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 基 限时 练( 七) 品质 一、语 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 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赊 账(sh) 蹙 眉(c ) 簇 新(c ) 鬈 曲(jun) B 褶 皱(zh) 时 髦 (m o) 咯吱 ( zh) 搔 痒(so) C 霎 时(ch ) 脚 趾 (zh) 喃 喃(n n) 撇 开(pi) D 趿 拉(t) 断炊 (chu) 诧 异(ch ) 爱抚 (f) 解析 A 鬈qu n ;B. 褶zh ;C. 霎sh 。 答案 D 2 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 一项是( ) A 我穿着那双因为急 须才 在一家大公司买的 靴子, 慢不经心地 走进他 的店铺。 B 在那时, 它却是座
2、落在 伦敦西区的一条新 式街道。 C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 靴子, 我内心里涌 起了一阵怜悯的感 情。 D 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 却向他订做了三双 。 解析 A 须 需,慢 漫;B. 座 坐;D. 订 定。 答案 C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 A 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赚取 更大利润, 在食品 中添加化学污染物 等, 给广大群众 的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带来 了极大的危害, 全社会对 他们的 行为都 向天而唾 。 B 真正 好听的音乐可以与 人的灵魂直接对话 , 我们亟待 一首能 够被大 街小巷万人竞相传 唱的华语歌曲, 来证明华语歌坛并没有 江郎 才尽 。 C 许多人对个
3、人信用 “黑 名单 ” 不以为意 , 但银行信用黑名单 实施以 后, 人们才知道它 的厉害, 上了这个 “黑名单”, 与银行打交 道真是 寸步难行。 D 雾霾之袭与 雾霾之滥 , 挡住了行人的视线 , 也拦住了多少国 人的梦 , 看到那迷雾中的 人群和车辆, 不少人 戴盆望天 , 期盼早 日实 现天更 蓝之梦。 解析 A 项, 向天而唾, 比喻本 来想损害别 人, 结果受害的还 是 自己 。B 项 , 江郎才尽 , 比喻才情 减退 。D 项 , 戴盆望天 , 比喻行为 和目的 相反,愿望不可能 达到。 答案 C 4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 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 件都极端恶劣
4、, 好 声音的歌手们总能 够面带 微笑、充满信心完 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 B 时代 要求我们以高度的 责任感和科学的态 度, 像学习和掌握 马克思 理论一样,来理解 和把握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 C 当诗人踏上故土, 听到 年轻的姑娘们还在 弹唱古老的 “断念 歌 ”, 还在跳着 古典时期 的舞蹈时, 感到这 些陈词滥调与自己 的思想 感情格 格不入。 D 当年极为畅 销的一本书 墨迹 的作者是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 人曾子 墨根据自己的真实 生活轨迹写的。 解析 A 项, 搭配不当, “ 无论 ” 表条件, 和具有 转 折关系的 第 二个分 句搭配不当, 而且 “ 无论 ” 和 “
5、都 ” 在 第一个分句内部搭 配不 当。C 项, 缺少主语, 另外 “听到 舞蹈 ”搭配不当。D 项, 句式 杂糅, 要么说 “ 墨迹 的作者是 曾子 墨 ” ,要么说 “ 墨迹 是 曾子墨 写的 ”。 答案 B 5 依 次填入 下面一段 文字横 线处的 语句 ,衔接 最恰当 的一 组是 ( ) 能力很 重要, 可是有一样东 西比能力更重要, 那 就是人品。 人品 , 是人真 正的最高学历。_ ,_ 。_ 。_ 。 _ ;_ 。 人品, 是人 能力施展的 基础, 是当 今社会 稀缺而珍贵的品质 标 签 人品 和能力, 如同左手 和右手: 单有能力, 没 有人品, 人将残 缺不全 好人 品是优秀
6、员工、卓 越团队的动能加油 站 能力 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掌握 在品德高尚 的人手中, 它将会 给 团队与 社会创造出无数的 价值 好人 品是和谐社会、和 谐组织的心灵润滑 剂 相反, 如果 掌握在品德 低下的人手中, 它将时刻 有可能会成 为 组织与 社会前进的羁绊。 A B C D 解析 按相关表意组合句 群,按逻辑关系排 列句序。从句意看 , 讲 人品与能力的关系, 讲 好人品的 积极作用, 讲 能力掌 握在不 同的人手里结果不 同。从逻辑结构看 , 紧承前面的 语句, 居前 ; 讲人品与能力 的关系, 居中 ; 是两种结果 , 居后 。 另 外,标 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 B 6 请
7、根据上 下文,补 写画线 处的内 容。 要求: 紧扣主 题, 语意 连贯, 表达明确,每处不 超过 10 个字。 积苦力 学的经历给了曾国 藩独特的启示。 他 发现_ _ 。 笨拙的 人没有 智力资本, 因此_ _ 。 笨拙的人_ _ , 因此抗打击 能力特 别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 ,遇到问题只知硬 钻过去,因此不留 死角。 相反, 那些有 小聪明的人 不愿意下 “ 困勉之 功 ” , _ _, 基础 打得 松松垮 垮。 所以,_ _, 其 实却是最快的, 因为这是扎扎实实 的成 功,不 留遗弊。 _ _ _ _ _ 答案 笨 拙 有 笨 拙 的 好 处 比 别 人 更 虚 心 从 小 接
8、受 挫 折教育 遇到困难绕着 走 “ 拙 ” 看起 来慢 7 阅 读所给 的语段内 容,仿 照横线 前边 的句子 写两句 话, 保证 语意完 整。 在心灵 的分岔路上, 也许我们在 不经意间发 现自己走错了路, 请 立刻回 头, 重新选择一条 路走吧。 我们要相 信: 没有原野的芬 芳, 可 以选择 小草的翠绿; _ , _ ; _, _ 。 答案 没有蓝天的深邃 , 可以选择白 云的飘逸 ; 没有大海 的辽阔 , 可以选择小溪的幽雅。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 任 选两句) 二、课 内阅读 读下面 的课文,回答 8 11 题。 人们走 进他的店堂, 不会像 走进一般店铺那样 怀着
9、 “ 请把我要买的东西 拿来,让我走吧 ”的心情,而是心平 气和地像走进教堂 那样。 来客坐 在那张仅有的木椅 上等候, 因为他的 店堂里从来没有人 的。 过 了一会 儿, 可以看到他的或 他哥哥的面孔从店 堂里二楼楼梯口往 下边 张望 楼梯口是黑洞洞 的, 同时透出沁人 脾胃的皮革气味。 随后就 可 以 听 到 一 阵 喉 音 , 以 及 趿 拉 着 木 皮 拖 鞋 踏 在 窄 狭 木 楼 梯 上 的 踢 踏 声; 他终于 站在来客的面 前, 上身没有穿外 衣, 背有点儿弯, 腰间 围 着皮围 裙, 袖子往上卷起, 眼睛 眨动着 像 刚从靴子梦 中惊醒过 来, 或者说 ,像一只在日光中 受了
10、惊动因而感到 不安的猫头鹰。 于是我 就说: “ 你好吗, 格斯拉 先生?你可 以给我做一双俄国 皮 靴吗? ” 他会一 声不响地离开我, 退回到 原来的地方 去, 或者到店堂的 另 一边去 ; 这时, 我就继续坐 在木椅上休息, 欣赏皮革的香味。 不久后, 他回来 了, 细瘦多筋的手 里拿着一张黄褐色 皮革。 他眼睛盯着 皮革对 我说: “ 多么美的一张皮 啊! ” 等我也赞 美 一番以后,他就继 续说: “ 你什 么时候要? ”我回 答说: “ 啊 , 你什么 时候方便, 我就什 么时 候要 。 ” 于是他就说 : “ 半个月以后 , 好不好 ? ” 如果答话的是 他的 哥哥, 他就说:
11、“ 我要问 问我的兄弟。 ” 然后 , 我会含糊地说 : “ 谢谢你 , 再见吧 , 格斯拉先 生。 ”他一 边说 “再见 ” , 一边继续 注视手里的皮革 。 我向门口走去的时 候, 就 又 听 到 他 的 趿 拉 着 木 皮 拖 鞋 的 踢 踏 声 把 他 送 回 到 楼 上 做 他 的 靴 子 梦 了。 但是假如我 要定做的 是他还没有替我做 过的新式样靴子, 那他一 定要照 手续办事了 叫 我脱下靴子, 把靴 子老拿在手里, 以 立刻变 得又批 评又爱抚的眼光注 视着靴子, 好像 在回 想他创造这双靴子 时所 付出的 热情, 好像在责备 我竟这样穿坏了他 的杰作。 以后 , 他就把我
12、的脚放 在一张纸上, 用铅笔在外沿 上搔上两 三次, 跟着用他的 敏感的手指来 回地摸我的脚趾, 想摸出我要求的要 点。 8 文中说 , 人们走进他的店 堂, “ 心平 气和地像 走进教堂那样 ” , 有什么 含义? 答: _ 答案 这 句 话 和 这 个 比 喻 的 含 义 是 表 明 顾 客 对 他 的 制 靴 手 艺 是 崇拜和 欣赏的。 9 格斯拉 “ 背 有点儿弯 ”,手 “细瘦多筋 ” , “ 眼睛眨动着 像刚从 靴子梦 中惊醒过来 ”,这样描写表现 了他什么特点? 答: _ 答案 这样的描写表现了 他终年辛苦劳作 , 终日沉浸在聚精会神 的制靴 工作之中。 10 “多么美的一张皮
13、啊 ”, 他在顾客面前 欣赏他的皮革, 顾客 告 辞 时 他 的 眼 睛 仍 然 注 视 着 皮 革 , 顾 客 还 没 出 门 他 又 上 楼 做 靴 子 梦 了。这 些言行表现了他什 么样的精神状态? 答: _ 答案 这些言行表现了 他 沉醉于制靴,已经 到了痴迷的程度。 11 文中多次提到 “ 靴子梦” , 你 认 为 格 斯 拉 的 靴 子 梦 是 指 什 么? 答: _ 答案 “ 靴子梦 ” 即指他 对制靴的理想追求, 追求 制作结实、 舒 适、美 观的靴子。 三、能 力提升 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 成 1215 题。 远处的 青山 【英】 高尔斯华绥 就在 刚刚过去的三月里 , 在一
14、个充满痛苦的 日子 德国发动 它最后 一次总攻后的那个 星期天, 我还登上 过这座青山呢。 那个阳光 和煦的 日子, 南坡上的野 茴香浓郁扑鼻 , 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 。 当时 我俯身 草上, 暖着面颊 , 为那新的恐怖寻找 安慰。 “ 但愿这一 切快些 结束吧 ! ” 我自言自语道 , “ 那时我就又能 到这里来, 而不致 这么伤 神揪心 , 不致随着表针的 滴答, 又有一批生 灵惨遭涂炭啊 , 难道这事 永无完 结吗? ” 现在 , 总算有了完结 , 于是我又一次登上 了这座青山。 头顶上 阳光灿 烂, 远处的海面一 片金黄, 这时心头 不再痉挛, 身上也 不再有 毒气侵 袭。 和平了 !
15、 仍然有 些难以相信。 不过再不用紧张地去谛 听隆 隆炮声, 或 去查看那倒毙 的人们, 张裂的伤 口与死亡。 和平了, 真 的 和平了 ! 此刻 ,在这座青山之上 ,我能在温暖阳光 的覆盖 下安然睡去 。 我甚至 能心情欢快地做梦 ,不必担心醒后好 梦破碎;即使做了 噩梦, 睁开眼 睛后也就一切消失。 我可以 抬头仰望, 而不 会突然瞥见 那里拖 曳着一 长串狰狞可怖的幻 象, 或者人对人所干 出的种种伤天害理 的惨 景。 我能一动不 动地凝视 澄澈而蔚蓝的晴空, 而不 会时刻受着 悲愁的 拘牵; 或者俯视光滟的远 海,而不致担心波 面上会再浮起血污 。 天空 中各种禽鸟的飞翔 , 海鸥 、
16、 白嘴鸭 , 以及那徘徊于白垩坑 边的棕 色小东西, 对我都 是欣慰, 它们自由 自在, 一只画眉正 鸣啭在 黑莓丛 中, 那里叶间晨露 未干。 轻如蝉翼的 新月依然隐浮在天 际, 远 方不时 传来熟悉的声籁, 而阳 光正 暖着我的 脸颊。 这里见不到 凶猛可 怕的苍 鹰飞扑而下, 攫去那快乐的 小鸟。 这里不再 有歉疚不安 的良心 把我从 这逸乐之中唤走 。 张目四望 。 你看到眼 前的蜗牛, 它那甲 壳被 雕镂得 如此精致, 它头顶细 角, 恍如童话里的小 精灵, 角端作蔷薇色 。你俯瞰 从此处至海上的一 带平芜, 它浮游于 午后阳光的微笑之 下, 活 了起来, 这 里一片空旷, 没有 树
17、篱, 但有许 多生机勃勃的树木, 还 有 那银白 的海鸥, 翱翔在色 如蘑菇的耕地或青 葱翠绿的田野之间。 你凝 视一株 小小的粉红的雏菊, 慨叹它 生逢其时。 你注 目那棕红灰 褐的满 谷林木, 上 面乳白色的流 云低低悬垂, 暗影浮动。 这 一切, 是只 有大 自然的 一个日子风和日丽 , 而观赏大自然的人 的心情也分外悠闲 的时 候,才 能见得到。 在这 座青山之上,我对 战争与和平的区别 也认识得更加透彻 。 我们并 没有领得更多的奶 油或更多汽油, 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 罩着 我们 , 报纸杂志上还充溢 着敌意和仇恨 。 据说, 此次战争爆发之 初曾 有一位 艺术家闭门不出 , 把自
18、己关在家中和 花园里, 不订报纸 , 不会 宾客, 不闻 杀伐之声, 不睹战 争之形, 每日唯以 作画赏花自娱。 只 不 知他持 续了多久。 难道他 这样做法便是聪明, 还是 他所感受到 的痛苦 比 那 些 不 知 躲 避 的 人 更 加 厉 害 ? 难 道 一 个 人 连 自 己 头 顶 上 的 苍 穹 也 能躲避 得开吗?连 自己同 类的普遍灾难也能 无动于衷吗? 我把 手掌狠狠地压在草 叶上面, 然后把手 拿开, 再看那草叶 慢 慢直了 过来, 脱去它的损 伤: 我们自己的情 形也正是如此 , 而且永远 如此 。 战争的创伤已经深 深侵入我们的身心 , 如严霜浸入土地 。 在为 了杀人
19、流血这桩事情而战 斗、 护理、 宣传、 修工 事的人们当中, 很 少 有人是 出于对战争的真正 热忱。 如果我们能把 一切男女对战争所 发出 的诅咒 全部聚集起来, 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 罩地面的高空也盛 装不 下。 那美 与仁爱所在的 “ 青山” 离我们还很遥 远。 什么时候它会更 近一些 ?人们甚至在我所 仰卧的这座青山也 打过仗。 在这里, 云雀 的 欢歌 , 香花与芳草, 健美的欢畅 , 空气的新 鲜, 星辰的庄严 , 阳光的和煦, 还有 清歌与曼舞, 淳朴 的友情, 这一切都 是人们渴求的 呀。 但 是 我 们 却 偏 偏 要 去 追 逐 那 浊 流 一 般 的 命 运 。 所 以
20、, 战 争 能 永 远 终 止 吗? 现在 我躺在草地上, 听任思想 自由飞翔。 这是四 年零四个月 以 来我没 有领略过的快乐。 那 安详, 如海面上轻 轻袭来的和风, 那幸 福, 如这座 青山上的晴光。 注 高 尔斯华绥(18671933) : 英国著名小说 家、 剧作家。 本文 作于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 12 从本文内容看, 作者明 明身处青山之中, 但又把本 文的题目 定为 “ 远处的青山 ”,这 是什么道理? 答: _ 答案 在本文, “青山” 既指作者身处的山, 也象 征作者理想 中 的充满 美和仁爱、 没有战 争的世界。 作者意 识到, 这样的理想 世界距 离人们 还很远,尚未能
21、实 现,故称之为 “远 处的青山 ”。 13 战后,作者 登上青山 ,他的内心产生了 哪些感想? 答: _ 答案 作者的感想是 : 为战争结束 、 和平到 来而欢欣, 为又能 自由悠 闲地领略大自 然的 美景而欢欣。 感 到自己的思想自由 飞翔, 感到安 详、 幸福 。 但也感 到战争的残暴景象 仍历历在目。 意识到 在战争 中, 没有人能躲避 , 没有人能无动于 衷。 认识到人们 多诅咒 战争, 渴求和平。 认识 到美与仁爱的 “青山 ” 距离人们还很 遥远, 和平离 人们还很遥远。 14 请在本文第 、第 段 范围内, 找出三 种表达技巧, 并分别 作简要 赏析。 答: _ 答案 点面结合
22、: 第 段, 既写了各种禽鸟 自由飞翔, 也写了 “ 一只 画眉正鸣啭在黑苺 丛中 ”; 既写了海边 “一带平芜” 的生 机勃 勃 , 也写一株粉红雏菊的 美丽。 效果 : 充分而 细致地表现了大自 然生 命的自 由美好。 远景 近景结合: 第 段 , 既写远处的飞鸟 、 新月 、 田野 , 也写 眼前的 画眉、 蜗牛、 雏菊。 效果: 从 空间方面 充分表现了大自然 生命 的自由 美好。 拟人 : 第 段 , 以 “自由 自在 ” 形容天空的 飞禽, 以 “ 快乐 ” 形容小 鸟, 以 “微笑 ” 形容 阳光, 生动体现了大 自然生命的自由美 好。 比喻: 第 段, 用 “ 轻如 蝉翼 ”
23、来喻新月, 突 出了新月的轻灵 ; 用 “童 话里的小精灵 ” 来 喻蜗牛,突出蜗牛 的精致可爱。 反问 : 第 段 , 连用反问 来责问那位闭门不 出的 艺术家, 强调 在战争 中无人能够躲避。 排比 : 第 段 , 用排比和 反复, 写一位艺术 家在战争期间 “不 订报纸, 不 会宾客, 不闻杀伐 之声, 不睹战 争之形 ”, 强调其 躲避战 争、逃 避现实的虚妄企图 。 使用 第二人称: 第 段 , 用第二人称 “你 ” , 拉近与读者的 距 离,引 领读者进入青山上 所见的美景之中。( 任 选三种) 15 读完本文后 ,你对战 争与和平有怎样的 认知? 答: _ 答案 战争违背善良的 人性。 战争使人们无 法享受生活的美好 和大自 然的美 好;战争期 间的人们,谁都难 以躲避战争的伤害 。 战争 并不能解决人类社 会的矛盾; 战争结 束, 也不意味着和 平 的真正 实现。 人们 渴求自由的生活、 淳朴的情谊和美丽 的自然,诅咒战争 ,但尚未 学会摆脱战争的命 运。 战争 源自人们之间的矛 盾和人们思想的狭 隘, 而和平的基础是 人们对 美和仁爱的共同追 求; 有这一共同追 求的引领, 随着人 类社会 的进步 ,真正的和平终将 实现。 文学 家、 思想家们对战 争的批判和控诉, 是实现 真正和平的 重 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