往的丰富环境,
12、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和适应社会,让学生有机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社会性环境的创设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所以,必须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提供生动活泼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如;创设具有社会仿真特征的“班级岗位轮换制” , “演讲竞争上岗” ,使学生对社会性行为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参与有劳动服务特性的“种花草” 、 “养鱼” 、 “帮助妈妈做家务”等,使学生获得各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多种社会性情感的体验等等。同时,这些教育活动的提供都注意主题明确、健康、富有教育
13、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能力水平,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些活动的创设非一朝一夕可成,要长期坚持,多开展,让学生不断去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思想和行动来理解这个社会的欢乐与悲苦。(三)参与性环境的创设以往,班级环境一般由成人为学生提供,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实,学生一方面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又总是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对周围的环境刺激作出种种反应,表现出其主动性。所以,不能满足于简单地为学生提供环境,而是活生生让学生参与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空白的墙壁与后黑板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制作,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便于有操作性和选择性
14、的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班级图书管理员自己独立打印、张贴班级的图书目录,班干部自己设计各种“奖章”等,这些本身就体现了环境的参与性。成立小巡警队伍,负责督促和提醒,为了提高它的公正性,定期评比“最佳小巡警” ,颁布给荣誉,这是一种相互的检查与考核,实际上大家一起参与班级管理。(四)心理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具有积极健康的目标导向,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的环境。对于这方面的环境,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1、开好主题班会。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个世界担起一份责任,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倾听,以孩子的能力去付出和改变,和孩子一起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世界,确
15、定一个主题,策划活动的开展,投入地进行活动,认真地做好活动小结,让孩子真切地看到这个世界,并为他们担起一份应有的责任。所以,班会应当主题鲜明、内容集中、有针对性。既要立足集体,又要着眼个别;既要把握总体倾向,又要兼顾个别差异。(1)班会的基本要求:第一,必须有针对性。第二,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第三,形式上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第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2)班会的形式:第一,漫谈、座谈、对话、讨论等。第二,演唱会、故事会、研究会等。第三,参观、访问、等。第四,报告会的形式。2、建立心语角落心语角落是学生专给老师说心里话的一个小夹子。平时挂在教室一角,如果学生有什么难以开口的话,可以用写信的方式
16、向老师诉说。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都直接与老师交流,但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喜欢独处,不易合群,不想交流,怕与人沟通,怕被人取笑,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在尊重、理解、鼓励,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趋向,还要让学生受到长期的压抑,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表达。在这一部分中,试验班通过以上形式来开展活动,但在操作过程中可依据不同的情况自行调节,且心理活动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们可依据不同情况随时进行。也可研究个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同时,也学会了自我负责,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同辈群体的激励,最终实现对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八、课题研究的创新点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7、。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人们主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2、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
18、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3、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存潜能。二是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功能。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
19、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九、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一)计划阶段(2004 年 9 月10 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阶段成果:1、研究议案 2、研究计划(二)实施阶段(2004 年 11 月2005 年 8 月)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每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采用问卷调查、文字材料分析法等形式推广,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阶段成果:1、理论笔记2、调查材料3、班会记录4、各种活动记录5、教育教学札记6、教育教学随笔7、优秀生、学困生转化档案(三)总结阶段(2005 年 9 月10 月)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成果:班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