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大勇,魏继洲. 五四新文化运动言说语境中的“偏激”修辞以钱玄同等为中心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周飞.用心体悟历史的机缘 例谈新文化运动一课的设计灵感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11)梁笑梅. 小说星期刊与香港早期新诗的次源性传播J.中外诗歌研究 2010(3)王彬彬.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J同舟共进 2010(6)童玲. 路跑市场的“新文化运动”J.环球体育市场 2010(5)王兆平. 新诗教学“新”路之探寻J.语文教学之友 2010(8)陈美容. 新文化运动、 “文化热”与“国学热”从文化整合中的三种现象看文化转型规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010(5)李新刚.胡适的新“三从四德”J.档案时空,2010(9) 邱萍.现当代民俗学研究的特点分析J.世纪桥,2010(19) 王新宇.弘一大师温州情缘温州博物馆藏弘一大师致友人郭奇远信札J.收藏家 2010(10) 陈晖.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选择与设置以新文化运动为例J.福建教学研究.2010(7) 燕华.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背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陈漱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J.同舟共进,2009(5) 乐朋.鲁迅与胡适:两面旗帜的“陌路”与
3、“同途”J.同舟共进,2009(5) 胡海珍.鲁迅的一个失掉的好世界浅谈故乡的现代性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 2009(11) 张春丽.浅析高一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权思想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2(4) 周建超.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0(5) 张剑.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J.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9) 霍双喜.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0(9) 刘继兴.蔡元培为陈独秀造假履历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0(10) 谢龙.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中华文化现代转型之序幕J.新视野,201
4、0(4) 徐晋如.为旧体诗词注入全新的生命论新文化运动对于诗词发展的作用J.社科纵横,2010(8) 邱淅闻.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J.学理论,2010(23) 聂慧丽.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对儒学的阐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张艳丽.古典诗词歌曲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与可行性J.民族音乐,2010(4) 任慧群.“病态群理”与“新旧调和”重读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J.邢台学院学报,2010(3) 刘坛茹,邢娟妮.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杨云鹏.新文化运动中自由主义传统观刍议J.新西部:下半月,2010(8)王四
5、朋.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书刊装帧的崛起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2010(9) 方旭.也谈新文化运动读王奇生革命和反革命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9) 关志远,苗凤波.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的历史地位与贡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陈明远.从“北大三兔”联想到新文化运动三代英杰J.炎黄世界 ,2010(5) 李杰.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新文化运动的多元理解兼谈阅读与思考对深化历史认识的意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7) 刘坛茹.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白贵,金强.回族新文
6、化运动与回族报刊之互动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4) 孙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关于“国乐”传统的几点反思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4) 吴晓远.浅说新文化运动中的“学衡派”J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2010(2) 宋燕舞.学习伴我成长 审计辉耀年华-在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前 J.审计月刊,2010(6) 华元.开启新时代的先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J.民主 ,2010(3) 蒋晓丽,闻学峰.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新闻伦理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尹旦萍.爱情是什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爱情的讨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3) 郝雨.21
7、世纪的文学革命论也谈中国文学教育的改革J山花:上半月,2010(6) 肖朗,黄国庭.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作者群体的转变基于量化的分析 J.大学教育科学,2010(3) 李良忠,景皓洁.网络世界的“新文化运动”J书摘,2010(6) 孙郁.五四新文化:从“人各有己”到“自他两利”J群言 ,2010(5) 汪杨.新文化运动的地域展开以安徽地区的书、报、刊等媒介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张敬燕.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略论梁启超新闻文的创作特色J.河南社会科学,2010(3) 刘宁元.“五四”新文化时期北京女性报刊评述J新闻知识 ,2010(4) 牛军.对五四新
8、文化运动文化方案的考察J船山学刊,2010(2) 张金荣.易白沙评孔扬墨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J.文史博览:理论 ,2010(2) 尹旦萍.新文化运动对女性问题的关注J.社科纵横,2010(4) 王安琪.试论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重建”问题J.文学与艺术,2010(3) 许如广.跃动的“五四”之光参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J.军队党的生活,2010(5)尹旦萍.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婚姻自由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1) 李毅红.五四青年教育探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青年教育特点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 尹旦萍.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夫权的批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
9、报 ,2010(2) 王一羊.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抉择以鲁迅及其小说阿 Q 正传为例 J新西部:下半月,2010(3) 张大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激烈反传统主义探析J理论界 ,2010(3) 丁小丽.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2)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下)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 J文史知识 ,2010(3) 朱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 莫志斌,梁志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努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付宏.“少年贵州会”
10、与新文化运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 白兴荣.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王国太.从标准化建设到“新文化运动”J中国交通建设监理 ,2010(1) 朱德发.以科学思维辨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10) 张文娟.也谈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男权思想的批判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0) 张琪.中国对现代化浪潮的回应我眼中的“新文化运动”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09(4) 储天虎.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战争认识的嬗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18 新文
11、化运动就在我们身边! 袁伟时 南风窗-2009 年 11 期 219 梁漱溟“五四“新文化观研究 聂慧丽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年 1 期 220 论上海戏剧协社诞生的必然性 黄世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 年4 期论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彭平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6 期 222 白话文学史:文学史书写的政治 高建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 6 期 223 现代中国新诗的诞生与政治文化以胡适的实践为中心 张立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6 期 224 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先行者王光祈 张俊梅
12、儿童音乐-2009 年 12 期 225 图式的背后油画沉睡的维纳斯与乌尔宾诺的维纳斯探析 王惠彬 美术大观-2009 年 12 期 226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王德硕 大江周刊:论坛-2009 年 11 期 227 文化:内置于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关键词 王怀平 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 年 12 期 228 现代书院面临两难困境 柴爱新 红蕾教育文摘(下旬)-2009 年 12期 229 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略谈 王维琴 戏剧丛刊-2009 年 6 期 230 民国时期“教授治校”体制分析罗家伦时期的清华大学 赵章靖 刘晓晓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 年 11 期 231 从新青年看期刊
13、栏目的设置 杜波 编辑之友-2009 年 11 期 232 传统科学价值观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马红霞 刘琪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6 期 233 中国婚姻观念的现代建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离婚自由的讨论 尹旦萍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 年 6 期 234 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建构的理论积淀和感知能力问题 贺绍俊 山花:上半月-2009 年 12 期 235 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胡军 文史知识-2009 年 12 期 236 善良的小巴金 喃喃(改编) 坤正(画) 中外童话画刊(幻想+欢乐)-2009 年10 期 237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父权的批判 尹丹萍 湖北成人
14、教育学院学报-2009 年6 期 238 生产力发展视角下的五四运动研究 黄亚玲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 年6 期 239 静处的月明:林徽因诗存及其它 张建智 博览群书-2009 年 12 期 240 好书超市 无 博览群书-2009 年 12 期没有情感的知识没有情感的道德新文化运动中学者的宗教观研究 张映伟 社科纵横-2008 年 2 期 245 阳翰笙: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王庆跃 张少青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 3 期 246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创作 王吟 文教资料-2008 年 29 期 247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淘汰实用主义 郑超 文教资料-2008 年29
15、 期 248 论新文化运动前陈独秀爱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潘小燕 文教资料-2008 年27 期 249 易卜生主义和伤逝 李士稳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7 年 11 期 250 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公民教育思想研究限于 19251945 时段的考察 刘保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 6 期 251 五四启蒙文学思潮论 余新明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11 期 252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责任“观 邵建 书屋-2006 年 12 期 253 “新文化运动“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方李莉 观察与思考-2005 年 17 期 254 “五四“时期新散文产生原因初探
16、葛苑春 宿州学院学报-2004 年 5 期 255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孙敬慧 剧作家-2004 年 5 期 256 对新文化运动中“革命“作为一种姿态的思考 甘智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 1 期 257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刘彦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年 2 期 258 夹缝里的“五四”启蒙的呼唤与保守的反诘 谢毓洁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年 6 期 259 陈望道美学思想探源 冯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2 期 260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体育思想肇始
17、 王松 张爱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年 1 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重塑 赵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2 期 263 巧用虚词出新意 赵耀昌 读读写写-2009 年 11 期 264 辜鸿铭只会说写文言吗? 赵玲 高考(江苏版)-2009 年 10 期 265 为文学立正统,为国学存硕果青鹤述评 李勇军 考试.高考族-2009 年 11 期 266 假如 赵丽娟 新语文学习:高中-2009 年 9 期 267 当代文学巨匠茅盾 无 当代学生(读写版)-2009 年 9 期 268 胡适的“少年得志” 佚名 中学生故事与阅读-2009 年 10 期 26
18、9 博雷,文人书法的代表 张瑞田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9 年 6 期 270 让硬笔书法在素质教育中得到不断发展 冯英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09 年 7 期 271 大材小用 无 作文素材-2009 年 7 期 272 名著开讲子夜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 韩夫乐 新语文学习:高中-2009 年 7 期 273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新文化运动 李远振 中学生导报中考历史快递-2009 年 5 期 274 罗素语录 平瑞方 新作文:中考作文智囊-2009 年 6 期 275 荷塘月色 无 快乐学语文:初中版-2009 年 5 期 276 刘半农 粗话启事 无 读写月报:新教育-2009
19、 年 3 期 277 守望与延续-关于“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 黄君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9 年 4 期 278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王家新 名作欣赏:中学阅读-2009 年 2 期 279 如何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薪文化运动的性质 王光成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09 年 1 期 280 中外历史上的主流思想和思想解放运动专题复习 谭朕元 中学生导报高考历史-2009 年 1 期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无 中学生导报高考历史-2009 年 1 期 282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刘洪智 中学生导报高考历史新课程-2009 年 1 期 283 新文化运动 姜永康 中学政史地:高中历
20、史版-2004 年 07M 期 284 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历程 王强 于波 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2004 年 05M 期 28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传统三题 李翔海 齐鲁学刊-2009 年 6 期 286 当代中国的先锋诗歌与诗人形象 柯雷(Maghiel van. 中外诗歌研究-2009 年 3 期 287 中国新诗发生期新诗集序的媒介价值 梁笑梅 中外诗歌研究-2009 年 3期 288 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叶长青 刘建国 吉林教育:高教-2009 年 11 期 289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再思考 燕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21、5 期 290 重庆“新文化运动” 刘彦昆 朱文强 小康-2009 年 11 期 291 2002“新文化运动陈列” 无 中国博物馆-2009 年 3 期 292 2009“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 无 中国博物馆-2009 年 3 期 293 学潮的变相与五四运动学术文化价值的提升 姜朝晖 德州学院学报-2009 年 5 期 294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意义 周景芝 剑南文学:下半月-2009 年 9 期 295 怠约一坡青果讲方言:现代汉诗的另类历史 田晓菲 宋子江(译). 南方文坛-2009 年 6 期 296 胡适与近代图书馆 张喜梅 教育科学文摘-2009 年 4 期 297 “
22、骄杨”杨开慧 杨士勇 高中生:快乐阅读-2009 年 11 期 298 从胡适的思想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属性 谢华 王丽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3 期 299 声音 无 青年教师-2009 年 8 期 300 新文化运动与武术发展 崔健 搏击:武术科学-2009 年 10 期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戏剧的接受 周兴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3 期 303 03 音乐,与政治无关? 无 体育博览.运动健康-2009 年 10 期 304 对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反思 无 学术界-2009 年 5 期 305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叶长青
2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年 4 期 306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 吴志菲 红岩春秋-2009 年 5 期 307 “社会” 是一个关键词: “五四解释学”反思 杨念群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 10 期 308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传统文化观 张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年 5 期 309 成都杜甫草堂馆藏沈尹默作品将在湖州市展出 无 杜甫研究学刊-2009年 3 期 310 革命先辈人民英模 无 军队党的生活-2009 年 10 期 311 欧洲文艺复兴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邓宏艺 白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3 期 312 陈独秀留给后人的沉思 何强盛 21 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09 年 9 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刘慧 学理论-2009 年 21 期 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郑师渠 新华文摘-2009 年 1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