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谱法在“儿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思考-黄元玲教师论文 加入时间:2010-3-25 11:57:10 来源: 访问量:96内容提要:幼儿学习语言的方式以口语活动学习形式为主,到小学后过渡到以阅读活动学习形式为主。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存在较大的坡度。因此幼儿园应注重幼儿的前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前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小班开始,这是幼儿顺利适应小学语言学习的关键。在本文中以图谱儿歌为切入点,主要从图谱儿歌设计的类型、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运用图谱教学法在语言活动中的基本程序,师幼在课堂活动中语言文学教学的互动模式等,初步地对图谱儿歌的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实践效果对幼儿学习图谱儿歌的效果进行分析。
2、关键词:幼儿园、儿歌教学、图谱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在重视学前儿童听和说等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纲要对幼儿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视的。根据美国国家阅读研究院对“阅读”下的定义:“阅读是一个从文字引申意义的复杂过程,它包含了以下所有方面:1、把文字与相应的语音联系起来的能力;2、解读新词汇的能力;3、流畅地阅读的能力;4、掌握足够信息与词汇以促进阅读理解;5、掌握通
3、过文字建构意义的有效技能;6、发展并保持阅读动机 。”根据以上定义,前阅读能力可以理解为“她特指学前期儿童所具有对图的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习惯、初步的阅读方法及粗浅的感悟能力,促进幼儿在书面文字与口语之间建立联系,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意思,要自觉因形见义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符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中介能使得幼儿在学习儿歌过程中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有效过渡,获得前阅读能力呢?生物学家巴浦洛夫的研究给我们重要的启示:“言语、信号系统包括三种互相联系的信号刺激物,即听
4、到的、说出的和看见的词的信号是在听和说的词的信号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书面言语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既要强调口头语言的学习,又要强调书面语言的准确。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应同时进行。而对于缺乏书面文字阅读能力的幼儿来说,图画应是他们已有概念和文字代码。幼儿借助这种文字代码,可将书面内容与他过去的经验各知识相联系,了解书面语所表示的含义,促进理解获得新知识, 引导幼儿借助图谱进行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实现口语学习向书面语学习的转化。19901994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我国原国家教委联合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 ”的结果表明, 儿童在上小学后语言存在适应
5、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读写困难。该研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以口语活动为主要形式,侧重于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活动为主要形式,侧重于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上小学后从口语活动学习形式一下子转为阅读活动学习形式,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坡度太大,因而解决这一坡度的问题是幼儿顺利适应小学语言问学习的关键。如何解决这个“坡度”呢?对于幼儿而言接受语言教育不再单指一节课或一个活动,而应该自然地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为了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图谱法的应用。其中“图谱儿歌”是指将儿歌内容分别按单词、多词、句、段为单位进行分解,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制作成若干张有序、
6、连续的、流动的分解图。而“图谱法”是指应用图谱,按一定的教学程序指导幼儿进行视听结合的阅读活动的方法叫图谱法。这些图谱的使用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的新奇,幼儿喜欢看图谱念儿歌。“画儿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从而真正的主动参与到语言教学中。图谱儿歌的教学应从小班开始。下面我们就从图谱儿歌教学设计的基本类型、原则、基本程序以及师幼互动模式等这几方面进行阐述。一、图谱儿歌设计的基本类型 1、单词图谱:以单一的词为一个单位,分解儿歌内容制作图谱。例:“”是表示上或升起来等多种意思,“”是表示下或落下来等多种意思。2、多词图谱:以 23 个词为一个单位,分解儿歌内容制作图谱。例:
7、是表示星星的意思,表示正确的或是做的对的意思。例:图谱儿歌水珠宝宝,见图谱。风儿 轻轻, 亲亲 脸蛋,(多词)(多词)(多词)(多词 )鸟儿 唱 唱, 做梦 甜 甜(多词)(单)(单)(多词) (单)(单)3、句图谱:以一个句子为一个单位,分解儿歌内容,制作图谱。4、段图谱:以一段儿歌为一个单位,分解儿歌内容,制作图谱。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孩子在生活中词汇不断的丰富与积累与再运用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语言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但在言语过程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而儿歌其篇幅短小,内容简练,节奏明朗。不管是单词图谱、多词图谱、句图谱设计的画面富有情趣,而且
8、语言儿童化,富有童趣、琅琅上口,深得小班幼儿的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理解。图片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其它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不小的效果。因此单词、多词图谱一般是在小班中是为主的,因为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能以单、多词来理解儿歌内容,到了中大班以后更多的运用句段图谱,较符合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学习的特点。二、图谱儿歌的设计原则我们以图谱儿歌水珠宝宝为例来分析:1、形象性:小班幼儿根据年龄特点,喜欢生动形象的物体,所以设计的图像要能较形象地表现出儿歌的内容。在水珠宝宝中“像个”就画一头大象,就表示是“像的”意思,幼儿很容
9、易接受,具有很强的形象性。2、趣味性;小班都喜欢生动、可爱、有趣的形象,但在颜色方面可以鲜艳、明朗,但不能过于花哨。眼前有太多的颜色干扰会影响到幼儿学习儿歌的效率。设计的图谱让幼儿喜欢,简单明了就可以了。在水珠宝宝中“做梦甜甜”就画个月亮星星,还有甜甜的糖果,让幼儿感受晚上睡觉时,做梦很甜美。幼儿会模仿水珠宝宝睡觉的样子,很感兴趣。3、有序性:由于图示图谱排列的顺序与儿歌内容的顺序一致,并一一对应。幼儿可以做到边看图谱边朗读儿歌。按顺序阅读符合儿歌内容的结构和顺序。在这个原则里一定要给幼儿讲清楚这个图谱在这首儿歌里表示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图谱在不同的儿歌里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在水珠宝宝中儿歌的内容
10、和文字一一对应,这样能增强儿歌阅读的顺序性。三、图谱儿歌教学的基本程序 图谱儿歌教学程序一般为:总体感知理解儿歌 看图倾听儿歌 讲解图谱所表示意义 看图谱朗读儿歌 动作表演儿歌。1、总体感知理解儿歌:石井勋博士指出:“成人的了解方式是先部分再整体,可孩子的思考过程是先整体再部分”。这一环节实施的重点在于,幼儿对于图谱儿歌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这时可运用挂图(需要时可配合实物、情景等)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从中对儿歌的内容初步比较完整的理解,所以,图谱很重要,最好在第一环节就应展示。2、看图谱倾听儿歌 :这一环节实施的重点在于,要给幼儿提出任务。“听听儿歌里说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边倾听边猜想图谱的
11、内容,注意力十分集中,幼儿经历了听说看,这样一个前阅读学习过程,正好符合了巴甫洛夫所说形成书面言语的生理机制,在倾听整首儿歌中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儿歌内容。3、讲解图谱所表示意义:这一环节实施的重点在于,老师要给幼儿示范念儿歌,并让幼儿明白这个图谱在这首儿歌里表示的意思。图谱的意义是多元的,例如:“”可以表示下雪或者是空气,“ ”这个可以表示不,不好,不是或者来来回回,每个图谱的意义都是多样的,教师应让幼儿明确这个图谱在这首儿歌里所表示的意思。4、看图谱学习朗读:这一环节实施的重点在于,儿歌朗读的有序性。在理解了图谱的意思后再看图朗读儿歌,对于幼儿来看说是比较容易的事。由于图谱的排列顺序与儿歌内容
12、的顺序一致、并一一对应,幼儿可做到边看边朗读儿歌。同时,图谱指示从左到右地阅读朗诵顺序、视听觉同步,使被动的念儿歌变为主动的阅读儿歌与阅读的方法,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久而久之就会促进幼儿的口语向书面语(图形符号)的有效转化,初步形成前阅读经验。5、动作表演儿歌:这一环节实施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的自我表现得到发挥。学会儿歌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动作、表情配合朗读进行表演,完整地并创造地将头脑中的儿歌映象出来,从中巩固儿歌“阅读”成果并建立语言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结,经激活阅读情感,产生成功学习的愉悦体验,有利于幼儿身心愉快地发展。下面以图谱儿歌水珠宝宝为例分析上述程序的应用 1、在总体
13、感知理解这一部分中 ,先播放轻音乐舒伯特的摇篮曲,用轻柔的声音给幼儿朗诵一遍,让幼儿先感受这首儿歌的意境,说说自己听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觉。2、在看图倾听儿歌中,直接将图谱呈现在幼儿面前直接的感受,再结合音乐朗诵第二遍。这样可以让幼儿直接感受画面、音乐、语言的结合,更容易理解儿歌的内容。3、在讲解图谱所表示的意义中,因为幼儿对识谱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只要稍微的给幼儿解释一下图谱的意思,就会很快的理解了。4、在看图谱朗读儿歌中,在幼儿理解后画面、语言的结合,加上老师有感情的示范,幼儿就轻易地掌握儿歌的内容。5、在用动作表演儿歌中,幼儿学会儿歌后,就会有表演的欲望,所以让幼儿说说宝宝睡觉的时候是
14、怎么样的,联系生活中幼儿就会自己表演了。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儿歌学会。四、图谱儿歌教学中师幼互动的常见的模式 师幼互动是存在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时时刻刻。所以从根本上说,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互动关系是以一定的格局形成存在于各类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而在图谱儿歌教学中,师幼之间主要存在指导性互动模式、引导性互动模式、中介性互动模式等三种模式。(一)指导性互动模式指导性互动模式主要发生于,教师参与成份比较多,语言指导作用明显的活动。一般是在幼儿比较被动的时候可以运用。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幼儿、语言文字信息这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反馈教师指导幼儿语言文字信息交互作用如在图谱儿歌有趣的颜色
15、中,教师:“红色、黄色手牵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呀?”问题提出后让幼儿大胆地猜测。教师只是微微一笑,拿出张橘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呀?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图谱问:“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什么?”幼儿:“画桔子”图谱: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在这个案例中,幼儿是经过老师的一步一步有目的地引导,看着图谱,把这句话猜出来。教师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指导来刺激幼儿接受学习内容,这时,幼儿已经接收到教师的这种信息并与语言文字、与教育活动的材料产生了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关系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1、活动中教师将学习内容的要求传递给幼儿,向幼儿提出挑战,激发幼儿语言文学信息和材料交互作用的愿望兴趣,并由
16、此开动脑筋进入学习过程。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已经被激发,并由此开动脑筋进入学习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猜出了图谱的内容。2、该老师的指导是直接的,把如何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途径告诉幼儿,从而使幼儿有参照地学习语言文学信息。在活动中明确告诉幼儿红色、黄色色手拉手变成橙色,再让幼儿来说说橙色变成了什么东西?让孩子自由的猜测、大胆的想象。3、在指导性活动互动模式里有两种关系。一是,根据教师的要求予以直接反映,如回答问题,按照教师要求说出个人的见解或做出行动操作反馈,利用图谱幼儿可以看图谱来直接反映自己的见解.二是、根据教师的要求予以间接反映,在幼儿与文学活动信息及材料交互作用过程对教师的指导给予反
17、馈。(二)引导性互动模式引导性互动模式主要发生于,教师参与活动的成分相对减少,给幼儿以较多的自由操作探索的机会。在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发挥时,教师可参与的活动可少一些,让幼儿多参与活动。这一模式中教师、幼儿、语言文字信息这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馈幼儿交互作用语言文字信息引导教师在图谱儿歌嘴巴歌中师:“谁的嘴巴宽宽的?”幼儿回答各种各样,恐龙、山羊、大怪物、泡泡娃娃。但没有一个幼儿回答是河马。教师就换了一种角色说:“我是河马.可以吃好多的东西,因为我的嘴巴是宽宽的。”并且出示河马的图谱,学习河马的嘴巴的样子,这样幼儿也乐于接受。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对幼儿作用与环境产生的作用往往是局部的、间接的。教
18、师通过安排活动环境,提供幼儿与语言文字信息材料直接接触的机会。在活动中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幼儿提出一定的建议,改进幼儿的学习方式方法。从而使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更快更好的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三)中介角色参与互动模式中介角色参与互动模式主要发生于组织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时,教师有时会利用一些玩具角色作中介来参与活动。每个集中教育活动都用到这个模式,不管是老师的示范、体态、还是一些小玩具,都可以作为中介角色。这一模式中教师、幼儿、语言文字信息这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教师中介角色幼儿语言文字信息交互作用反馈在图谱儿歌水珠宝宝中:师:朋友们小时候有没有睡过摇篮,舒服吗?有什么感觉?幼儿:有,很舒服,摇来摇
19、去的。师:那你们知道水珠宝宝的摇篮是什么,猜猜?师:荷叶长么样的?你们见过吗?(这时幼儿可以自由的与同伴讨论,再说说)幼:圆圆的、大大的、绿绿的。师:我们的水珠宝宝在荷叶妈妈的摇篮里甜甜的睡了,你们听(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在组织儿歌活动时,教师会利用一些教具或角色做为中介物参与活动。(其实图谱也是种中介物,有利于理解儿歌,用荷叶的教具,让幼儿感受水珠宝宝在荷叶的怀抱里舒服地着了。)中介角色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角色性:即拟人形象。教师选适当的玩具扮演角色,有的是动物、有的是人物。这些玩具一旦有了名称,就能充当角色,成为有感情、有思想、有语言的形象。因为对小班幼儿来说,这些都可以是真的。例
20、如:班上有只小黑兔,只要教师把小黑兔会在手上:“小朋友们好!”全体幼儿都会说:“小黑兔好!”所以在进行图谱儿歌时以要给予幼儿一定的中介,图谱就是最好的中介。二是、游戏性:即游戏化的课程。游戏即幼儿的学习,所以在图谱儿歌中以游戏的手段也是种中介,而这种中介是幼儿最喜欢的。当幼儿学会了儿歌以后,还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创造。案例:水珠宝宝最后一个环节,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摇宝宝的,让幼儿自由的想像。再进行表演,三个朋友组成一组,两个当摇篮,一个当宝宝。播放舒伯特摇篮曲。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来表演宝宝,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这些都是触手可及的真实生活,儿歌反映也是真实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对幼
21、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幼儿来说,各种游戏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让游戏融入图谱儿歌,学习会更加丰富轻松。五、运用图谱法进行儿歌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图谱使儿歌内容更具体、直观、形象,增强了幼儿朗读的兴趣,促进了联觉的发展。图谱的制作分别以单词,多词,段,句为单位。将较复杂的语言意义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图谱单位,突出与词相关的事物,使得儿歌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幼儿对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兴趣。在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完了以后,老师把图谱贴到班上的语言区里。在平常来园或盥洗时,幼儿经过语言区,便会自己指着图一句一句地念下来,而且一字不差,直到念完才去洗手
22、,小便。运用图谱法指导儿歌活动,促进听觉、视觉的发展。促进幼儿在视听同步的同时进行口语和书面语(图形符号)的有效转换,增强了学习效果。图谱法突出了图谱与儿歌内容的一一对应。幼儿在看图朗读感悟产生一一对应关系。促使幼儿在大脑中产生如下联系:口头文字的图形、口头文字与过去知识经验、口语与文字实际意义的联系。有的小朋友在班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但有次在教完了大龙虾后。幼儿就站在图谱前只看着图按顺序念下去。第二遍时就指着字来念,念得一字不差。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将文字内化成图谱来记忆。虽说幼儿不识字,但潜意识中将图画和文字联系起来。由于图谱给幼儿提供了这种联系状态,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口语和书面语(图形符号)
23、的转化,提高了学习的效果。2、提高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想象力为了验证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想象力的提高,我们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说明。试验:教师画了“”问各班的数位幼儿“这些箭号表示什么意思?”在试验班的幼儿都可以说出是上、下、来、去、或落下来、下雪等多种意思,试验班幼儿可以进行丰富的想像,说出十多种。但其它班幼儿只会说是箭号,也只少数人会说是上、下、想像力比实验班的幼儿差很多。试验:教师画一张笑的图谱,让幼儿说说是表示什么?小(三)班幼儿可以说很多“笑、开心、嘴巴、亲嘴-”。问小(二)时,幼儿只会说是“笑、开心、嘴巴”,词量明显少于本班幼儿。据对访谈园任老师访谈得知:其他未开设图谱儿歌学习的班级相比较
24、,其他班的幼儿识谱的能力就比本实验班差很多。也有很多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表明 :3 岁8 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梅子涵指出,图画书(图谱也一样)看似简单,却很丰富,尽管文字很少,有些甚至没有文字,但切合孩子专注色彩和图片的阅读兴奋点,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能够培养观察力,激发想象力,让孩子从一段图谱中获得真善美的品质。专家还指出一个奇怪现象: 一些图画书,孩子读得懂,家长却弄不清;孩子读得仔细,家长敷衍了事。在座的一些家长深有体会,在他们看来,图画书故事情节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掌心里的宝”,喜欢反反复复阅读,自得其乐。对于图谱也是。3、图谱按儿歌内容有序排列,增加了朗读的顺序性和可视性,提
25、高幼儿的记忆力。在饭后,小三班中的大部分幼儿先吃完饭的就有序地拿本书在走廊上靠墙壁看书。在幼儿看书时,幼儿会向我招手说?:“老师,我给你讲故事!”然后就指着图,自己讲起来。虽是小班,但他的语言发展还不错。这样的幼儿在本班占到 40%的比例。而在小(二)班,这样的孩子占很少一点。幼儿朗读一般是根据儿歌内容的顺序和结构进行传统挂图画面是多方位的内容。序列不明显,需要幼儿进行分析判断才能断定,因而导向性差。幼儿朗读有困难,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图谱法是根据幼儿年龄不同,制作出由单一到逐渐复杂的图谱,并根据儿歌内容有序排列,增强了儿歌阅读的可视性和朗读的有序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而图谱具有挂图不可替代的导向性功能。所以如果没有对儿歌的内容整体感知,幼儿便无法对图谱进行抽象概括来这么多的词,图谱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后,阅读就显得轻松、愉快、有效。总之,图谱是个新的语言教学手段,生活中语言无处不在。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语言灵感、抓住教育契机,以便更好的把图谱儿歌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