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核心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要从总体上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1.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高频记忆】强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者。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高频记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高频考点表明马克思主义由三个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3)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三者之间的关系(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目的、归宿和理论结论。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马克思发
3、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高频考点) 。它揭示了:(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又叫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实践性、阶级性。(3)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特征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3.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高频考点:考哲学是
4、什么,最重要是要把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尤其是哲学、具体科学是什么性质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是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4.哲学是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二、哲学研究的问题(世界观)1.世界的统一性、共性物质第一性唯物主义。精神第一性唯心主义。2.世界存在的状态联系、发展看问题辩证法。孤立、静止看问题形而上学。3.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高频记忆】哲学的逻辑框架:两大观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大运用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唯物主义1.定义认为物质第
5、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2.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始基) 。【高频记忆】就是找所谓的最小的东西。形态:金、木、水、火、土;元气;原子(德谟克利特) 。缺陷:自发性、猜测性。 (高频考点。重点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元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是气理之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归结为原子。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机械性。它企图以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把一切现象都解释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也看成机器。因此,亦称机械唯物主义。 (高频考点: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杀了
6、人的主体及其意识的能动性。)第二,形而上学性。它不懂得世界和事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把世界和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又称作半截子唯物主义。 (高频考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历史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无神论,反对了唯心主义有神论;坚持科学理性,反对封建迷信宗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所有的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高频记忆】物质是
7、东西还是不是东西?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东西,是所有东西中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唯有这个共性、唯一特性,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二)唯心主义1.定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2.基本形态【高频记忆】取决于精神是人的精神还是不是人的精神。(1)主观唯心主义。精神认为是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形态感觉、经验、意志、理性、思想(中国人认为的心) ,最终导致唯我论。 (高频考点)(2)客观唯心主义。精神认为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形态理念、绝对观念、绝对精神、宇宙精神、神中国人认为的道、理。 (高频考点)(3)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不同理解,对“精神”的不同
8、规定。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导致“唯我论” 。如中国的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英国的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 , “对象和感觉是一个东西” , “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在人之外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导致“宗教创世说” 。如中国的朱熹认为:“理在事先” ,德国的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4)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阶级根源:在剥削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作为精神生产的垄断者,会夸大精神的作用。认识论根源:割裂了认
9、识和实践的统一,会使认识的某一过程、某一阶段片面化、绝对化、直线性。(三)辩证法(1)古代朴素辩证法。(2)近代唯心辩证法。(3)现代唯物辩证法。模块一 辩证的唯物论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一节 物质二、物质范畴的涵义(二)物质范畴的涵义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三)物质范畴的内容1客观性。2可知性。【高频记忆】(1)物质是一切实体的总和。 ()(2)世界统一于存在()原因:存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折衷主义,世界统一于物质,凡是存在都应是物质的存在。第二节 哲学物质范畴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石1.认
10、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高频考点:把握物质范畴,就是要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着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2.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区别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
11、存在都是不以入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3.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了一切旧唯物主义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强调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
12、;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高频记忆】(1)任何物质都具有从本质上与人的感觉相类似的反应特性。(2)意识是人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能力。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了 3 个阶段:(1)非生命物质的一般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3)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决定性的阶段) 。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产生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1)劳动的首要的、根本的特点,是利用和制造工具的活动,既要求人达到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而且要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
13、从而提出了人的意识产生的客观要求。(2)分工协作的社会劳动要求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语言(高频考点) 。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就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3)语言和劳动共同起作用使猿脑转变为人脑,从而产生了人的意识。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二、表现形式(1)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高频记忆】(1) “蜜蜂造巢的本领很高,造出的巢穴极具有几何规则状,但再蹩脚的建筑师在建造巢穴之前就先有了巢穴的蓝图” ;(2)人的活动的结果,在人活动前,就早先在人的头脑中存在了。(2)能动创造性。(3)对客观物质的改造作用。(4)对其他生理器官的控制作用。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
14、实践观一、实践的内涵(高频考点)实践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或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高频记忆】(1)实践是包含有精神的活动。(2)实践是人类精神的活动。(3)实践是人类打开的一部心理学的书。模块二 唯物辩证法绪论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及其分歧的焦点(高频考点)(1)是否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2)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3)分歧的焦点: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高频记忆】原理 1唯物辩
15、证法的观点:(1)联系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3)矛盾的观点。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辨证法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之中。(一)联系的观点【高频记忆】原理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互依赖。2机械整体观(1+1=2)和辩证整体观(1+12) 。机械整体观:它认为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孤立的,从而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整体的性质是各个部分性质的简单加总;辩证整体观:它认为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因而整体是各个部分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相互作用中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3系统论系统是指事物构成要素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4
16、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质量
17、互变规律二、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高频考点)1.含义量变是指事物量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的连续性。量变的基本形式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结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与飞跃,是事物连续和渐进的中断。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高频记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2.原理内容质变和量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首先,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
18、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其次,由质变到量变,质变可以巩固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第二,二者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注意的倾向:割裂二者的相互联系,只强调量变而否认质变是庸俗进化论,右倾主义;只强调质变而否认量变是激变论、灾变论,左倾主义。第四,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要实现双百目标,就要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高频记忆】第一,要注意量的积累,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第三,不能因恶小而为
19、之,注意防微杜渐。第四,凡是要把握一个度,所谓过犹不及。第五,当量的积累超过了一定度以后,要让事物发生质变,不能拉历史车轮倒转。总之,要把量变和质变统一来看,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反对急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高频记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1)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2)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二)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1)实质: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2)核心:把握联系发展的根本,是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本线索。(3)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第一系列 从矛盾的内
20、涵出发第一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高频考点)(一)相互区别1.矛盾的同一性(1)内涵:矛盾双方的一致性所造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倾向。(2)特点:相对的、有条件的。2.矛盾的斗争性(1)内涵:矛盾双方的对立,所造成的相互排斥、否定、离异的性质和倾向。(2)特点:绝对的、无条件的。【高频记忆】1差异就是矛盾(1)矛盾斗争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它也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2)矛盾斗争是一个过程,从差异到对立、到对抗。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对和绝对、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3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虽然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但可以冲破条件的限制,把事物的发展无
21、限地贯穿下去,不是指矛盾的斗争性不需要条件。第二原理动力和原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高频考点)1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2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我的因素,促进矛盾事物的发展。3 (最显著的作用)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只能向着对立面转化。【高频记忆】(1)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2)最显著的作用:老子提出了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 “反者道之动”和“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 “道”是老子哲学的宇宙本原,本原必须向外转化,道必须有物,无必然生有。道之运动就体现在向对立面的转化中。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注重从对
22、立面把握事物,是老子辩证思维的显著特点。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包含了矛盾无处不在以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矛盾”这一概念并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他指出:“上古竟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同时,他也肯定了矛盾的同一性。他说:“理想夺予,威德是也。 ”意思是理有相夺与相予两个方面,相夺是威力的表现,相予是施德的表现。相夺相予,两者相反相成。汉代哲学家杨雄提出了事物对立而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他指出:“阳不极则阴不萌,阴不极则阳不芽。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宋代哲学家陈颐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物极必反”的命题。他说:“
23、物理极而必反,故泰极则否,否极则泰。 ”第二系列 当认识矛盾时第一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一)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也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二)特点是事物的共性、绝对的。(三)方法论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观点,要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高频考点)(一)含义矛盾之间或矛盾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区别的特点和特殊本质。(二)表现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第二,矛盾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第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
24、于尽;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三)特点是事物的个性、相对的。(四)方法论意义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前提,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特殊的质,从而把握事物。(2)它是解决事物矛盾的关键,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把握并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高频记忆】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第三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高频考点)(一)原理内容第一,二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第二,二者相互
25、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注意的倾向割裂二者的相互联系,只强调共性,而否认个性的教条主义,只强调个性而否认共性的经验主义。(三)方法论意义(1)它是把握矛盾、辩证法的关键。(2)它是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高频记忆】要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3)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也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基本制度的哲学依据,我们一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第四系列 矛盾分析
26、方法(1)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2)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3)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一分为二的方法,也就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以及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分析矛盾特性的方法,也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高频记忆】对立统一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事物发展的方向向着对立面转化;(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事物矛
27、盾问题的精髓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7)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哲学依据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肯定与否定及其关系(高频考点)(一)含义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方面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达到自我否定,实现质的飞跃、矛盾的转化和解决。【高频记忆】“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句话是错误的,是片面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28、因为是中包含了不是,不是中包含了是,所以是也是不是,不是也是是。(二)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二、辩证的否定观(高频考点)(一)原理第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自我否定引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第二,它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二)意义第一,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第二,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应该批判继承。【高频记忆】(一)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1)对否定的认识
29、不同。前者认为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新引起的自我否定,后者认为否定是事物外力作用的结果。(2)对肯定和否定关系的认识,前者认为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的,后者割裂二者的相互联系,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二)运用辩证否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既克服,又保留,既克服他们的糟粕又保留他们的精华。对待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全盘肯定复古主义或全盘西化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全盘否定民族虚无主义和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也是不正确的。(三)如何认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趋势,因而具有远大前途、强大生命力,在社
30、会领域中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新事物作为旧事物中的否定方面,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又添加了旧事物中不具有的新的东西,所以是不可战胜的。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高频考点)(一)原理(1)从内容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自我否定引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一定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一个完整的周期。(2)从形式上,表现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也就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二)意义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的形而上学观点,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要坚定信心
31、,准备走曲折的路,但前途光明。【高频记忆】为什么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两次否定?事物的发展只有经历两次否定才能同时克服矛盾双方的消极因素,同时保留矛盾双方积极因素,事物的发展才能完成。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高频考点)一、现象和本质反映事物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高频考点)【高频记忆】假象就是错觉,从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与错觉的区别在于:(1)假象是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一种现象,属于客观的范畴。(2)错觉是由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二、原因和结果反映事物之间既前后相继又彼此制约的关系(高频考点)【高频记忆】构成因果关系的两大要件:(
32、1)前后相继的顺序性;(2)具有必然联系。(3) “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它认为凡前后相续的都是因果关系,这是错误的。因为前后相续的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必然联系,才是因果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模块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章 认识(高频考点)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高频记忆】(1)坚持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认识中主体的反应能力的差异性生理素质的差异,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后天实践(社会分工) 。马克思:“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挖掘成的。 ”“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
33、大,这些十分不同的、成年人之间有所区别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2)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第一,直接经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通过书本所获取的知识,但是是写书人亲身实践的产物。它们最终都是来自于实践。所以,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最终都来自于直接经验。第二,由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认识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也可以通过读书等方式获取间接经验,这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途径。例如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因此,间接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但间接经验还要进一步到实践中检验、发展。第三,直接经验
34、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所以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第四,坚持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第三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核心考点】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一、真理的内涵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高频记忆】(1)真理的标准就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示:这句话是正确的,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真理的定义告诉我们凡是人的认识实现了主客观的相一致就拥有了真理,不依人的社会地位、权势而定。 )二、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一)相互区
35、别真理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谬误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错误反映。(二)相互联系真理是在与谬误的相对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真理发展的规律。(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真理向谬误转化(1)真理有一个适用的范围条件,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条件,真理就变为谬误。(2)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不断实现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两者的统一,真理就变为了谬误。(3)真理是全面的,是诸多原理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果把某一方面单独地孤立出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2.谬误向真理转化(1)让谬误回归到原本适用的范围条件,谬误就转化为真理。(2)错误是正确的先
36、导,不断批判谬误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真理(例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 。三、真理的特性(高频考点)【高频记忆】任何真理都具有:(1)客观性客观真理。(2)绝对性绝对真理。(3)相对性相对真理。(4)具体性具体真理。(5)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过程性、全面性、普遍性。模块四 历史唯物主义第一部分 社会的发展第一章 社会历史的基础和本质第一节 社会历史的基础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高频考点)(1)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2)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
37、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又要遵循客观规律。(3)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而且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要从更宽、更广的视角来探索社会发展规律。【高频记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用原理谈环境问题1内容(1)前提条件;(2)影响作用。2方法论意义正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从而使得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得人和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第四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动力和基本规律第三节 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一)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
38、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作用;不适应阻碍作用。(二)方法论意义(1)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根源社会生产力。(2)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高频记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根据请关注国务院批转 2013 年改革重点:涉及七大领域1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2依据原理分析(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如下弊端:否定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政企不分;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建立
39、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一)内容(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作用;不适应阻碍作用。(二)方法论意义(1)与前一规律一起使我们完整把握了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2)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高频记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请关注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大部制改革)1原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2依据原理分析:(1)传统政治体制存在如下弊端:权利过分集中;造成机构庞大,效率低下,严重的官僚主义;民主法制不
40、健全。(2)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高频考点)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高频记忆】(1)劳动生产率变化时,单位时间
41、内(同一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个数(使用价值总量)与之成正比;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之成反比。(2)劳动生产率是部门内平均劳动生产率。(3)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其自然条件;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结合。第三节 资本理论一、资本积累(高频考点)二、资本再生产理论(高频考点)(二)个别资本的再生产【高频记忆】运用资本循环理论论述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答: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要保证资金运动必须要把企业的资金:(1)同时分摊到三种职能形式上货币、生产、商品的资金。(2)在时间上要继起、空间上要并存
42、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模块二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高频考点)第一章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四、垄断利润1定义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的远超出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高频考点)(1)定义:垄断资本家制定的旨在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2)形式:垄断低价:垄断资本家在购买商品时所规定的远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高价:垄断资本家在销售商品时所规定的远高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3)垄断价格形成后,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垄断价格依然要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垄断价格并不能改变社会的利润总量,从而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的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它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高频记忆】1不同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3)垄断条件下,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2它们是否违背价值规律(1)它们都要以商品价值为基础。(2)就全社会而言,商品的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一致的。(3)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