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PET-CT 简介注意事项检查流程长征医院 PET-CT 中心介绍专家介绍交通服务指南PET/CT 简介PET/CT 是将 PET 与 CT 融为一体,由 PET 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CT 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并提供病灶形态学特征的一种最先进影像设备。PET/CT 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全方位断层图像,兼顾解剖及功能代谢信息,具有定位精确、检测敏感、诊断准确的特点,可通览全身,达到早发现、早诊断人类疾病的目的。长征医院 PET/CT 是目前最先进的机型,PET/CT 适应症1、 用于健康体检在发达国家,PET/CT 早已成为健康体检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部分检查列
2、入医保常规项目,一般以每 1-2 年做一次 PET/CT健康检查为宜。资料表明,定期 PET/CT 健康检查已发现多例早期肿瘤患者。选择 PET/CT,就是选择了有力的健康保障,它定能为您充满激情的生活保驾护航,让您惬意享受人生。2、 用于肿瘤的相关诊断1) 筛查2) 定性3) 分期4) 制定治疗方案5) 为治疗定位6) 治疗后随访3、 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1)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2) 存活心肌评价3)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选择冠脉搭桥术适应征4) 冠状搭桥术后的效果判断4、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1) 脑部肿瘤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程度的评价2) 脑部细胞术后、放射治疗后瘤体与坏死瘤组
3、织的鉴别诊断3) 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4) 癫痫灶的定位,特别是顽固性癫痫PET/CT 作为一项高端影像学检查,在肿瘤学诊断等方面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可靠肩膀。同时,PET/CT 还特别适合判断大脑或心脏是否存在早期缺血、缺氧等代谢功能方面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指导受检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或恰当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肿瘤: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PET/CT 已被视为健康体检的最佳手段。早期了解受检者真实健康状况,达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无病预防的目的; 全球最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2 毫米的精确度,以获得完全治愈的机会,得到最佳治疗时机; 鉴别肿瘤的良、恶性,避免不
4、必要的手术创伤; 安全、无创,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定位精确; 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15 分钟一次性完成全身体检扫描。对于临床诊断的实际意义: 功能成像与解剖成像完美融合,能为正确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鉴别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 鉴别肿瘤临床分期的最佳手段,有利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之前就能更早地从功能、代谢方面发现病理变化 鉴别肿瘤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注意事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怀孕的妇女、情绪不稳定或急性持续痉挛者原则上应避免这项检查;哺乳妇女在检查结束后应禁止哺乳 24 小时,在此期间要远离婴幼儿。 做胃镜、肠镜的患者需要隔后
5、3 天检查,服用钡餐的患者需要隔后 1 周才能进行检查。 患尿毒症、肾功能有缺陷或者胃肠梗阻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检查前需要禁食 6 小时以上,在此期间可以多饮水(不含糖类、咖啡因) ,不宜吸烟,体检前 2-3 日不要吃高脂、高蛋白食物、更不要饮酒,不嚼口香糖等。 检查当天及前一天请避免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及运动,体检前几天要休息好,休息不好会影响血糖、血脂、及血压。 检查当日请携带以前体检的照片及资料(包括 CT,MRI,B 超,体检单等),以便做出综合影响学诊断。 检查当天请不要穿带有金属纽扣或饰物的衣服,摘掉假牙、项链、皮带和耳环等金属饰物或物品,以免产生伪影。 冬季请注意保暖,以
6、避免棕色脂肪和肌肉显影干扰诊断。 检查前需要作血糖浓度测定,糖尿病病人请在检查前服药调节血糖,是血糖水平尽量维持在正常或平常水平,控制在 6.5mmol/L 以内,使用胰岛素3 小时后才能做检查。 不能保持平卧或不能保持不动的病人(如儿童)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或采取其他措施。 Pet-ct 检查最好在其他检查项目之前进行检测,以避免检查冲突。检查中注意事项 受检者须在扫描前 10 分钟排空小便,尽量避免尿液污染体表衣裤,以免误诊。 在注射检查药物前后都要尽可能保持安静,注射完示踪剂后,请在休息室以卧位或伴卧位闭目休息,保持平静心态,等候检查,尽量避免走动。 检查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如:手机、手表
7、、皮带、钥匙、牙套、假发、手饰、硬币等)及金银首饰。 检查时最基本的要求:保持检查体位,确保身体不能有明显的移动。 接受全身或心脏等检查时,部分患者需要将手伸举抱头。 部分病例需要饮水(遵医嘱) 。 在检查时要平静呼吸,部分患者需要屏气数秒钟(遵医嘱) 。 检查结束后,请等候片刻,由负责医师对检查图像质量认可后,方可离开PET-CT 中心。如果图像出现造影,需在医生安排下进行延迟检查。 若有任何疑问,请向 PET-CT 中心医师咨询。检查流程服务台预约 因检查药物昂贵,保存时间有限,如果不能按时到达,请务必提前 24 小时与我中心联系,否则过期药费由受检者承担。咨询电话(021-8188680
8、0) 接受此项检查需要注射很少量的放射性药物,其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伤害。但请注意保护您及周围人群,尤其是敏感人群(孕妇、婴幼儿、儿童、哺乳期妇女)避免受到不必要照射。如有特殊情况,请事先告知。 危重病人需申请医生陪同。到诊登记 检查前一周禁止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禁止胃肠镜检查、检查前禁止骨扫描。正在接受放化疗治疗的受检者请提前告知、如患有糖尿病请提前告知。 到诊前 6-8 小时禁食、禁酒、禁饮料及输含有葡萄糖成分的液体,避免剧烈运动。可正常饮白开水或矿泉水;最好卧床休息。 检查当日请着宽松、保暖的全棉衣物,避免穿着附带有金属饰品的内衣,不要穿着连衣裙,将耳环、项链等金属饰品
9、摘除。测量血糖、打留置针 护士首先会为您测定空腹血糖,了解您的血糖水平是否到达检查要求。若血糖过高,需延长等候时间或作相应处理。 如果您有血糖增高或糖尿病请提前告知,以便对您的检查时间作相应安排。希望糖尿病病人预先咨询您的内分泌医师,检查前 2 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便使 PET-CT 检查获得最佳效果。病史采集 PET-CT 是全身综合诊断,检查前医生需要了解您的病史资料和相关检查,请务必带齐所有病历资料及 X 线、CT、MRI 和超声等检查资料提供医生参考。 全身 PET-CT 常规检查自头顶扫描至大腿上端,不包括四肢远端部分,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说明。注射显像剂 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尽可
10、能精神放松,闭目养神,双耳不听窗外事(做到视听封闭,并且不言不语);注射后在休息室休息,静卧放松约 1 小时,尽可能不要随意走动和说话,以利于检查效果达到最好。 注射后每隔 5-10 分钟饮水 1 杯约 300ml,使泌尿道内的药物排出体外,减少药物的干扰。接受检查 PET-CT 检查无需憋尿,上机检查前请排空小便(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及衣裤) 。 将耳环、项链、金属腰带、钥匙、硬币等金属品摘除,再喝 1-2 杯约600ml。 检查时间一般为 20 分钟左右,取决您所检查的项目。检查时检查床会缓慢移动,机器探头不会碰到您,也不会给您带来任何痛苦。如果您不能耐受平卧 20 分钟或有幽闭恐惧症,请告知
11、工作人员(体部 PET 检查需要双臂上举,一般持续时间 10-15 分钟,脑部检查双臂放于身体两侧,一般持续 5-10 分钟) 。 根据诊断需求不同,部分患者需要加做延迟显像(目的为了和第一次图像做对比,请不要紧张) 。 检查完毕,听到喇叭通知后,方可离开,离开时请走后门。 按通知至服务台领取报告 检查完毕后第 2 个工作日下午 1 点以后取报告。报告保存期为 30 天,过期如有遗失、损坏概不负责,敬请谅解。因 PET-CT 所用的正电子药物的特殊性以及仪器设备等不可预知因素,可能会造成部分受检者推迟或延期检查,延长检查时间敬请谅解。长征医院 PET-CT 中心简介长征医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
12、优良传统的“百年老院” ,前身“宝隆医院”创建于 1900 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开设床位 1000 余张,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10 个,全军医学研究所 3 所、全军医学专科中心 6 个;有博士授权学科 28 个,硕士授权学科 33 个。拥有院士 1 名,高级职称专家 200 余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6 名,国家杰出青年 1 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47 名;国家二级学术组织理事以上职务 26 名。长征医院 PET-CT 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 1987 年在国内最早引进 CT 机,并在上海率先引进磁共振成像仪和全身 CT
13、机,1990 年引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1992 年在国内最早引进螺旋 CT 机和数字 X 线机,1997 年又在国内最早引进电脑 X 线成像系统(CR)和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2000 年又在国内第一批引进多排螺旋 CT 机,2002 年引进直接数字 X 线成像系统(DR) ,2003 年引进最先进的 16 排 CT 和 DSA。新配置西门子公司新型 Biograph 64 层 52 环高分辨率(HD)PET-CT,是目前临床应用最高端、最先进的 PET-CT 型号,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检查快速、舒适度高、全身成像等优点,能够开展肿瘤、心脏和脑等多个领域检查项目。中心所在学科 199
14、6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第二军医大学影像诊疗中心,同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 年被评为全军肺癌诊疗专病中心。中心汇集了影像学、核医学、CT、MR、介入等各方面人才,形成一支强大的综合影像诊断人才梯队,具有很强的临床、科研、教学能力。全科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7 人,主治医师 5 人,住院医生 11 名;其中博导 2 名,硕导 7 名。现有博士后 2 人,博士 15 人,硕士 9 人。我科围绕胸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 30 年,目前拥有诊断肺癌的所有影像设备和手段及一个高素质的技术群体;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检出的最优方案;首次提出
15、小叶间隔增生是肺癌分叶的主要因素,2CM以下小肺癌多无分叶;最早明确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和它对早期腺癌或肺泡癌的诊断价值;国际上首次明确了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对肺癌诊断有特异性;阐明了肺癌动态增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最早报道 MRI 信号模式和点簇状高信号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意义。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同类医院(将国内肺癌的初诊正确率从 86 %提高到98.2,肖湘生教授被誉为“火眼金睛”和“神眼” ) ,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设立了影像诊断专家门诊和肺癌多学科会诊中心。中心秉承质量一流、服务至上的理念,以 PET-CT 诊断为基础,荟萃各方专
16、家,为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提供全面综合的影像学诊断。专家介绍肖湘生简介1963 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被分配到部队医院工作,开始从事肺病诊断工作;1978 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研究生院,师从放射学界泰斗荣独山教授,开始专攻肺癌早期诊断,1981 年和 1985 年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该领域的第一位博士;1985 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工作,1990 年成为该科科主任, 1996 年成为以肖教授为首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1 年成为以肖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学科,为该学科全国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标志着该学科进入全国领先行列;肖教授极为重视临床实践,将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从
17、 60-70%提高到 98.2%,被业内和病人誉为“神眼”和“火眼金睛” ;1987 年肖教授将介入治疗技术引入长征医院,率先用栓塞加灌注用于肺癌治疗,明显改善了肺癌的疗效;肖教授认为个人的能力极为有限,必须大力培养人才,他培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达 90 多人,大部分已学有所成,其中 5 人担任院长,26 人担任科主任,17 人为正教授,14 人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先后担任 30 多个学术职务:1993 年起担任国家卫生部专家组成员;1997 年担任中华心胸放射学会主任委员,成为我国心胸影像诊断领域的带头人;2001 年担任中华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国肿瘤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200
18、7 年起担任全军肺癌研究中心主任2011 年担任全军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刘士远简介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1994 年师从肖湘生教授于第二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 年师从周康荣教授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获博士学位;2000 年于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出站。担任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心胸学组组长,上海市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军放射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常委,中国影像技术研究学会常委,上海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信息集成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肺癌协会会员,北美放射学会会员,欧洲放射学会
19、会员等二十余个学术兼职;担任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副主编,实用放射学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华放射学杂志等 11本杂志编委。同时担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及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评审专家、解放军总后勤部及上海市设备招标评审专家以及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等工作。从事医学影像临床工作 25 年,具有丰富的影像学医教研工作经验,是全国最早从事 CT 及 MRI 临床工作的专家,熟悉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擅长解决疑难复杂病例诊断问题,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特别是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分子影像学.发表学术论文 250 余篇,SCI 论文 36 篇,主译专著胸部螺旋CT WHO 胸部放射诊断手
20、册 胸部疾病鉴别诊断纲要 ,主编专著胸部影像诊断必读 实用胸部影像学 现代影像学胸部分册中华医学影像学胸部分册 ,副主编体部 MRI ,参编专著 6 部。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获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各 2 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4 项,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 1 项,上海市重大课题 1 项,重点项目 4 项,重点纳米专项 3 项等 23 项1000 余万元科研资助。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军队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1 项,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网络课程二等奖 1 项,第二军医大学优秀网络课程一等
21、奖 1 项。获得 4 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2 项 8 期,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3 次。任科主任期间,获得学校标兵科室 3 次,医院先进科室 3 次,安全达标科室 5 次,医院医疗达标优胜科室(连续 6 年) ,先进党支部 6 次,集体三等功 4 次,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医院名师团队等。个人荣立三等功 1 次,先后获得“长征新星” 、 “优秀党支部书记” 、“优秀党务工作者” 、 “军干保健先进个人” 、 “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军队优秀科技干部岗位津贴” 、 “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 、研究生大队“我心中最喜爱的导师”以及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基层政治工作者”等称号。入选上海
22、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及上海市 21 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王晨光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影像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教研工作 28 年,具有有丰富的影像诊断经验,专业主攻方向为骨关节、脊柱、软组织、乳腺影像诊断。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骨关节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激光医学学会荣誉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上海市司法局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光华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特
23、色:腹部影像诊断。从事专业工作 30 余年。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通过对病变边缘和密度的观察研究,分辨出不同病变的重叠影像学表现,提高了对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对肝脏异常血液灌注首先提出了 CT 诊断的分型,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中有积极意义。在消化道肿瘤常规影像诊断方面,较早开展了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 CT 诊断中首先报道消化道管壁 CT 动态观察的方法应用于肿瘤病变的诊断,使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董伟华简介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介入放射学负责人。1990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后一直工作于长征医院影像科,04 和 05 年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
24、夫兰医学中心放射科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对外周介入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种良恶性肿瘤、出血及管腔狭窄等的微创治疗、较早开展了CO2 血管造影、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肺癌的射频消融等项目。以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基金各1 项,以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担任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 1 项,参与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 1 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1 项,另作为成员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 1 项,获专利 2项。发表论文 53 篇,主编专著 3 部,参编 2 部。现为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青年委
25、员、上海市介入学组委员、中华消化病杂志电子版编委、介入放射学杂志和实用放射学杂志通讯编委。洪庆坚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5 年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即长期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熟练掌握全身各系统疾病的 X 线、CT、 MRI 及核医学检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在骨关节系统、软组织及乳腺疾病等方面的影像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军队的科研项目,先后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编专著、教材 6 部。韩希年简介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88
26、年于贵阳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 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 年起进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工作。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医、教、研工作 30 余年,是国内第一批攻读介入放射学的研究生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批攻读磁共振成像的博士研究生之一。现主要从事腹部疾病的普通放射、CT、磁共振、PET-CT 的诊断工作,尤其是对肾脏及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一千五百余例肾脏及肾上腺肿瘤的术前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达 80%以上,最近还术前正确诊断了直径 8mm 的微小肾癌。自 1986 年以来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有四十余
27、篇,另外参编著作六部,共二十余万字。获全国中青年医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两等奖和三等奖各两项。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课题一项。 李舰南简介1974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92 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85 年我国首个教师节获得学校第一届优秀教师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从事核医学工作达 20 余年,亲自参与组建医院核医学科,使核医学检查项目达 30 余项,填补了我院在这一领域的空白,SPECT 显像质量评比获全国二等奖。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10 余项,诊断各种疑难复杂病例,下肢淋巴显像诊断淋巴水肿为科室一
28、大特色,帮助诊断了上百例下肢水肿“象皮腿” ,确定淋巴管病变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国内首次报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病例,此病例为国际第 2 例。开展肿瘤骨转移与甲亢的核素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独自一人承担多个班次本专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能将枯燥的核医学内容讲的生动易懂,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发表教学论文3 篇,主编教材 1 部,获教学先进个人多次,指导过多名硕士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发表各类论文 20 余篇,均为核心期刊,其中 1 篇在德国医学杂志发表。主编专著 1 部,是我校核医学科医师主编出版的第一部专著,参编专著 3 部。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1 项,为我校
29、核医学科医师为申请人的第一项科研基金。当选为全军医科委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王俭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解剖学会断层解剖分会(二级学科)委员,中华放射学会上海分会腹部组委员,上海市胆道会诊中心专家组成员, 肝胆胰外科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编委、特约审稿。从事影像诊断专业 27 年,在肝胆胰疾病诊断方面造诣较深,先后发表论文 70 篇,其中,国外发表 SCI 论文 3 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主编、副主编专著 3 部,参编专著 13 部,其中,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针对职业医师考试的影像学习题集 ,主编的科普读物如何看影像检查报告单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二等奖
30、。王金林简介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医学三十余年,专业特长为神经影像诊断与恶性肿瘤的内放射治疗。92 年始累计完成磁共振引导下脑恶性肿瘤内放射治疗 500 多例,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癌、胰腺瘤、肝癌及转移瘤治疗200 多例。发表专业论文 20 余篇,获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课题各 1 项,98 年入选医院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项目,99 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1 项。03、04、05、07、09 年分别入选北美放射年会和儿童脑肿瘤年会大会发言。于红简介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放射学会心胸学组学术秘书、上海放射学会青年委员,全军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专业特长:早期肺癌影像诊断,CT 三维成像。以第 1 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3 篇。主编专著1 部,副主编 2 部,参编专著多部。以第 1 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共 3 项,第 1 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1 项。交通服务指南: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八号线人民广场站 10 号出口公交 974、36、109、869、933、20、330、112、921、37 路 成都北路南京西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