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藏象学说,“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一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指内脏,包括五脏六腑 和奇恒之腑,三有储藏之意,生化储藏精、气血、津液等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其二指脏腑的 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藏象:藏通“藏”,“藏象”今作“脏象”。脏象的 本来含义是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 外的征象。其内容包括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以及脏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实际上,脏象是一 个动态的生理、病理综合性概念,一、藏象的含义,二、藏象学说的形成,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形 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
2、、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 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 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 形体官窍所构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以古代解剖学的知识为基础 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三、藏象学说的特点,1.在反复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通过外在的生理、病 理现象了解脏腑内在功能活动及异常变化,经分析研 究,上升为理论,产生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联系学说 2.藏象学说是中医的中心环节、理论核心:建立在整体 观的基础之上,体现在重视内外环境的统一,保持相对 的动态平衡;辩证论治(脏腑之间,脏腑和体表关系) 3.包含一定解剖概念,但又与现代解剖学中的
3、脏器概念 不完全相同。要作为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念来理解,四、藏象学说内容和分类,1.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 实体性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藏精气”,即生化和贮 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藏而不泻”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从形象上 看,六腑属于管腔性器官;从功能上看,六腑主“传化 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泻而不藏”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腑。储藏 精、血、髓,胆汁等精微物质。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第一节 五脏,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 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
4、五脏即概括了心包 络。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 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 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主宰作用,一、心,位置: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 别称: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其液为汗,在志为喜。与小肠互表里,五行属火,属阳中之阳,与夏相应,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 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 即是脉管,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 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
5、管中循环无端,周流 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要完成此生理功能具备条件:脉管通畅、血液充 盈、心气充沛心功能正常的观察对象:面色、舌色、脉象、心胸 部感觉 心血不足、心气不足,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心主宰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生命活动;神分成五个方面,分属于五脏,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关系: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受心神主宰,神是血液功能表现心血不足,心神失养,2.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居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血证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即指心的阳气相当旺盛,既能温煦人体,又能
6、推动血液运行,营养全身,维持生命,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水液代谢等,均依赖于心阳的温化作用 主通明: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血脉丰富,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色泽变化反映出来 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 舌的味觉功能和语言表达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舌的色泽直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心血不足,心火上炎,心血瘀阻,心神失常 手少阴心经之别络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心之病变克从舌上反映,其志在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有利于心主血脉和神志的功能。喜乐过度,心神涣散不收,甚则心神
7、错乱,精神失常心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出一源,汗血同源,血为心所主,所以汗为心液,形态部位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 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生理功能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 用。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 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 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 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 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 “痰浊蒙蔽心包”,附心包络,二、肺,位置:胸中,分
8、居左右,上连气道,喉为门户,居位最高 别称:华盖,娇脏,相傅之官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其液为涕,在志为忧(悲)。与大肠互表里,五行属金,属阳中之阴,与秋相应,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肺气虚,肺失宣降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宗气生成:清气和水谷精气调节
9、全身气机运行,通调水道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肺气宣发,一是使水液迅速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到全身,外达皮毛,“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护卫各个组织器官。二是使经肺代谢后的水液,即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通过呼吸、皮肤汗孔蒸发而排出体外 肺气肃降,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行到肾,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保持小便的通利 水肿,痰饮,尿少,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全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再通过肺宣降作用将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生成宗气 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
10、肺气虚弱,血行障碍,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肺主呼吸,调节呼吸运动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 肺朝百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 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2.生理特性 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居五脏之高位,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可以直接感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风寒、温热邪气,常直接侵及于肺脏,引起肺卫失宣和肺窍不利等病变,初起可见恶寒发热、咳喘、鼻塞等症,故有“肺多表证”之说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娇,即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主皮毛,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自然界寒、热、
11、燥、湿等邪气,常易侵犯到肺脏。人体内的水饮痰湿也常停积于肺,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常影响到肺脏,由于肺体娇嫩,又易受侵害,所以不管是外感或者内伤,常可见到肺脏的病证,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肃降是肺气特有的运动方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在肺的体现。宣发与肃降是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运动方式,二者既相反又相成。宣发,是向上向外的运动;肃降,是向内向下的运动。肺的宣发肃降特性,一方面与其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对全身气机有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宣发肃降与司呼吸:宣发肃降这一对相反的运动,决定着其呼吸活动。宣发对应于呼,肃降对应于吸。肺之所以具有呼的能力,正是其宣发作用的结果。宣发一方面将浊气排出口鼻,另一方面将浊
12、气向体表开泄。随呼而宣发至体表时,不仅有浊气,也有水液。水液或清或浊,出于表,既可滋润皮毛,又可行汗出气。故当外邪束肺,肺气不宣时,上则为鼻塞呼出不利,外则为腠理闭塞无汗。肺之所以具有吸的能力正是其肃降作用的结果。肃降一方面将吸入之气下达于肾,同时也将水谷精微布散周身。故当邪气壅阻,肺失肃降时,往往气满胸中,水溢头面,吸入不得。故凡遇咳喘之病,或为呼多吸少,吸入不利,或吸多呼少,呼出不利,则有宣发失职与肃降不行之差异,宣发肃降与通调水道:水液之运行,也有升降出入,是随肺之宣发肃降而行者。肺主宣发,水液则随其鼓舞而上行头面,外达肌腠。肺主肃降,水液则随其约束而下注肾与膀胱。因肺位最高,故虽有宣发
13、,终将肃降下行。其水液降者自降,升者也必升已而转为下降。所以,虽然随着肺气的宣发,部分水液经口鼻呼出,部分水液经汗孔排出,而大部分水液仍以下行至肾并经膀胱排出为主。就在这种特殊的运行方式中,津液渗透五脏六腑,而为机体所利用,并带走体内代谢所产生的浊气,宣发肃降与气机调节:肺主宣发肃降,以降为主。肺气主降,对全身气机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它与肝气主升构成一对矛盾,共同调节人体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同时也是对肝的升发作用的一种制约,防止其升发太过。另一方面,肺气主降,主收敛,属阴,派生出清凉之性,而对火有制约作用。肺气主秋,秋在夏后,天气下降,夏之火气始衰,阴气始长。这对维持阴阳平衡,保持水火
14、既济固然重要,然敛降不止,清凉太过,则成肃杀之气。肃杀,若令邪气消退,是为吉;若因肃杀而伤伐生气,则为凶矣。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变肃杀,其眚(sheng三声)苍落。”这就是说,肺气主降,能于“物过盛而当杀”(张志聪语)之时杀之,可令四海清平,故其德为清。但若肃杀不止,物尽凋落,则反致凄凉萧条。自然与人,一理相贯,3.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即皮肤、汗腺、毫毛等,是一身之表,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解体温,辅助呼吸的作用。肺有宣散卫气合输精于皮毛的作用,所以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侵袭能力强,反之出现病态情况 开窍于鼻:
15、鼻与肺直接相连,是气的出入通道,鼻的通气和嗅觉必须依赖肺气的作用,故肺气宣扬,呼吸平和,嗅觉灵敏 鼻塞,流涕,喷嚏,声音重浊,其志在悲(忧):悲忧都属于不良情志刺激,对人体的影响是导致肺的宣散运动失调,气机不利,进而导致损伤肺气肺气不足 肺在液为涕:涕是鼻粘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鼻为肺窍,所以肺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从涕的变化中反映出来涕液分泌和质地异常(肺感风寒 、风热、燥邪、肺气不足),三、脾,位置:上腹,膈之下,胃的左方 别称: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其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互表里,五行属土,属阴中之至阴,与长夏相应,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主
16、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运化水谷精微:一是帮助胃肠将饮食物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糟粕;二是帮助胃肠吸收水谷精微;三将其转输至全身 消化不良,吸收不良(食少便溏,消瘦萎黄等) 运化水湿: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形成汗、尿液,排泄于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水湿痰饮证,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眩晕乏力
17、,腹胀泄泻升运水谷精微,使气血生化有源,肌体生命旺盛升举:升托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不下陷内脏下垂,腹部坠胀,脾主统血: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作用来实现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摄血;气旺则固摄作用亦强,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现象出血症(皮下出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2.生理特性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但按阴阳学说来分 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脾又主运化 水液,故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 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
18、袭 脾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位于人体中焦,上为心肺,下为肝肾。所 以,人体水火、气血、阴阳的升降出入运动,都以脾作为中间枢纽。 如血证论即说:“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 溢肌肉,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所以,人体气机阻滞,最 易导致脾胃升降紊乱,运纳失常,而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脘腹 胀闷、大便稀溏等,3.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脾主四肢:脾气的升清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功能肌肉消瘦,四肢无力 脾主肌肉:全身肌肉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使肌肉发达丰满,健壮有力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和食欲与脾胃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脾的升清和胃的
19、降浊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口味正常与否。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口唇色泽不仅反映全身气血盛衰,也是脾运化功能的反映。脾主肌肉,口唇是肌肉的外在反映,脾之华为唇口淡无味,口唇淡白无泽;口甜粘腻(湿热困脾),其志在思:思虑过多可以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结影响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思则气结,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具有润滑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口为涎,但不溢出口外 多涎,少涎,四、肝,位置:腹腔中,横膈之下 别称:将军之官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互表里,五行属木,属阴中之阳,与春相应,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藏血: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
20、血和调节血量的 功能 肝血亏虚,肝阳上亢,血不养目或濡筋,经闭,出血 贮藏血液与防止出血:血液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 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 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收血脉内防止出血 调节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 分的血液需要量相应地增加,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 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 绪稳定时,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防止出血:收藏血液于脉内,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 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调畅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保持人体全身 的气机调畅 瘀血(不及),肝气上逆,血
21、随气涌(太过) 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 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 条件。肝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 消化吸收障碍(肝气 犯脾,肝气犯胃) 调节精神情志 :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 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肝气郁结,急躁易怒 心烦失眠,分泌排泄胆汁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 地分泌和排泄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调节水液代谢:气机调畅,水液输布排泄正常痰饮,腹水 调节性与生殖:妇女经、带、胎、产与男子排精等特 殊的生理活动与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女子月经紊乱,不孕;男子排精不畅,不育,2.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气主升、
22、主动。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五脏之一,与肾同位于人体下焦,故属阴,二是肝为藏阴血之脏。所谓“用阳”,是说肝为风木之脏,外应春生之气,其气主升、主动。因为在生理上肝主升、主动,所以在病理上,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病在临床上常可见到眩晕,头胀头痛,甚或抽搐的肝气亢逆之象。因为肝气容易亢逆,故前人有“肝无虚证”之说,虽有些失之偏颇,却也反映了肝的生理、病理特性 肝主升发: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冲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3.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附着于骨聚于关节,具有联结运动功能,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关系到肢体关节的屈
23、伸和转侧运动。筋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盈筋得所养,肢体才能灵活,运动有力。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爪的荣枯 肝血不足,筋与爪甲失养 开窍于目:肝经脉上联目系,目的视觉功能和视力的强弱取决于肝血的盛衰,目的功能可以观察肝的盛衰,故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目斜上视,白睛发黄,其志在怒:怒为情绪激动时的情志变化,怒致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为肝之液,肝阴血不足或有病变时,泪的分泌也有异常,五、肾,位置: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别称:先天之本,封藏之本 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二阴。其液为唾,在志为恐。与膀胱互表里,五
24、行属水,属阴中之阴,与冬相应,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精气的作用,防止精气无故流失,为 “封藏之本” 含义: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肾中所藏之精的来源: 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 肾精和肾气的关系:是同一物质,肾精为有形的,
25、肾精散则化为肾气,肾气是无形的,肾气聚变为肾精,两者不断相互转化,不可分离,二者为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统称 “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促进生殖繁衍和生长发育(天癸);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主一身之阴阳 肾阴肾阳的概念和生理作用:肾阴和肾阳是肾中精气所含的两种功能相反的成分 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真水,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 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为人体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作用 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盛 人体生长发育异常,肾主水液: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肾阴和肾阳对参
26、与整个津液代谢过程中的各个器官都有调节,肾阳的功能最为重要肾阳 对各脏腑气的功能,尤其脾、肺运化和输布水液功能使代谢后的水液经蒸腾气化升清(重吸收)降浊(尿液)使膀胱开合有度,排出尿液,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 肾脏本身就是津液输布和排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尿的生成和排泄直接有关 痰饮,水肿,小便异常(遗尿,小便失禁,尿少,尿闭),肾主纳气: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物质基础是肾中精气。精气充沛则封藏摄纳有力,精气不足,则摄纳无力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或
27、动则气短等病变,为“肾不纳气”,2.生理特性主蜇守位 主蜇: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 守位: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 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3.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生髓主骨,其华在发: 生髓主骨: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方面。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并对其提供营养,如
28、果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生长健全,反之发育迟缓甚至出现骨的病变(小儿发育迟缓,成人骨骼软弱或骨质疏松) 头发的生长,有赖于精和血的滋养: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故头发的生长、脱落、润泽和枯槁与肾精、肝血盈亏有关。二者充足则头发长而光泽,反之毛发枯槁或变白脱落。“发为血之余”,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耳的听觉灵敏与否有赖于脑髓的充养,脑髓为肾中精气所化,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故听觉灵敏,反之听力减退、耳聋耳鸣等发生 前阴是男女外生殖器与尿道口的总称,是排尿、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经、娩出胎儿的器官。生殖和排尿均和肾中精气充盈与否有密切关系 后阴指肛门,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气的固封功能对于肛门固摄粪便
29、,不使其无控制排出起重要的作用,其志在恐:恐为不良情志刺激,肾藏精而居下焦,恐则气下,可使精气却而不行,难于布散全身。反使气迫下焦,出现下焦涨满,甚至遗尿等症。故“恐伤肾”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之液,为唾液中质地较稠厚者,循肾精而上循舌下,溶润食物,利吞咽,保护滋润口腔。故多唾或久唾,最易耗伤肾中精气,附 命门,命门一词,始见于内经 左肾右命门说: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之说,始自难经 两肾总号命门说:明虞抟(tuan)明确指出“两肾总号为命门” 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明赵献可首倡以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 命门为肾间动气说:明孙一奎首倡,认为两肾中间为命门,但其间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一种原
30、气发动之机,命门并不是具有形质的脏器 肾阳,即命门之火,肾阴,即张景岳所谓“命门之水”。肾阴,即真阴、元阴;肾阳,即真阳、元阳。古人言命门,无非是强调肾中阴阳的重要性,第二节 六腑,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具有受盛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的功能,即“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突出强调“通”、“降”二字,若通和降的太过与不及,均属于病态,胆: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胃:灵枢.胀论中说:“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 小肠: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大肠:
31、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大肠者,传送之官,变化出焉。” 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三焦: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一、胆,胆居六腑之首,附于肝之短叶间。其形呈囊状,中空有腔,排泄胆汁协助消化,形态特征同于六腑,故为六腑之一;又因贮藏胆汁,为精纯、清净的警卫物质,与五脏藏精气功能特点相似,又主决断和精神情志活动,故又属奇恒之府之一。又称中精之腑,中正之官 生理功能如下: 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别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脏。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之,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于小肠。贮藏于胆
32、腑的胆汁,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使之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主决断: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遇事犹豫怯懦。受精神刺激易成疾病,二、胃,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连食道,下通小肠,分为上、中、下脘三部。主要生理功能: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称之为受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仓廪(lin)之官”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
33、成食糜的过程。胃主腐熟指胃将食物消化为食糜的作用。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故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功能减退:纳呆,厌食,胃脘胀满,亢进:多食善饥,胃主通降,以将为和: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胃主通降是指胃脏的气机宜通畅、下降的特性。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初步进行消化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于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是由胃气通畅下行作用而完成的。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传化
34、糟粕的功能在内 胃脘胀痛、纳呆厌食或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呃逆口臭、嗳气,生理特性 喜润恶燥。由于胃为腑,属阳土,必赖充足津液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其受纳和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 属阳土,易成燥热,使津液受损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故治疗以甘凉柔润或甘寒生津的药物作为生津养胃的基本方法,三、小肠,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受盛之官,属火,为阳 主要生理功能: 主受盛化物 :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
35、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二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腹痛,腹胀,泄泻,主泌别清浊:小肠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分清,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进行吸收,再通过脾之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供给营养;别浊,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
36、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其实为脾之升清和胃之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四、大肠,大肠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其下端紧接肛门,传导之官,属金为阳 生理功能主要如下: 传导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使之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的作用。大肠接受由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再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属整个消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故称“传导之腑”、“传导之官” 大肠的传导功能,主要与胃的通降、脾之运化、肺之肃降以及肾之封藏有密切关系,五、膀胱,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为“津液之腑”、“州都之官”,属水,为阳。功能如下: 贮存尿液:
37、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其被人体利用之后,即是“津液之余”者,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小便与津液常常相互影响,如果津液缺乏,则小便短少;反之,小便过多也会丧失津液,排泄小便: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适度,则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遗尿,小便失禁,尿痛,淋涩,癃闭,六、三焦,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焦指生物体内之缝隙。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即脏腑和组织器官之间的缝隙相互沟通所形成的庞大的形状复杂的通道。属脏腑中最大的腑,
38、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若为人体部位则分为: 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的作用 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肝胆,“中焦如沤(ou)”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通行元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运行水液:三焦能“通调水道”,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
39、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尿少,水肿,小便不利,第三节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腑 奇恒,异于平常之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管腔或囊性器官,功能似脏,都是贮藏阴精的器官,不与饮食物直接接触,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其中除胆为六腑之外,其余的都没有表里配合,也没有五行的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 这里只讨论脑、女子胞,一、脑,脑,又名髓海、头髓,脑深藏
40、于头部,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髓海 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精神意识思维: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 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与脑有密切关系,三、女子胞,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等,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 主持月经:月经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的产生,是脏腑气血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孕育胎儿:胞宫是女性孕产的器官 影响女子
41、胞功能的因素:见下页,女子胞与脏腑: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血来源于脏腑。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与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它们分司血的生化、统摄、调节等重要作用。女子胞与肝、脾、肾、心的关系尤为密切 天癸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机能成熟所必需的重要物质,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女子到了青春期,肾精充盈,在天癸的作用下,胞宫发育成熟,月经应时来潮,有了生育能力,为孕育胎儿准备条件。反之,进入老年,肾精衰少,天癸由少至衰竭,月经闭止,生育能力也随之而丧失 女子胞与冲脉、任脉:冲脉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
42、脉,故称冲为血海。冲为血海,蓄溢阴血,胞宫才能泄溢经血,孕育胎儿;任主“胞胎”,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人体妊养之本。任脉通畅,月经正常,方能孕育胎儿,任脉气血通盛是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基础,男子之胞名为精室,又称精脏、精房等。包括与男子生 殖相关的诸多器官组织(睾丸、附睾、前列腺等), “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具有 贮藏精液、生育繁衍的功能。精室为男子奇恒之腑,位 居下焦,具有“亦脏亦腑,能藏能泄”的特征。精室的生 理功能是化生贮藏精液,主司生育繁衍。为肾所主,与 督脉相关遗精、早泄、不育,附 精室,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
43、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气行则血行,血至气亦至。若血无气的推动,则血失统帅而瘀滞不行;气无血的运载,则气无所依附而涣散不收肺气虚弱或失宣降:心血瘀阻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影响肺宣降:咳喘、胸闷,2.心与脾:主要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心主血脉而又生血,心血赖脾气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心血的不断滋养和心阳的推动,并在心神的统率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血液在脉内循行,赖心气的推动,又靠脾气的统摄,方能循经运行而不溢于脉外。心藏神,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多劳伤心神还伤脾心脾两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脾气虚弱食
44、少腹 胀,便溏心气不足血瘀,脾气虚损出血,3.心与肝:血液方面:心主血,心是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和调节血液的重要脏腑。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神志方面: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然主要由心主宰,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心肝血虚或心肝血瘀心肝气郁或心肝火旺,4.心与肾: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又称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心肾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了病理状态,称之为心肾不交。心肾关系还包括:精神互用,心肾精血互化,心神肾精互用;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
45、上下相济,就是心阳与肾阳的关系心肾阴虚火旺的心肾不交,心阳不振或肾阳虚衰的水气凌心,5.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的关系。气的生成方面:肺主气,脾益气,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输于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肺司呼吸和脾主运化功能是否健旺与气之盛衰有密切关系;水液代谢方面: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肺脾两虚脾失健运为痰,为饮,为肿,肺失宣降痰嗽咳喘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6.肺与肝: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的协同调节肺主肃降肝主升发,肺主治节肝主疏泄:龙虎回环肝火犯肺(咳嗽,
46、胸痛,咯血)肺病及肝(头痛易怒,胁肋胀痛),7.肺与肾: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由肺所主,但需肾的纳气作用协助。只有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肃降下纳于肾。水液代谢方面: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与肾之间存在着标和本的关系。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水液只有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才能使精微津液布散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去,浊液下归于肾而输入膀胱。肾为主水之脏,有气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开阖。通过肾的气化,使清者升腾,通过三焦回流体内;浊者变成尿液而输入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肺肾两脏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水液代谢的调节。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是互相资生的。肺属金,
47、肾属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盛,保证肾的功能旺盛 水液代谢障碍(咳逆水肿),肾不纳气证,肺肾阴虚证,8.肝与脾:消化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输入肠道,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所以,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血液方面:血液的循行,由心所主持,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赖脾之化生。脾气健运,血液的化源充足,则生血统血机能旺盛肝脾不和或土壅木郁或脾虚生湿化热及肝脾气虚致血虚或出血,又及肝出现肝血不足藏统失司:出血,9.肝与肾:阴液互养: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
48、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水为母,木为子,母子相生,称为水能涵木。肾阳资肝阳不致肝脉寒凝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肾阳虚 精血互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肝肾精血两亏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主要表现在
49、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女子月经紊乱,男子遗精滑泄等,10.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先天为后天之根” 。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 。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湿,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关门开合,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但这种开合作用,又赖脾气的制约脾失健运,不能充养肾精,脾肾阳虚,二、六腑之间关系,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的生理功能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化水谷,行津液的器官。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输布、废物的排泄等一系列过程,就是六腑在既分工又合作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的 受纳、消化、传导、排泄不断地进行是一个虚实不断更替的过程。腑之特点是实而不能满,宜通不宜滞,满则病,滞则害 六腑病变,多表现为传化不通,如经过治疗,使六腑通畅了,那么六腑的功能也就恢复常态了,三、五脏和六腑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