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是化工系学生了解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基础学知识的窗口。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使用型和通用型人才。因此,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如下:学会利用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解释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掌握化学键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和化学平衡;酸碱反应的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性的判据,电极电势
2、和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四大滴定方法的原理(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和性质和制备方法;尤其是要求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基本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篇 结构与反应第一章 原子结构(8 学时,其中观看录象 2 学时)1.1 亚原子粒子1.2 波粒二象性赖以建立现代原子模型的量子力学概念1.3 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1.4 波动力学模型1.5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1.6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7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1.8 原子参数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8 学时)2.1
3、化学键的定义2.2 离子键理论2.3 电子对键的概念与路易斯结构式2.4 用以判断共价分子几何形状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5 原子轨道的重叠价键理论2.6 分子轨道理论2.7 金属键理论2.8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4 学时)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3.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4 化学反应机理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 (4 学时)4.1 热化学4.2 熵和熵变自发过程的另一种驱动力4.3 自由能反应自发性的判据4.4 平衡状态和标准平衡常数第五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2 学时)5.1
4、布朗斯特酸碱5.2 路易斯酸碱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5 学时)6.1 基本概念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6.3 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及埃灵罕姆图6.4 水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和电极电势6.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和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4 学时)7.1 相关定义和命名7.2 化学键理论7.3 异构现象与立体化学7.4 配合物的稳定性第二篇 定量化学分析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3 学时)8.1 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8.2 缓冲溶液8.3 酸碱滴定原理8.4 滴定方式和应用实例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5 学时)9
5、.1 沉淀溶解平衡9.2 重量分析法9.3 沉淀滴定法第十章 配位滴定法(3 学时)10.1 配位滴定原理10.2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6 学时)11.1 氧化还原平衡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11.3 待测组份滴定前的处理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三篇 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第十二章 S 区元素 (2 学时)12.1 单质12.2 化合物第十三章 P 区元素 (一) (10 学时)13.1 概述13.2 天然资源、单质的提取和用途13.3 硼13.4 铝13.5 碳13.6 硅13.7 氮13.8 磷13.9 长周期元素第十四章 P 区元素 (二) (4 学时)14
6、.1 第十四至第十八周期元素概述14.2 硫的重要化合物14.3 卤素14.4 稀有气体与化学发展第十五章 D 区元素 (一) (10 学时)15.1 通性15.2 钛和钒15.3 铬15.4 锰15.5 铁、钴、镍15.6 铜第十六章 D 区元素 (二) (6 学时)16.1 第二和第三过渡系元素的某些重要的互相特征16.2 锌、镉、汞16.3 过渡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16.4 过渡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学与均相催化第十七章 F 区元素 (4 学时)17.1 镧系元素17.2 锕系元素简介第十八章 某些边缘学科中的若干无机化学概念 (4 学时)18.1 环境问题与无机化学18.2 无机材料与固体无机化学18.3 生物体中某些重要的无机化学过程 本学时不包括习题课学时教学参考书1 武汉大学,记录大学等主编,曹锡章等修订, 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3 计亮年,莫庭焕等编著,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