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传统文化66202.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44404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662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662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662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蕴,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旧石器时代人们并不懂得取火,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直到燧人氏的时候,钻木取火的出现饮食也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出现,从此熟食,进入石器时代。神农氏时,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

2、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醋。到了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黄帝作灶,始为灶神。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原与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莴笋、大葱、大蒜,同时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唐宋时期是饮食文化的高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烧尾宴,它是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如果没有唐代的“烧尾宴”,也不可能有清代的“满汉全席”,可见其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

3、。到了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又有了新的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发展并丰富起来。川,鲁,粤,湘,浙,闽,徽,苏八大菜系中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就是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虽有其一己之成法,但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调整。中国茶道是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有之处。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其中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4、。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 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 是指“情洁”、 “清廉 ”、 “清静”、 “清寂”。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在唐代著名诗僧皎然的“三饮诗”里。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既为除昏沉睡意,更为得天地

5、空灵之清爽。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撒轻尘”,自己心神清静便是通佛之心了,饮茶为“清我神 ”,与坐禅的意念是相通的,达到“ 迷即佛众生 .悟即众心佛”的境界。 “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实现了“静心” 、 “自悟”的禅宗主旨。茶道是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尽管当今世界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麦氏速溶咖啡等等最入时的各种各样饮料,但具有独特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中国茶,作为普通的饮料仍然雄踞世界的饮料市场之首,而且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使其成为一种影响最广的“文

6、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 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 ,血缘关

7、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简要的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料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8、、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 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

9、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 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到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 到文天祥的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

10、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 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 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 ,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

11、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儒家所讲的“修身、

12、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第一种和谐,而佛教、道家则侧重于后两种和谐。道家的“道法自然“ 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尤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还认为,要达到上述的3种合谐,就必须坚持“中庸“ 之道,即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

13、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奉献给各位读者。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