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计算机的诞生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时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 埃尼阿克 “(ENIAC) ,是 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装有 18 000 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子线路实现运算。“埃尼阿克“ 每秒能做 5 000 次加法,或者 400 次乘法。如果用当时最快的机电式计算机做 40 点
2、弹道计算,需要两小时,而“ 埃尼阿克“ 只要 3 秒钟,这在当时,的确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然而 “埃尼阿克“ 还不完善,实际上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寄存器,仅仅能寄存 10 个数码。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得重新焊接连线,很费时间。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虽仅约 40 年的历史,可已经历了“ 四代“ 的变革,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正在向第五代-会思考的机器过渡,从而向人们展现人类将制造出“会思考 “的机器的美好前景。 第一台计算机1946 年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埃尼亚克) 发明者:美国宾夕法
3、尼亚大学的莫克利教授和埃克特博士特 征:电子管用了 18000 多个重量达 30 吨占地面积约 170 平方米耗电 150 千瓦计算速度为每秒 5000 次加法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体系结构: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重要思想:存储程序和二进制方法存储程序:程序和数据一样都存在内存中 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现在计算机都称为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过程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代:电子管 (2)第二代:晶体管(3)第三代:集成电路(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2. 新一代计算机(1)智能计算机(2)神经网络计算机(3)生物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1946
4、50 年代后期 电子管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工程计算 几千 几万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50 年代中期 60 年代后期 晶体管 FORTRAN、COBOL 、ALGOL,并已经出现了操作系统 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数据处理 几十万次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60 年代中期 70 年代前期 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日渐完善 范围更加广泛 几十万次 几百万次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70 年代初期 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并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作主存储器 系统软件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正向智能化迈进,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发展迅速 社会的各个方面;以 LSI 为基础,微型计算机得到发展 百万次 上亿次
5、3、发展趋势 (从结构和功能方面看)(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多媒体化4、新的划代方法:按其功能和计算方式划分(1)主机时代(2)中、小型机代(3)微型机代(4)客户机/ 服务器代(5)Internet/Intranet 代 计算机的发展以使用的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 采用电子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 采用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贮信息,扩充了存储容量。 输入输出设备落后,还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6、。ENIAC 属于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减少、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存储容量提高。酱子家园 U1i7q( Wn1ve.F 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如 FORTRAN、COBOL 、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69) 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 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
7、系统的处理能力。 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 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序迅速扩大,除用于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外,还用于处理图形、图像及文字资料等方面。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耗电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更快。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今) 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集图像、图形、声音、文字处理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
8、领域。集成技术的发展,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使计算机得以微型化,因此出现了微机!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ENIAC 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 年
9、1957 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 年1964 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 年1970 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三计算机发展史 早期 1854 年1890 年 1890 年20 世纪早期 20 世纪中期 20 世纪晚期现在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为: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1)巨型化是指发展告诉、大存储容量和强功能的巨型计算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诸如原子、天文、核技术等尖端科学以及探索新兴领域的需要。巨型计算机
10、的研制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微型化。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迅速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因为微型计算机可以渗透到仪表、家电、导弹弹头等中、小型机无法进入的领域,所以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展异常迅速。(3)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分支,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化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信,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4)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是“智能”计算机,让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使计算机具有视觉、听觉、语言、推理、思维、学习等能力,成为智能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