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光:没有良性肥胖,我们该如何减肥?.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745448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光:没有良性肥胖,我们该如何减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宁光:没有良性肥胖,我们该如何减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宁光:没有良性肥胖,我们该如何减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宁光:没有良性肥胖,我们该如何减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光:没有良性肥胖,我们该如何减肥?医学界 2014-07-04 发表评论(1 人参与 ) 分享(根据宁光教授 2014 年在“肝病与代谢学” 学组年会上演讲整理)肥胖,一个简单又复杂的课题全球肥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在全球超重人口有 10 亿,肥胖人口有 4 亿,虽然全球各国的统计标准不同,但肥胖的人口确实是在增长。为什么多了呢?很多人说是因为经济发展,大家的饮食条件改善了,所以胖了,但也不一定完全如此。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肥胖呢?因为肥胖与很多疾病相关联,包括机械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种疾病最后不会受到肥胖所累!我们在 2010 年曾与 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调查,那

2、时他们在全国有 162 个网点,现已有 372 个网点,他们的抽样方式是:从每个网点抽取县样本 街道/村样本社区样本户样本(50 家)个人样本,如果遇到被抽到的样本人口不在家的情况,则返回CDC 网点重新抽样。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样本人口覆盖全国,通过这样的样本就能看到中国的肥胖人口覆盖情况。根据 WHO 的标准,中国 2010 年的肥胖患病率仅 5.1%,但如把肥胖标准减低,则患病率明显增多,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共占 33%,近期增补了对于流动人口的肥胖患病率统计,发现流动人口的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可能是因为流动人口吃得太多太油。再看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大约 32%的人患有中

3、心性肥胖,而在中国,女性的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与美国等地相反,由此可以猜测,在中国女性发生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那这是否是经济水平升高引起的呢?把肥胖、超重和糖尿病发病率标记在地图上,结合全国 GDP 分布图,发现大多数肥胖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与 GDP 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可见,随着 GDP 的增高,肥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最近,我们对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随访报道显示,即使没有人工干预,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体重会在 3 年后自然减轻。想来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加重,质量减轻,老年人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造成了整体体重减轻。所以,单纯使用 BMI 来判断肥胖是行

4、不通的,同样,单用腰围检测也是不行的。可见,看起来简单的肥胖,真的要做研究却也是困难重重,这就是一个陷阱。“良性肥胖”真的存在吗?那肥胖有没有好坏呢?我一直认为,这是不值得研究的,因为肥胖一定不好!但总是有好事者宣称有 20-30%的肥胖者是 “代谢健康肥胖”。出于好奇,我研究了他们的说法,发现他们所谓的好坏,其立足点不是我们原来所说的“中心性肥胖”和“ 非中心性肥胖” ,而是胰岛素抵抗与否。于是,我们假设存在“代谢健康肥胖 ”,从另一个 Reaction 研究中总结了数据(这个研究在全国选了 25 个社区,每个社区约 1 万人,总共 25.9 万人),将该项研究的人群分为“胰岛素敏感性肥胖”

5、(即所谓的好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即所谓的坏的肥胖),比较他们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无论是“好胖” 还是“坏胖”,他们的心血管事件上是相似的,可见“好胖” 学说并不能成立。减肥方式 1:管住嘴,迈开腿还是有很多人期望“我胖,但是我是健康的! ”。有专家说要减肥就要 “管住嘴,迈开腿”,但是说实话想要管住嘴真的是非常难的,迈开腿也很难,因为膝关节受不了,所以说这些话的人说明他没做过,我真的是做了。就像我不想吃额外的零食,但是我刚才为什么出去呢?因为我想去拿点吃的,我真的饿了,我一看它塑料还封着,我就想它既然封着我还吃什么呢,所以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回来了,但是在刚才下楼

6、梯的时候,我的膝盖就痛了。(笑)所以,所谓的那些说“管住嘴,迈开腿 ”的专家都是瘦的专家,胖的专家不会这么说,因为他们做不到。减肥对一个胖的人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很想去发现所谓的“好胖” 的。减肥方式 2:冻一冻,脂肪变棕色新英格兰杂志已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通过 PET-CT 检测发现,原来我们以为只在婴儿和动物身上出现的棕色脂肪,在成人身上也是存在的。通过 PET-CT 也能测出棕色脂肪,于是我回到我们医院把所有曾经做个 PET-CT 的病人资料全部调出来,发现在上海地区,棕色脂肪出现率是 2.7%,比 NEJM 上报道的纽约和北欧的 7%要低点,但还是存在的。在这些数据中,女性身

7、上出现棕色脂肪的几率约 5.4%,高于男性的 1.4%。当室温低于 10,棕色脂肪出现率约为 7.7%,室温高于 20则棕色脂肪出现率仅为 0.4%。结合上海气象台的气温资料,我们发现在最热的 5 月到 8 月期间,人体几乎没有棕色脂肪,而在寒冷的 12 月,棕色脂肪出现率明显升高。我们还比较了棕色脂肪与 BMI 的关系,发现BMI 越高,棕色脂肪出现率越低, BMI 越低,棕色脂肪出现率越高。而棕色脂肪与血糖的关系是:血糖越高,棕色脂肪越少,血糖越低,棕色脂肪越多。通过这个研究,我们证实了,人的身上确实存在棕色脂肪,含量多少与性别、气温、BMI 和血糖相关。于是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增加人体内

8、的棕色脂肪含量,而减少白色脂肪的含量,这样我们就不用“管住嘴” 了。减肥方式 3:改变基因,改变体形早先有个研究提到,对手术患者进行取样检测基因后发现,在瘦人的组织样本中,LGR4 基因表达减少,而在胖人身上表达增加。于是,我们敲除了小鼠脂肪的 LGR4 基因,使其与超重( OB)小鼠杂交,发现子代小鼠明显变瘦,但通过 PET-CT 扫描,发现小鼠的棕色脂肪并未增加,活检也得出,小鼠棕色脂肪并未增加。但比较敲除 LGR4 基因与未敲除 LGR4 基因小鼠的白色脂肪发现,敲除了 LGR4 基因的小鼠,白色脂肪明显变黑,或者说变黄了,说明,敲除 LGR4 基因后可以使白色脂肪出现“棕色化”。已知,

9、UCP1 是唯一可在棕色脂肪中表达的解偶联蛋白,寒冷可以增加棕色脂肪含量,同时增加 UCP1 含量,于是我们也比较了基因敲除小鼠与未敲除小鼠的 UCP1,发现敲除了 LGR4 基因的小鼠的 UCP1 含量也显著增加。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人群叫做“Gocy”或者叫“Double 30”,所谓 Gocy,就是青年肥胖人群,Double 30 意指年龄在 15-30 岁,BMI 指数大于 30。对他们进行了基因测序,与对照组相比,在 Gocy 人群中全身 LGR4 基因存在激活突变现象,皮下脂肪的 LGR4 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多。减肥方式 4:瘦肉精,瘦猪也瘦人研究还发现 LGR4 基因是醛固酮受体辅

10、助剂,敲除全身 LGR4 基因后,会出现血钾增高、血钠减低等醛固酮缺乏表现。我们想到,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也可出现类似表现,于是我们比较了“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嗜铬细胞瘤无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以及“无嗜铬细胞瘤” 三类人群的PET-CT 结果,发现在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组的人群中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棕色脂肪,无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组几乎没有人出现棕色脂肪,在正常人组中棕色脂肪的出现率则更低。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是嗜铬细胞瘤导致棕色脂肪出现,而是嗜铬细胞瘤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导致了棕色脂肪的出现。所以如果想要减肥,可以吃瘦肉精喂养的猪,因为瘦肉精就是肾上腺素,不过不能煮熟,煮熟了肾上腺素就没

11、了。(笑)肾上腺素虽然是个很好的减肥药,但是我们平时不敢打,因为它能激动全身的 受体。如果能找到一种只激活脂肪上的 受体,而不激活心脏、肺及全身其他 受体的药物,那基本就能找到一种很好的治疗肥胖的药物了。减肥方式 5:老药新用,小檗碱由于肾上腺素这条路暂时行不通,于是我们又找了另一条途径,那就是小檗碱。实验发现,服用含有小檗碱的黄连素后,小鼠明显变瘦,棕色脂肪及棕色化的白色脂肪也增多了,可见它是一个很好的减肥药。但有个问题,小檗碱不能长用,用得时间长了体温就会增高,就像中医说的,内火会旺,这样就不能再用了。有人问能不能间断使用,我只能说,棕色脂肪,它来得快,去得也快。由寒冷催化出来的棕色脂肪,几乎在离开寒冷环境之后就会恢复成普通的白色脂肪,由小檗碱催化出来的棕色脂肪,虽然还没有详细地去计算它的恢复时间,但也的确是很快的。相关阅读: 最新研究对代谢健康肥胖提出质疑 Meta 分析:“ 健康肥胖”只是一种假象 宁光教授获得 2014 年 AACE 国际内分泌学大奖 PUDF2013宁光:让肥胖对糖尿病有利关键词: 良性肥胖 代谢健康肥胖 减肥 减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