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章 朗读.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41480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朗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三章 朗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三章 朗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三章 朗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三章 朗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话与口才,主讲 蔡录昌河北金融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第三章 朗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知识,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方法,从而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学时:讲练结合;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朗读的要求 第二节 朗读的技巧,第一节 朗读的要求,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把“文字”这种视觉形象变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种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再创造。 朗读要遵循如下要求。,一、掌握发音标准,朗读要用标准的普

2、通话。发音要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二)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多音字的区分,要着重弄清其不同的义项,根据不同的义项记住其不同的读音。如: 舍:宿舍(sh) 舍(sh)弃 处:处(ch)理 处(ch)长 供:提供(gng) 供(gng)述,(三)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把甲字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如: 已己 戍戌 拨拔 肓盲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识字读半边”,指的就是这种误读。如: 弓弦 发酵 摄影 驾驭 酗酒 矩形,(四)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

3、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称为“异读词”。 异读词的不同读音,主要是使用场合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要着重分清其不同的使用场合。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另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场合的读音即可。如: 血:口语读xi;书面语读xu 薄:口语读bo;书面语读b,二、把握文章基调,(一)理解文章内容 就是首先要熟悉文章,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地理解内容,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情调与节奏。这样,朗读时才能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1、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时代背景。 2、深刻理

4、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是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1、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 2、叙事性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 3、论说性文章,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 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文章的特点,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才能准确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二)把握文体特点,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具体方案。方案的设计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

5、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二是对文章要有整体考虑。例如文章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三、设计朗读方案,四、保持良好状态,朗读过程中,必须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朗读状态。良好的朗读状态有共性的一面,叫做一般状态;也有个性的一面,叫特殊状态。 朗读状态包括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两大方面,不过,心理状态是主导方面。 朗读状态不佳,或过分紧张,张口结舌;或过分懈怠,无精打采;或激动万分,千头万绪;或追求技巧,三心二意;或腔调固定,色彩单一,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朗读效果。因此说,朗读状态正确与否,是朗读成败的关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积极主动 信心百倍,正确的朗读状态,

6、首先是精神状态正确。为了准确传达朗读的内容,获得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读者要由衷地去感受作品内容的深刻和丰富,去预见它对听者具有的多方面教益,以及可能从中获得的美感享受。 朗读者要引发出自己的朗读愿望,要有朗读的主动性。,但是,朗读时往往会出现缺乏信心、不够主动的状态。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过分紧张: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意思。 二是过于懈怠:好像是迫不得已才朗读,心不在焉,传达不出朗读的内容,没有感情,不积极主动。这种状态,“睁眼懒看字,念字懒张嘴”,比紧张要坏得多。,要克服朗读中紧张或懈怠的不良状态,需要从两方面注意: 首先要克服畏难思想,树立信心,认识到朗读并不神秘

7、,只要下功夫,人人都有可能学好。 同时还要认识到,要真正朗读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得下苦功夫才行。 这样,朗读时才能够获得从容而不懈怠,积极而不急促的正确状态。,(二)全神贯注 进入作品,所谓全神贯注,就是在朗读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朗读中,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 所谓进入作品,就是把作品的内容和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要设身处地、身入其境,加强形象感受;要尽力引发思想情感的运动状态,紧紧抓住与听者的情感交流。这样就会排除各种干扰,专心于朗读。,(三)动脑动心 有感而发,在朗读的准备过程中,朗读者获得了对朗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具体感觉,

8、但这并不能保证在朗读过程中就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觉。也就是说,如果在朗读时不能把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具体感受再一次唤起,不能在形之于声时既动脑又动心,不能句句情动于衷,有感而发,那么,任何最充分的准备都有可能功败垂成。因此,动脑动心,有感而发就是在朗读过程中用心体察,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四)速看慢读 由己达人,除背诵外,朗读总是要按照原文的顺序依次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看、想、读”三个环节。正确的朗读状态,要求朗读者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朗读过程是一个双轨行进的过程,这是朗读的重要规律,掌握了它,就可以把看和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朗读质量。 如:蓖麻一天天地越长越高。,这句话在朗

9、读时并不是先看一遍、然后读一遍的。当看过“蓖麻”时就读它,在读它时,又在看“一天天地”了,在读“一天天地”时,又在看“越长越高”了。,在这里,朗读前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都会发挥作用。在对全文理解、感受的基础上,看见“蓖麻”,不但有它的形象,而且也会同时产生“长高”的感受,读“蓖麻”时,心中十分清楚重点在后面。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等等,都融化在字句中,整体感受和具体感受共同体现在字句中。看中有想,想中有读,读中有看。三股绳绞织在一起,牵动着有声语言走向预定的目标。,在“看、想、读”的过程中,究竟看到哪里才开始读,读到哪里再往下看。这是更为复杂的问题,它因人而异,也因文而异。一般地讲,

10、主要有如下方面: 1、标点符号的影响。看到可停顿的标点符号,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不再向后看,等待读完,甚至回味遐想,然后再看下面的词语;二是越过标点符号,继续向后看。 这两种情况,同停顿的位置与时间及停顿前后的衔接有关。,回味遐想,用于较完整的意思之后,一般有较长的停顿。继续向后看,用于词语关系尚不明确、或虽明确但需紧连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层次段落之后,在回味遐想的句子之后,不要等到停顿时间已满,应该马上出声时再去看后面的词语,这样很容易造成思想感情上的空白;也不要在上文的思路还未展开,感情色彩应稍延续时就急忙看下文,那样,上文的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就会受到某些提前进入脑际的词语的干扰,甚

11、至会马上中断、转移。这样,朗读便可能出现急促、慌乱的语流。,2、由于听者是从声音上感知文章的,所以要求看和想非常迅捷,而读,就要从容。这就是“速看慢读”的意思。 (1)速看。“速看”包含着“速想”,并用“想”把看和读化为有机的整体。速看是一种要求,没有绝对统一的速度。 一方面因人而异,有的人“字斟句酌”,有的人“一目十行”。不过,正确的方法是不能过细,也不能过粗。过细,会影响朗读的顺畅;过粗,会影响朗读的深度。,另一方面,文章的某些部分需要快看,另外的部分又需要慢看,因此,看的速度不能一成不变。那样会造成脱离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忽视了“看是为想,想中去读”的重要性,把朗读的“看”同阅读的“看”

12、混淆了。 (2)慢读。读得从容,才能由己达人。“滚瓜烂熟”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缺乏与听者的交流,即使自己读自己听也缺乏体味的过程。 为了让听者听清,获得感受、产生共鸣,“读”一定要慢,比“看”要慢。,朗读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每分钟240字为宜,但不能用这个速度去读每一篇文章的每一句话。这里主要是说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连滚带爬,含混不清;太慢,涣散松懈,黏黏糊糊。所以,太快太慢都会使听者生厌。 总之,看,是回归自我,所以准备得越成熟,速度就越快,想得也就越准确深刻。读,是由己达人,要适应有声语言及于耳、入于心的特点,就要慢些。,(五)放松心身 用声自如,放松心身,并不是懈怠,而是能松能

13、紧,需要松时即松,需要紧时即紧。而不是自始至终全紧,或自始至终全松。 用声自如,并不是完全像平时说话那样用声,但也不是完全脱离自己说话时的声音,而是选取自如声区,选取最佳音域、最佳音量。不要使用那种勉强的声音、做作的声音,特别不要追求高音大嗓,不要追求虚声虚气,不要摹仿别人的声音,甚至改变自己自如的“本色”声音。,放松心身,用声自如,目的是使朗读者在朗读过程中保持一种弹性状态,以自身最大的优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 弹性状态,是指相关器官都处于能根据朗读需要而伸、缩、松、紧、刚、柔、缓、疾的积极活动的状态。 弹性状态是一种运动状态,不但能积极地推进语流,还能自觉地进行调节。如朗读过程中发觉声音

14、偏高,就可以在适当时机把声音降低一些;发觉气息过促,也可以有意识地沉缓下来。而这种调节不会分散注意力。,当然,弹性状态也有自己的局限,这局限的范围和程度因人而异,如有的人音量较小、音高偏低、气息不足等。每个朗读者都应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僻短。 总之,在良好的朗读状态下,朗读者能操控自如、心口相应地完成朗读任务。而朗读状态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朗读效果。,固定腔调,是指在朗读时使用某种固定不变的声音形式,不管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也不管语体风格,都同样对待,千篇一律。 固定腔调的形成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对朗读缺乏正确认识。从朗读状态上看,一成不变的朗读状态,是造成固定腔调的直接原因。另外,相习相沿

15、也是形成固定腔调的原因之一。 固定腔调主要有如下四种:,(六)克服固定腔调,1、念书腔:就是照字念音,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词或词组没有轻重格式的区分,更没有具体感受的充实。听不出完整的句和段,毫无思想感情的流露。 念书腔的主要问题是停顿多,停顿位置和时间长短都差不多,轻重音处理不当,语气近似。如:“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这句话用念书腔读,把“今天”读成中重格式;“是”字拖长;“开学的”读成中中重格式;“的”不但不读轻声,反而读成重位音节;“第一天”也读成中中重格式,“一”的重音位置消失。,可见,用念书腔读这句话,就会只让人听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这些割裂的词语,听不出词语之

16、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更谈不上语气的色彩和分量。 念书腔还保留着识字的明显痕迹,这在小学低年级中更为普遍,值得重视。 2、朗诵式:朗读与朗诵是不同的。朗诵要用夸张、渲染的声音,显得生动引人,不仅激情洋溢,而且音调铿锵。朗诵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朗读更为实用。因此不能用朗诵的方法去朗读。,除了念书腔和朗诵式外,固定腔调还有“唱书调”和“念经式”等,也都必须避免。 要克服固定腔调,主要应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要增强语感。所谓语感,有两方面的含义:既是指对于语言信息接收、储存的能力,又是指对于语言信息发出、驾驭的能力。朗读中存在的固定腔调,同朗读者语感较差有很大关系。因此只有增强语感,才能很好克服固定腔调。

17、二是要注意状态。要打破固定腔调,使语流符合朗读规律,必须改变言不由衷、消极被动的朗读状态,加强思想感情的运动,切实把握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气息、声音的变化,使语言充满活力。,朗读练习,第二节 朗读的技巧,一、心理感受技巧的运用 朗读是通过有声语言向听者传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朗读时要注重心理感受技巧的运用,以求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一)逻辑感受的运用 逻辑感受即运用文章的逻辑关系以获得心理感受。文章的逻辑关系主要指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思路的展开等。,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段落之间的层递关系。看看文章是如何开展的。 2、句群之间

18、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可以通过关联词把握。 3、实词的运用,尤其是主要动词。主要动词是句子的谓语,往往是表意的重心。 4、修辞方法的运用。修辞方法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效果,应特别注意。,(二)形象感受的运用,文章中的形象指有关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朗读时,这些鲜活的形象会不断刺激朗读者的感观,因此,朗读者要充分调动这些形象去感染听者,以获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三)情感感受的运用 情感是文章感染听者的重要因素,朗读时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以求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这“三情”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二、发声技巧的运用,(一)呼吸 朗读时学会自如地控制呼

19、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呼吸分胸式和腹式两种。胸式呼吸气流较弱,所以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腹式呼吸,胸腔和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气流充沛。 朗读时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所以多采用腹式呼吸。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二)发音,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要注意提高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有两个方面: 1、声音高低的控制。声音的高低由声带的松紧决定;音量的大小则由发音时振动用力的大小决定。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 2、共鸣腔的调节。这是使音色柔和

20、、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发声时,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不同。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三)吐字,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和饱满。要吐字清楚,应注意两点: 1、熟练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要熟悉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2、克服发音含糊、吐字不清的毛病。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1)声母成阻阶段发音部位不准; (2)韵母阶段口形和舌位不正确; (3)语速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能让听者听

21、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节都要读到位。语速太快,音节之间的界线不清,就会让听者感到发音含混。 可通过说绕口令练好吐字的基本功。,三、停连断句技巧的运用,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暂时休止和接续,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停连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造成声音的暂时间歇和延续,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 (一)停连的种类 停连可分为语法停连和强调停连两类。,1、语法停连,语法停连是反映词句间的语法关系、显示语法结构的停连。例如: 乒乓球拍卖完了。 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两种停顿: 乒乓球/拍

22、卖完了。 乒乓球拍/卖完了。 可见,停连的位置不同,显示的语法关系和结构也不相同。语法停连可分为“句读停连”和“语组停连”两种。,(1)句读停连,句读停连是依照标点符号所做的停连。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朗读中则用停顿来显示。这种停顿又称 “句间停顿”,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由标点符号的类型决定。常用的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大致是: 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例如: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停连符号说明: /:停顿,以数量多少表示时间长短; :扬停;:抑停;

23、:直连;:曲连,标点符号虽是停顿的重要标志,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语意表达和语气的需要灵活处理。,(2)语组停连,语组停连是指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根据语法关系所作的停连。语组停顿又称“句中停顿”,比句读停顿的时间要短些。一般说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成分与中心语之间,都可停顿。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主谓结构的句子,主语通常是话题,话题与陈述说明部分之间一般需要有个停顿,时值长短取决于该句在篇章段落中的地位。另外,主语和谓语本身的长短差别越是悬殊,停顿就越是明显,主语、谓语都比较长时停顿也同样明显。如:,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跳动的小红爪/在

24、纸上发出嚓嚓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往悉尼。 二是主谓句的前面有连词或修饰语,在连词或修饰语与后面的主谓句之间应该有所停顿,否则可能会出现断句错误。如: 那时/天还没有亮。 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三是动宾或介宾结构,有时宾语往往较长,而动词、介词则很短,显得结构不对称。为了缩短距离,朗读时常把短的部分拉长,即在动词或介词后作适当的停或连处理。如: 在/苍茫的大海上, 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 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 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句中停连的位置如果把

25、握不好,就会出现断句错误。有两种表现:一是在不该停连的地方停连了;二是在该停连的地方却没有停连。请看下面的例子: 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射得人/眼睛发痛。 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2、强调停连,强调停连是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特殊感情所作的停连。它不受语法停连的限制,而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它可表示某种特殊的语意,还可显现出它与前后连接部分的某种特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1)表现语句中的区分关系,如: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

26、。他/对于/我,渐渐又几乎变成了一种威压。 在“伊”和“车夫”后面略有一顿挫,人物关系和动作便更为明了,如在眼前。,(2)表现语句中的呼应关系,如: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里“乌云听出了”是“呼”,后面三个短语“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是“应”。在“听出了”后面要停顿明确,后面三个短语之间要紧凑;如果机械地按标点停顿,便成了:“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这样朗读就破坏了句子内部的对应关系,造成语义不清。,(3)表现语句中的并列关系,如: 用它/搭过蓬帐,用它/打过梭标,用它/当缶盛过水,当碗

27、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与吹火筒。 这一句话有四个并列短句,可以在“用它”之后略作停顿,显示出它的并列感。特别是第三个短句“用它当缶盛过水,当碗蒸过饭”中间要连起来,不能按标点停顿,否则就形成了五个短句,使语意散乱。,(4)表现句中的转换关系,如: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 在文章中,语句并不都是平铺直叙的,随着内容或情节的发展,在语句之间往往会形成语意的变化和感情的反差。上举两句之间的转换性停顿,就将“我”的无所谓和“车夫”的关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二)停连的方式,停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抑

28、停: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声止气也尽。这种停顿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之后,句读停顿中多用在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2、扬停: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声虽止但气未尽。多用在一个意思还未说完,尚有下文,而中间又需要停顿之处。句读停顿中多用在分号、逗号、顿号处。,3、直连: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痕迹。多用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方,一般与扬停配合使用。 4、曲连:在连接处有一定间隔,但又连环相接,迂回向前。多用于既要连接,又要有所区分处,常与抑停配合使用。请看下例: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

29、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四、轻重音技巧的运用,朗读时,为了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对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重些,以示突出强调,这便是“重音”。它是体现语句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朗读中,重音位置不同,语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爱看小说。(爱不爱看别的我不知道) (一)重音的种类 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类。,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由语句的结构自然表现出来的重音。这种重音有规律可循,位置也比较固定。一般来说,谓语、中心语的修饰成分、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都是语法重音。例如: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谓语)

30、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定语)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指示代词) 具体说来,语法重音有如下几种情况:,(1)主谓结构的重音,这里说的是简单的主谓结构形式,谓语部分由单个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充当,后面没有宾语、补语,顶多有个时态助词;前面没有定语、状语。表示一般陈述时,重读的是谓语部分。例如: 我来了。胆子大了。上午英语课。 只有当主语成为主要回答内容或需要特别强调和分辨时,才重读主语。例如: 谁走了?他走了。(问话内容) 胆子大了,修养却差了。(分辨) 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强调、分辨),动宾结构一般是重读宾语,而不是动词。例如: 看日出。起个大早。打开窗子。 打两个滚儿

31、,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但是,当宾语是由人称代词充当时,应该重读动词,例如: 我不管它。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他来帮助你。群众需要我们。,(2)动宾结构的重音,(3)偏正结构的重音,偏正结构又分为“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定中结构一般是重读定语部分。如: 新学期 ;男同学 ;小王的书 ;吃的东西。 状中结构也是重读状语的时候多,如: 很浅很浅的;默默地流泪;抢着发言;屋里坐 ;电话联系。 但否定副词“不”和“没”作状语时应重读中心语。如: 不走;不吃;不行;不好;没去;没好。,(4)补充结构的重音,结果补语一般重读,如:学会;拿走;吃饱 ;长大;吃不下;听不懂等。 程度补语一般也重读,如:

32、好极了;暖和多了;好得很等;但也有例外,如难看死了;热死了;脏死了;闷得慌等重读的是中心语。 趋向补语一般不重读,而重读前面动词或形容词。如:爬上去;跳起来;拿出来 滚出去;扔进来;送回去;走过去。,(5)疑问代词的重读问题,疑问代词表示特指时不论做什么句子成分一般都重读,如: 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你到哪里去? 什么时候回家? 谁给他们医疗费? 但表示任指或虚指时不重读,如: 像负了什么重担似的。 你总得吃点儿什么吧。,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又叫“逻辑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重读以示强调。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有如下四种情况: 一是能突

33、出重点,表明语意内容的词语。 二是表示对比、并列、照应和层递等关系的词语。如: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三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词语。如: 别了,我爱着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四是比喻性的词语。如: 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二)重音的表现方法,常见的重音表现方法有以下四种: 1、加强音量 有意识地把某些词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使音量增强。如: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2、拖长音节 有意将音节拖长一些,从而使重音突出。如: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

34、地,使劲向上升。,3、重音轻读,表现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会更好。一般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时,多用这种方法。如: 风一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我忍着笑,轻轻走过来。 4、停顿强调 在要强调的词语后面做一短暂的停顿,从而使之突出出来。如: 再见了,亲人!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五、语气语调技巧的运用,朗读时由于内容和情感等表达的需要,声音会发生平曲升降、高低起伏的变化。这就是语气语调,或称“语势”。主要有四种: (一)平调:语调平缓舒展,无起伏变化。多用来表达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35、如: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陈述语气) (二)曲调:语调起伏升降,曲折多变,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常用来表达讽刺、厌恶、反语等语气。如:,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揶揄语气) (三)扬调: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多用于表达疑问、反问、惊异语气。如: 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疑问语气) (四)抑调:语调先平后降,低沉凝重。多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情感。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肯定语气),六、节奏快慢技巧的运用,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

36、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越感。多用来表现欢快、诙谐的情绪。如: 我爱看天上的一片云,那片白白的、会变的云。瞧它一会儿变成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一会儿变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欢儿跳高。,(二)沉稳型,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较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例如: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三)舒缓型,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

37、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用以表现舒展的情怀。例如: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朦胧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四)强疾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例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总之,以上四种节奏类型,只是大体的分类,每一种还可以再分出若干小类。在朗

38、读过程中,一篇作品的节奏不一定是单一的,随着内容或情感的变化,节奏往往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节奏必须因文而异,切忌死板单一,一统到底。,七、语言类型处理技巧的运用,文章的体裁不同,其语言的类型也不同,主要有叙述语言、描写语言、议论语言、感叹语言、人物对话语言等。不同类型的语言,在朗读时要有不同的处理。另外,不同类型的语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进行转换。这些技巧在朗读时都要处理好。,(一)不同类型语言的特点及朗读处理,1、叙述语言 叙述语言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句,多由动词充当中心谓语。完成句一般用降调来处理;属“停”;未完成句一般用升调来处理,属“连”。文章的节奏类型不同,叙述语言的语速、

39、语势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 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2、描写语言,描写语言的句子多为形容词谓语句或动词谓语句,有时还有成串的名词性非主谓句。朗读时一般应该用重音、停连等手段来突出形容词谓语或形容词修饰语。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 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短头发,脸圆圆。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3、议论语言,议论语言多为复句或长句形式,且多用关联词语,讲求逻辑性。朗

40、读时除了准确把握议论的口气,还要读出层次感。如: 你只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异,却没有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同:他们同样有反省和进取的精神。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的时候,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4、感叹语言,感叹语言一般用感叹句,感叹句多带感叹语气词,句调为降调,句子一般不长。如: 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呵!好大的雪啊!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好一个登山者!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二)不同类型语言之间的转换处理,语言类型的转换,大致分为两种:

41、1、口气转换 口气转换是指由叙述、描写转为感叹或议论。这种转换文章里常有,一般要有较长的停顿来实现。 2、话体转换 话体转换指的是由叙述等语言类型转为人物对话,这是由“读”到“说”的转换。 请看下例:,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都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呵!好大的雪啊! 旁边走来一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八、文章情感处理技巧的运用,文章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主要

42、有如下几种: (一)慈爱之情 慈爱之情一般适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怜爱、鼓励等情景,朗读时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用气徐缓,声音柔和。如: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二)喜悦之情,喜悦之情的表现方式是面露喜悦兴奋之色,气息饱满,声音高亢。如: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在扑翅膀。,(三)悲哀之情,悲哀之情的表现是朗读时面现悲痛之色,气息下沉,声音缓慢沉

43、重。如: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儿又一圈儿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小弟弟一生下来不哭也不动,也追随母亲去了。为了我的生存,母亲去了,弟弟也去了。,(四)愤怒之情,愤怒之情的表现在朗读时可面带怒意,气粗声重。例如: 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猫一下子全明白了,瞪圆双眼大声说:“是你给吃见底了?”,(五)嘲讽之情,嘲讽之情的表现,在朗读时可面露嘲讽之色,气息浮漂,声音跳跃。如: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

44、海深处。 此外,文章的情感除上述五种外还有恐惧之情、冷漠之情、急切之情、憎恶之情、凝思之情、谄媚之情等等,朗读时要仔细体味,准确地运用情感,并把情感的表现与气、声的处理结合起来。,九、词语轻重格式的处理技巧,(一)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把握 双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与词的构造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其轻重格式有中重格、重轻格和重中格三种,据统计,读中重格的双音节词语在各种结构方式中所占比例为: 动宾式主谓式前缀+词根偏正式并列式补充式单纯词词根+后缀。 读重轻格或重中格的排序则相反。,1、动宾式双音节词语多为中重格。可读为重轻格的动宾式双音词极少,常见的只有恶心、点心、埋怨、抱怨等少数几个。 2、主谓式双

45、音词的情况与动宾式基本相同,多为中重格。可读为重轻格的极少,轻声词表里只有事情、月亮两个。 3、前缀+词根构造的双音词大多数都读中重格,如:可爱、可怕、可观、以前、以后、相反、相似、老师、老乡、阿姨等。只有老实、老婆等少数几个读重轻格。,4、偏正结构的双音词70%以上读中重格,只有20%多的词读重中格或重轻格。 (1)读重中格的组合形式有(可类推):一月、二月;今年、明年;春季、秋季;白色、黑色;不是、但是、都是;工业、农业;动物、植物;东方、西方;缺点、优点;内科、外科;应用、利用;幻想、理想。 (2)读重轻格的组合形式有(可类推,但有限制):上边、下边;前面、后面;这里、那里;这个、那个;

46、木匠、铁匠;底下、乡下;早上、晚上、船上等。,5、并列结构的双音词读中重格或重中格的居多,占80%以上;读为重轻格的很少,且多是口语里常用的词。名词有东西、兄弟、衣裳、衣服、利害、是非、窗户、狐狸、动静、蘑菇、朋友、早晨、地方、媳妇、名字、时候、亲戚、部分、会计、师傅、困难、粮食、钥匙、徒弟、关系等;动词有忘记、报复、摇晃、咳嗽、佩服、合应、照顾、休息、认识、教训、比方、喜欢、报告、告诉、欺负、明白、希罕、吓唬、收拾等;形容词有暖和、聪明、妥当、清楚、舒服、活泼等。,6、补充结构的双音词,有三种格式: (1)中重格:其后一语素一般是表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如:组成、变成、感动、打倒、学会、

47、发现、改进、扩大、约定、折断、推翻等; (2)重中格:其后一语素表动作的趋向等,如:打开、张开、受到、等到、提出、指出等; (3)重轻格:是“来”和“去”两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如:出来、过来、回来、进来、上来、下来、起来,出去、进去、回去、进去、上去、下去等。,7、单纯词多读重轻格,尤其是传统的联绵词,它们所属的词类以名词为主。如:星星、爸爸、妈妈、荸荠、萝卜、喇叭、骆驼、玻璃、石榴、行李、马虎等。读中重格有刚刚、偏偏、常常、蜻蜓、服务、瓦斯、马达等。 8、词根+后缀构成的双音词,多数读重轻格,少部分读中重格或重中格。 读重轻格的,常见后缀有子、头、气、得、么、们、着、法、生、的、巴、处、夫、了

48、、士等;读中重格的,常见后缀有员、观、家、师、化、而等。,(二)多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把握,1、三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 三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有中中重、中轻重、中重中、中重轻、重中中、重轻轻等格式。 (1)中中重格最普遍,人名属于这种格式。 (2)中轻重格的词语结构上很有特点,如:差不多、了不起、吃不下、用得着、走得快、怎么样、豆腐乳、阎王殿、二十二、四十八。 (3)中重中格的词语很少,但很常用,如:不得不、不能不、第一次、第二名等。,(4)中重轻格词语的构成也很有特点,一般是后两字本身是个轻声词,如:碰钉子、咬耳朵、打埋伏、胡萝卜、小家伙、大孩子、手指头、老太太、不记得、为什么、打招呼、闹笑话、不在乎等。 (5)重中中格的词语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BB式(BB变为阴平调的),重音在词根上,后面变调的叠音后缀读音稍轻些,如:沉甸甸、绿油油、软绵绵等。 (6)重轻轻格常见词语有:舍不得、巴不得、看起来、豁出去、怎么着、什么的等。,2、四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四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绝大多数为中中中重格,对称性结构尤其如此。只有少数为中轻中重格和重轻中中格,主要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A里BC式和A里AB式,如:老老实实、大大方方、规规矩矩;叽里咕噜、稀里哗啦;糊里糊涂、慌里慌张等。,朗读总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