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争先创优表彰会汇报材料一、开展了班子自身建设该同志带领村支部、村委会以一班人统一思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村级各配套组织。在该同志领导下,村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扬民主,每遇重大事情都提交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给支部、村委会当好参谋,起到决策作用,党务、村务、财务按期公布。该同志带领村支部村委会积极全面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及“三送”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全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二、加强了组织建设1、积极发展农村党员。该同志自任支书以来,针对大部分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很难适应新时代要求,为此,该同志带领支委一班人认真研究,把发展农村党员作
2、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三培两带及一村一各积极分子培训,把优秀农村知识青年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使该村党员从年龄,文化素质有所改观,几年发展正式党员 7 名,预备党员 2 名,积极分子 3 名。2、开展无职党员设岗责。支部以三会一中心为载休,在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要求每个党员都要认岗,并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基础,通过设岗定责,取得了明显效果,激发了每个党员特长,每个党员都能履行职责,真正在群众中进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支部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收看 2-3 次,从而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支部还认真通过党员一册一线管理,规范了全休党员
3、言行,使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都能自自觉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三、促进了经济建设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明显。每年年初,该同志都要求支部及村委会成员下到各组召开群众会,要求党员干部先行先试,推广良各良法,大力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现初步成烤烟、白莲为主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村每年种植烟叶都在 800 亩以上,收购烟叶 20 万斤以上,白莲种植面积 700 亩以上,今年该村烟草在外界因素影响下,面积一度下滑,面对严峻形势,该同志团结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下到村组通过大力宣传烟草各项优惠政策,讲解对比效益,认真帮助村民搞好土地流转,该村烟草又落实移栽面积 750 亩。该同志还要求支部村委会把农村剩余劳
4、力有针对性进行技能培训,使农村剩余劳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村委会每年都要组织剩余劳力有目的进厂务工,从而提高剩余劳力收入。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支部村委会积极向上级争资争项,基础设施了进一步完善。 (1)公路建设,修通了坝口村到沔坊村水泥公路,该公路长 3.5 公里,总投资 70 多万元。修通了一琴口龙凤坪至上山小组水泥公中 2 公里,投资 40 多万元,拓宽了睦富到沔坊公路路基约 3 公里,路面由原来的 2 米拓宽为现在的 5 米我,硬化水泥路面 500 米,为今年立项修通打下了坚实基础,修通了村部至庄下小组水泥公路 800 余米。全村其他小组都修通了简易公路,这些公路修通为该
5、村村民出行带来及大方便。 (2)水利实施:硬化高地水渠 1000 余米,付竹至三百塅渠 1300 余米,排仔水渠 1600 余米,河石里水渠 700 余米,白岭水渠 1500 余米,街上塅水渠 800 余米,七星 1800 余米,水溪陂至拱桥塅水渠 900 余米,西山下塅水渠 1100 余米,高排塅水渠1400 余米,祠堂塅水渠 400 余米。修复排仔河堤 300 余米,红白岭河堤 400 余米。新修排仔水陂一座,七星水陂一座,矮岭水陂一座,修复石狮水陂一座,锯山水陂一座。完成河石里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作,这些水利实施完善,使该村大部分农田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新修河石机耕道 800余米,上山耕
6、道 1600 余米,通过这些基础设施为今后村民增收至富奔小康打下了扎实基础。五、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以该同志为班长的村支部带领下,沔坊村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以政府为引导,为主体,党员干部为核心原则下,先后完成了红白岭美化整治点,庄下折旧建新点,庄下折旧点涉及旧房拆除难度大,新房建设难安排,意见不能统一,针对这种情况,该项同志带领村支部,村委会成员及该点党员通过一户一户耐心做工作,多次协商,最后群众意见取得统一,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新拆除空心房 6400 余平方米,在 2009 年全镇所有折旧建新点中,名列第一,09 年全镇沼气池建设现场会在该点召开,该点做到了扇形统一,外墙装修统一,当年该点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2010 年完成了沔坊移新村点,该点属易地新建点,该点建设房户涉及村小组多,人员比较复杂,该同志在选举理事会时,认真思考,选出了四名认真负责,大公无私的人来担任理事会,在该同志及理事会公平操作下,仅用两个月的埋单,完成了征地,平整土地,水电安装等工作,该点严格按规划图纸建设,统一户型,统一层高,统一外墙装修,该点在全镇新村点中品位很高。2010 年完成了茂修折旧建新自建点,该点拆除空心房面积 5000 多平米,并当年主体完工,外墙装修完成,为 2011 年新村建设省试点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