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哑剧表演对对碰 动作神态教学准备:教师在近十张纸条上写上“洗衣机”、 “猪八戒脚踩西瓜皮”、 “电视节目真好看”、 “我碰到了难题”、 “口渴喝到了烫水” 、等学生容易表演的内容。一、趣味引入(板书:表演)师:说起表演,大家一定兴高采烈,今天的表演与以往不同,而是(板书:哑剧)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来表示。 (板书:对对碰)表演者要根据抽到的纸条上的内容进行夸张性的表演,让我们下面的同学来猜,猜中了,表演者有奖。学生复述老师的话语。二、观察说话1、请一号表演者抽签_思考几秒钟马上表演_同学们观察思考的神态,动作,猜想他的心理活动,然后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 (引导说话要细致,请个别学生说
2、话)如:江鑫同学从老师手中小心谨慎地抽出一张纸条,看了看,眉头拧在了一起,嘴里嘀咕着:怎么表演啊!说着,向老师投去了求救的目光。老师笑盈盈地鼓励他:“一定行,赶紧表演吧!” 江鑫灵机一动,用手比划着一个一个大大的长方体,接着好象用手拧开一个水龙头,伸出手指,揿下一个开关,自己不停地转动着身子。转了好一会儿,看同学们没有感觉,他赶紧脱下自己的外衣,抱在怀里有转了起来,这下,我们都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洗衣 机!”2、请二号同学表演。 (要求观察细致,说话清楚明白, )如:江佳豪高高地举起手,大喊:“让我表演,让我表演”老师满足了她的愿望。江佳豪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看他的架势好象表演冠军非他莫属。等
3、他笑眯眯地抽出老师手中的纸条后,傻眼了,时而搔搔头皮,时而挤眉弄眼,时而扭动着身子。晶琦一看,赶紧往台上走,拿过江佳豪手中的纸条后,迅速,把手捏成拳头,放在嘴边,摇头晃闹,嘴里还念念有词,跟电视里的歌星差不多。这还不算,两条腿一个劲地前后左右跳动,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忘记了说表演的内容“载歌载舞”了。3、多位同学上来抽签,分别表演,学生猜表演的内容。(观察者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话)三、习作构思1、师:我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进行了“哑剧表演对对碰”的游戏,大家是不是觉得游戏特别有趣。愿意让其他班里的同学也来和我们分享游戏的快乐吗?那我们就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怎样写才合适呢?我们先自己考
4、虑一下,再和同学交流。2、交流写作思路游戏前 规则详写 洗衣机、猪八戒踩香蕉皮、载歌载舞(给人印象最深的)游戏中 略写 喝烫水 (其他的)游戏后 欢声笑语开头:写欢快的场面,接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最后再次出现欢快的场面。3、怎样把略写部分写好 能给文章增彩如:其他的表演也精彩纷呈。 “电视节目真好看”栩栩如生;“我遇到了难题”也感觉不错;“开水烫着了嘴 ”惟妙惟肖附学生优秀习作:哑剧表演对对碰说起表演,谁都会,可是这个哑剧表演可够难的了。游戏规则是:抽签分组,分别为红队和蓝队。某个同学从老师手上抽一张签,根据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时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动作神态等肢体语言来表示意思。观察者如
5、果猜对了,就给予表演者和猜对者掌声鼓励。要说谁表演得最精彩,我认为非 莫属。她一路小跑,站在吉老师面前,很快地抽了一张签,打开一看,傻眼了,却有一个字不认识。只得皱着眉头向老师求教。吉老师贴着她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了她。于是她迅速地表演起来。只见她将右手放在嘴前,嘴不听地张动着,好象是在唱着什么,她的两手变成兰花指,一高一低,一会儿在空中转动着,一会儿在腰下旋转着。表演结束还学着歌星的样子向观众深深地鞠躬。我们异口同声地猜:“唱歌跳舞” , “边歌边舞 ”。老师清了清嗓子,宣布答案:“ 载歌载舞”!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真有趣,我也想上去表演。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刻把手举得高高的。好运很快地降
6、临到我的头上。我兴奋不已,但又担心自己抽到了不容易表演的一支签。我战战兢兢地抽出了老师手中的一张纸条。一看题目,哎呀, “电视节目真好看”怎么表演才好呢?突然,我灵机一动,于是我很夸张地将右手伸到前面,做出拿东西放在手里的动作,接着用大拇指按动几下,眼睛盯着前方看,边看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忽然,我又按动了一下按钮,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我是干什么吗?我是幸运的,好几位同学都猜对了,那就是“电视节目真好看”这个内容。掌声响起,我感到无比地欣慰。其他的节目有的很精彩,如:“猪八戒脚踩西瓜皮”、 “洗衣机正在工作 ”也有的不能准确表达原来的意思。如:“考试考砸了,挨批评”、 “恍然大误 ”等等。游戏在
7、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却一直平静不下来:如果人不能说话,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在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嘲笑,我特别同情他们。让我们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吧,多给别人一点关爱,多为残疾人提供一点方便。好题:有趣的游戏 快乐的作文课 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师生同乐 收获真不小 一举两得为什么 “3+1=1”游戏作文老师:做游戏也得动脑筋,那就是(老师在黑板的右侧竖着写“看”“ 听”“想”三个字):首先要“看”,还要注意“ 听”,而且要动脑筋“想”。(2)尝试游戏 (老师在黑板正中间画了一条长长的竖线) 老师:谁能让这条长长的竖线变短了? 生 1:(一名同学写了一个大大的“
8、听”字)这一竖,当成“听”字的一竖,让人感觉竖变短了。老师:他没听懂。谁再来? 生 2:擦去一截(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到黑板演示) 。 老师:你用的这是什么办法? 生 2:(说不出,摇头。 ) 老师:可以请人帮忙。 生 2:(叫起班里的另一名同学) 生 3:可以叫做“ 去除法” 。 老师:(老师重新把竖线变长)问:谁还有别的办法? 生 4:走一段距离,离黑板远一点,竖线会感觉变短。 老师:离多远都是这条线,没有变短。 生 5:中间擦一段。 老师:可以。这叫什么方法? 生 5:可以叫做“ 分解法” 。 老师:对,分解法,或者“截断法”。还有什么办法? 生 6:在这条竖线旁边画一条更长的线。 老师:这
9、叫什么方法? 生 6:比较法。 老师: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老师:下面我们正式上课。 一、老师揭题。 1、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道算术题: 3+1= 10+2= 199+166=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生 1:就是 老师:没有“就是” 。 生 1:嗯 老师:没有“嗯” 。别跟某些领导讲话似的,有那么多毛病。 生 1: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加法题。 生 2:老师出了几道数学题。 老师:说和大家不一样的想法。看到这三道数学题你怎么想? 生 3:是不是作文的字数。 老师:谁规定作文一定要有一定的字数?写的长不一定比
10、写的短好。语言越简练越好。 生 4:今天是习作课,干嘛出几道算术题? 老师:下面大家动笔,写下第一段。不用写题目,文章自古本无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学生写作,教师巡查指点。 老师:“本来是一节习作课,老师却在黑板上写了几道算术题,让我很疑惑。 ”这个“疑惑”用得好。 老师:“老师出了几道没有意义的算术题。 ”写得好!二、老师否定学生答案。 1、老师:第一段我们就写到这里。看黑板上的几道题,谁会做? 2、 (学生纷纷举手,老师请一名同学到黑写出答案) 3+1=4 10+2=12 199+166=365 3、老师:这位同学解答的对吗?(学生表示解答正确,结果老师在每道式题后面打了一个“
11、”。 )老师:这时你怎么想?说说看。 4、学生一脸疑惑。 生 1:同学的答案明明是正确的,为什么老师说错了? 生 2:什么大学老师,连算术题都不会。 5、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开始动笔写第二段。 6、学生写作,老师巡查指导。 师提示:这位同学写的好, “重重地打了个叉” 。高年级了,不仅要有 叙述,还要有描写,有议论。 7、生 1:朗读自己习作。老师:写得不错,读的不太流利。大家说一说,他写的怎么样?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大度的表现。 生 2:“连数学题都不会,还大学教授呢!” 老师:提提建议,如果加上点什么就更好!学生小声议论 三、老师写出“答案” 。 1、 (老师每个式
12、题后面都写了“1”。 )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想法? 2、学生发表看法。 生 1:娄老师,是不是你写错了? 生 2: “3+1”“10+2”“199+166”怎么会等于“1”呢? 老师:再动脑筋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三个式子的结果都等于“1”。 生 3:三个季度加一个季度是四个季度,四个季度是一年,所以“3+1=1”。依此类推,一年又是二个月,所以“10+2=1”。一年又 365 天, “199+166=1”。 3、老师:下面写第三段。高年级了,写作要注意有顺序、写具体、抓重点,又是还要注意写出特点。 4、学生写作,老师巡查指导。 老师:“啊,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啊” 用得好。 “恍
13、然大悟” 用得好。 老师:“一语道破天机。 ”好!高年级作文,不能总是大白话,要用书面语。 5、同桌交换习作。 老师:我们写作,要愿意拿给别人看,让别人欣赏,请别人提提意见。 6、师生评议。 生 1:我想一年有四季,所以“3+1=1” 老师:我要给她提一点意见,这个发现不是她,是我。她是在篡夺我的胜利果实。 (学生笑)写实的作文要真实。 四、发散扩展,学生出题。 1、你能给我出这样的题目吗? 2、学生出题。 生 1:一周有七天,所以“5+2=1”。 生 2:“4+3=1”。 老师:“1+6=1 ”。怎么总是“年月日” ?可不可以换个角度? 生 3:6+2=1 。因为一个人头上有两只眼睛,两只眉毛 老师:眉毛是按“只” 说吗? 生 3:人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还有两条眉毛。所以是“6+2=1” 五、给习作命题。 1、老师:给你的作文命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呢? 2、学生命题。 为什么“3+1=1” 怪老头,怪作文 换一种角度思考 一堂让我受益匪浅的作文课 “1”的特性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六、小结。 这节课让我们懂得了,口语表达就是我“口”说我“眼”,我口表我“心”。写作就是把“说”变成“写”。还让我们懂得了,写作要真实、具体、有顺序,又重点,抓特点。要在叙述中有描写,有议论。要注意纠正口头语。少说大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