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八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内容要点一、被膜脑和脊髓的外面覆盖有 3 层被膜,由外向内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1.硬膜硬脑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某些部位分为两层,构成硬脑膜窦。内层伸出若干突起呈板状深入脑形成大脑镰、小脑镰、小脑幕及鞍膈。硬脊膜: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下方终于第 2 骶椎。与椎管骨膜间有一腔为硬膜外隙(腔) ,临床硬膜外麻醉在此处。2.蛛网膜在椎管内一直延伸到第 2 骶椎。在上矢状窦附近形成颗粒状突起即蛛网膜颗粒。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形成蛛网膜池,如小脑延髓池,终池;终池处为临床腰麻注药处。3.软膜软脑膜软脊膜 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上矢状窦下矢状窦
2、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岩上窦海绵窦岩下窦颈内静脉二、脑室及脑脊液循环侧脑室: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室间孔第三脑室: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之间的间隙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的间隙,底为菱形窝后髓帆上 3 个孔脊髓中央管 蛛网膜下隙 上矢状窦2三、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1脑的血液供应颈内动脉系:供应大脑半球前 2/3 及间脑前部大脑前动脉:顶枕裂以前的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二叶背外侧大脑中动脉:半球背外侧面及脑岛,豆纹动脉供应纹状体及内囊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基底动脉系:供应大脑半球后 13.脑干、小脑、间脑后部大脑后动脉:半球的枕叶及颞叶底面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面桥支:脑桥基底迷路动脉:内
3、耳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的前部和外侧部大脑动脉环:由两侧大脑前.后动脉的起始段.颈内动脉末端和前.后交通动脉吻合而成。2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的动脉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等。第二节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蛛网膜下隙 2.Willis 环 3.硬膜外隙 4.蛛网膜粒5.大脑镰6.小脑幕7.海绵窦8.蛛网膜下池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关于椎动脉( )A起自颈总动脉 B经椎管入颅腔 C直接发出大脑后动脉D发出脊髓支 E发出脑膜中动脉供应枕叶的动脉来自( )A脉络丛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前动脉D后交通动脉 E大脑后动脉关于第四脑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正中孔和外侧孔与小脑延髓池相交通 B
4、位于脑桥、小脑和中脑之间C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交通 D第四脑室下续中脑水管E第四脑室为端脑内结构4硬膜外隙位于( )A椎管内骨膜与硬脊膜之间 B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C大脑脚之间D有马尾和脑脊液 E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35关于软脑膜( )A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B脊髓部分发出齿状韧带 C紧贴颅骨内表面D薄而透明、无血管神经 E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硬膜下腔关于脊髓被膜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蛛网膜下隙位于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B硬脊膜外隙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c硬脊膜外隙与颅内硬膜外隙相通连 D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E被膜具有保护脊髓的作用大脑半球深部静脉最后注入( )A下矢状
5、窦 B大脑上静脉 C大脑下静脉 D大脑大静脉 E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分支是( ) A 前交通动脉 B脑膜中动脉 C 大脑前动脉D大脑后动脉 E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 ) A来自椎动脉 B 分布于颞叶、枕叶及额叶C中央支供应尾状核 D 中央支供应间脑的大部分核团E来自颈内动脉10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是( ) A脑桥动脉 B前交通动脉 C 脉络膜前动脉D后交通动脉 E大脑中动脉(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蛛网膜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蛛网膜形成的结构 B突入上矢状窦内 C脑脊液自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D突入蛛网膜下隙 E是软脑膜形成的结构2下面对于大脑动脉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围绕在视交叉
6、、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 B将颈内动脉系和椎一基底动脉系连结构成C又称 Willis 环 D对脑血供起调节和代偿作用E由脑底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互相吻合而成3 行经海绵窦的脑神经有( )A展神经 B动眼神经 C视神经 D眼神经 E.滑车神经4属硬脑膜窦的结构是( ) A上矢状窦 B额窦 C海绵窦 D蝶窦 E窦汇5以下属于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有( )A小脑幕 B脉络丛 C横窦 D海面窦 E蛛网膜颗粒三、填空题1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分别是 , 和 。2脑脊液产生于 ,总量成人约 ml,最后回流入 。3脑的动脉来源于一对 动脉和一对 动脉,前者供应 ,后者供应 。4基底动脉的主
7、要分支有 . . . . . 动脉。45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称 ,此隙在脊髓下端至第 2 骶椎水平扩大称为 ,在小脑与延髓之间扩大称为 6硬脑膜形成的突起有 , , , 。7穿经海绵窦的外侧壁的神经有 , , , 。8汇向窦汇的硬脑膜窦是 , , 。四、问答题1试述脑脊液的功能、产生及循环途径。2简述硬脑膜的特点及临床意义。3简述第四脑室的构成及其交通关系。五、填图题图 1图 25图 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叫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2.位于脑底面下方,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
8、段共同围成的动脉环叫willis 环也称大脑动脉环。3.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称硬膜外隙,内含脊神经根.淋巴管.椎内静脉丛.脂肪.疏松结缔组织。4.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样突起,突人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粒。5.硬脑膜 呈镰刀形深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前端连于鸡冠,后端连于小6脑幕的顶,下缘游离于胼胝体的下方。6.小脑幕 硬脑膜形似幕帐,深入大.小脑之间。其后缘附于枕骨横窦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幕切迹。7.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以尖端附于硬脊膜即为齿状韧带。8.位于蝶鞍两侧,为两层硬脑膜间的不规则腔隙。腔隙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形似
9、海绵而得名,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连。窦腔内侧壁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通过。9.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是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10.脑蛛网膜除在大脑纵裂处以外,均跨越脑的沟裂而不深入沟内,故蛛网膜下隙的大小不一。此隙在某些部位扩大称蛛网膜下隙。在小脑与延髓之间有小脑延髓池。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 2E A A B C D 8C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ABDE ACE ACD三.填空题1硬膜 蛛网膜 软膜2各脑室脉络丛 10 血液中3颈内
10、动脉 椎动脉 大脑半球的前 23 和部分间脑 大脑半球后 13 和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4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5蛛网膜下隙 终池 小脑延髓池6大脑镰 小脑幕 小脑镰 鞍隔7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8.上失状窦 直窦 横窦四、问答题1试述脑脊液的功能.产生及循环途径。脑脊液功能:运送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缓冲压力。减少震荡和保护脑.脊髓及维持正常颅内压作用。脑脊液的产生:脑脊液产生于各脑室的脉络丛组织。脑脊液的循环途径: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汇合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中脑水管进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
11、脑脊液,自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不断流入小脑延髓池;自此离开脑室系统,漫流至脑.脊髓的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有两条途径回到静脉内。主要是通过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其次是通过脑神经和脊神经周围的淋巴间隙,取道淋巴系统汇入静脉。2简述硬脑膜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如颅前窝骨折时,脑脊液可流入鼻腔,形成鼻漏。在某些部位,硬脑膜两层之间形成静脉窦。3简述第四脑室的构成及其交通关系。第四脑室
12、是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间的室腔,由菱形窝和第四脑室盖构成。第四脑室盖前部由上髓帆和小脑上脚组成,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构成。第四脑室上通中脑水管,下续脊髓中央管,后借一个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第四脑室外侧孔与小脑延髓池蛛网7膜下腔相通。 五、填图题图 11 后交通动脉 2 基底动脉 3 迷路动脉 4 椎动脉 5 脊髓前动脉 6 小脑下后动脉 7 小脑下前动脉 8 脑桥动脉 9 小脑上动脉 10 大脑后动脉图 21 大脑前动脉 2 后交通动脉 3 脑桥动脉 4 基底动脉 5 小脑下前动脉 6 迷路动脉 7小脑下后动脉 8 椎动脉 9 小脑上动脉 10 大脑后动脉 11 动眼神经 12 脉络丛前动脉 13 大脑中动脉 14 颈内动脉 15 前交通动脉图 31 硬膜下隙 2 蛛网膜下隙 3 软脊膜.硬脊膜 4 蛛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