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晋龚庆宣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 (填空题)载有内治、外治处方 140 个,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在下方。2 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对传染病病因病机的认识。3 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4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5 明陈实功 外科正宗 正宗派 “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重视脾胃 清王维德 外科全生集 全生集 阴阳辩证清高锦庭 疡科心得集 心得派 “疡科实从内出论”引入三焦学说6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
2、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11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老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凝瘀血(选择题)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大题 缓急 深浅 皮色 皮温 疮疡肿势 肿胀范围 溃疡肉芽 硬度阳 急 浅 红赤 灼热 高起 局部根束 红活润泽 适中溃后消阴 缓 深 紫暗暗红或不变不热 不高或平滑不局限,根散漫苍白紫暗 坚如岩或软如糖疼痛 脓液 病程 预后 全身阳 剧痛 粘厚 短 易消易溃易敛 寒热,便秘,溃后消,舌红苔黄脉弦数洪大阴 不痛 稀薄 长 难消难溃难敛 潮热,盗汗,神疲,溃后更甚,舌淡胖苔少,脉细软小无力17肿疡期脓疡
3、期溃疡期18内治法三个总则:消法托法补法(填空题)内治法德具体治法:解表,通里 ,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19.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外治法的药物疗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油膏:阳证:金黄膏;阴证:生肌玉红膏、回阳玉龙膏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多用于疮疡初期,促其消散。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
4、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消散药:内消散;提脓祛腐药:升丹;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生肌收口药:生肌散;止血药:桃花散;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酊剂:复方土槿皮散;洗剂:三黄洗剂切口的选择:选择脓腔最低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填空题) ,免伤乳络,乳晕部位弧形切开。肛旁脓肿,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4 (简答)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春秋季多见,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多有皮肤粘膜破溃史。局部特点:色如丹涂脂染,发
5、病急,迅速扩散,边界清楚,多伴有全身症状。预后: 小腿丹毒橡皮腿面部丹毒易内陷,一般不会化脓 气瘿 肉瘿西医命名相当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相当于甲状腺瘤或囊肿多发 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一般多发于青春期3040 岁,以女性占多数局部特点颈前肿块,质软,边界清楚,可随喜怒消长,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可有压迫症状颈前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随吞咽而动,压迫症状少,伴随甲亢症状13 (简答特点)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特点:好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偏多,夏季加剧,冬季缓解局部特点:常呈对称性分布,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逐渐扩大成苔藓化,奇痒,情绪波动时瘙
6、痒随之加剧预后:宜形成苔藓样变,慢性病程,多年不愈,易反复发作。15肛门齿线以上是黏膜的结构无疼痛齿线以下是皮肤的结构有疼痛门脉高压症患者引起的内痔不宜做手术结扎。肛门直肠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风、湿、热、燥、气虚、血虚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检查常用的体位: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检查方法:肛门视诊肛管直肠指诊窥肛器检查16.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特点:好发:于成人,好发于截石位的 3、7、11 局部特点:便鲜血,无疼痛,可伴随痔核脱出,常伴有便秘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根据病程长
7、短不同分期:I 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II 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III 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看不到静脉团,不能自行回纳。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直肠末端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名解)混合痔:是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发生于截石位 3、7、11 点处,以 11 点处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17 (简答特点)肛裂:肛管周围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特点
8、: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 6、12 点肛门周围疼痛,出血量少,常伴有局部感染临床表现:疼痛:周围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出血便秘18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特点:多见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者及身高瘦弱者,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脱出物为粘红、柔软,多伴有出血、肛门松弛分度:一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位淡红色,长 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 510cm,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
9、,肛门松弛,便后需用手回纳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 10cm ,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填空题)肛裂 脱肛 痔周围性疼痛 圆形脱出 环状脱出21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 特点: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妇女,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易伴发湿疮、臁疮(慢性溃疡)21 (简答)臁疮:是指发于小腿下 1/3 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特点:好发于老年人,有下肢筋瘤者发于小腿下 1/3 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伤口苍白、或紫红,边缘凹陷,形如缸口,周围有色素沉着易破不易愈,反复发作,有恶变22 (名解)脱
10、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为脱骨疽。特点:多有吸烟史,多见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有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人就患肢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分期:一期:局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23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于内痈。特点: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变证:慢性肠痈腹部包块湿热黄疸内、外瘘形成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一)起源: 原始社会 周代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
11、压迫伤口止血等。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1)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 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膏梁之变,足生大疔 ”“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1)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2) 肘后备急方 海藻治瘿,是世
12、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四)成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1、形成学术流派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1、 “正宗派”: 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明陈实功代表著作:外科正宗 。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术成就:外治法和手术方面比较突出。2、 “全生派”代表人物:清王维德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 阴虚阳实”论。 (阴疽的治疗,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
13、为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 (公开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 “心得派”代表人物:清高锦庭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 “外疡实从内出论”, (指出:“ 夫外疡 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 ”)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 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 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第三节 基本术语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疮疡: 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14、。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
15、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 ),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护场:“护”有保护之意, “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尤如滴漏。瘘管 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窦
16、道 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岩与癌相同。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二、发病机理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辨证(一)辨病的程序 1详询病史 2全面体检 3注重局部 4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5综合分析A) 、辩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
17、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1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丹毒、大腿痈)2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 (流痰) 3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4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脂肪瘤)、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气瘿)7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
18、,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8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9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10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B) 、辨肿块、结节(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1)肿块1大小 2形态 3质地 4活动度 5位置 6界限 7疼痛 8内容物(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了解)C)辨脓(1)成脓的特点1疼痛 阳证脓疡:疼痛剧烈,按之痛甚。阴证脓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2肿胀 浅部脓肿:肿势高突,根角收束, 皮薄光亮。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3温度 阳证脓疡,则局部温
19、度增高。4硬度 肿块变软,按之应指。(2)确认成脓的方法1、按触法 2、透光法 3、点压法 4、穿刺法 5、B 超 (3)箍围药的使用注意事项a 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b 已溃或有脓头者宜用油膏c 过敏者宜改用油膏或它药。d 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e 见干即换。(四)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2)、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
20、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第七章 疮疡 疔(概念: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等。 )四、丹毒的特点、临床表现、内外治法1、特点特点: 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锨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
21、但容易复发。(1)内治风热毒蕴证证候:发于头面部,皮肤锨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肝脾湿火证 证候: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湿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则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利湿清热解毒。方药:五神汤合萆肄渗湿汤加减。胎火蕴毒证证候:发生于新生儿,多见
22、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谑语、恶心呕吐。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2)外治 外敷法 砭镰法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第八章 乳房疾病一、乳房触诊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 710 天 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六、常见乳房肿块鉴别诊断(书 122 页表)第十四章 周围血管病一、股肿的临床表现、治疗以及调护1、股肿临床表现单侧下肢突发性
23、、广泛性粗肿、胀痛,行走不利,可伴低热。后期可出现浅静脉扩张、曲张,肢体轻度浮肿,小腿色素沉着以及皮炎、臁疮等。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周围型):肢体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肢体肿胀一般较局限,以踝及小腿部为主。(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突然性、广泛性的单侧下肢粗肿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一般患肢的周径可较健侧增粗 58cm,疼痛性质为胀痛。 (3)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兼具小腿深静脉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4)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由于血液回流障碍或血栓机化再通后产生的临床症状。 2、治疗股肿内治法(1)湿热下注证 (2)血脉瘀阻证治法:清
24、热利湿,活血化瘀。 治法:活血化癖,通络止痛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方药:活血通脉汤加减(3)气虚湿阻证 治法:益气健脾,祛湿通络。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股肿外治法(1)急性期可用芒硝加冰片外敷。 (2) 慢性期可用中药煎汤趁热外洗患肢。 股肿其它疗法西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张早期(72 小时内) 手术取栓和溶栓及抗凝、祛聚、降粘、扩血管等疗法。对于急性肺栓塞和疼痛性股蓝肿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抢救。3、股肿预防与调护 高血脂患者饮食宜清淡。 对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 )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尽量早期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 患血栓性深静脉炎后,应
25、卧床休息,略抬高患肢,1 个月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丹毒一、概念:皮肤颜色突然成片变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发无定处。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发于臀部,称赤游丹毒。二、西医病名: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三、发病情况:其特点是突然发病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红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渐痊愈,但容易复发。【病因病机】一、平素血分有热,肌肤破损,或足癣染毒,或血丝虫染毒,湿热火毒乘隙侵入所致。二、发于头面者,多与风温风热有关;发于胸腹者,多与气郁化火有关;发于下肢者,多与湿热火毒有关;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成。【鉴别
26、诊断】应与类丹毒相鉴别病名 部位 职业史 病变范位 症状 全身表现丹毒 下肢、颜面 无特殊 大 轻 明显类丹毒 手部 屠宰或出售猪肉或水产者小 较重 不明显【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主。头面部宜散风清火、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胸腹腰胯部宜清肝泻脾、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下肢宜利湿清热,方用五神汤合萆懈渗湿汤加减、新生儿者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辨证论治:风热毒蕴证:疏风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方用柴胡清肝汤加减。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乳痈一、概念:发生于
27、乳腺组织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二、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有时称作急性乳房炎。三、名词解释(一)内吹乳痈:妊娠期发生的乳痈称之(二)外吹乳痈:哺乳期发生的乳痈称之(三)不乳儿乳痈:非哺乳期和妊娠期发生的称之【病因病机】 一、乳汁淤积:乳头破碎、乳头过小、内陷乳汁过多、乳儿患病等原因。 二、肝郁胃热 三、感受外邪【诊断】 一、一般表现:好发于产后 34 周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二、局部表现(一)基本局部表现:初期,患侧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继而出现结块,并有明显的压痛,结块的皮肤变红、灼热,有持续的搏动性跳痛,结块中央变软,触之有波动感,脓肿已成熟。(二)乳房深部脓肿:(三)乳头溢脓(四)传囊
28、乳痈三、全身表现:本病有比较明显的热毒症状。四、合并症(一)脓毒败血症(二)乳房后位脓肿(三)乳漏【治疗】 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一、气滞热雍证: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方用瓜蒌牛蒡汤加减热毒炽盛证: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用透脓散正虚毒恋证:宜益气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二、外治(一)初期:乳房轻柔按摩,并按阳证应用外用药。(二)成脓:切开排脓(注意切口的选择)乳癖一、概念:是发生于乳房组织的慢性的非炎性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二、西医病名:乳腺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病。三、临床特点:好发于 2545 岁的中年妇女;一侧或两侧乳房内的形态各异,大小
29、不等的肿块;乳房周期性胀痛。多发于外上象限。外四、发病情况【病因病机】 一、冲任不调,气、血、痰郁结于乳房所成。二、情志不畅,气、血、痰郁结于乳房所成。【诊断】 一、一般情况:好发于 2545 的中年妇女;城市女性多于农村女性;社会经济教育程度高的妇女高于一般妇女。多位于外上象限(一)一侧或双侧乳房内的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坚韧而不硬,表面光滑,大小不等,活动度好,可有压痛;形态可呈片块状、结节状、沙粒状、条索状等;肿块可在月经前期增大变硬,月经后期有所变软缩小。 (二)乳房周期性胀痛。 (三)乳头溢液。三、合并症:恶变。【治疗】 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
30、大的,且质地坚硬,边缘不清,疑为恶变者,应手术治疗。一、 内治:冲任失调证:宜调理冲任、行气活血,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合开郁散肝郁痰凝证: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蒌贝散加减2、外治;一般情况下按阴证处理。较大,质较早期为硬,色略带灰白。(四)内痔分度: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便后可自行还纳。 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齿线上下解剖的比较有头疽一、概念:发于体表皮肉肌肤间的有多个脓头的急性普通化脓性
31、疾病。二、临床特点:好发于项后、背部,局部红肿热痛不断向四周、深部扩展蔓延,其上先后出现多个粟粒样脓头,溃后状如蜂窝,范围大者可在 30 厘米以上,伴有明显的全身热毒症状,容易合并内陷。三、西医病名:痈(与中医的痈完全不同)四、发病情况五、分期:14 候(成形;化脓;脱腐;生肌)【病因病机】一、外感风温、风热,内有脏腑蕴毒,二者相合而成。二、消渴病、阴虚之体、气血虚弱之体容易罹患本病或加重病情。【诊断】部位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组织 粘膜 皮肤动脉供应 直肠上下动脉 肛管动脉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静脉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 阴部内神经支配、疼痛敏感
32、淋巴回流 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一、一般情况:好发于项后、背部,多发于中老年人,易发于消渴病患者。二、局部表现: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上有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不断向四周、深部扩展蔓延,粟粒样脓头不断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肿势范围常超过 10 厘米,大者可在 30 厘米以上。愈后可留有瘢痕。三、全身表现:常有明显的热毒症状。四、合并症:内陷。【治疗】一、内治:火毒凝结证: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热壅滞证:清热化湿,和营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虚毒滞证:扶正托毒,方用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33、。2、外治:初期,按阳证处理;如已有多个脓头或破溃流脓者,必须及时切开(麻醉下) ,切口应超过皮肤病变边缘,尽量清除已化脓或尚未化脓却已坏死的组织,并用生理盐水纱条充填,外用干纱布绷带包扎。较大的创面等肉芽组织生长时应植皮。肠痈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 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
34、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B 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X 线摄片约 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此外,有时还需与急性胃肠炎、右侧肺炎和胸膜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系
35、膜淋巴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脱肛分度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 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 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长达 10cm 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毒蛇咬伤局部处理(1)早期结扎:被毒蛇咬伤后,即刻用柔软的绳子或布带,或就近拾取适用的植物藤或茎叶等,在伤口上方超过 1 个关节结扎,结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的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 (2)扩创排毒:常规消毒后,沿牙痕纵行切开 1.5cm,深达皮下,或作“+”切口,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 (3)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在野外被毒蛇咬伤以后,可立即用火柴头 57 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 12 次,以破坏蛇毒。 (4)封闭疗法:毒蛇咬伤后及早应用普鲁卡因溶液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