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分类鉴赏设题角度:思想感情把握题【答题格式】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2.从词中的“咨嗟” “休对” “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
2、心情?简析。咨嗟:感叹,酒醒感叹往往是失落,表现了诗人酒醒后的惆怅、寂寞与痛苦;休对:不要对,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情态,表现诗人乡思的浓重;且将:将、就, “新火试新茶”是寻找自我解脱的办法,是勉强借诗酒以自娱,其乡思之情溢于言表。参考答案: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 “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题干的提示:从诗歌思想感情的角度答题。3.此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武夷山中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 ,指抗元兵败后的十年间从未还家。不说“未还家” ,却说“无梦得
3、还家” ,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第二句写武夷奇观,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傲岸、坚强的性格的写照。第三句借沉寂的山中气息,表达人间的万马齐喑的悲凉现状。末句又借傲霜吐艳的梅花表达了自己独立世外的情志。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 表现了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结合注释,逐句解读情感因素,虽然不很简洁,但还是切合了参考答案的要点要求,是一种实用的答题方法。设题角度:内容概括题【答题格式】陈述主体+概括内容。4.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登金陵凤凰台 )颔联写六朝故都曾有的繁华和显赫的人物早
4、已一去不返;颈联写金陵附近气象壮丽的自然景物,寄寓了作者对于时代更替、物是人非,自然永存,繁华难再的感慨。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5.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诗前面四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一头龙钟的老牛。后面四句是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
5、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从每句诗的具体内容入手,进行描述,再进行归类,划出一定的层次。命题导向1一般有三种命题形式:局部把握,理解部分诗句的内涵与情感;对诗的主旨作整体把握;暗含在语言、形象或表达技巧中考查。2命题一般都给出具体范围和提示。提示类型有:诗题暗示;注释暗示;诗眼提示;试题提示。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鉴赏模块演练模块一: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训练1.(1)两首诗均是咏史怀古诗。两诗均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从表达技巧上看,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
6、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皮诗 。(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2)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开篇即用咏史怀古诗中常用的“翻案法” ,议论新奇,发人所未发。结尾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这样对隋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斥责更为强烈。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在内容、手法和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内容上:赵诗主要写山河残破之景,抒写黍离之悲,进而抒发人生无常,好景易逝的无奈之叹。张诗主要写统治者的罪恶和百姓的苦难,抒发满腔的愤怒控诉和忧世忧民之情。 手法:赵诗主要是通过写景抒情。张诗既有写景抒情又有作者的直接抒情。 风格:
7、赵诗凄婉幽怨,沉郁怅惘。张诗锋芒毕露,悲壮豪放。模块二:咏物抒怀诗的鉴赏训练3. (1)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1)拟人,把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2)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2)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一般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4.(1)历来文人墨客吟咏菊花,多写九日之菊,而甲诗却另辟蹊径,言人所未言,取材于“十日菊”“蜂愁蝶不知” 、 “残枝”被折、被人遗忘和冷落的结局来抒写作者愤世嫉俗的不平心声。
8、乙诗_。 借菊花“露湿秋香”“不羡瓦松”的独特品质凸现菊花的高尚品格,借物喻人,表现了诗人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风亮节。(2) 乙诗中的“九日”是指_。 甲 乙两诗最大的共同点是:_。 重阳(重九) 都是咏菊,通篇都不着一个“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模块三: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训练5.(1)首句中的“寒玉”可否改成“碧玉” ? 不可以。不说碧玉而说寒玉,是为了与秋泉相映,以突出饮水的竹筒给人带来的清冷的感受。(2)三四句描写精确但是并不乏味。试分析诗歌生动的情趣。 三四句精确地写出了竹筒引水,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的样子,非常符合南方人生活实际,但它绝不是客观的叙述,它还写出了山行者与饮水竹筒之间的关
9、系。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断,似是有意与行人相伴。行人走路寂寞,遇此良伴,该会平添多少兴味!“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写出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6.(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2) 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模块四:边塞征戍诗的鉴赏训练7.(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
10、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8.(1) 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时令及边塞的具体地点,渲染边塞的荒凉冷落。(2)颈联和尾联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对比;赞扬戍边战士驻守边塞不畏艰苦的精神,批判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模块五:闺怨爱情诗的鉴赏训练9.(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写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借景物的冷清,突出宫女内心孤寂。(表明夜已深,人不寐,表现宫女内心的愁怨也对)9.(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 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
11、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 ”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 内容上,两诗同样写秋夜怨思,同样写望月以表达宫女的怨情。写法上,李白从正面写宫女隔帘“望秋月” ,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奇童则从反面写来,见月,怕望而增添愁思,不堪忍受,所以不忍见,这样反面写来更使幽怨之情达到极点。模块五:闺怨爱情诗的鉴赏训练10.(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 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 “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
12、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 鸳鸯失伴 ”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10.(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模块六:送别赠答诗的鉴赏训练11.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12 (1) 第一、二联诗中, “微霜”“ 鸿雁” 等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微霜”“鸿雁” 渲染了离别时肃杀的气氛,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 (2) 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请作简述。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