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氏将伐颛臾 本课话题 以德治国 朗读 课文中的名段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 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 孔子认为只有采取 “均”“和”“安” 的方针, 采用“修文德” 的措施, 才 能实现国家的 “无贫 ”“无寡”“无倾”。 这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 为政以德的 政治主张 ,反对强行霸道 ,诉诸武力。 链接 生活中的素材 汉文帝注重与民同乐 , 关心孤寡, 力倡孝悌。 文帝对鳏寡孤独、 残疾穷困者 及老年人大加关照。文帝即位当年 ,就诏“ 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 ”。 诏 书中说 道: “
2、今岁首 ,不时使 人存问 长老 , 又无布帛 酒肉之 赐 ,将 何以佐天下 子孙孝养 其亲? ”将赈 济与培养 孝道结 合起来 ,并规定 : “八 十已上 ,赐米人月 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已上 ,又赐帛二疋、絮三斤。 ” 文帝曾写 信给匈 奴单于 ,剖露自 己的为 政之道 : “朕夙 兴夜寐 , 勤劳 天下 , 忧苦万民 ,为之 恻怛不 安 ,未尝 一日忘 忧于心 。 ”纵观 中国数 千年封 建史 ,像汉 文帝这样勤政爱民的帝王为数不多 ,他的德治精神不失为治国理政的一面 镜子。 背诵 相关名言警句 1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2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3、有耻且格。 论语 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 ,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 4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5故君 人者 , 欲安, 则莫若平 政爱民 矣;欲 荣 ,则莫 若隆礼 敬士矣 ;欲立 功名 ,则莫若尚贤使能矣 ,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荀子 6隆礼贵义者其国治 ,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荀子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 颛 臾( ) 社稷 ( ) 虎 兕 ( ) 干戈 ( ) 萧 墙( ) 出于 柙 ( ) 毁于 椟 ( ) 安无倾 ( ) 冉 有( ) 【答案】 zhun j s xio xi d qn rn 第 2 步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
4、(1) 见 冉有、季路 见 于孔子曰( ) 昨夜见 军帖,可汗大点兵( ) 秦王坐章台 见 相如( ) 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 欺( ) 风吹草低 见 牛羊( )(2) 疾 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 也( ) 君有疾 在腠理( )(3) 过 是谁之 过 与( ) 无乃尔是 过 与( ) 且尔言 过 矣( ) 不过 三十日( ) 以其境 过 清,不可久居( ) 雷霆乍惊 ,宫车过 也( )(4) 止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 ) 臣舍人相如 止 臣曰( ) 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尔( ) 一狼得骨 止 ( ) 交戟之卫士欲 止 不内( )(5) 相 则将焉用彼 相 矣(
5、 ) 今由与求也 ,相 夫子( )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 日与北骑 相 出没于长淮间( ) 狼不敢前 ,眈眈相 向( )(6) 为 何以伐为 ( ) 昔者先王以 为 东蒙主( ) 后世必为 子孙忧(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为 之辞( )(7) 而 危而 不持( ) 固而 近于费( ) 简能而 任之( )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答案】 (1) 动词 , 拜见 , 谒见/ 动词, 看见/ 动词, 召见/ 介词, 表被 动 , 译 为 “被”/ 动词, 通 “现”, 显现 (2) 动词, 痛恨、 讨厌/ 形容词, 快 , 迅速, 引 申为 “ 洪亮”/ 名词 ,病 (3)名词 , 错误,
6、 过失/ 动词 , 责备/ 形 容词 , 错 , 错误/ 动词 , 超过/ 副词, 过 分 、 过 于/ 动 词 , 经过 (4) 动词, 停止, 这 里 指 不 就 其 位/ 动词 , 阻止/ 同“只” , 副词, 只是, 仅仅/ 动词 , 停止/ 使动用法, 使 停止 (5) 名词 ,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动词, 辅佐/ 名词, 辅 助君主的大臣, 后专指宰相/ 副词, 互相/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 即动作偏指一方 (6) 语气助词, 呢/ 动词, 当 作/ 动词, 成为/ 介词 ,替 (7)连词, 表转折 , 却/ 连词 , 表并列,并且/ 连词 , 表 承接/ 连词,表修饰 第
7、 3 步词类活用 词性变异含义迥 (1) 无乃尔是过 与 ( )_ (2) 固而近 于费 ( )_ (3)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 辞 ( )_ (4) 则修文德以来 之 ( )_ (5) 既来 之,则安 之 ( )_ (6) 后世必为子孙 忧 ( )_ 【答案】 (1) 名 词作动 词 责备 (2) 形 容词作 动词 靠近 (3) 名词作 动词 找托辞 , 找借口 (4) 动 词 的 使 动 用 法 使 来 (5) 动 词 的 使 动 用 法 ; 形 容 词 的 使 动 用 法 使 来;使 安定 (6) 动词作名词 祸患, 忧患 第 4 步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 季氏将有事
8、于颛臾 古义: 今义:有事情。 (2)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 古义: 今义:认为。 (3) 不能 者止 古义: 今义:办不到。(4) 不患 贫而患不安 古义: 今义: 不安定 ,不安宁;客套话, 表示歉意和感激。 【 答 案 】 (1) 指 用 兵 。 (2) “ 以 之 为 ” 的 省 略 , 可 译 为 “ 把 它当 作 ”“ 把它作为 ”。 (3) 没有能力。 (4) 社会不安定。 第 5 步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 (1) 是社稷之臣也。 ( ) 译文: (2) 何以伐为? ( ) 译文: (3) 无乃尔是过与? ( ) 译文: (4)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译文: (5) 龟玉
9、毁于椟中。 ( ) 译文: (6) 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 。 ( ) 译文: 【答案】 (1) 判断句 这是国家的臣属。 (2) 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 要讨伐它呢? (3) 宾语前置句/ 固定句式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4) 状语后置句 季康子 将要对颛臾用兵。 (5) 状语后置句 龟甲和 玉器在木匣中被毁坏。 (6) 省略句 从前先王把( 它) 当作主管祭祀蒙山 的人。 常识 速览 识作者“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 儒家学说的开创者 , 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被尊称为 “圣 人 ”。 孔子
10、 50 岁以前 , 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 , 也从事 政治活动 , 去过齐国 。51 岁那年, 鲁定公任 命他为中都 宰。 56 岁那年任大司寇( 主管司法) 行摄相事, 但为 时不长 , 被迫辞 职。后又周游宋 、卫、陈、蔡、齐、楚等国 ,历时 14 年,终 不见用。 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 相传他的弟子有三千人 , 贤弟 子有七十二人。 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大贡献。 晚年整理 “六经 ”(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探背景孔子时代的鲁国 , 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 ,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 孟孙、 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11、 , 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 鲁襄公十一年 , 三家“三分 公室 ”, 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 ,三家又“ 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 , 季孙因把持政权 , 独占其二。 国君所得的赋税 , 贡多贡少, 听任三家。 而颛臾是 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 , 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专有。 季康子要讨伐颛臾 , 一方 面是因为 “贪其 土地 , 欲灭而取 之”, 另一方 面也是因 为担心 鲁 国国 君在政治、 军事上同颛臾形成掎角之势 , 不利于季氏。 这 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 的真实意图。 当时冉有为季氏宰 , 季路也在季氏门下 , 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 划准备。 冉有、 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
12、他们的老师孔子后 , 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 然大怒 , 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巧识文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 , 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 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 , 不重文采, 不讲篇章结构 , 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 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 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 ,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 ,请将你的疑问与 “小伙伴们 ”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整体 感知 本文通过记载孔子和弟子冉有、 季路的 一次谈话, 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
13、 做法 ,表 达了他 “不患 寡而患不 均 ,不 患贫而 患不安”“ 均无 贫 ,和 无寡 ,安无 倾 ”的政治思想 ,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 “远人 ”归服的主张。 文脉 梳理 【答案】 痛加指斥 晓之以德 文本 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 1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 ,全部表明孔子反对讨伐颛臾的一项是( )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且尔言过矣 是社稷之臣也 A B C D 【解析】 是孔子对冉有、季路的指责。 【答案】 C 2下列对第 1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师徒谈话的背景事件是季氏将伐颛臾。 B“ 无乃尔是过与 ”一 句表
14、明 了孔子反对 “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 C 冉有、季路既是孔子的学生 ,又是季氏的家臣。 D 作为家臣的冉有、 季路对季氏加以劝阻未果 , 孔子对他们的严重失职行 为表示极大的反感。 【解析】 D 项 ,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对季氏加以劝阻。 【答案】 D 二、阅读课文第 2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 力就列 陈:施展 B 则将焉用彼 相 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C 且尔言过 矣 过:过错 D 龟玉毁于椟 中 椟:木匣 【解析】 C 项 ,过:错,错误。 【答案】 C 4下列对第 2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5、“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一句是冉有在强词夺理 , 推卸责任。 B 孔子引用名言 “陈 力就列 , 不能者止 ”, 说明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 的职责 , 就应该辞职 ,而不应该尸位素餐。 C 孔子用“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季 氏攻打颛臾的错误。 D 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 , 显示了孔子坚守仁道、 正直而行的人 格魅力。 【解析】 C 项 , 孔子 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教育冉有、 季路要认识到自 己的失职。 【答案】 C 三、阅读课文第 3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 ,全部体现孔子治国思想的一组是( ) 今不取 , 后世必为子孙
16、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 患不均 故远人不服 , 则修文德以来之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既来 之 ,则安之 A B C D 【解析】 为冉有的观点; 为孔子教育 冉有如何做君子的话; 为当时 鲁国的国家形势。 【答案】 B 6下列对第 3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冉有的话“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道出了 季氏攻打颛臾的真正目的。 B “ 不 患 寡 而 患 不 均 , 不 患 贫 而 患 不 安 ”“ 均无贫 , 和 无 寡 , 安 无 倾 ” , 句式整齐 ,音调和谐 ,气势贯通,表明了孔子的鲜明主张 ,给人以深
17、刻的印象。 C“ 有国有家者 ”的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和家庭内 部的人” 。 D 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真正的忧虑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 ”, 表 现了他丰富的政治阅历和锐利的政治眼光。 【解析】 C 项 , “有国 有家者”指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 【答案】 C 话题 互动 话题: 冉有、 季路在受 到孔子的教育之后将会劝阻季孙氏伐颛臾还是继续支 持季孙氏伐颛臾?请以课文的内容为主要依据 ,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 冉有、季路在受到孔子的教育之后将会继续支持季孙氏伐颛臾。 第一 , 季孙氏伐颛臾没有错。 既然鲁国公室日趋衰微 , 鲁桓公的后代中季孙 家族逐渐强大 ,
18、季孙氏执掌鲁国政权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 讨伐颛臾并夺其土地来 增强自己的势力也无可厚非。 第二 , 孔子所提 出的三条理由并不能阻拦季孙氏伐 颛臾 , 因为这些都不符合实情 , 并且其仅仅是依据周朝的礼制和春秋大义来评判 , 而这些已是历史。再者 ,冉有、季路根本谈不上要对季孙氏伐颛臾一 事负责。 最主要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 “仁”的基本精神是一种帮助统治 阶级加强 统 治 的 改 良 主 义 , 而且孔子的最终目的是要恢复和重建西周的社会秩 序 ,显然不切合实际。 我的观点: 【答案】 冉有、 季路 在受到孔子的教育之后将会劝阻季孙氏伐颛臾。 首先 , 孔子言论 合情合理, 所持观点非常正确。
19、 这种 “均、 和、 安”以及“ 重教化, 省 刑罚 , 薄赋税 , 厚施与 ”的“仁政”思想, 可以使所有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 活 , 是进步的。 其次 ,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 善用教育方法。 他首先用大义凛然 的气势镇住冉有和季路 , 然后引用名人名言和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批评他们 , 最 后孔子重申自己的政治主张 , 批评冉有和季路的行为违背了 “仁政” 的政治原则 , 同时敏锐地指出季孙氏伐颛臾的实质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 孔子用正义之辞来教 育弟子 , 弟子焉能不服?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 季康子将要征伐颛臾。冉有、季路谒见孔 子说:“季康子将要有事于颛臾
20、。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 对颛臾用兵。 ” 孔子说:“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 , 从前 先 王 以 为 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 先王把它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况且(它)又在鲁国国 矣 , 是 社 稷 之 臣 也。 何 以 伐 为?” 境之内 , 它的国君是国家的臣属。为 什么要征讨它呢? ” 季氏:又称季孙氏 ,鲁国贵族季友之后 ,这里指季康子。 他是鲁国大夫 ,鲁哀公的权臣。伐:征伐。 颛臾(zhun y ):鲁国的附庸国 ,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冉有: 名求,字子有。他 是孔子的弟子 ,季氏的家臣。季路:名由 ,字子路。他也是孔子的弟子 ,季氏的家臣。见:拜见
21、 ,谒见。有事:指用 兵。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 即“恐怕吧”。尔是过: “过尔”的意思。 是,复指“尔 ”,用作代词。过,责备 ,用作动词。夫(f ):语气词,可译为 “那”。昔者:时间词 ,从前。先王:先代的 国君。以为: “以之为”的省略。以, 介词,把。为,做。东蒙:山名,即蒙山 ,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且:连词,可译为 “况且”。邦域之中 :意为颛臾在鲁国境内。 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社 ,指土神;稷 ,指谷神,后 来用“社稷” 代表国家。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冉有曰:“ 夫 子 欲 之,吾 二 臣 者 皆 不欲也。” 冉有说: “季康子
22、想征伐它 ,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曰: “求! 周 任 有言曰: 陈 力 就 孔子说: “求!周任说过这样一句话: 能施展才能就去担列, 不 能 者 止。 任职务 ,没有才能的就不担任职务。 夫子:指季康子。春 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周任: 上古时期的一位 史官。陈:陈列 ,这里是“施展”的意思。 力:才能。就:走向 , 这里是“担任 ”的意思。列:位,职务。 止:停止,这里指不就其位。危 而 不 持, 颠而 不 扶, 则将焉 (盲人) 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 ,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 , 那何必用 彼 相 矣? 且 尔 言 过矣, 虎 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23、?况且你的话是错的 ,(试问)老虎、兕 出 于 柙, 龟玉毁于椟中 , 独角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 ,龟甲、玉器在木匣中毁坏 ,是谁之过与? ” 这是谁的过错呢? ” 危:遇到危险。持: 护持。颠:跌倒。 则:那么。焉:疑问代词 ,何。彼:那。相(xi n): 搀扶盲人 走路的人。过: 错,犯错。兕(s ): 独角 犀牛。柙(xi ):关猛 兽的木笼子。 龟:龟甲,用来占卜吉 凶。玉:玉器 ,用于 祭祀。椟(d ):木匣。冉有曰: “今夫颛臾 , 固 而 近 于费, 冉有说: “现在那颛臾 ,(城郭)坚固且距费邑又近 ,今 不 取 ,后 世 必 为 子 孙 忧。” 现在不攻取它 , 以后一定会成为
24、季氏子孙的忧患。 ”孔 子曰:“求!君 子 疾 夫 舍 曰 欲 之 孔子说: “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而 必为之辞。 要找借口的人。 夫:语气词,用于时间词后 ,表示停顿。 固:坚固。文中指颛臾的城郭坚固。 近:靠近。费: 季氏的封地,在今山东费县 。忧:祸患,忧患。 疾:痛恨、讨厌。 舍:舍弃,回避。为之辞: 找托辞,找借口。丘 也 闻 有 国 有 家 者, 我孔丘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 ,不患寡而 患 不 均, 不患 贫而患不安。盖 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 无 贫, 和 无 寡, 安 分配均匀就无所谓贫 ,上下能和睦共
25、处就无所谓人口少 ,上下既然无 倾。 夫 如 是, 相安无事 ,那么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能做到这样 ,故 远 人 不服,则 修 文 德 所以本国以外的人不臣服 ,就修治推行礼乐之类的德政以 来 之。既 来 之, 则 安 教化而使他们来归顺。使他们来了以后 ,就要使他们安定之。 下来。 丘:孔子名丘 ,自称其名,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 国:诸侯的封地。 家:卿大夫的封地。 患:忧虑,担忧。盖:连词, 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寡:少。倾:倾覆。 如是: 像这样。远人: 指本国以外的人。服: 臣服。修:修治。 文德:文教(指礼乐)和德政(指仁义之政)。 以:连词 ,用法 同“而” 。来:使动
26、用法,使 来。安:使动用法,使 安定。今由与求也 , 相夫子 , 远 人 现在 ,仲由与冉求(你们两个人) ,辅佐季孙氏 ,本国以外的人不 服 , 而 不 能来 也; 不肯归附我国 , 而又不能通过施行教化德政使他们归附;邦分崩离析 , 而不能守 也; 而 谋 动 干 戈 于 邦内。 国家四分五裂 , 而又不能守业;现在又谋划在国内挑起战争。吾恐季孙之忧 ,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 ,不在颛臾这个小国 ,而在宫廷之内啊。” 相(xi n): 辅佐。分 崩离析:指割地自据 ,使国家四分 五裂。当时鲁国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谋:谋 划。动干戈: 发动战争。于:
27、介词,在。 邦内:指鲁国境 内。恐:担心 。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 ,一说为宫墙。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驳 论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 , 在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中 , 冉有先是汇报事实 , 再 是推卸责任 , 继而为季氏辩护; 孔子则把冉有的言论当作自己的驳论点 , 层层推 进 , 步步紧逼, 使冉有被批驳得节节败退 , 逐步暴露出他的真实想法。 之后 , 孔 子适时提出自己 “治国以礼 ”“为政以德” 的政治主张。 这种先驳斥对方论点再立己方论点的论证方法 , 强化了论辩力和说服力 , 使人心服口服, 展现 了孔子高 超的论辩艺术。 2写法指导 驳论“三方法 ”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
28、表议论 , 揭露和驳斥错误的、 反动的见解或主 张。 驳论的作用在于 “破”, 即辨别是非, 驳斥错误的观点, 同时树立正确的观 点。 驳论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1) 驳论点( 直接批驳) 。 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 , 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 事实直接加以驳斥 , 揭示出谎言与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 (2) 驳论据( 间接批驳) 。 批驳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为论据起支撑论点的 作用 ,论据驳倒了 , 论点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3) 驳论证( 间接批驳)。论 述一个问题, 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 系 , 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 通过批驳论证来驳论点 , 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和
29、论据 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 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 , 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3迁移应用 某学校以 “大学自主招生政策是否适宜 ”为主题开展辩论会。 请你针对正文 的陈述进行反驳。 正方观点: 大学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反方观点: 大学不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正方: 大学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因为它不再单一看高考成绩 , 而是综合平 时成绩和特长等来考核 , 这对于探索人才的多元化评价是一个重要突破。 它的出 现打破了传统应试 教育的规则 ,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能够给有专长的学子留更大 的发展空间。 反方: 【参考答案】 大学不宜采用自主招生政策。 因为高考有力地维护了招生的 公平性
30、 , 最大限度地杜绝了权势、 财富、 关系 的影响 , 是社会公平最强的守护神 ,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之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可能破坏教育的公平、公正、 公开的原则。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内外兼修之孔子 千百年之前 , 他满怀治世雄心 , 为行道救世而奔走呼号。 他以简约的语言点 画出治世之道。 孔子有 言: “盖均无贫, 和无 寡 , 安无倾。 ”更有言 : “故远人 不服 , 则修文德以来之。 ”他反对谋动干戈 , 力主修德服人, 他的远见卓识对当 下营造内外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就是这样一位链接了多彩世 界的孔子 ,他心怀天 下的主题却是单纯的, 以人性安顿人心,单纯
31、得没有色彩 , 只有温度。 【应用角度】 “仁爱”“社会和谐”“ 以德治国”等。 2精彩应用 孔子一生行迹依 “礼”, 非礼勿行。 颜回去世 , 孔子赞曰: “贤哉 , 回也! ” 内心极推崇他 ,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 , 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 , 但又绝对平静。 身处乱世 , 一老者默对现实 , 独善 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 ,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 儒家求出仕 , 孔子自然亦是。 在做鲁相的日子里 , 他得以大展其才 , 但因国 君不明 , 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 ,可此绝非游说之路 诸侯无一纳其言。 但其在天下纷争中 , 为天下奔走, 为
32、他人奔走。 在所有人都觉得 “礼 ” 已不会富 国强兵之时 , 其却矢志不渝 , 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 , 中华大地撒满了他的喟 叹。 圣人居于 天地间 , 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 , 只是留下一片静默, 一片永恒。 “道 不行 ,乘桴浮于海 ” ,静默中蕴涵了无穷的力量。 佳作 领悟 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 您将天才大智融化成笔端的华彩。 您用命途多舛凝练成沸腾的思想。 您把练达至情挥舞成飘洒的旋律。 我低头沉思 , 遨游在您清澈却不见底的思想海洋 , 总想摸透您深深的渊底。 我闭目吟咏 , 沉湎于您唯美的华章 , 总想洞悉您那梦中的缱绻。 我低头膜拜 , 从心底响亮地呼唤着您的名字:孔子! 孔
33、子是一杯清茶 , 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 , 溢出岁月的砂壶, 沁满你的心脾。 他 “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 ”的学习法宝 , 他“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的求学 精神 ,他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的创新睿智 , 似一把金钥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 大门。 孔子是一轮红日 , 凛冽中的暖流令人热血沸腾、 豁达满怀。 他 “ 己 所不欲, 勿施于人 ” 的做人准绳 , 他 “君子喻义, 见贤 思齐 ” 的道德应答, 他 “ 成人之美, 怀德怀刑 ” 的处世至宝 , 他 “居之无倦, 子帅 以正 ” 的为政哲学, 令 人忘
34、却周游 的无奈。他在 “长戚戚 ,坦荡荡”的悬殊比较下 ,让做人为政的理念瞬间喷发 , 至此齐家治国的光芒普照大地。 孔子是我 百听不厌的经典天籁 , 雄略载着遥远的梦想 , 乘着歌声的巨型金 翅 , 徜徉在精神的乌托 邦。 他 “闻 韶 , 三 月不知肉味 ” 是对音乐 的非凡理解; 他 “人歌而善 , 而后和 之 ” 的演唱道德, 是对 音乐的神往; 他 “立于 礼 , 成于乐” 是对音乐的真诚赞美。 试问: 在浩瀚历史的长河里划有痕迹的 , 又有谁不是音乐 天幕上炫目的明星 , 又有谁不说音乐是人生有力的臂膀? 历尽沧 桑 ,周 游列国 的孔子于 困顿中 留下了 与日月同 辉的 论语 ,
35、于是 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思想。 千年的风吹雨打 , 让不朽的巨著越发熠熠生辉。 孔子可敬的精神领袖 , 指引着人们打造生活 蔚蓝的晴空; 孔子 可亲的历史巨人, 引领着 人们从悠悠 远古坚定地走向未来 ,一步步取得胜利、赢得辉煌! 孔子 ,我们永远的神往! 1学标题 直抒胸臆。 “孔子 , 我们永远的神往” 既是深情的呼唤, 又是对孔子的赞美 和景仰。 2学开头 开头三个短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式 , 犹如垂天之瀑 , 气势磅礴, 引出了对孔子 的神往之情。 3学引用 第 段还引用孔子的名言 , 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 又昭示了孔子的言 论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4学修辞 本文语言文采斐然 ,比喻、排比、引用名言随处可见。结尾第 段的排比, 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讴歌了 孔子对后人的影响。 5学结尾 结尾部分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升华了主旨 ,照应了标题。