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pt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46243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07年5月,目录,一、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二、职工薪酬准则详解 .定义、内容、不适用范围 .确认和计量 .披露 三、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分析 四、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差异比较(1),1.首次系统规范:新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的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 2.明确定义:新准则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即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辞退福利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共计八项内容,同时明确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也是新准则中首次如

2、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3.增加内涵: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还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差异比较(2),4.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部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5.

3、导入了新增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辞退福利:对于企业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的补偿,在符合企业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这两个条件时,应确认为负债并列入当期费用。 6.信息披露:新准则统一了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返回),定义、内容、不适用范围,1.定义: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2.内容:

4、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3.不适用范围 (1)企业年金基金,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2)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 号股份支付。 (返回),确认和计量(1),(一)基本工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1.定义: (1)工资:工资是企业使用职工的知识、技能、时间和业务而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报

5、酬)。 工资的组成内容: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2)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3)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4)补贴: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确认和计量(2),2.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 工资=应付计时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补贴 计件工资: 工资=应付计件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补贴 3.工资的计量及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

6、,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确认和计量(3),(二)职工福利费的确认和计量 1.定义 职工福利费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这是企业使用了职工的劳动技能、知识等以后除了有义务承担必要的劳动报酬外,还必须负担的对职工福利方面的义务。 2.资金来源 我国企业中按规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从费用中提取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两个方面。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的福利,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一项负债;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集体福利设施,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 3.用途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

7、工的医疗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福利支出,但不包括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 4.计量 企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其来源渠道之一是根据工资总额的14%从产品成本、费用中计算提取的。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和分配是通过编制“职工福利费计提分配表”进行的,确认和计量(4),(三)各种社会保险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记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 1.养老保险

8、费 是指依法由本市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由企业和被保险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被保险人退休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按上一年全部被保险人月平均工资总额的19%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企业全部被保险人月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允许在税前列支。 2.医疗保险费 为了保障职工和退休人员患病时得到基本医疗,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计提比例: 职工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缴纳基本

9、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9%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确认和计量(5),3.失业保险费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企业、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 (1)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各类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和事业单位,按本单位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1.5%缴纳失业保险费; (2)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按本单位中方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总额的1.5%缴纳失业保险费; (3)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0.5%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

10、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 4.工伤保险费 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和职业病伤害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保障因工死亡者供养直系亲属的基本生活,分散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2004年4月1日起,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对照办法的附表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档次表,选择所属行业类别对应的浮动基准费率。,确认和计量(6),(1)企业属于第一行业类别,原费率为0.6%、1.2%、1.3%、1.4%的调整到0.5%。 (2)企业属于第二行业类别,原费率为0.3%、0.4%、0.6%的,调整到0.5%;原费率为0.7%的,调整到0.8%;原费率为1.3%、1.4%

11、的,调整到1.2%;原费率为1.6%的,调整到1.5%。 (3)原费率为0.9%、1.1%的企业,上一年度无工伤保险费用支出的,分别调整到0.8%和1.0%;上一年度有工伤保险费用支出的,分别调整到1.0%和1.2%。 (4)企业属于第三行业类别,原费率为1.1%、1.2%的,调整到1%;原费率为1.3%、1.4%、1.5%的,调整到1.6%;原费率为1.7%的,调整到2%。 (四)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指在职工工作年限内,由职工及其所在单位,按月交存一定数额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长期储蓄,专项用于住房支出。住房公积金规定缴存比例仍为8%,有条件的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以

12、为10%,确认和计量(7),(五)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1.工会经费 凡建立工会组织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应于每月15日以前按照上月份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当月份的工会经费。 2.职工教育经费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按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六)非货币性福利 是指企业以非货币形式支付职工的各种福利。 企业发放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受益职工的具体服务对象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七)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 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

13、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 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确认和计量(8),(八)其他薪酬 1.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按加班天数或加班小时数及日工资率或小时工资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付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天数日工资率+加点时数小时

14、工资率 按国家规定,平时或公休日加班加点工资按小时工资率的100%计发,法定节假日加班按日工资率的200%计发。 2.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返回),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15、,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5.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其他职工薪酬。 7.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披露。 (返回),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分析,(一)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社会保险、各项经费可以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这将改变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发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于提前解除劳动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新准则要求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应做预计负债处理,

16、这也将影响各期损益。(返回),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1.名称不同 国际准则定名为雇员福利,对短期雇员福利、离职后福利、其他长期雇员福利、辞退福利作了规范,要求企业将为获得雇员服务而预期支付的短期雇员福利的非折现金额确认为负债和费用,同时对于一年期以上的长期雇员福利折现后金额确认为负债和费用 我国企业将员工称为职工而非雇员。职工福利在我国有特定的含义,一般指职工福利费,不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养老保险等。 2.对养老金的理论认识不同 职工薪酬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更注重对于短期和传统的职工薪酬方式的规范,而对于辞退福利、养老金成本等长期的职工薪酬福利的规范则显得较为原则,当然这也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历史变革和会计发展的现状相符合的。对于养老金成本,国际会计准则更认同“递延工资”理论,认为养老金成本是雇员在工作期间提供劳务所获得的职工薪酬的一部分,从本质上是一种被递延的工资,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在劳务发生时就确认为企业负债和当期费用。 而我国由于大部分企业未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实施补充养老金制度或企业年金制度,因此企业普遍对于养老金成本认同“赏金”理论,认为一旦发生的养老金成本是一种额外的企业负担,在雇员退休前不计提养老金成本,只是在一旦发生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作为即期费用处理,当期仅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企业现实承担的为职工缴纳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薪酬福利。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