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医生教你对付失眠.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40562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医生教你对付失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医生教你对付失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医生教你对付失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理医生教你对付失眠睡眠很重要,但是失眠并不可怕。许多时候,失眠者是自己吓自己,心里老是担心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要消除这样的循环,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正确的睡眠认知功能,学会控制及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与认知因素,改变和消除导致睡眠紊乱慢性化的持续性因素。心情放轻松。没有压力,自然人眠。首先要分析明确自己是否真的是失眠,如果是,找到失眠的准确原因,其次要掌握以下原则,即循序渐进的睡眠目标、个性化的睡眠方法、务实的睡眠策略,切勿心急有“病”乱求医。循序渐进的睡眠目标是指不急于求成,逐步改善睡眠状况。比如靠药物入眠者,不采取马上停药的办法,而是先减少药量,延长服药的时间间隔等办法,逐步

2、停药等。尤其是用药要慎重,停药要狠心。对于失眠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吃药了,这是医生对失眠患者所能做的最直接的帮助。而作为患者,尤其是长期失眠症的患者最好留个心眼儿那就是要节制。因为不节制地服用药物,是会产生心理依赖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则需使用药物治疗,在处方前尽可能了解过去使用安眠药的情况,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到用药剂量的个体化。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及时评估疗效,调整药物剂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34 周,否则容易出现疗效下降或产生依赖性。在取得较好疗效后药物要逐渐减量,最终达到停药的目标。有的人习惯于用安眠药维持睡眠,这是一种不良习惯。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安眠药服用

3、之后,会抑制快速眼动睡眠,实际上等于人工剥夺了快速眼动睡眠。换句话说,服用安眠药后表面上看来增加了睡眠时间,但却破坏了睡眠的质量,它是以另一种不正常的睡眠形式代替原来不正常的睡眠形式,结果还是不正常。有些经常服用安眠药的人,总觉得睡后不解乏,就是由于药物剥夺了快速眼动睡眠的结果。结合个体实际状况,包括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质、失眠类型等,采用适合的睡眠方法。对于失眠的问题,应当调节生理、心理、营养、饮食、工作环境、睡眠环境、情绪等环节。治疗失眠是一个个性化的方案,是一个具体的系统过程。尤其要对症下药,才有效果。比如说我们发现有的食物会对特定的人造成刺激,使他在睡眠的时候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

4、而一张安静、舒适的大床,对睡眠的质量提高帮助甚大。在此前提下,可以参考运用具体方法助眠。针对本人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操作。比如面对过大的工作压力,首先该考虑的是如何多干加巧干,事半功倍地完成,而不是相反的用熬夜、加班而牺牲睡眠。如果依然要长期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预支或者透支生命来赶工,那么应当考虑一下自己适不适应这个行业了。要知道一个连身体健康都准以保证的人是很难保持生活品质的。除了工作之外,生活在都市的人还要面临很多诱惑。有的时候并非睡不着,而是不想睡、不愿睡。如果觉得自己并不在精力旺盛者行列,就要尽量避免连着几天通宵看球,坚持要熬夜的,也至少要保持警惕,找机会加倍把缺的觉补起来。不害怕就是不恐

5、惧失眠,正确对待睡眠,特别是在心理上要保持稳定和健康。在睡眠不好的人群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越是害怕失眠,就越容易睡不着。医学界将这种人的失眠症状称为“失眠恐惧症”。有的人对睡眠时间的期望过高,认为睡得时间长,就是睡得好,身体就百病不侵,睡的时间不长就是睡得不好,身体上易出各种毛病。这种对睡眠的时间过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压力,容易引起失眠。人难免有睡不好的时候,但有的人对这种暂时性的睡不好及其对身体的影响过于担心,一想到睡觉,就会条件反射地恐惧,老想着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难入睡:偶尔出现的入睡困难,甚至通宵不眠,虽然都表现为失眠症状,但不应划归为失眠症,以免导致“失眠恐惧症”的发生。因为很多人

6、从偶尔的失眠发展成长久失眠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失眠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心和焦虑,就是由于他们把失眠对人的不良影响过度夸大了。形成害怕失眠致力于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很可能演变成慢性失眠。对待睡眠常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并因此会产生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比如认为每天晚上必须睡足 8 小时以上。错误地夸大自己失眠的严重程度,甚至认为自己整夜没合眼,一点儿没睡着。这可不得了,太糟糕了!自己把自己吓得够呛,从而深深感到害怕。失眠者也往往会错误地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程度,认为长期失眠会给身体带来器质性损害,会使人得各种疾病;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因此垮掉,学习学不好,工作干不了,前途要影响,从而深深

7、为之忧虑;心理上无意识中把睡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试图控制睡眠,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由于失眠者对睡眠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或受到白天心身痛苦的影响,他们在上床以后经常为睡不着而担心,被称之为对睡眠的预期性焦虑。情绪焦虑会引起人体生理代谢活动加强,人们发现失眠症患者在晚上入睡前某些激素水平要高于睡眠正常者,并且晚间情绪焦虑水平越高,这些生理活动越强。夜间人体生理活动加强会影响到大脑皮质的抑制,使其抑制不完全,结果就是失眠。失眠患者向别人说,他们一天晚上只能睡 l,2 个小时,甚至彻夜不眠,这种主观感觉是不对的,他们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记录相差很大,即客观记录患者已经睡着了,但此时叫醒他,他会说

8、他还没有睡着;客观记录患者已经睡了 34 个小时,但叫醒他时,他会说才睡了一会儿。这种现象被称为缺乏睡眠安全感。由于缺乏安全感,使他们误认为自己每天只睡很少,甚至彻夜不眠,导致对睡眠更加敏感,促进失眠症状的延续。据调查统计,不同城市有约 2340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妇女的人数是男性的 15 一 18 倍,其中有相当的人还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比如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就开始担心晚上睡不好,到下午焦虑紧张越来越严重。由于睡眠不好,影响生活、工作及情绪,遇事容易冲动,甚至会产生其它问题。心病还需要心来医,只有切实坚持以上原则,长期坚持,才可以养成适合自己的睡眠卫生习惯、方法。就能够提高睡眠质量,走出失眠的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