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比较刘 芳(保险职业学院 国际保险系)摘 要:通 过比较,本文探 讨了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的四种现象,揭示了其语义对应异同的原因,并指出,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同化、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关键词:“狗 ”词语;对应 比较;原因;必然趋势Abstract:Through comparising, we can see this paper discusses four phenomena relevant with the semantic correspondence of “dog”words. It also reveals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
2、e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correspondingl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ccordingly, we come to a conclusion as follow: It is a certain tendancy that human culture and languages will be assimilated and mixed.Key words:“dog”words; correspondence comparision; causes; certain tendancy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
3、实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语言学家认为,尽管各种语言均有其个性,但所有语言之间有足够的共同点使人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比较并分成各种类型 ”在英汉语词汇语义对应的问题上,既有异质点,也有共同点。词义的异质点涉及到词义空缺、词义冲突等方面,词义的共同点只能说是词义的基本对应或词义并行。本文仅从英汉语中的“狗” 词语入手,探讨英汉“狗 ”词语语义对应现 象中的异质点和共同点。英汉“狗”词语语义的异质点:英汉 “狗”词语的词义空缺。词义空缺是指英汉语言中互相缺乏对应的词语。因为许多与狗相关的词语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这些词可视为“文化局限词 ”,很难在对方语言中找到等值的对应
4、词语。如汉民族文化里的“走狗 ”、“狗腿子” 、“狗皮膏药”、“狗血喷头”、 “狗仗人势 ”、“狗眼看人低”、 “狗急跳墙”、 “狐群狗党”、 “狗头军师” 等等。英汉语之间的词义空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在 汉语里也缺乏英语里的 the Dog(“灰狗”长途汽车)等语义。英汉 “狗”词语的词义冲突。词义冲突指的是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者说某些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英美等国与中国在对 待狗的态度上有些并行的贬义,并行的的褒义,以及空缺的语义,但是词义的不同,甚至冲突也是非常明显的” 。英汉语中有一些关于“ 狗”的词语意义也就根本不一样,即英语中多偏向褒义, 汉语中基本上偏向
5、于贬义。英汉语中的“ 狗”词语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冲突。英语中的狗: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Every dog has its (his ) day凡人皆有得意;as like as a dog with two tails高兴得像什么似的。汉语中的狗:狗胆包天monstrous audacity; 狗急跳墙A dog will leap over a wall in desperation;狗屁不通unreable rubbish;狗屎堆-a deep of dog s droppings;狗崽子son of a
6、bitch;狗杂种bastard;狗头军师a person who offers bad advice;inept adviser;狗眼看人低-(especially indicating a person of low position) look down upon everybody else;英汉“狗”词语语义的共同点:英汉 “狗”词语词义的基本对应。词义的基本对应是指词语意义、附加含 义、使用及转换范围基本一致。例如:dog狗,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中的 dog犬。人们对客观世界基本同一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是构成不同语言间词义基本对应的本质因素。英
7、汉 “狗”词语的词义并行。词义并行指的是英汉语中认同某一事物或概念,但表达方式不一样。在翻译中,一般可以采用并且有时必须采用“ 并行法” ,即用形式不同但喻义相同或相似的译文来取代原文 。例如:大鱼吃小鱼dog eat dog(狗咬狗);别打草惊蛇let the sleeping dog lie(让睡觉的狗躺着);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dog in the manager (马槽里的狗);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to lead a dog s life(过着狗的生活);肮脏的住所doghole(狗窝。并行的贬义);混战dogfight(狗打架。并行的贬义)。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比较结果的原因分析:语言
8、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由于东西方不同的视点、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的差异以及人类文化与语言进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现象中的异质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东西方不同的视点。在对待狗这一动物上,东西方的视角不同,因此,所产生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英汉两个民族对狗的传统看法不一样。中国人养狗是为了用来狩猎、看家,而西方人养狗常常是为了作伴,把它当成朋友和可爱的人。西方人特别喜欢狗,在英美文化中,一般把狗比喻成人,用 he/she 来指代。而中国人一般在心理上都鄙视这种动物,常常用它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因此,中国人骂“ 狗仗人势”、 “狗眼看人低”,英国人却说“Lo
9、ve me ,love my dog”。近年来,在城市中将狗当作宠物养的中国人逐渐增加, “但总的来说,人 们对于狗的看法与西方人仍然不同” 。在英语中,dog 还可以用来表示一种 亲近的关系。例如在“What a lazy dog he is”(他这家伙真懒。)和“You lucky dog”( 你这幸运的家伙。)这两句话中“dog”不仅没有任何侮辱的含义,相反却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由此可见,英汉两个民族对狗的传统看法不一样,不仅造成词汇语义的差异,还引起比喻含义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 汉民族受佛教与道教的影响颇大,因此在语言中有许多词汇源于佛经典籍或道教经典,如:狗急跳墙,人急悬梁(源于
10、佛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源于道教)等。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却信奉新教等宗教。当然,在少数习语中,也会把狗作为不好的象征。 “这主要是受到圣经的影响” 。如:go to the dogs(到狗那里去,比 喻毁灭、堕落);The dog return to his vomit (狗又呕吐了,比喻重犯旧日的罪行)。历史典故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从历史典故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其含义意义深远,往往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的,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才可以,如:rain cats and dogs 就源于北欧神话,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 )象征“风”,猫(ca
11、t)象征“雨” ,所以 cats and dogs 就象征“狂风暴雨” ,其中的狗就是“风”的象征。另有 dog in the manager 源于伊索寓言。而汉民族文化里的“狗咬 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亦有其产生的历史典故。人类 文化与语言进化的特殊性。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使得人类的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 “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文化的客观反映” 。英 汉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思维模式和视角切入点也不同,因此,在英汉“ 狗”词语语义对应上也存在着不同。但是, “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同大于异” 。英汉“狗” 词语语义对应现象中的
12、共同点往往由以下原因引起:同类 客观事物间本就有着相同的特性。不论是英语民族还是汉语民族,在对狗这一动物生活习性的描述上基本相同,如:肮脏的住所doghole(狗 窝);混战dogfight (狗打架)。 这主要是因为“狗”(无论中国的“狗”还是英国的 “狗”)生活习性基本相同,两个民族通过日常观察得到了共识。人类 文化与语言的一般进化。人类文化与语言的一般进化反映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就是各民族在生活经历、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共性。毫无疑问,英汉“ 狗”词语语义对应中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例如在“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No ivory will come out of a dogs m
13、outh”中,英 语句子中的喻体和汉语句子中的喻体就十分相似。正是英汉民族在生活经历、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的共性使得某些词语在这些方面不谋而合,因此就有了上述喻体十分相似的英汉表达方式。人类 文化与语言的共性。 “人类具有大体相同的生理 结构与心理反映” 。因此,不同民族在认知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过程中尽管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必然是基本相同的。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及语言也必然有着相似、相通之处,即人类文化与语言的共性。人类 文化与语言具有超地域性。 “人类有着基本相同的生存需要、生活模式和思想感情,因而,有些文化几乎同时发生和存在于不同的地域。这种文化便是诸多地域的共同性文化,
14、或者说是人类性文化”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呈现出超地域性的特点。随着交通的便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心理门户的开放,超地域性文化和语言的范围日趋扩大。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深层的变化。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不同民族文化与语言间的异质越来越少,文化和语言的同化和融合则成为可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只是解剖了一只“麻雀” ,对英汉“狗” 词语语义进行了对应比较,分析了其异质点和共同点,这其实也就揭示了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共性。在 21 世纪,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时空的相 对缩小,文化与语言的共性与跨地域性也将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人 类文化和语言的同化、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