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斑点落叶病1、症状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叶片,是我区主栽品新红星等元帅系的重要病害。病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导致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该病也可侵染富士苹果的果实,在果面形成斑点和疮痂状小病斑,特别是套袋果发生较多,明显影响果实外观,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它病菌,造成腐烂。春天落花后不久,在新梢的嫩叶上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园形斑,直径约 2-3 毫米。病斑周围常有紫色晕圈,边缘清晰。随着气温的上升,病斑可扩大到 5-6 毫米,呈深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状。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至暗黑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抚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后期病班常被叶点霉真菌等腐生变为灰白色,中间长出小黑点,为腐
2、生菌的分生孢子器。有些病斑脱落,穿孔。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嫩叶阶段,初期形成褐色圆形小斑点(直径 2-3 毫米);后逐渐扩大成红褐色病斑(6-10 毫米),边缘紫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病斑具不明显同心轮纹;病斑多时,常扩展连合,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凹陷,直径多为 2-3 毫米。枝条受害,在徒长枝或一年生枝条上形成灰褐色至褐色病斑(直径 2-6 毫米),凹陷坏死,边缘开裂。2、病原及发病规律斑点落叶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苹果转化型,该病菌对苹果叶片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尤以嫩叶更加敏感,一般叶片上具有 3-5 个病斑时即可引起病叶脱落。斑点落叶病菌主要在发病落叶与树上越冬,
3、翌春雨后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风雨传播,直接或从气孔侵染叶子进行为害。该病潜育期很短,一般为 1-2 天,流行性很强,每年在春梢期(5 月,初至 6 月中旬)和秋梢期(8-9 月份)两个为害高峰(落叶盛期),即可能造成两次大量落叶,当落叶率达 50%辽以上时,果个不能正常发育,该病危害果实也可形成班点形病斑,症壮是以果点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班点,套装袋果摘袋后病班周围有花青素沉积,呈红色斑点。此病果在树上和 5。以下环境中贮臧时不腐烂, 但在贮藏后期易受其它杂菌腐生, 引起烂果.该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降雨多少,树势强弱,树贯通风透光情况,以及苹果品种间感病差异等,春
4、季苹果展叶后, 雨水多, 降雨早, 雨日多, 或空气相对湿度在 70%以上时, 田间发病早, 病叶率增长快. 在夏秋季, 有时短期无雨, 但空气湿度大, 高温闷热时, 也有利于病菌产孢和发病.果园密植, 树冠郁闭, 杂草丛生, 湿度大, 通风不良发病重高温多雨时有利于病害发生,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始发期较晚;夏季降雨多,发病重。元帅系品种最易感病,此外,树势衰弱、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细叶嫩等均易发病。3、防治技术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关键,是在搞好果园管理的基础上应立足于早期药剂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控制旺长,倍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树冠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地势低洼、水位高的
5、果园要注意排水。(2)搞好果园卫生:结合冬剪,彻底剪除病枝;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病菌越冬场所,以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生产实践证明,彻底清扫落叶可明显延迟发病并减轻病情。(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有效控制斑点落叶病为害的主要措施。关键要抓住两个为害高峰,春梢期从落花后即开始喷药,10 天左右 1 次,需连喷 3 次左右;秋梢期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喷药 1-2 次即可控制该病为害。尽量常握在雨前喷药效果好,但必须选用耐雨水冲刷药剂。常用有效药剂如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300-400 倍液,25%剑力通可湿性粉剂 3000-4000 倍液等,43%喷富露悬浮剂 600-800 倍,再加柔水通 30004000 倍混合喷雾能提高防效和抗病性。代森锰锌、乙锰(乙膦铝代森锰锌)等药剂对斑点落叶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发病重以落叶的果园选好的治疗剂再配优质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 300-400 倍或多种微量元素斯德考普 4000-6000 倍, 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大量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