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读“三国”F10514061 张序业 05汉语言文学一班歌曲曹操中有这样一句“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我不是什么英雄,但我还是趁暑期闲暇时间重读了一遍三国演义,并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经过浅薄的思考,来挂一漏万地浅表一下个人对“三国” 的看法。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三国”这个特殊时期的出现。东汉末年,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但“宦官弄权,窦、陈共谋诛之”,然而“谋事不密,反为所害”。至此,“宦官专权,朝政日非,汉朝江河日下,大势已去,人心开始思乱,盗贼蜂起”。等到黄巾起义结束,汉朝已名存实亡,而各路诸侯实力却明显大增。一山不容二虎,各诸侯为争利益、抢
2、地盘开始大起战事,于是天下大乱。但毕竟实力各有不同,人心向背亦有不同,在烽火连天的不断征战中,渐渐地形成了曹、刘、孙三家势均力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的战争将会更为残酷,更能影响历史的发展。其次,“三国”时期的出现,让我们认识了几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如刘备、孙权、曹操,乱世出英雄啊;也让我们知道了许多足智多谋的谋士,如诸葛亮、庞统、许攸、郭嘉等;同时我们也记住了众多英勇善战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张辽以及周瑜这位“羽扇纶巾”、从容闲雅的儒将。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是为了立足根基,一统天下。刘备为此慕良才,求良将,行仁政;曹操为此唯才是举,赢得大批谋士;孙权亦在父兄基业的基础
3、上,立足江东求才爱民。谋士们则各为其主竭尽所能,以求兴国安邦;良将们更是奋勇杀敌,勇立战功,保主为国。总之,历史的天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朽人物的存在而更为绚烂,更为精彩。再次,在这段历史的大酱缸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人物交往的精彩画面,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巧言善辩,感叹他们的为人风格,当然也不乏为我们所不取之处。刘备为求贤士三顾茅庐而请诸葛亮;曹操为求良将多次施恩施义于关羽,以求收为己用。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场面则是妙趣横生,让人叹服;徐庶为报刘皇叔知遇之恩,誓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高风亮节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当然,袁绍的优柔寡断,曹操的生性多疑必不能为我们所欣赏。让我们再从其它方面思考一下吧
4、。首先,曹操在北方许都附近实行的屯田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平时耕种,战时打仗,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的模式,既解决了兵多粮少的问题,也为曹操培养了一支能耕善战的部队,真可谓一箭双雕,这为曹操赢得战略、战役上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正是在这混乱的时代,连年的征战验证了一些战略之地的重要作用。如荆州是三家必争之地,为取此地三方可真是没少开战事啊,关羽就是因大意失荆州,弄得败走麦城,最后被俘被杀。还有合肥,也应算得上一个战略要地,孙、曹两家曾多次在此进行拉锯战,由我们所熟知的“张辽威震逍遥津” 便可知一斑。再者,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但凡两军对阵,总是先由双方各出一员大将
5、进行拼杀,而后全军厮杀,如果一方大将获胜,那么胜方大将的军队胜利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这种战法在“三国”时代以及以前的朝代绝对是稀疏平常,但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就很少见了,更多的就是直接开战,一哄而上,无先后之分了,这也算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吧。再让我们为这动乱的时代算两笔帐吧。首先,各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连年开战,烽火连天,刀剑无情,得牺牲多少将士啊!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大战而言,可就是分别折损袁绍五六十万人,曹操七八十万人啊!更不要计其它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了,一场场战争就是无数生命的相加啊!其次,再看看他们的军费开支吧。曹操近百万军队的粮食问题算是靠屯田制的实行解决得差不多了;孙权立足富庶
6、的江东也算是找对了地方,不用太操心数万军队的粮草问题;刘备可就够苦的了,他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到处奔波啊,一会儿投奔曹操,一会儿又投奔袁绍,最后总算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了汉中才有立足之地,才能为军队的生计问题松口气,但要养活数十万的军队又岂是容易之事,又将是一笔多大的开销啊!两笔帐只是做个计算,但我们已可以知道,这苦的可都是多灾多难的老百姓啊!军人为国杀敌,条件是不能差,可老百姓也不能衣食无着,无家可归啊!不能“千里无鸡鸣,路有冻死骨”啊!还是浅说一下“三国”这个分裂动乱的特殊时期对各方面的影响吧。首先,从历史方面讲,分久必合,长时期的分裂已经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人心又开始思定,大趋势已锐不可挡,
7、尽管只是东西两晋的短暂统一。另外,以后的各个朝代为避免国家分裂,避免重蹈“三国”覆辙,开始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其次,从政治方面讲,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必将成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亲贤臣,远小人”更将成为当政者的共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完善三省六部制也必成历史趋势。再者,从军事方面讲,第一要做的就是整顿军纪,协调好中央军队与地方军队,地方与地方军队的关系,保证军队的稳定;第二要强国富兵,抵御外敌入侵;第三则必须处理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不能与他们轻开战事。当然,对军事方面的影响还表现在兵法的运用及其发展方面,正是“三国”这个时期的存在,为各种
8、兵法的施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不仅使各种兵法得到实践的检验,更是使它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真心希望不要再有战事了!再从文学方面说一下吧,三国演义-人所共知的四大名著之一,虽说它“三分史七分虚”,但它就是在“三国”这段历史基础之上形成的,总的脉络还是以这段历史为主的。再者,通观此书,我们是不是学到了很多古诗呢,当然这只是作者的总结或是对诗人们作品的引用,但其中的分类整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还有,我们学生课本上不也是收录了此书中的多篇文章吗?如出师表啊,火烧赤壁啊等等。最后需要提一下的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已经深深烙上了“三国” 这个时代的印,普通老百姓更是提起“三国”都能说上几段
9、,没有“三国”怎有如此现象?至于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就不多说了,一个混乱的时代,经济还能够发展已实属不错,何谈多大影响,但前面所提的屯田制确实可算此间的一个重要影响,毕竟它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总之, 历史走到今天,这个特殊的时期已影响了许多方面,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前面已经提过许多了,我还想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经典军事案例绝对可以应用于今天的商业、政治、军事等领域,正如孙子兵法应用于多个领域,这不用细讲了,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绝不可以用来勾心斗角,损人利己。历史已成烟云,翻过这一页,掩卷沉思,才真正感觉到读史的沉重。我不愿假设历史,历史也不能假设,但如果许攸不投靠曹操,不建议曹攻袁绍的
10、粮草囤积地,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吗?如果徐庶为曹操识破庞统的连环计,还会有“火烧赤壁”这样的壮观场面吗 够了,再多的如果都已无用,历史不能重写,我们只能“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忽然我有这样一个思考,古时打仗讲究“虚虚实实”,实者虚也,虚者实也,如空城计的使用,张飞在长坂桥的一声大喝。但不知在今天或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还能否运用,试想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间谍卫星24小时的监控之下,你还能做到虚虚实实吗?还是留到以后深思吧。“三国”时期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它使多少人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啊!但想到我们今天的现状,同样让国人担心啊。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切切实实的,台独分子妄想分裂国家的图谋也是现实的,但国家还能再分裂吗?不能,不能啊!两岸同胞是一家,我们应该和和睦睦的相处啊!我们应该团结,一起努力奋斗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真心地希望两岸能早日统一,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大家庭啊!但愿这一天能够快快到来,我们期盼着!重读“三国” 思绪万千,但愿手中所写能够表达心中所想。 2006年8月15日专家点评:本文谈读三国演义的感悟,作者能从三国历史本身,对后世的影响及与现实的关系几个方面谈论,所谈虽有点琐碎,但都有些道理,说明作者是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有些新意。本文语句尚通顺,语言也较简朴,是一片较好的本科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